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可以不爱燕子吗] 马老师的皮燕子的意思

  燕子是时令的象征,它的身影活跃在四季的意象里。在人们的心里,常把燕子想象成一阙词,一首诗。燕子总会给人的心灵带来一种抚慰,给人的生活带来一份美好。因为对燕子的喜爱,所以我选择郑振铎写的《燕子》这一课来上公开课。我为了上好这一节课,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燕子的资料,并让他们画画心目中的燕子。
  星期一的早晨,我站在教室的外面,听着教室里传来的惊呼声和喧闹声,心想:怎么回事?难道他们不知道今天将有很多老师来听课吗?我一走进教室,就看见平时乖巧懂事的王晴与小组长安杰扯在一起,班长正努力把他们分开。同学们告诉我,安杰嘲笑王晴没有爱心,是冷血动物,所以把燕子画得面目可憎。谁也没想到一向瘦弱的王晴,像发了疯似地向他扑去。
  我看到了王晴画的燕子,心里一怔。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燕子呀!身上一团漆黑,毫无美感,燕子的尾巴尤其怪诞,尾巴下有一团白色不名物。我有些震怒,又有些纳闷,燕子的形象是可以入诗入画的,绘画天分颇高的王晴为什么要画这样的燕子?我来不及多问,上课铃就响了起来。听课的老师坐满了教室,孩子们安静下来了。
  开始上课了。我带着学生从快乐出发,充分挖掘文本的动人之处。春天的美,燕子的美,孩子们尽情描绘,他们唱歌似地说个不停。听课的老师也时时颔首,表示赞赏。我不住地倾听学生的发言,内心追随着学生语言中潜含的情绪、思想,并细腻、有节律地舒张,如同树叶静静地倾听阳光的细语和温谧。我又巧妙点拨,引领学生走出思路的迷茫。课堂上时有意想不到的精彩,我感觉棒极了。
  开始展示自己的画了。孩子们画的燕子如文中所述,像一个个灵动的音符,又像一阙阙清新流动的小令。一切如我所愿。突然,坐在旁边,一直沉默的王晴举起了她的那张画,她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老师,我觉得燕子一点也不美,我不爱燕子,可以吗?那一刻,我的笑容僵硬了。所有的人不约而同地高高抬起了头,诧异地看着这个奇怪的孩子。被众人咄咄的目光包围着,她慌张极了,拿着画的手颤抖着,小脸涨得通红。我不知用什么词来形容我此刻的心情,我茫然了。但理智告诉我:要处理好这一意外,我得让她把话说完,我得尊重她的发言权。
  这时,小组长安杰气冲冲地说:“老师,别理她,她是怪人,是冷血动物!”“不,我不是冷血动物,我爱我的奶奶。”她举起那张引起非议的画,她指着那团白色的东西说,“这是燕子的粪便,我讨厌。” 她的胸脯一起一伏,我发现她嘴角微颤,眼角有些湿润。我走到她身边,说:“别激动,你慢慢说。”“我奶奶是小区里的清洁工人,小区的电线杆上每天停满了密密麻麻的燕子,它们不停地往下拉粪便,人们路过时总是紧张地捂着脑袋匆匆而过。白色的粪便撒满一地,污染了环境。我和奶奶天天清扫,还要提着水冲洗,奶奶累得腰病都犯了。” 她的声音还在颤抖,但流利多了。平日里心中的疑团解开了,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常看到她鞋子上、裤腿上会有小小的白点,为什么常看到她忧郁的眼神。父母离异的她,跟着奶奶过,小小年纪就品尝到生活的艰辛。停了片刻,她又说:“老师,我爱奶奶,我不爱燕子,可以吗?”她看着我,眼睛里是不安的期待。我微微哽咽使劲点头。而后,我问:“大家同意吗?”几乎所有的人都举起了手。我感受到在场所有的人心里的悸动。王晴咧嘴笑了,眼睛里有了温暖的光彩。这是最珍贵的笑,既单纯又丰富,师生之间无法言喻的情感的交流、濡湿、神会汇之于此。这一笑,是心灵美好的相互期待与互相唤醒的结果,令人心醉。
  然而,我允许她不爱燕子,是为了她的孝心,为了她能够更从容地爱人。我不能因此而误导孩子们从此不爱燕子,而且本课的主旨是抒发对燕子的喜爱。于是,我重新调整教学思路,问:“为什么燕子会长时间地停留在电线杆上?你们有什么办法让燕子重新变得人见人爱呢?”
  这一问,扣开了孩子们的心扉。他们分析得十分透彻,无论城里还是乡下,盖的全是高楼大厦,燕子再无屋檐可筑巢,无家可归,只能无奈地栖息于电线杆上。他们开始怜爱起燕子,纷纷建议如何保护燕子,为燕子筑巢。连王晴也被感染了,对燕子表示了同情。课堂教学随着孩子们对燕子感情的加深而不断地推进着。
  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已深切地关注燕子的生命和未来,这是课堂生成性特性的充分体现。源于爱,源于对生命的尊重,我从孩子的些微言行中阅读到孩子们丰富的生活世界,并感受到其生命的波荡。课堂上,爱在流淌。
  (作者单位:福建仙游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

推荐访问:不爱 燕子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