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堵车|中国式堵车与加塞

  人世十年,中国汽车拥有及生产的数量,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就经济建设而言,这是好事。但私家车爆炸式大发展,也让中国出现一种令人头疼的城市病,即交通堵塞。去年,国际某机构盘点世界交通状况最差的几大城市,中国两座城市名列前茅。去年8月,青藏高速一连十几天堵车百公里、行进速度一天一公里的堵塞事件,被海外媒体戏称“世界之最”。
  私家车普及,改善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生活半径。但严重的交通堵塞,又给人出行带来了很多麻烦。每逢堵车,马路变成巨大“停车场”,万千蠕动的车辆,不仅白白地耗费着能源,还在不停地制造着尾气,污染着城市本就糟糕的空气。
  人们开车出行是为追求时间上的高效,不想却因堵塞耽误了时间,影响了心情,同时还要忍受这浓度颇高的尾气污染。
  然而,中国交通堵塞的程度,有专家说这才是开始。中国最便宜的家用小轿车已到三四万元一辆,私家车千人拥有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此外,家庭双车的生活方式尚未普遍出现,房车早晚也会进入中国家庭。因此,若不采取措施,两三年后中国交通堵塞的现象,将会变得更加普遍和严重。
  怎样看待发生在中国的交通堵塞?网上议论纷纭,抱怨最多的是“道路狭窄”、“规划失策”和“城建滞后”。笔者经多年采访和调查,发现除这些因素外,社会文明程度的偏低、驾驶员交通法制意识的薄弱,在很多情况下,更是造成交通堵塞最直接的原因,好多堵塞现象的发生与道路宽窄无关,而是人为的结果。如今研究解决交通堵塞的问题,扩路架桥等“硬件”建设当然是良策,但远水难解近渴,甚至是赶不上汽车发展的脚步。而挖出、并铲除存在于“软件”上的“病毒”,能够立竿见影地为交通减负。
  芝麻小事堵“长龙”
  去年10月27日上午8点多钟,笔者驱车自西往东走快速路,行至天津红旗南路段,前方严重堵塞。滚滚车流,突然变成僵化的长龙,远闻后边有救护车告急,谁也无可奈何。身陷车海,只得耐起性子随着车流爬虫般蠕动,速度极慢,但又不能熄火,尾气的味道越来越重。每逢此时,心情就烦躁。开车,是图出行的快捷,还是干耗能源?是享受速度的快感,还是忍受尾气的污染?半小时后,左拥右挤,终于看到了堵塞的原因――两辆“事故车”一前一后地挡住两条车道,前车后保险杠右角,被后车前保险杠左角碰上一点点,乍看连划痕都不见,一男一女俩司机却在那儿面红耳赤地急辩着责任。这点小事故,不看则已,一看怒发冲冠,为区区小事,怎可置交通堵塞于不顾,压数百辆车为你陪绑?过往司机对那两人怒目而视,有的落下车窗冲他俩大声责骂。
  然而,心情刚被放开,车速未上4挡。前方紫金山立交桥上又有堵塞。一辆在快车道上拐向快速路出口的白色轿车,蹭上了右侧直行的一辆面包车,后者车门下半部有道浅短的划痕。两辆车挡住快速路通向友谊路方向的出口,去友谊路的车辆全被堵在那里,继而也就堵塞了快速路。那俩司机不言不语地站在那儿,像是等待着什么,淡定得好像这堵塞跟他们没关系。笔者8点10分出门,9点30分单位开会,开车80分钟,竟然走不完这10公里的路,皆因两桩轻微的小“事故”。
  其实,这种大似芝麻的小事故每天都发生在路面上,天津,北京、全国各大城市皆如此,越是繁忙路段,越容易出现这一现象。有时,车流绕行事故现场,司机们心情急躁你争我抢,稍不留神又刮蹭出一起新事故,两起事故就能堵死整条道路。这种堵塞,与路况无关,完全是人为的结果。这种事故,车损一般也就百元左右,甚至更少,几无修复的必要。但不行,当事人就为那很小的一点利益,或是要争什么所谓的“一口气”,挡在道上争吵不休,有时还会大打出手。
