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上海音乐学院爵士乐_上海音乐学院

  爵士乐对于上海这座追求文化现代、思想新潮的城市来说,有着太多契合的审美共同点,热烈而不失细腻,随性新潮而不失韵致,奔放自由而不失理性逻辑。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这种源自十九世纪末发祥于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的美国黑人音乐就在百乐门等舞厅驻足乃至繁盛。
  也许是仅依托舞厅和外国消费者的缘故,在外国消费者减少、新中国成立前后文化消费观念转型后,自五十年代起,爵士乐在沪上逐渐衰微直至匿迹。四十年后的上海,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爵士乐再度复兴,而此时西方的爵士乐也经历了大跨度的发展,早已摆脱了四平八稳的伴舞的音乐形式,融合了多种音乐语言而达到丰富的音乐风格、文化特质和高难的演奏技巧,炫技而不失浪漫,奔放而不失唯美,使其更具音乐自身的魅力、表现力和感染力。加上专业作曲家如格什温等人的参与创作,西方爵士乐早已跻身高雅艺术的行列,而非仅作黑人乡野间激情的宣泄,登堂入室地成为音乐厅中的常备曲目,这为八十年代末爵士乐在中国的全面复兴积淀了更为丰富的表现手段,架起了较高起点,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新世纪以来,各地兴起的爵士乐团队如火如荼,以爵士乐为主题举办的音乐节不断增多,大型爵士乐团(Big Band)的组建也风生水起,专业化的学院派的爵士乐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上海音乐学院率先建立爵士乐专业,在音乐家朱磊、张旭儒、杨茹文等上音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以章啸路、廖季文等演奏家为主体的爵士乐引领者,逐渐开辟出属于上海音乐文化品格的爵士乐,成为城市文化坐标的新符号。近年来,上海音乐学院除了设立爵士乐特色专业,建立本科的教育学制和教学体系,还广泛组建多种规格的爵士乐队,并积极在上海乃至国内外的广阔舞台上不断精彩亮相,使上海再次成为爵士乐的乐园。
  我从2004年开始接触并关注章啸路及其爵士乐团队,在2007年的“爵士乐音乐周”上,爵士乐大乐队以国外经典曲目展演于贺绿汀音乐厅,成为上音八十校庆年的重要声音之一。章啸路出身爵士乐世家,又在欧美爵士乐圣地长期浸润,其技术与艺术已使其成为中国爵士乐发展中举重若轻的身影,多次在国内爵士乐展演中华丽亮相。尤为重要的是,自成立之日起,乐队就树立起高标准的发展目标,不断聘请国际顶尖级爵士乐大师如金·艾特肯恩(Gene Aitken)、马克·列文(Mark Levine)、肯尼·加利特(Kenny Garrett)、鲍勃·明哲(Bob Mintzer)等驻团指导,还多次外访和参与重要节庆的演出,在圈内外名声鹊起,充分展示了这一新兴专业的旺盛艺术活力。
  近年来,以章啸路为首的爵士乐人还参与创作,使该领域不断涌现高水平的具有爵士乐艺术精神的中国作品,爵士乐大家族中开始有了东方话语。章啸路作曲的《东湖1522》(埃里克·理查德编曲)一经亮相,迅速成为标签式的中国爵士乐作品。这首作品已经连同格什温的《如果你能找到美好的工作》、E.理查斯的《弗兰克与强尼》和《弯月城的舞蹈》、R.罗德格斯的《麻烦女士》、P.莫斯曼的《大猫的曼波舞》、M.纳西蒙托的《堂吉诃德》、C.波特的《黑夜与白昼》、西蒙斯与马克的《我的全部》、D.盖雷的《被时光遗忘的芝士》等爵士乐名作在演出后结集出版音像制品(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年)。该DVD的出版标志着上海爵士乐真正具有了世界级的演释水准和高水平的创作技艺,曲目中既有国际影响的爵士乐大师的经典之作,也有中国爵士乐创作的小试牛刀;既有风格迥异的浪漫唯美之作,也有诙谐幽默、妙趣横生的小品。该作品集中的演释,既有独奏乐手炫目的个人能力展示,也有大乐队饱满和声音响的激情绽放。其中,爵士乐化的乐队色彩逐渐成熟,是之前大乐队2007年底首次亮相时无法比拟的,足见该乐队近年来的进步。
