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河波浪宽_一条大河波浪宽原唱

  作为一名普通的写作者,对《辽河》杂志闻名已久,但一直未能谋面,这次,以新华论坛为媒介,承白主编的关心,得以拜读,实乃一大幸事。这是《辽河》第5期,大16开,绿色的封面,单从外表看便具有一种大气。
  说实在的,《辽河》作为一份由市级文联主办的纯文学刊物,能走到今天,真属不易。文革以后,我们经历了一个文学的狂热时期,禁锢了十几年文学思想一旦获得自由,其激情像决堤的河水一样一泻千里,也真正涌现出一批有力度有影响的文学精品,开创了一个文学的新时代。但进入九十年代后,文学的浪潮便开始回落。一方面,面对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一大批作家开始沉寂下来,对现实进行重新审视和思索,对文学观念进行深入的探求,在创作上便少了八十年代的蓬勃。另一方面,文学期刊也经历着一场实实在在的压力,许多刊物被停止了财政的供养而走向市场,不少有影响的刊物因经济原因被迫停刊,许多刊物即使还办着,也是困难重重。我所在的地区,一本建国初创刊的纯文学刊物就是在那时走向了没落,到现在沦落为一本内部刊物,印数只有几百册。而《辽河》能一直坚持下来,并越来越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在全国众多的文学期刊阵地占有一席之地,着实不易,其中的艰辛又有多少呢?有多少人为其耗心费力呢?《辽河》真像是一条大河,波浪宽宽,穿山绕滩,终于走出了自己的一番新天地。
  《辽河》杂志设有“辽河有约”、“小说地界”、“快速阅读”、“营口读本”、“人间笔记”、“文学倾吧”、“诗意栖居”等栏目。“辽河有约”刊登名家的小说力作,像这一期天津作家肖克凡、李治邦和舒怀的三篇小说便各有千秋,让我们集中领略了津味小说的风采。“小说地界”专发小说。“快速阅读”则是微型小说的汇集。白凤德的两篇小小说《圆场》以及《球胆》便写得极有特色。两者都是写机关生活的,前者写了文艺骨干小袁的机灵与局长的无知,令人捧腹,笑过之后,却有深深的悲凉感弥漫心头。《球胆》则写了一个在机关生活中唯唯诺诺的如契诃夫小说中那个可怜的文官切乐维亚科夫式的人物柳忠,不同的是,一张大奖彩票使他有了“球胆”,对指责他的局长大放厥词,后彩票被水所污,他又回归于一个穷光蛋,也重新回归一个小公务员的心态,但局长却又对他进行了真诚的道歉,真是一波三折,寓意深远。“营口读本”中营口作者李亚楠的小说《情思》感人至深,而作者则是一位身残志坚的女青年,其奋斗精神令我等健全人汗颜。“人间笔记”是散文的栏目,责任编辑沙爽同时也是我敬仰的一位散文作家,常在一些刊物上看到她的作品,由她选发的散文自有其独到的地方。这一期我比较看重齐明达的《院里春秋》,极为普通的农家景致,在一种悠然的从容的充满生活味道的叙述中,完全被诗意化了,那种农家生活的温馨跃然笔下,让人体味到一种普通农家生活之美,语言也极富特色,有一种淡淡的韵味。这一期的《辽河》,刊发了一些签约作家的笔会发言。我注意到,不少人提出一个“短篇精神”的概念。我以为这一点很有意义,文学或许不该以篇幅论优劣,长短作品皆有优有劣,但无可质疑的却是,一些短篇的东西却受到了市场的喜爱,受到了现代读者的喜爱,这一点又不容忽视。因而,追求精短也是办刊的一种极有益的尝试。《辽河》的“快速阅读”栏目其实就是小小说,我倒以为这个栏目满可以扩而大之,不必只拘泥于小小说,短小精悍的千字散文随笔也完全可以纳入。《辽河》在为2006年刊物定位时提出了“轻松、愉悦、动感、休闲”关注民生、民间、民学的办刊理念,我以为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是与时俱进的一种理念。就我的理解,这一理念具有一种深度,尤其对小小说来讲,我们提倡能给人以愉悦的东西,但这愉悦更应是一种幽默,让人在笑过之后,能感到一种沉重。
  以上只是我作为一个普通读者的一些不成熟的读后感和想法。在此,我也相信《辽河》作为一份纯文学刊物,一定会在白主编及其他编辑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越办越好。
  《辽河》是一条河,一条波浪汹涌的河,他能经受住历史的考验,穿过高高的山地,辟开莽莽的高原,流过宽敞的平原,一路上兼收并蓄,融汇条条活泼而充满生命力的小溪,最终也一定会奔向辽阔的大海。

推荐访问:大河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