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注人文关怀,让语文教学流光溢彩]流光溢彩的意思

  摘要:通过剖析人文素养的内涵,解析语文人文性教学的现状,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三点看法。一是加强自身学习,构建个性魅力。二是依托课程文本,激发思想火花。三是立足生活实际,拓展实践活动。以期培养出语文知识与人文素养兼备的现代优秀人才。
  关键词:人文素养;内涵;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0-0103-03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是一项多元的人文活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就开宗明义,强调语文教育应在培养现代社会公民的“人文素养”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无疑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是我们驾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指向。
  何谓人文素养?笔者的理解是:人文素养的内涵至少包括如下层面:对人类社会文化现象的了解和掌握;对人文典故的熟悉与借鉴;对人文语言的感悟与运用;对人文遗产的整合与创新;对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开拓。人文素养教育的实质和核心归根结底还是关于人的生存教育。包含着对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人格理想以及人类命运、人类社会的思考与探索。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妥善解决人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问题,使人的智力、德行、感情、体格处于和谐状态,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具有终极关怀的意义。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落实好新课改精神,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在新课程“人本思想”的指导下,全面实施人性关怀教育,关注人的发展、人的需要、人的个性、人的价值和人的成长。用教师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用教师的心灵去感召学生的心灵,用教师的精神去影响学生的思想。要注重每个学生的真正发展,注重对学生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下面,谈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加强自身学习,构建个性魅力,让课堂凸显人文之光
  教师的个性魅力来源于教师良好的人文素养,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又是决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质量的关键。语文教师已经不能只是“工具”式的教书匠了,而应该是一个闪烁着人文精神光芒的的文化传承者。从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人文素养提出的要求和挑战来看,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竞争与挑战的需要,更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一个具有由衷而又终极的关爱、敏锐而又深刻的感悟、独特而又鲜明的个性、广博而又丰腴的内涵的教师,才会是一个有着良好人文素养的好教师。努力读书和学习、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培育人文精神,这是教师成功的必备条件,是教师成长为能师、经师乃至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因此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做到:善于读书、学会学习、与时俱进,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文化的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同时也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以适应教育的发展。语文课程要使学生有感悟,我们老师首先就要有感悟;要使学生去体验,我们老师首先要去体验;要使学生受感动,我们老师首先受感动。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始终坚持做到多读书、读好书,广泛阅读,多方查资料,多去研究教法,不断充电,逐步养成了心勤、眼勤、手勤的好习惯,有时还会写点下水作文、散文、小说,把思考当成一种沉淀、一种积累、把学习活动当成一种审美享受活动,缤纷的文字散发着馨香的人文气息,还真是其乐无穷。正是初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情趣、风格和魅力,在语文课堂上,才能让优美意境沐浴着学生的心灵,让课堂闪现着人文的光芒。
  二、依托课程文本,激发思想火花,让教学更加流光溢彩
  语文是依托“文”来体现人的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课程,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语文内容将视角广泛地投向家庭、社会,关注真情、友情、亲情;投向对人生乃至整个宇宙的关爱、反思,渗透着深刻的哲学、美学思想和强烈的思辨色彩。其人文内涵包括生命意识、责任意识、超越意识、宽容意识、尊严意识、思辨意识、自由平等意识等。文学中的美有多种,有昂扬上进欢欣的美,也有缠绵伤感忧郁的美。语文老师当然有责任带领学生进入文学的世界,引导学生感悟丰富多彩的情感。把文学作品或作家人生逸事编成小故事,穿插在教学中,应当是一种很好的审美观、人生观的教育途径。每当涉及到一些大家的作品时,笔者会将作家的人生经历改编成小故事,用生活化的、生动而较有感染力的语言讲给学生听。听故事的过程,也是学生阅读作家人生历程的过程。
  屈原“上下求索”的执着,曹操“横槊赋诗”的豪情,司马迁“发愤著书”的坚韧,等等,在这些典故中,学生的灵魂与作家的灵魂产生碰撞,孩子们的心灵自然会受到悲剧崇高的洗礼,更加接近“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如《紫藤萝瀑布》一文,渗透着对生命的感悟,赞美生命的喜悦、美好和永恒。《我的老师》一文,在体会作者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良好品德。八年级的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作者以自己勤苦求学而功成名就的事实,现身说法,勉励后辈专心向学,刻苦自励,情真意挚,语重心长。通过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和现在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的对比,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是在于自己的勤奋与专心与否,赞扬马生的谦虚好学。现在的学生生活水平高了,学习环境好了,但认真学习的人却少了,他们整天抱怨学习很苦,生活单调,没有一点乐趣,缺乏上进心,忘记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通过本文的教学,就是要告诉学生:苦和乐是形影不离的,正所谓“苦尽甘来”。孟子也说过:“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只有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苦才能体会到常人无法拥有的乐,这就是“痛并快乐着”的境界 ,这就为学生以后努力勤奋学习、工作、生活提供了动力。