  2011年秋天,贺绿汀音乐厅就曾聚焦过全国爵士乐爱好者的目光。那场名为“奋进·怒放”的爵士乐专场音乐会以更为中国化的爵士乐语汇的融入为主要标志。音乐会中除了前述的《东湖1522》外,还有李依诺作曲的《康定情歌》,张旭儒作曲、埃里克·理查德编曲的《奋进·怒放》等新作,而《春江花月夜》的优美旋律和意境也吸引了埃里克·理查德予以编曲再创作。音乐会中鲜明的中国旋律和韵味,引发了圈内乃至沪上的热烈讨论,以中国音乐意境之美与爵士乐和声、节奏之美为融合对象的艺术探索成为在中国发展爵士乐的又一发展主题。
  音乐会中展演的中外爵士乐作品,以饱满的音响、自由奔放的个性演释和妙趣横生的艺术气质,博得观众的阵阵喝彩。在曲目的安排上,上下半场各有两部中国作品。上半场还有约翰·克莱顿的《投掷》(Soupbone)、比尔·伊凡斯的《最初》(Very Early)、比尔·里森的《无尽的夏日》(Summer Never Ends)、高登·古德温的《高度戒备》(High Maintenance),下半场还有鲍勃·佛罗伦斯的《比波普·查理》(Bebop Charlie)、弗兰克·曼图斯的《我的眼里只有你》(I only have eyes for you)、金·德鲍尔和邓·瑞的《你不知何为爱情》(You don’ know what love is)等爵士乐名作。这些作品不仅有单个乐器如萨克斯、小号、吉他的独奏炫技段落,更有发挥乐队整体和声音响的合奏段落,乐曲快慢兼有,音乐或轻松优美抒情唯美,或奔放跳跃激情张扬,展示了爵士乐曲调上的自由降低三音、七音和节奏上连续三连音、切分音型等特色,管乐器浓烈的金属色泽,玲珑剔透的吉他音色镶嵌其间,加上金·艾肯特丰富多彩的指挥和保罗·哈尔色彩绚丽的萨克斯演奏,大师和师生乐队激情演释而使上海爵士乐大乐队焕发出迷人的色彩。
  当然,最值得一说的还是四部中国爵士大乐队作品。章啸路作曲的《东湖1522》以抒情曲调的多次变奏为主要手法,在曲调的设计上,旋律中突出了降低三音、七音的色彩性音阶运用,节拍虽变化较少,但不断融入具有爵士乐音型的新律动,使得作品结构简洁、曲调优美、东方风格明确,将“东湖”的烂漫与缠绵诠释殆尽。《春江花月夜》以柳尧章原曲旋律为主题框架,采用变奏的手法不断融入爵士乐新材料,其中第一部分以古筝、琵琶展示的原曲主题,为后来大跨度的爵士乐音型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尤为突出的是,作品在爵士乐化手法发展的同时,也不忘其固有意境的描绘,如运用古筝和琵琶演奏的原曲核心主题作为乐曲连接的纽带,展示了编曲者埃里克·理查德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之深。李依诺作曲的《康定情歌》的手法与前述相似,但它在原民歌曲调变形处理时较多地注意了爵士乐的音阶和音型特点,使原形曲调与变奏曲调间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对比,暗示了作品在发展曲调上的大胆超越。
  作为音乐会的“标题”音乐,由张旭儒原作敲击交响诗《本真与前卫的对话》中的第四篇发展而成的《奋进·怒放》(埃里克·理查德编曲),采用的是双乐队编制和双指挥表演形式,打击乐队(演奏原作部分)与爵士乐队(演奏新发展部分)交相辉映,将形式上的对比与音乐手法上的融合予以了“双窗口”式的拼贴与复合。其中在爵士乐发展部分,变奏手法上除了加强旋律曲调的爵士乐化进行外,还在乐段间的连接上注意了爵士乐式自由随性的音乐手法,其间饱含爵士乐艺术精神的蕴涵。其中在和声中,编曲者以七和弦为基础,大量地运用扩展音替代和弦,使融合后的作品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和声效果,由此而在原打击乐曲激荡昂扬的音乐情绪之中,注入了奋发向上的情绪活力,直至将情绪渲染到“怒放”的高点,无怪乎作者要将其名之曰“奋进·怒放”。
  此次音乐会是上音爵士乐大师班高标准教育发展的又一成果。章啸路及其爵士乐日趋成熟的演奏技艺、初露锋芒的创作手法、日渐成型的研究理念,必将带领爵士乐在上海乃至中国大地上奋进,怒放于海纳多元文化的新媒体环境中。
  近日,我在北京的一个胡同酒吧里,偶遇了爵士乐的激情上演。其实,这种在各地随处可见的酒吧爵士乐,正是中国爵士乐奋进与怒放的一个个缩影,是现代中国人追求自由随性和浪漫张扬个性的文化显现。

推荐访问:音乐学院 爵士乐 上海 走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