艺术院校走廊文化【艺术院校英语文化教学刍议】

  1.文化与语言教学   “文化是一种群体共有的,学而得之且代代相传的行为, 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个体和社会的生存,适应,成长和发展”。文化最直接的载体---语言一直为大家所关注。 Nida认为,“语言和文化是两个象征性体系,我们用语言所说的一切都有意义,不论是指定意义,社会意义,外延意义,还是内涵意义。我们所使用的每一种语言形式都有其固定的含义,表达的是不同语境下的文化含义,因为语言和文化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并且文化表达比语言表达更为宽泛”。所以说,语言的学习,即是文化的学习与渗透,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就必须学习这个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
  各民族的文化会受自己所特有的民族历史、民族心理背景及人文地理的影响,不同语言在其结构、语言背景、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这些差异最直接体现在日常使用的语言上面。比如说在公共汽车上,年老者得到年轻者的让座,不同的民族往往会使用不同的语言对之进行回应:中国人会说“谢谢”,这是尊老爱幼者得到的社会的承认;日本人回答“对不起”,这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方便导致了他人的不便;而美国人很可能保持沉默,用无声的语言表现出对对方的不满,因为很多美国人不想被他人认为自己年老无用。如果语言学习者不知道目的语中的这些文化规约,就不能正确的学习目的语,深刻体会到其语言的本质,在实际的交际中就会发生语用失误现象。

  2.艺术院校英语教学现状
  2.1学情分析
  众所周知,艺术院校高考生源素质在逐年下滑,艺术院校的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较低,英语基础较差;我国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招生以专业课成绩为主,文化课录取分数明显低于其他专业,这就从某种程度误导考生重视专业课,轻视文化课、英语课;由于各种原因,艺术类大学生每周用于英语学习的时间较少;B级成绩不再作为能否获得毕业证的门槛,加剧了这部分学生放弃英语学习的信心;所用的教材又没有艺术专业特色,与他们所学的专业脱节,增添了学习英语的难度;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普遍存在着畏难情绪,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没有积极性,主动性和上进心,英语教学与学习非常被动。
  2.2教学模式
  一直以来,英语教学都是艺术类院校文化基础课教学中的重难点。现阶段艺术类院校的英语教学多沿袭“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和思路,由于这种模式不太适应艺术类学生的学习能力状况和思维模式,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其成绩的提高,还会导致学生对英语这种语言所蕴含的文化产生误解,在具体语境中进行语言应用时发生错位。调查结果显示:1/4的受调查者认为英语学习就是“听课、记单词、读课文、学语法、做题”。从另外一方面也折射出英语教师的教学模式的老化。这也反映出英语教师的无奈:教育对象英语水平低,却要学习高难度的内容;教学和学习的时间短,笔者所在院校每周两次90分钟的英语课,英语教学只有一学年;师资队伍不稳定,年轻化,教学任务重,缺乏与专业相关的进修机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等诸多要素造成英语教学的困难。英语教学从而停留在枯燥的字词句的表面学习,更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教学则是望梅止渴。
  2.如何加强中西方文化在艺术院校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基于以上的分析,文化教学,尤其是将形象生动的文化教学与英语教学相结合在艺术院校势在必行。加强中西方文化在艺术院校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即可以从宏观的角度给予指导,也可以基于教学实践,从微观的教学活动入手对之进行分析。下面是作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2.1词汇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素,是语言大系统赖以存在的支柱。因此,文化差异在词汇层次上体现得最为突出,涉及的面亦最为广泛,特别要注意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语。 作者所教授的班级英语水平较差,最初的教学都是英语的基本知识。大学生不同于初学英语的小学生,文化教学的加入使学习更有乐趣,更体现人文关怀。为了增加学习兴趣,在解释字母A时,除了介绍其内涵有“第一和最好”的意思,作者给学生介绍了美国著名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的文学名著《红字》, 小说以两百多年前的殖民地时代的美洲为题材,但揭露的却是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代美国社会法典的残酷、宗教的欺骗和道德的虚伪。在作品中红色的A字即表征了(Adultery,通奸犯),有象征了另一层含义(“ANGEL”天使)。这种学习使学生对于初期美国历史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作者介绍了中国姓氏在英语中的一些尴尬,取名要和世界接轨。比如说在国外,取名要避免“蝶”,的汉语拼音是‘Die’,正好是英文‘死’字的意思; “列”,拼音写出来是Lie,在英语中是“谎言”的意思。并结合时事,让大家讨论“赵C姓名权”案。《当代高职高专英语》第二册UNIT 2 ,课后单词“exceptional”与2008奥运会主席罗格的总结陈词结合起来,与同学们讨论了奥运会的相关话题。另外词汇教学中注意中西思维的不同,可以增加大家的兴趣,比如,“太平门”(emergency exit),“油漆未干”(wet paint),“听电话”(answer the telephone),“红眼”(green-eyed),“座钟”(standing clock),“乘客止步”(crew only)(陈岚魏丽川,2009)
  总而言之,将文化运用于词汇教学,符合艺术大学生的心理因素和接受能力。有利于帮助其扩展词汇,记忆单词,增加英语学习的兴趣。
  2.2听力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高职高专英语的听力对话内容基本上是日常会话,选择过程中往往体现了中西思维的碰撞,这是一个很好进行文化教学的平台,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合理的运用,则有利于学生正确的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减少语用失误的发生。在《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模拟题(B级)》model test 3 , Part I, Section A, 第4题,“That jacket suits you very well”, 答案有A) Thank you . B) It’s OK.C). Sorry, I don’t know . D). I forgot it. D选项很容易排除,好多同学都错选了B或C。主要是因为大家没有真实的英语交流的语言环境,不理解西方人为何能够对于表扬的坦然接受。汉语母语的谦虚谨慎的思维左右了大家。做数字听力题时,比较和分析了中西各自喜欢和忌讳的数字。人们对“13”心生厌恶。又由于耶稣受难在星期五,因此西方人在既是13号又是星期五的那一天一般不举行活动。甚至门牌号、旅馆房号、层号、宴会桌号都要避开“13”并且结合数字13, 给大家介绍了《最后的晚餐》,请美术系同学进行了专业的解释。结合数字9,请音乐系的同学介绍了其文化背景:西方音乐界及作曲界则忌讳“9”,因为贝多芬创作了举世闻名的9大交响曲后辞世。此后舒伯特、德沃夏克、威廉斯等名作曲家也都在写完9首交响曲后与世长辞。这种教学活动,贯彻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目的:够用和实用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主动性。

