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战场上的“假目标”趣闻 二战趣闻

  侦察和反侦察似乎是人类战争永恒的话题,而自从一战时期侦察机普及之后,战场上几乎就没什么秘密可以隐藏了。为了躲避敌方的空中侦察,军事家和战士们想出了各种办法,有一种方法很奇妙:制造一批假目标,让敌方人员把这些东西当成“真家伙”。在二战期间,这种方法可谓大行其道。
  二战时期,空中对地侦察,基本还要靠眼睛和光学相机拍照,由于观察角度和距离的原因,飞行人员肉眼识别很不精确,多是凭“感觉”。即使能够把目标拍成照片,送回后方仔细判读,对于一些小型目标的识别依然存在困难。
  因此,如果能够利用一些廉价的材料,制作出惟妙惟肖的“军事设施”,那么理论上就可以迷惑敌方人员。如果把假目标布置在非军事要地,就可以诱使敌方对其发动打击,起到耗费敌方人力、物力的作用,还可以此作诱饵来猎杀敌人,形成出其不意的效果。
  美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反复验证各种新式侦察技术和反侦察措施,逐渐确立了对于假目标迷惑效果的信任,由此决定大力发展这项技术。
  在美国“飞虎队”投入中国抗日战场后,中国人民曾制作了不少假目标——空中看起来,毫无疑问是寇蒂斯P-40C“战斧”战斗机,只不过是用木头和竹子制成骨架,外表覆盖了麻布或帆布,再绘制上与真飞机一模一样的“鲨鱼嘴”涂装。
  结果这些假目标飞机让日本人大吃一惊,日本情报部门最初的侦察报告:进驻战区的P-40C竟然超过了1000架!而实际上,美国援华志愿航空队的P-40C系列只有数十架而已。但日军一时无法确认装备的数量,也就不敢轻举妄动,为一度战局不利的中美联合空中力量赢得了休整恢复之机。
  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认为日军很有可能会对美国西海岸发动进攻。为了应对这种潜在威胁,美军在加利福尼亚州临近海岸的一些机场上搭建了大量假飞机。美国人显然希望那些在高空飞行的日本侦察机能看到这支“庞大的重型轰炸机部队”。不过一段时间之后,美国政府发觉日本没有全面进攻美国本土的实力和意图,也就不再热衷于在沿海地区建造假目标了,毕竟取得胜利要靠真家伙。
  在大西洋的另一侧,英国从战争一开始就在使用假目标欺骗德国人。由于德国人连续不断空袭英伦三岛,英国皇家空军决定组建一支特殊的假目标欺骗部队。
  英国人的假目标工作进行得更为专业:动用了英国电影制片企业的专业道具和布景人员,利用经过科学试验和影视实践的技术,制作出一系列机场假目标。这些假目标可以拼凑成几近乱真的假机场,而英国人常常把这样的假机场布置在真机场或工厂附近,却对假机场同样进行伪装。为了让伪装效果更加逼真,英国人还会在假机场周围布置假飞机和假汽车,此外还有机库、油料库和弹药库。
  至于英国人的假目标飞机,可谓种类繁多:“喷火”、“飓风”、“蚊”、A-20“浩劫”等等。总之,狂妄的德国战斗机往往不加思索就把假机场当成真目标,徒劳地在假目标上浪费他们从英吉利海峡另一端带来的弹药,直到筋疲力尽。
  假机场为英国人度过空袭危机贡献良多,但在二战西线,假目标对盟军发挥的最重要作用还是在诺曼底登陆前的几个月。
  那段时期,盟军想法设法让德国人相信:盟军将会从加莱地区进攻法国,而这次“进攻行动”将由鼎鼎大名的巴顿将军指挥,“进攻部队”正在英格兰东南部集结。为了让德国人相信这些,最大的问题在于必须虚构出逼真的部队和装备的集结态势。这次,盟军使用了大量假飞机作为幌子,配合人造烟雾、通讯信号欺骗、准确气象预报,最终成功诱使希特勒作出了完全错误的判断,为诺曼底登陆出其不意的巨大成功做出了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喜欢钻研细节的日本人也制作过不少假目标。平心而论,日本制作出的假目标也堪称精益求精,只可惜,假的终究是假的,无法发挥真武器的作用,自然也不能挽救日本的颓势。
  举例来说,在太平洋上一系列岛屿攻防战期间,日本人制作的最简单的假目标就是在岩石上绘制出飞机的轮廓,然后把它放在棚子中,伪装成飞机,迷惑高度紧张状态下的盟军飞行员。此外,日本人还设置过许多假高炮阵地,这些“高炮”就是用几根圆木搭建而成,“阵地”选择居然严格按照操典,空中俯视,外观上不可谓不像。
  同样传神的还有日军坦克假目标,除了用木头和树叶造出假坦克,逼迫准备发起登陆战的美军多配备重武器,还出现过将完好无损的坦克伪装成被击毁的抛弃残骸,近距离偷袭已登陆的美军坦克侧后方。
  可惜的是,此时拥有绝对火力优势和物资优势的美军已经不管真假了,一通密集炸弹把真的和假的一同炸掉,日本人的巧思妙想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显得如此苍白。
  更有意思的是,日本人在战争末期制作过全尺寸的美国波音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据说这个假飞机是用来训练执行自杀攻击的“神风”队员的,希望能找到对B-29的最佳撞击点,尽量节省日本航空材料和油料。
  也有资料表明,这种假B-29是被用作诱饵,引诱美国前来轰炸——美国飞行员多半会把这当成是被俘的“超级空中堡垒”,而根据当时的美军内部法则,B-29属于尖端武器,决不允许落入敌手,如此可以让日本真正的目标少挨炸(至少是晚些挨炸)。无论这假B-29的真正用途是什么,这可能是二战中制作的最大尺寸的假目标飞机了,日本人大可收获一份苦涩的“战争造假单项优胜奖”。
  现代假目标的技术含量已经今非昔比,有些假目标除了目视外观与真正的装备颇为相似外,其对红外信号的反射特性也和真家伙相差无几了。必要时,假目标还可以装上专用的雷达反射器,给敌方人员的探测雷达造成足以乱真的反射回波信号。此外,还可以给假目标安装红外热源,迷惑敌方人员的被动红外探测设备。
  大体而言,现代假目标有充气类和框架类两种:前者实际上就是具有特殊形状的气囊,在充气后能够模拟坦克、车辆、飞机、火炮等装备的外形:与之相比,后者更为简单,就是利用高分子薄膜材料和金属骨架构成,制作简便,但其仿真效果通常略逊于充气类假目标。
  总之,现代假目标必须具有两个基本特点:首先,造价低廉,适于大量生产,对比敌人扔下的弹药耗费,做到“经济划算”;其次,重量要轻,设置简便快捷,可以根据需要,迅速在指定地域安装布置。
  尽管现代航空侦察技术已今非昔比,但假目标在现代战争中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们常常能用自己颇为“传神”的外形迷惑敌方人员,干扰敌方判断。
  瑞典一家专门制造假目标的公司曾在广告中说:“我们制造的‘喷气式飞机’每被击中一次,就会为您节省数百万美元。”实际上,假目标可以有效地保护真正的高价值设备,诱使敌方做出错误的判断,获得战术上乃至战略上的积极效果,这才是假目标的真正价值。

推荐访问:场上 趣闻 目标 战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