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的对立和统一_“减负”与“多读多写”的矛盾统一

  知识经济的二十一世纪,科教兴国的今天,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素质,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在实现教育目的的整个体系中,承担了不可推卸的责任,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从素质教育的目的出发,我们喊出了“减负”的响亮口号;而从语文教学的规律着眼,又提出“多读多写”的要求。减负,多读多写,似乎是一对难以协调到最佳状态的矛盾。
  一、似乎是一对矛盾
  1、从素质教育的目的出发,应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根据教育实践的经验教训,从素质教育的目的出发,教育专家、教育主管部门对“减负”进行了不遗余力地宣传和贯彻执行。它早已深入人心,更成为广大教师和学生的信条。
  2、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着眼,多读多写是一条有效途径
  有人把语文能力视为一种技能,如游泳、开车、踢球、唱戏等,如果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很难奏效。有人认为,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多读是有益的,如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写作呢,必须在反复的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如鲁迅云:“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因此,多读多写被视为一条通向学好语文的成功之路。
  近些年的教育实践也证实了这一点。许多实践者的成功经验已写入课程标准之中。初中语文教学大纲(2000年试用修订版)中,对读写量作了最低限额的规定:“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字数不少于0.7万,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
  3、二者有无矛盾?
  素质教育要求“减负”,语文教学需要“多读多写”。二者有无矛盾?
  二、矛盾浅析及对策
  1、表层的矛盾与内在的统一
  表层的矛盾表现为负担量的问题。“减负”的表层含义是要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即在语文教学中应减少读写量;而“多读多写”意味着尽可能地增加读写量。
  而内在的统一在于二者都是着眼于素质的提高。“减负”是为什么?是为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允许个性的充分展现,而不能让读写占据学生所有的学习、生活空间。若如此,学生的素质是能提高的。多读多写是为什么?是为语文能力的提高,而这正是个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减负”是为了素质教育,“多读多写”也是为了素质教育,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
  这在初一册语文教材(试用修订版)中已得到很好的处理:全册由原教材的8个单元减为6个单元。但大纲(试用修订版)对读写量作了最低限额的规定:“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字数不少于0.7万,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一方面是减轻负担,一方面仍规定了相当大的读写量,体现了二者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焦点:学生能否完成任务
  学生若能完成,则不必视为过重的负担。根据现实情况分析,通过多方努力,是能完成任务的。
  3、如何完成最低读写量
  ⑴读什么?
  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课外读什么?
  第一当然是配套的自读课本。第一册自读课本约33万字,假设第二册自读课本字数与此相当,那就能保证约66万字,另有约14万字需从别处来。而农村中学学生自己拥有的课外读物是不能填补这个空缺的。好在各校图书室均配备有一定数量的图书。
  在大纲中明确指出:“学校要配备充足的工具书、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其他人文科学读物、科技读物等各类图书,配备必要的教学挂图和教学辅助资料,订有相当数量的报刊。”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这也许就是考虑到自读课本不能完成80万字的阅读量,才作此规定。
  另外,代人念信,同学交流作文,阅教师批语,看各类通知、广告,是否也算阅读呢?影视、声像制品在农村也并不希罕。这些能否视为一种特殊的阅读呢?由此看来,读的渠道实在很多,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在“读”。
  ⑵写什么?
  大纲规定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字数不少于0.7万,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
  作文是能得到保证的,一年级每册都安排了7次作文,每次作文均规定不少于500字,共计7000字以上。这1万字的其他练笔怎样完成呢?
  一是教材结合阅读教学安排了大大小小的练笔。如第一册约有大小练笔18次,设若第二册与此相当,则一学年有36次这样的练笔。依每次200字计算,可以完成7000字左右。其余3000字的任务仅由日记一项就可轻松完成。
  另外,学习、生活中需要运用文字的事情也不少。写假条,作情况说明,提建议,出通知,代人写信,给人留言,这些均不可忽视。
  ⑶怎样才能完成读写任务
  ①培养浓厚的兴趣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以此为乐,则乐此不疲。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成人看武侠、言情小说,厚厚一大本,不须几个时辰,便已看完,并不言累,毫无倦色。偶能发现个别学生也具此爱好,若能将此热情迁移到优秀书籍的阅读上,岂不是语文教学的成功?
  ②形成习惯是关键
  形成习惯,不需强求,自会去很好完成。且习惯形成后,兴趣也会逐步增长。而习惯的形成,是个长期培养的过程,务必有教师的督促、检查和引导。课内教学就应强化阅读习惯的培养。
  ③承认差异,分层要求
  大纲的规定是统一要求,是条件具备的地区、基础具备的学生才能完成。理应承认地区的、学生本身的差异,分层要求。对其中优秀者,按此标准要求,也可有所超越;而对条件一般或较差者,可略低于此要求,但应逐步缩小差距,最终达到此标准。
  ④自主原则,逐步引导
  既然要有兴趣,既然要形成习惯,既然承认差异,从一开始就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督促、检查、引导也是为了培养自主性。而这是需要逐步引导的,要循序渐进,不能奢望一蹴而就。
  三、结论
  “减负”与“多读多写”是矛盾的统一。坚定不移地搞好“多读多写”是语文教学之必需,也是素质教育之必需。

推荐访问:减负 多写 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