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执政党对人才的认可为视角看高校德育】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高校教师招聘

  摘 要:人才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的问题,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直是我党的光荣传统。党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始终把人才工作作为一个战略问题来抓,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人才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性问题。当今,在信息化爆炸的时代,人才工作更加受到特别关注,人才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因素和核心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本文以执政党对人才认可为视角,进一步论述了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人才战略的实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执政党 人才素质 高校德育
  
  恩格斯曾这样赞叹欧洲的文艺复兴是时代,称它“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时代”。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之路,而就在这个时代需要大力弘扬自主创新精神、弘扬创新文化、产生创新型人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我们更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不断涌现。
  1、研究问题及其背景
  作为执政党,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工作,并不断进行实践的总结和理论的深化,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马克思主义的人才学说基础上产生的邓小平人才思想和江泽民人才战略思想,明确了人才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了注重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说明了人才的标准,并指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人才,提出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向依靠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科技人才的轨道上来的科学论断。在新的历史时期,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为执政党人才建设指明了方向。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把调动激发人人成才和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举措,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民素质的同时,加紧建设一支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并强调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人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1】高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能否把代表当代最先进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到下一代;能否把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意识并外化为习惯;能否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事关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全局。
  2、执政党对人才认可的评价机制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人才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而建立完善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对人才认可区分层次性是探索和建立评价机制的前提,根据我国人才队伍的总体情况,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
  2.1 必须具备“群众认可”
  党政人才的评价重在群众认可,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宗旨、群众路线决定的,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三个问题:
  1、群众认可是一种组织行为;
  2、群众认可不是人人认可,要防止“以票取人”;
  3、要切实处理好科学的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这就充分说明了,选拔党政人才,识别其优劣、功过、是非,群众的意见将成为重要的衡量尺度。科学确定评价主体,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发扬民主,最大限度地扩大群众的参与范围。评价党政人才,不能单一的由上级组织和领导说了算,必须要注重群众的公认度。应防止和克服“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在意”的倾向,全党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创造经得起时代、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政绩。【2】
  2.2 必须使“市场和出资人认可”
  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置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去考评,让市场和出资人认可成为评价人才的重要尺度。具体而言,
  1、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机构,积极探索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完善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充实完善现有国家职业标准,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对新兴职业和复合技能岗位,抓紧制定新的国家职业标准。
  2、改进技能人才评价方式,积极开发适应不同类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考评技术,不断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水平。
  3、加快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新体系,坚持以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为导向,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
  2.3 必须使“社会和业内认可”
  当前,我国以考试、评审为主要手段,多种评价方式并用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工作格局已经形成。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评价工作已经从原来在单位内部、系统内部进行,走向了社会化评价。《人才工作决定》指出:“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这既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工作要得到社会和业内的认可,必须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为重点,从而建立科学、公正和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人才评价机制是最有效的指挥棒,贯穿于人才培养、选拔、使用、激励、淘汰等各个环节。因此,注重社会和业内认可,必须积极开展以岗位要求为基础的、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工作。【3】
  3、研究结论及建议
  科学的人才观,是党的思想路线和哲学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人才观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是认识论,也是实践论。是我们党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对人才建设科学认识的深化。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贯穿于科学人才观之中,能够有力的促进执政党科学发展、科学执政、依法执政和民主执政,由此可见这是执政党建设的关键性问题,也是执政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正确政绩观为指导,进一步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问题。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得出以下几点建议:
  3.1正确认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主体参与式的工作模式
  主体参与式的教育是指教育者把受教育者看成能动的、独立的主体,承认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尊重其独立人格,唤醒其主体意识,培养其在社会活动中的主体性、自为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教育。应该说这是素质教育发展的深层次需求,因此,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要让学生去体验德育、实践德育,即做德育的主体,建立学生主体参与式的德育模式,这是切实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3.2以实践活动为先导,探索开放式的高校德育教育新途径
  高校德育实践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基础。学生的道德需要来源于学生的道德施实践,学生的品德形成和发展是在实践活动中能动地实现的。而且,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是促进社会的道德需求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
  1、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实践活动中能动地实现的,随着成长,不断扩大自己的认知范围,正是在与外界社会的接触中,逐步发展为自己的道德思想和行为习惯;
  2、德育的实践活动是促进社会的道德需求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
  3.3 把握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选择适合大学生个体成才的德育内容
  增强师生双向沟通,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是德育的原则。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年级,对德育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如果缺乏对学生的真正了解,教育势必缺乏针对性,因此,必须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来组织德育工作,这样才会取得实效。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时期,他们所需求的是有关心理、情感、学习、人际交往、就业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指导,所以要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法制道德教育、国情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和责任感教育等内容。实践证明,当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与大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及需要相对应时,与大学生的品德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时,学校德育才能取得实效,才会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把人才强国战略提升到关系经济发展、民族振兴、社会和谐的高度来认识。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正是党对人才认识的不断深化,引领重大政策走向。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进一步确保高校德育工作取得实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执政党来讲,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高校来讲,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站在党的执政兴国这一战略高度,以国家的繁荣昌盛,民族的兴亡安危为己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正确陶冶大学生的思想情操,振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刻苦学习的精神,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选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
  [2] 吴剑华:人才认可艺术,北京[M],解放军出版社,2008:75-82

推荐访问:德育 可为 执政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