  2.3 篇章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阅读是一种非常好的语言学习途径,把文化知识深入到阅读中,使学生能够理解语言文字暗含的一些意思,还能更多的了解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以及宗教、生活习惯等许多背景知识,并且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几乎每篇课文都与某种社会和文化背景有关,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也要备文化内容的课,做充分的文化知识积累,以便学生一开始就对目的语文化有很好的了解。在教授《当代高职高专英语》unit 3 Holidays过程中,加入了英美节日的介绍,重点讲述了典型的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另外介绍了不同国家的情人节,土拨鼠日,独立日,愚人节,复活节,盒礼节等。使学生了解到有趣的西方风土人情。另外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利用课外时间来扩大丰富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知识。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较容易理解吸收的各种英文报刊、杂志、儿童读物等,组织学生观看介绍英美国家概况的各种影像资料;举办有关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等方面的专题讲座、英语竞赛、英语角和英语晚会等活动。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形成对第二语言及文化更成熟更全面的理解。
  另外,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运用文化比较的教学方法,注意挖掘、发现文化现象及其文化涵义,并且与我国文化做比较,让学生感受两种文化之间的异同,增强其“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加强学生对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的理解,学会对有关汉语文化现象的英文表达,以弥补学生用英语表达汉语文化现象方面的不足和空白并且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结语:
  21世纪的外语教学,正逐步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外语学习是语言技能和文化技能双重能力的学习,只有将这两种技能完整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在外语教学中,语言知识是基础, 而语用能力则是培养目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教学则应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必修课程。教师应打破传统意义上每节课只教单词、语音、语法等一言堂的教学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积累和梳理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知识。文化教学的加入有利于艺术院校英语教学的顺利开展和进行。并且文化教学的深入,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所学语言的本质和魅力,增加学习兴趣。

推荐访问:刍议 英语 艺术院校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