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动协同观的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模式构建


  [摘 要]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探讨一直是语言学界备受关注的话题。互动协同视角下的“续作法”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把“图文续说”“对比续说”“听读续写”“读后续写”“听读续译”和“读后续译”等六种“续作”训练分阶段融入主题式的汉语教学,为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互动协同;续作;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3-0005-04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使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和普遍,到中国学习的外国留学生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对于来华留学生而言,汉语是其踏进中国、融入社会的必须技能,是其進行一切活动的首要条件。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新契机,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对外汉语的推广已成为我国语言界义不容辞的任务。对外汉语教育既是顺应我国发展趋势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高校外语教育的重要部分。然而,在许多高校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通常都会碰到一个普遍现象:经过一两年的汉语学习后,留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能够听懂常用的汉语日常表达,阅读简单的中文资料,却无法在说话和写作时应用上储藏在大脑中的词汇和句型,“能听不能说”“会读不会写”的现象比比皆是;每年进行的由国家汉办举办的汉语水平考试(HSK)的成绩分布也充分显示,留学生汉语的说、写能力普遍低于听、读能力。如何在教学中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效率,实现汉语产出和理解能力的共同发展,从而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对外汉语学界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探讨一直是我国语言学界和教育界热议的话题,各种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其中,国内外较为有影响的分别是我国的“分技能教学模式”[1]和美国的“明德教学模式”[2][3]。但是,研究者们发现,“分技能教学模式”主张按语言技能分科开展教学,突出听、读技能的训练,说、写的技能却强调不够;“明德教学模式”通过渗透式的互动学习,强调听、说技能的训练,却对读、写技能重视不足。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对外汉语的教学效果,提升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效率,实现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共同发展,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课题。近年来,语言使用中的互动协同现象受到研究者们的极大关注,该现象也为解决语言习得中理解和产出不平衡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一、理论依据:互动协同模型与汉语产出能力培养路径
  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当中,“互动促学”并不是什么崭新的概念。早在1962年,心理学家Vygostky就已指出,互动是学习的源头。Long在1983年提出了“互动假说”,使互动研究逐渐发展成为二语习得一个重要的分支。近年来,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进一步推进了互动理论的发展。Pickering和Garrod[4]首先提出了解释对话过程的“互动协同模型(Interactive Alignment Model)”。他们在研究中发现,语言学习者在使用二语进行互动交流时,会重复使用对方的表达、结构和模仿对方的发音,最终交流双方逐渐趋同。他们提出语言习得的“互动协同模型”,认为协同源于互动,是人际对话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这也是语言习得成功实现的有效方法。同时,发生在一个层次的协同会引发其他层次的协同,语言结构的协同能够与情景模式的协同互相促进。该研究成果不但深化了人们对互动过程的认识,也为“互动促学语言”提供了科学的解释。为了验证该“互动协同”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国外的研究者们先后开展实验,证实了语言的互动协同现象广泛存在于语言的听、说、读、写各技能当中,如对比一语者和二语者之间的协同[5]、独白和对话之间不同语种的语法转换协同[6]、发音合作任务下的语音协同[7][8]、语言修辞方法使用的协同[9]、二语写作合作任务的协同[10][11]、语言学习者和教师之间口语表达的协同[12]等。
  在中国,对互动协同观进行深入研究的学者以王初明教授为代表。他提出“学伴用随原则”[13],认为互动中的语言模仿必须融入语言的理解和使用,使语言与语境紧密结合,产生内生表达动力,这才有助于后续的语言启动使用,从而产生协同效应。2011年,王初明在“互动协同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外语学习的有效路径”:互动—理解—协同—产出—习得,指出“有效的习得根植于互动,经历理解、协同、产出等环节,得益于理解和产出紧密结合所产生的协同效应”[14]。2016年,王初明进一步推进对“互动促学”的研究,提出“续”理论,认为语言知识源于交际使用体验,并发生在语境中,“语言学习只要含‘续’,不仅带来理解和产出的交互,而且还会出现更多促学特征”[15],“交际意图、互动协同、语境相伴、理解与产出结合”是4个影响语言学习的关键变量,“续作”训练就是提高语言学习效率的一种极佳的操练方法, 其优越性包括“唤起表达思想的内生动力”“伴随语境”“缓解语言产出压力”“抑制母语干扰”“提供连贯衔接的模板”“提升注意”和“在语篇使用中完善语言”等方面[16]。同时,国内的研究者们纷纷从词汇、句法、听说、阅读、写作等方面对互动协同现象和“续”理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行探讨,研究成果日趋丰富。就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而言,相关的论文也陆续出现在我国核心或权威杂志上,如《汉语作为二语的读后续写的协同效应》[17]《读后续写任务在汉语二语量词学习中的效应》[18]《“读后续写”练习对汉语名量词促学促用效果研究》[19]等。
  根据这几位研究者近年提出的“互动协同模型”“外语学习有效路径”和“续”理论,立足于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现状,本文提出“汉语产出能力培养路径”,同时构建“‘续作’法对外汉语教学模式”,通过“图文续说”“对比续说”“听读续写”“读后续写”“听读续译”和“读后续译”等训练实现来华留学生对外汉语能力的综合提高。
  [

推荐访问:汉语 互动 来华 协同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