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没有中国人?】 诺贝尔文学奖2018

  编者按:本刊今年第1期《文苑漫步》专栏中,发表了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名单,江西安远谢让昌、四川泸州伍远超、甘肃兰州吴平关来信提问:为什么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没有一个中国人?难道鲁迅、朱自清、郭沫若、沈雁冰等著名文学家就没有一个够格的?我们翻阅了不少报刊,没有找到现成的答案,故去信向多年从事现代文学研究的复旦大学中文系副主任鄂基瑞同志请教。现将他给编辑部的来信全文发表,作为对谢让昌等读者的答复。
  编辑同志:
  获悉《青年文摘》今年第一期发表了诺贝尔文学奖金得奖人的名单后,许多读者很感兴趣,但又提出了为什么诺贝尔文学奖金没有中国人获奖的问题,希望得到解答。我相信,读者是出于爱国激情提出这一问题的。下面想就这一问题简单谈一点看法。
  根据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诺贝尔奖金,自从本世纪初开始颁发以来,对于促进科学、文化的繁荣,起了有益的作用。如能获奖,当然是一种荣誉。许多世界知名的科学家、文学家都曾获得过这种奖金。但是,不能因此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只有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金,才是世界上第一流的文学家。事实上,并非所有世界上著名文学家都获得了诺贝尔奖金。俄罗斯苏维埃文学的创始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高尔基,就不曾得到这种奖金。是高尔基才华不出众?当然不是。是高尔基声誉不够高?也不是。高尔基在生前,就与当时获奖的肖伯纳、罗曼・罗兰同样闻名于世。然而他毕竟没有获奖。这是颇为耐人寻味的。再就获奖的名单看,自从1901年颁发诺贝尔文学奖金以来,至今已有八十一年的历史。除去中间有七年未颁奖外,也有七十四年的历史了。然而,获奖的作家中,除了印度的泰戈尔和日本的川端康成属于东方作家外,其余七十多名文学家都是属于西欧、苏联、东欧、拉美等国作家。这一事实是否说明东西方文学之间存在隔膜或者相互交流不够?
  但是,诺贝尔文学奖金与中国文学家还是发生过一点关系的。我这里想说的是鲁迅谢绝诺贝尔奖金候选人提议的事。1927年9月,瑞典人斯廷霍文通过我国新文学家刘半农就拟议中的诺贝尔奖金候选人一事向鲁迅征询意见。鲁迅收到来信后,于9月17日致信台静农,请他“转致半农先生”,表示:“感谢他的好意”,“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对拟议中候选人提名一事,采取了婉言谢绝的态度。在世人看来,这似乎是难以理解的。因为,谁获得了诺贝尔奖金,无异于登上了科学、文化最高荣誉的宝座。不仅青史留名,还可获得一分赏金。然而,鲁迅竟毅然谢绝了。鲁迅之所以谢绝这一提议,自有他的理由。这缘由,他在给台静农的信中是写明了的。首先,当然是出于社会政治的原因。这封信写于1927年9月,大家都清楚,那正是蒋介石叛变革命,施行白色恐怖的时期。当时的中国黑夜如磐,腥风血雨,令人窒息。在这个时候,如果鲁迅接受了诺贝尔奖金,“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从而起到为蒋介石政权装潢门面的作用。这是鲁迅极不愿意做的事。其次,这件事又反映了鲁迅对待名利、荣誉的一贯态度。他说:“我不愿意如此”,“还是照旧的没有名誉而穷之为好罢。”
  名利这一关,对于每个人无疑都是一种考验。然而,有操守的人,绝不会热衷于个人名利而忘却自己对国家、对社会所肩负的神圣使命。鲁迅当时的目的是为了求得中国人民的自由、解放,不惜为此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属于个人的荣誉、地位,他当然就不怎么看重了。他在上述信中说:“我对于名声地位什么都不要”。鲁迅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一不为名,二不为利,脚踏实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呐喊而冲锋。
  鲁迅早已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崇高品质,他的革命精神却在中国人民心中,树起了不朽的丰碑,有什么荣誉,什么奖赏能同它相比呢?

推荐访问:诺贝尔 获奖者 文学奖 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