  一位老交警跟笔者说:“这种情况太多了,其中报警的,我们掌握;不报警的,我们就不清楚。而更多的,是他不报案。好多车辆没上车报险,找保险公司没用。有的即使上了,小损失他报险之后,会影响到转年保险公司对客户的优惠,何况有的保险公司还定有小车损不予理赔的规定,因此小事故他们不找保险公司。而且,遇这种情况他们一般也不报警,他知道这点小事故交警去了先得批他一顿,没准儿还会追究他们堵塞交通的责任。因此他们就在那儿讨价还价地私了,直至一方掏出点钱来了事。有时我们从‘监控’上看到路堵了,什么原因不清楚,派人去看吧,一看非常气愤。你是大事故也行,车损严重,交管、保险要求你保留现场。你微不足道的一点小车损,又不想报警、报车险,你们把车开到路边不碍事的地方去协商赔偿不行吗?干嘛要置交通堵塞于不顾?你这点损失是损失,人家急着赶火车、上飞机,甚至是去医院抢救,你怎就不管呢?有些事情我们理解,比如咱中国人富裕起来没几年,好多人首次买汽车,拿车当宝儿。磕碰一点心疼得不得了。但不管怎么说,你眼里不能只有自己,而无视公众的利益,精神文明的提高,不能滞后于物质文明的发展。”
  这位老交警认为,“人员素质的问题”是中国式堵塞的一大特色,这种堵塞与路况无关,你马路修得再宽,他因一点小事横车在路上,照样也会堵塞。
  笔者去过巴黎,目睹过几次这样的事情。一次是在与香榭丽舍大街交汇的一条支路上。巴黎车多,泊在路边的小轿车一辆辆排得很紧,相互首尾间距离不到半米,笔者纳闷;这车怎么停进去的?走时又怎样出来?这时恰巧一位司机走来,只见他坐进车里,启动后先是往前,再是往后,分别顶动前后的汽车,给自己腾出了一个空间。这情景以前在憨豆的喜剧片里看过,曾以为那是欧式的搞笑,不想果真如此。笔者当时就想,此事若发生在中国街头,前后几辆车被你顶响了警报,不知会有多少车主出来找你算账。笔者端起了相机,那司机一看有人冲他拍照,立刻停车,钻出来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当他得知中国人对这事感到新奇时,他淡然一笑说:“大家全都是这样的,汽车安装保险杠,就是用来干这个事情的呀!”原来,轿车在巴黎人眼里,就是一个交通工具,犹如中国人的自行车,自行车碰撞一下如今有谁还会计较?
  另一次也是在巴黎。夜晚,笔者和朋友街头散步,一条不宽的马路上,两侧斜放着汽车。方向与便道成一定的夹角,中间空出两条双向的车道。忽然“砰”的一声闷响,停得比较靠外的一辆轿车,尾部被一辆疾行的轿车撞得粉碎。两辆车各毁车灯一部,保险杠处全都凹瘪进去,交通顿时堵塞,后边数十盏车灯把这条小马路照得雪亮。被撞车辆笛声大作,路边餐厅冲出俩男子,这时令人惊诧的事情发生了:一是被堵在后边的车辆,没有一辆拐上逆行车道绕行事故现场,所有司机全都安静地等在自己的车里,没人跑到前边来抱怨或是围观,因此逆行道通畅无阻,不受这一事故的影响。二是跑出来的两个男子,不知和肇事司机谈些什么,只见他们用笔记了些东西,用脚把地上的碎玻璃 [ 2 ] [ 3 ] 往边上扫了扫,肇事司机便钻回汽车,驾着独眼儿的汽车扬长而去,停滞的车流随即启动,前后也就七八分钟。天哪!怎么不找保险?也不找警察?即使个人赔偿,也得谈定个价钱啊。转天一早,笔者随团乘大巴出发时,询问司机有关昨晚撞车的问题,司机说,在法国,若无人员伤亡,一般都属小事故,小事故用不着报警,也不用叫保险公司,理赔的事情,双方司机各出一份书面证明就行了。
  两厢一比,笔者感慨颇多,我们在汽车和交通方面的文明何时也能达到这种程度?回国后笔者问过有关保险公司,是否也能像巴黎那样理赔呢?现在照相的设备那么普及,由当事人自己把肇事现场拍摄下来不行吗?回答是门儿也没有,就目前这样,车险骗赔的事件还防不胜防呢。看来这又是一个有关诚信的素质问题。交通堵塞,有时表面看是道路“硬件”方面的问题,往深处一挖,会发现它与“素质”二字有着直接的联系。
  加塞儿,中式堵塞一大特色
  前面提到巴黎夜晚的那次堵车,数十辆汽车静候其后,无一人抢行逆行车道。后来,这现象笔者在欧洲其他地区、美国和日本也看到过多次,车队无论堵出去多远,全都静静地排着,没人跑到前面去加塞儿。一年秋天,在美国黄石公园门外的山道上,一辆大巴拐弯时车轮掉进道旁的泄水渠,车尾横甩过来,堵死了道路。一小时过去,现场上下两头的车队据说堵出四五公里(事后司机计算出来的)。笔者乘坐的公务车距现场不远,笔者发现,堵在最前面的汽车,主动与事故车空出数十米间距,给事故处理预留出空地,同时,在这一小时里,没有一辆车越过路中白线、经逆行车道赶到前边去加塞儿。现场仅有一名警察,一辆吊车闻讯赶来,在警察指挥下吊出了大巴车,交通即刻被恢复。笔者当即就想,相同情况若发生在国内,现场多半瞬时就被挤成一个“死疙瘩”,上下两头的汽车全会争先恐后地往前抢,管你逆行不逆行。
  津城东北部有条跃进路,路上有一个重要的铁道交口,去年年初笔者采访中央储备粮库往来4次路过,每次都被堵在那里,最长一次40分钟。原因很简单,每有列车通过,铁道人员撂杆断路,就这一会儿工夫,路口两侧挤满汽车,后边的车辆逆行赶到前方,双车道瞬间变成“三车道”。
