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团的设置思考和改进探讨


  [摘 要]社团是构成高校学生组织的重要内容,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重要意义。但是从当前情况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建设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13-0400-01
  引言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志愿组成并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的增长,高校学生社团也蓬勃发展,社团数量不断增加,不少高校学生社团总数已超过一百大关,诚然,学生社团在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
  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至今已经有上百年历史,学生社团在高校中充满生机活力,起到的影响力不容忽视。近年来,教学改革也重视到学生社团的应用价值,使其发展为高校教育的一种新模式。但现阶段高校学生发展存在缺少合理的组织结构、基础条件差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一、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一)缺少严密社团体系
  体制体系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1)社团缺乏良好的基本条件。首先欠缺物质条件,具体表现在活动场地受限、经费不足、设备缺失等方面[1]。其次学生社团主要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建立,虽然对社团充满热情,但却缺乏专业性指导。(2)社团缺乏规范的成立审批流程。大部分高校成立社团只需提交相关申请用作备案便可,未设立严格的审批程序,一些社团虽然成立但生命力脆弱,同类社团互相抵触,社团之间难以平衡发展。(3)社团组织结构太过简单。通常社团制度都为会长负责制,进一步设定宣传部、财务部以及外联部等,缺少健全、统一的社团运行体系。(4)社团干部需加强自身建设。当前,社团干部存在流动性较强,缺乏责任意识,素质能力有限等问题,不利于社团工作有效开展。
  (二)运行机制缺少科学性
  运行机制不科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对社团缺乏清晰的定位。首先社团活动主要通过团委进行组织、安排开展,社团的主动性不强。其次,社团本身并未充分认识社团的意义,部分会员只是为了追赶趋势,或者为获取素质学分,不具有实际的归属感。(2)缺乏健全的社团制度。学生社团具有自由性和流动性的特点,这就导致社团环境管理存在难度,过于散漫。
  (三)拓展创新能力不足
  社团缺乏拓展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社团发展中体育与文艺类占据多数,且社团正向着娱乐性发展,即便社团并不是文体类,所开展的活动也具有消费性、娱乐性和商务性。社会企业与高校社团取得联系,进行赞助及合作,也只注重经济效益,使社团成为企业盈利的工具。(2)社团发展缺少传承性。一些学生社团在管理方面不够规范有序,未充分挖掘活动内涵,社团特色性不强。
  二、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的社团管理制度
  制度是保障社团有序运行的基础。高校需要建立《社团联合会章程》《学生社团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社团自身也需建立相应的会员和经费管理等制度。社团联合会做好社团与共青团、学生会以及其他学生组织的协调处理,将相关制度落到实处,使社团工作开展有据可依,提升管理效果。校方需针对社团情况建立相应的学生事务管理系统,并由专业教师负责指导,确保社团整体利益,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强化社团的服务功能
  在学生自身安全和学业不受影响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走出校园,通过服务社会提高自身能力。如高校条件允许,则可在以产学研工作为依托,引导科技创新类社团与企业进行合作,切实走进企业科技研发与生产中,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服务[2]。对于文化艺术类社团来说,则与社会的一些文化艺术交流取得联系,共同完成文化传播,提高社团的文化底蕴。对本身就具有服务功能的社团来说,则需迈向街道,走进群众生活,参与到支教、助残扶老等社会服务当中,为社会精神文明贡献一己之力。通过这些活动,高校学生社团实现了社会价值,也实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
  (三)加强建设社團学生干部队伍
  社团联合会的校级学生干部以及社团相关责任人均属于高校学生干部。对建设思想作风而言,高校应重视学生社团干部的培养与选拔工作,使其责任和权力清晰化。对业务能力而言,高校应考虑社团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社团干部培训各项业务,为其提供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促使管理与服务能力更好的提升。对社团普通成员来说,宽松的管理并不是任他们随意乱为,高校还需重视社团动态,确保他们在正确“航道”之内。
  (四)建设信息化社团
  高校需提升社团信息化建设水平,给予网站服务器、电子邮箱等技术方面的支持,使他们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现代技术载体,丰富社团成员展示自我的平台,促进社团工作效率提升,同时也能动态掌握社团工作情况[3]。但是,应注意加强网络管理,摒弃其弊端,确保信息化建设切实为社团健康发展而服务。
  (五)建立特色学生社团
  确立社团创新形式,凸显特色性。社团活动对社团发展有直接影响,在开展时应做到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社团活动应具有计划性,且需确保该计划不可脱离学生社团发展目标与宗旨。其次,社团活动不可形式主义,需具备专业化水准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最后,社团文化应考虑社团特点,建立社团品牌活动,活动能够突出重点、主题鲜明,使人一目了然,如此才能展现社团的风采,在学生中产生较强的影响力。
  (六)加大对学生社团的投入
  团学组织应为学生社团提供专用活动场地与专项经费,使社团有足够的发展和管理空间;分类和分级处理各社团,将社团学期或年度的考评成绩联系于社团补助经费;针对社团建管理内容,给予志愿服务类和科研类社团大力政策及资金扶持[4]。
  三、总结
  总之,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长期、反复、复杂的过程,要坚持建设与管理两手都要抓,要实现社团管理机制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社团活动的创新性、品牌化。重视社团活动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积极支持社团活动的开展,加强指导,加大投入,以实现高校学生社团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宣王威. 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求知导刊, 2016(25):47-48.
  [2]何淑娟, 张龙. 高校学生社团服务人才培养的机制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 2016, 32(6):225-226.
  [3]史春颖. 关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与教育问题的思考——以沈阳工学院为例[J]. 知识经济, 2016(12):128-128.
  [4]余镇生, 黄琬茹. 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及创新思考[J]. 教育:文摘版, 2016(7):00084-00085.
  致谢:感谢韩山师范学院博士启动项目QD20180108的资助和支持。

推荐访问:社团 高校学生 探讨 改进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