  通过文本解读,倾听文本声音,触摸作者心灵,用心体验作品的情境和情感,回应文本中的喜怒哀乐,用心察,用心悟,释疑解惑,这样文本义才能生成,新的视角才会形成。让学生通过阅读,用心感受、体验,走近作者的心灵世界。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妙语连珠,眉飞色舞,兴致高涨;教师怦然心动,眉开眼笑,神采飞扬,放飞了学生的想象,唤醒了学生的思维,激起了学生的灵性,教学对话闪烁着智慧的灵光,散发着浓浓的深情,透发着撼人心魄的魔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走进课文,去体悟、去感受。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变,是创新,对人文教育的方法也必须不断翻新。有的文章适合整体感知其精妙,只能采用“囫囵吞枣”式的方法,才可以把握好它的思想;有的文章却适合字斟句酌,仔细推敲才能感知其精髓;有的却需要把二者结合起来。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需要教师在充分挖掘课程人文内涵,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发展的语文教学中来得到体现。所有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都可以通过教与学来引导学生关爱生命,热爱自然,懂得珍惜亲情、友情,懂得尊重、理解他人,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审美,以健康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我们要让学生不仅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还要领悟其中蕴含的人文美,接受精神的洗礼和熏陶,打下“精神的底子”。只有立足文本、关注人本的教学,才不会使语文课迷失方向。在教学过程中,选材和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理及心理发展的需要。教师应充分利用各部分的内容,加以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与社会问题,培养学生辩证的看问题,全面分析、用心感受体会其中的人文素养。新教材中大量的活动都需要学生观察、发现、探索、合作才能完成,这些活动给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发挥创造性提供了充分的空间。于是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和民主交流,激活学生的创新欲,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亲自观察,自我发现,各抒己见,让快乐、轻松、活跃的空气充满课堂,让学生养成创新的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使教学活动流光溢彩,通过学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感悟、交流与实践中,较好地实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终极关怀。
  三、立足生活实际,拓展实践活动,让人文精神个性飞扬
  加强学生阅读实践,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感悟、体验,是提高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地读的基础上去品味、揣摩、感悟、积累,让崇高的思想,高尚的情操如春雨一般,浸润学生的心田,让他们在阅读中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思想共鸣,同喜同悲。可以根据各人的不同情况去指导学生分别去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欣赏和吸收,做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和人文精神的结晶,既为青少年的写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又为青少年提供了做人目标方面的思想启示和行为指导,尤其要多诵读。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悟的、有审美的清泉,就不可以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创造学习情境,拓展实践活动,更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师要打破封闭狭窄的课堂空间,适时将学生引向大自然、融入集体、走向社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报刊、电视来了解国内外大事,感受蓬勃发展的社会生活,感知时代脉搏,其次,利用好学校图书馆,让学生博览群书,感知其中的人文气息人文底蕴。最后,刘国正先生多次强调“语文一旦和生活联系起来,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因此,语文教师还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机会,引导学生直面生活,用心感受,真情体验。组织学生游览名胜古迹,让他们在文化遗迹和人文景观中感受积累人文精神;针对社会事件,引导学生深思、探讨,形成自己的文化感、历史感,生命意识以及对人生基本问题的深切关注,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懂得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让学生自主地去听、去说、去读、去写、去理解、去感悟,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感受人格的魅力,体验成功的艰辛和欢乐,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团结合作精神,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达到与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比如,举办演讲、辩论、联欢等活动,开展参观、游览、调查、采访等活动,都是提高人文素养、张扬人文精神的好方法。
  人文素养的培养非常重要,人文素养的培养方法多种多样,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把人文精神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注重人文关怀与完善,这需要长期的不断积累。人文素养的培养必须落实在课堂教学的一举一动中,落实在课外阅读的一点一滴中,落实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人文素养正如春雨的滋润必将伴随学生的一生,必将换来桃李的芬芳,参天的栋梁。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有文学素养、有道德修养、有责任意识、有时代精神的一代新人,是语文教师今后一段时期需要继续探索和实践的一个课题。

推荐访问:流光溢彩 倾注 语文教学 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