  “四车道”,再往后,甚至变成“五车道”,整条马路被单向的车流给堵死。列车通过后,禁行杆一抬,排在两侧的车阵几乎是脸对脸,相互间留给对方的都是一条很窄的通道,结果是,两侧的车流谁也走不动,都在路口处缓慢地蠕动。有时,这堵死的“疙瘩”刚被解开一点,列车又来了,一切又照旧。
  工作在中央储备粮库的人们对笔者说,天天上下班过这路口成为头疼的事情,有时能堵上两小时。其实这路口不算窄,大家各行其道都别加塞儿的话,很快就能过去,可惜一些人不自觉,全都玩命地往前挤,挤来挤去蹭上了,纠缠起来没完,把道儿一堵谁也别想过去了。
  笔者随机采访这个道口的管理员,一位老师傅抱怨说:“每天我们嗓子都喊哑了,能说没人管吗?但没用,他就往前挤,我们又没权扣押他的车。警察来了管点事儿,但你管得住路口这一点,也管不了那后边的呀,后面远点的路面也全被加塞儿的车辆堵死了。一句话,就是不自觉呀!”
  类似现象,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现代汉语词典》对“加塞儿”一词的解释是:“为了取巧而不守秩序,插进排好的队列里。”以前中国大陆物资匮乏,买什么都得排队,不少人养成了争抢、加塞儿的习惯。发展到最后,干什么都要往前挤,就连下飞机,也恨不得比别人早一步挤出机舱。如今生活富裕开起了私家车,好多还是豪华的轿车,但好多人加塞的习惯仍没改变,驾车跑在马路上见缝就钻。路遇红灯;或左拐。或直行,这些人明知应在后面依次排队,却非要超到前面去加塞儿,车头往人家排好的队列里一别,装傻充愣地硬挤。路遇堵塞,这些人明知挤到前边也过不去,但还是要千方百计地往前挤,把三车道挤得胀成五车道,然后再挤非机动车道,甚至是人行道,没有中间隔离带的,连逆行的车道也要冲上去给堵死。这种人不在乎赶到前面是否过得去,在乎的是他能超过别人几个车位。
  马路上泛滥着这样的意识和习惯,交通焉能不堵?
  一位交警对笔者说:“谁都知道加塞儿是制造事故、进而堵塞交通的祸根。有段时期天津曾着重治理过路口加塞儿的违章现象,比如在实线处加塞儿一律罚款扣分。但因警力不足,这项措施很难坚持下来。而很多人又不自觉,只要警察不在,他就为所欲为。我们奇怪:很多加塞儿的人,车开得霸道、无理,可拦下来一看,是个知识分子,有的还是国家干部呢。我想这些人在同事、家人面前肯定都是彬彬有礼,怎么一开车、一到马路上,素质就烂成这样?”
  看来中国治理交通,拓宽道路的同时,还是要着力提高人们的素质。
  疲劳驾驶。
  中式堵塞的另一特色
  素质,一个比较抽象的东西,与某些具体事物看似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实际上却是一种因果的关系。
  去年7月,笔者驾车去浙江湖州、德清等地采访,1500多公里,一路上见到最多的事情有两类:一是修路,二是交通事故。好多地段的高速公路因为它们变成了低速公路。
  欧洲、美国的高速公路笔者十年来跑过数十次,其中有时一次就纵贯了多半个欧洲、或是横穿了少半个美国,很少见到有修路的现象,也很少看到有事故的发生。当然,哪个国家的高速公路都有车祸,欧美高速公路数十辆汽车追尾相撞的恶性事故偶尔也有报道,但像中国这样高速公路上一辆汽车突然莫名其妙地冲出道路或是撞向别人的现象很少发生。
  笔者不止一次地询问过那些洋司机,他们的高速公路何以鲜见修路和事故?洋司机们摇头,说就应该是这样啊,不足为奇。倒是那些了解中国国情的导游们知道一些情况,比如曾在欧洲生活过多年的导游王上就对笔者说:“欧洲人修筑一条高速公路历时很长,但修好后就很结实,少有修补返工的事情。中国大陆高速公路一般修得都很快,但时间不长就得修理,原因是基础不行。”笔者想起曾经采访过的一位企业家,他说他当年掘到的第一桶金。是参建了某段高速公路的建设,他从未干过那种工程,却敢承包其基础的项目,承包后工程队他现招,施工设备他现租……这种人修“高速”,基础好坏可想而知。而一旦修好后,哪一段“高速”也不可能再从基础起推倒重来,只能在路面上不断地修修补补,交通也就因之不断拥堵。
