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越南入境劳务人员管理思考


  [摘  要] 近年来,越南劳务人员到中国边境地区及内地从事劳务活动的人数逐年增多,绝大多数人没有办理入境手续,给中国社会治理带来一定困难。在 “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的背景下,越南入境劳务群体将会有增无减,文章针对这一现象进行观察分析,认为越南劳务人员入境劳务具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我国应该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管理制度及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两国劳务合作发展,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
  [关键词] 一带一路;越南;入境劳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616(2019)02-0055-09
  近10年来,越南劳务人员进入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边境地区及内地从事劳务活动的人数逐年增多,据相关资料反映,人数最多时约达12万人①。这些越南劳务人员绝大多数没有办理任何入境手续,属于“三非”人员跨境劳务,在中越两地来回流动。越南入境劳务流动群体逐渐壮大,其劳务活动范围随之从边境地区向内地逐步深入。针对越南劳务人员进入中国境内从事跨境劳务活动的情况,广西和云南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对越南入境劳务及管理做出一些临时性规定,但仍需从国家法律层面上根本性地解决越南入境劳务流动管理问题。在 “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的背景下,越南入境劳务群体将会有增无减,如何对他们实施有效的管理,已经成为中越两国之间的国家事务及必须破解的重要课题。

一、越南入境劳务观察

(一)越南入境劳务源远流长


  中越山水相连,陆地边界线长达上千公里,跨境民族的经济联系、文化交流和姻缘关系相互交融是越南入境劳务的历史渊源。劳务区域主要由红河中下游流域和珠江上游左右江流域连接区域构成,是中国华南地区与中南半岛连接的重要通道。中越边界地区内部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近岸海运—水运—陆路”交通运输系统。根据一些研究资料表明,这些贸易通道的历史要远早于汉代“丝绸之路”。这些通道也成为历史上民族迁徙的通道,古代百越、苗瑶、百濮民族在这一地区接触交融,形成了相互交错居住的格局。
  中越边境地区跨境民族有10多个,以壮族为主,京族(越南的主体民族)、苗族、瑶族人口相对也较多。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以后,中国和法国对中越边界进行了勘界,这次勘界造成了部分同一民族的亲属划归不同的国家。鉴于这种特殊的成形,中越边境地区两国边民之间大多有亲属关系,文化相融,为越南入境劳务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而且,由于边境线漫长,越境容易,入境劳务人员往往不走关口,直走各种小路便道形成了习惯。

(二)改革开放以前对越南入境劳务管而不严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中央政府加强对中越边境线的管控,对边民的传统交流往来没有加以限制,边境地区跨境亲戚相互帮工的现象继续存在,但作为商业性的入境劳务基本不存在。1979年以后,中越双方都空前加强了对边境的管控措施,但中越兩国边民之间长期交往和经济联系却一直保持密切的联系。从最初农忙时节的入境帮忙插秧,或者亲友建新房时帮忙做工,到帮砍甘蔗,滇东南、桂西南地区在甘蔗榨季出现了大量的越南砍蔗劳工。中国边民通常认为这些人都是自己或者邻居的亲戚,把他们当作亲戚“回家”劳务;越南边民也认为,本是同一族群的兄弟,同是骆越族群的后裔,现在过境劳务等于“回乡”务工,因而边民基本都会给非法越南务工人员提供庇护。由于存在深厚的亲缘纽带,加上市场需求,被遣返的越南劳工仍然会不断地入境到中国从事劳务。

(三)改革开放以后越南入境劳务向深层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越南的“革新开放”,中越边境地区的劳务合作从过去的帮工互助和服务边贸向更多的领域发展。同时,由于中国边境地区的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造成了边境地区劳动力紧缺现象。2012年中国劳动力供给出现拐点,劳动力紧缺导致工资上涨,进一步加大了对越南劳动力的吸引力。
  非法入境人数有增无减。目前,究竟有多少越南劳工在中国境内劳务,我国官方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大多是估计,而且说法不一。主要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8万人左右①,第二种说法是10万人左右[1],第三种说法是25万人左右。笔者推算的数据是至少有12万人。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越南非法跨境劳务人数呈增长趋势。仅在1998—2001年,非法入境到广西的越南人约达6万人[2]。如今非法越境到广西的越南人,有据可查约8万人。而进入内地务工的越南劳工数量也是大幅增长。从全国来看,进入我国的越南“三非”人员也是日益增加。公安部的数据显示,1995年,全国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查处“三非”外国人首次突破1万人次, 2011年达到2万余人次[3]。
  入境方式由零散入境向“蛇头”组织规模化入境发展。过去,越南劳工通过边境小道零散进入中国劳务,而近年来,由于中国劳动力市场偏紧,使用越南劳工成本比较低,因此自发的零散入境已经逐渐向由“蛇头”控制的组织化、规模化的非法偷渡发展。例如,砍甘蔗目前尚未实现机械化,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榨季时蔗农急需砍蔗工人。越方“蛇头”在越南组织大量同族或同村的劳工,分批安排劳工分散从边境小道入境,后由中国“蛇头”安排劳工分散住在边境某个秘密的地方。组织者与雇佣联系好后专门用小型面包车搭运这些劳工从小路绕过公安边防检查站,将劳工送达临时劳工市场或直接送到约定的蔗农家或工厂。2015年,宁明县打掉的偷渡犯罪团伙成员有30多个“蛇头”,他们中既有中籍人员也有越籍人员。其中,寨安村一处劳工贩运点就有越南劳工达200多人。
  劳务领域从简单农活发展到无所不务。过去越南劳工主要是帮助中国的亲友进行农事活动或少数建筑活动。现在越南劳工的务工领域快速扩大,除了被一些种植大户和养殖大户长期雇佣,他们的职业涵盖了餐厅服务员、厨师、理发师、保姆、保洁员、操作工、商店导购等服务业的各方面。根据笔者在凭祥市的调研,在凭祥市的越南务工人员多从事劳动密集型及低技术含量行业为主,其中短期季节性劳务协作、红木加工、红木销售、边贸点装卸工为主要工种;在宁明县稳定就业的越南劳工,主要从事木材加工、农副食品加工、电子生产等制造业、建筑业、餐饮服务等行业。

推荐访问:越南 入境 劳务 思考 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