  再说交通事故,导游王上对笔者说:“欧洲国家为防止疲劳驾驶定有具体规定,高速公路上开车,一般要求每小时休息一次,两小时必须休息到15分钟以上。此规定私家车驾驶员自己掌握,大巴、大货的司机,必须要遵守此规定。”说着,王上从大巴的操控台上抽出一张光盘,“看,这是电脑记下的行车记录,司机每天工作多少小时,其间多长时间休息一 [ 1 ] [ 3 ] 次,上面记得清清楚楚。谁查?路上交警查,别看那警察你很少能够看到他,一旦他拦住你,从这光盘上查出你有违规的记录,罚钱是轻的,他会吊销你的驾照。同时,司机所属的车公司也要查,一旦查出你有违规的记录,你的饭碗就难保住。但这边的司机一般都很自觉,他们知道开车不单是自己的事情,还是关乎着别人的生命,应当为别人着想,因此即使是开私家车的,到时他们也会去休息一会,服务区里喝杯咖啡,以防疲劳驾驶。这措施,这意识,我们国内多少人有?国内好多大货车司机,个体经营。为赚钱日夜兼程,不少人因疲劳驾驶闯出大祸,造成交通堵塞。”
  疲劳驾驶在中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最难解决的一大“顽疾”。一位交警对笔者说: “发生在高速公路上的车祸,除天气原因和突然爆胎的情况外,多数都与疲劳驾驶有关。某些车祸出得蹊跷,我们到那儿一看就知是司机打了瞌睡。可这一点我们又无法预防。酒驾你能拿仪器测他・困不困只能是司机说了算。而好多司机明知是困了也舍不得休息。”
  中国高速公路上存在的问题,远非疲劳驾驶这一项,其中比较常见的,还有大车霸占快车道。《天津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定》第二十一条中规定:在同向划有两条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左侧车道供小型客车行驶,右侧车道供其他车辆行驶,在同向划有三条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左侧车道供小型客车行驶,中间车道供大型客车、货运汽车(带挂车的汽车除外)、客运出租汽车行驶。但现实中大巴、大货、甚至是重载的大货,经常霸占着首侧的快车道,逼得小车不得不在大车的缝隙里左右穿行,弄不好就有车祸。高速公路管理部门一位老同志曾对笔者诉苦,说:“出事儿就骂高速公路,问题是好多问题我们管不了。比如,谁都知道车辆带病运行是交通的大忌,好多车看其破旧的外表就觉得它质量难保,但它有车检合格的证明,你能不让它进来吗?再就是严重超载的大货车,那些家伙既对路面有害,又常因制动失灵而惹祸,但前面的口子把它们放了进来,到这儿你能赶它们出去吗?我们曾经尝试过,设个卡口,超重车一律下道。但那些司机就敢抗拒你,几十辆车往道上一停,谁也别想过去了。治安方面为了‘和谐’往往是束手无策。其实。那些大车司机利害关系全都明白,比如谁不知道开车睡觉必死无疑?就是一个素质的问题,眼里只有金钱,无视生命,包括他们自己的生命。
  显而易见,一个国家或地区,司机人群素质的高低与交通堵塞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在治理交通拥堵的问题上,我们承认应当加快城市道路改造的进程,但也要看到提高司机整体人群的文化素质和修养,改变驾驶的不良习惯,更是一个及时、有效的措施,道理是减少了因人员素质低下和不良驾驶习惯所导致的交通事故,也就极大地减少了导致交通拥堵的因子。比如酒驾,一个多少年来禁而不止的问题,一道严厉的法规出台,立刻让它几乎绝迹于社会,为此减少了多少起因酒驾造成的交通事故,减少了多少次因此类事故造成的交通拥堵。
  至于如何提高司机人群的素质,天津某高校一位研究交通课题的教授对笔者说:“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就社会广大人群而言,绝非是宣传教育就可解决的问题。经验告诉人们,纠治多年形成的恶习,就得运用强势的行政管理手段,而且管理时要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全覆盖,不给破坏秩序者留有可乘之机。假如就像治理酒驾那样,只要你在人家排好的队列里硬性加塞儿,特别是越线逆行到前方去加塞儿,就罚以重款、扣你驾照。而且在没有警察的地方也能逮到你(靠监控录像),看谁还敢贸然加塞儿?可惜中国汽车爆炸式发展的同时,中国交管法治理违章的力度却仍在原先的水平上,所以才有今日之局面。”笔者赞同这位教授的观点。 [ 1 ] [ 2 ]

推荐访问: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