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亮色固守生命:余华作品顽强生命形象之另类解读|余华

  “生命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特别礼物,即使陷入了绝望的泥沼中,也应该把握住生命中哪怕一点点值得赞美的亮色,从而鼓励自己要挺住,别倒下。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坚强地活下去,因为活着就会有希望。”
  这,才应该是余华作品中顽强生命形象给人们的启迪。
  活着,是否仅仅以生命的名义?活着,是否真的只是为了活着本身?
  在小说《活着》中,有三个场景让人实在无法忘记。
  一是已经经历过蹇运的福贵送儿子有庆去学校参加炼钢,一路上他哄着睡意惺忪的儿子,说道:“咱们家现在是一只小鸡,鸡养大了就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就变成了羊,羊再养大了就变成牛了,牛以后就变成共产主义了……”
  二是若干年后,小外孙苦根问经历了更多苦难的福贵:“牛长大了以后呢?”姥姥家珍说:“牛长大了以后苦根就可以骑在牛背上了。”福贵说道,“不,苦根长大了就不骑牛背了,坐火车、坐飞机,那时候日子就越来越好……”
  三是孑然一身、心伤累累的老年福贵,赶着名字也叫福贵的老牛去犁田,在吆喝老牛的时候,他嘴里也喊着所有死去亲人的名字,好像他们也都是在驾着轭正在埋头犁田的牛。
  读到这样的场景,很难让人相信:福贵的活着,仅是为了苟延残喘,仅是为了生命的茫然存在而没有其他的意义。
  与活着的沉重苦难相比,死反倒成了轻松的解脱。然而,福贵没有选择“轻松的解脱”,而是坚韧地活着。为了什么?为了一个个爱他的、活过的亲人,为了一头老牛,为了记忆中的温情与关爱,或者仅仅为了日升月起、冬雪夏雨,为了生命下一步就可能出现的幸运转折或美丽存在。
  活着,总会有希望、有爱。而有希望、有爱,人就应该有在苦难重压下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这希望和爱,是无边黑暗中的一点亮色,因了这亮色,哪怕仅仅一点,人就有了活下去的理由。
  余华笔下的福贵,其多舛的人生是伸手不见五指的漫漫冬夜,先是福贵的爹撒手人寰,接着,福贵的娘、儿子有庆、女儿凤霞、妻子家珍、女婿二喜、外孙苦根,一个个接着死亡。这溺水般逼仄的人生黑暗,并没能置福贵于死地。他,活了下来,顽强坚韧地活了下来。是什么支撑了他?是什么指引了他?是希望,是爱,是人生黑暗夜空中闪烁的日渐稀薄的点点星光, 给了他固守生命的理由、勇气和力量。
  失掉万贯家财后,温暖完整的家是他的希望;父亲去世后,母亲、妻女是他的希望;母亲去世后,妻子儿女是他的希望;儿子有庆去世后,妻女、女婿是他的希望;女儿、女婿去世后,妻子家珍和外孙苦根是他的希望;家珍去世后,还有外孙苦根是他的希望;苦根的生命也被夺去后,买来的老牛以及对逝去的家人的爱与缅怀是他的希望。这之后,肆虐的黑暗终于停止了它的攻击,福贵、老牛,还有有关家人的爱与缅怀,坚韧地存活了下来。
  活着,哪怕是为硕果仅存的一点点亮色,原来也可以最终照耀到某种意义上的、胜利的光芒。
  福贵的活着,是苦难重压下一种顽强、坚韧、乐观的主动选择,而非浑浑噩噩的苟且偷生;活着的福贵,是芸芸众生际遇人生黑暗的低谷时,应乐于学习的榜样。
  希望和爱是生命的亮色,足以支撑人迈过人生的苦难,顽强地活下来。
  在《活着》这部作品中,还有一位不可忽视的顽强生命形象,她坚韧的形象魅力绝不逊色于福贵。这个人,就是福贵的妻子家珍。
  家珍温柔善良,面对人生的苦难,凭着对家人满腔的爱,她做到了以柔克刚。在灾难接连降临时,她凭借着不折不扣的爱,这灰色生命天空中来自于内心的光亮,陪伴着福贵,顽强地闯过每一个可能自我放弃的关口。
  以柔克刚,是家珍最感人至深的品质。
  福贵年少轻狂时,为了使浪子回头,与一些女人惯用的“一哭、二闹、三上吊”不同,家珍采取的是更切实可行的方法。她做了四样菜让福贵吃,而这四样菜则暗含着规劝的寓意。尽管福贵未及时悔改,她却对他始终不离不弃。
  婆家败落后,本是富家女、阔太太的细皮嫩肉的家珍,脱下旗袍,穿上粗布衣裳,和福贵一起干起了农活,尽管艰难,却从不抱怨。她只是希望一家人能平平安安的在一起。
  福贵被抓壮丁后杳无音讯,是家珍这个外表柔弱的女子在物资匮乏的困境中独自为婆婆送终、下葬,又独自抚养着嗷嗷待哺的一双儿女。
  家珍不幸得了恶疾,可她怕连累家人,还坚持下地干些轻活;病情加重,实在无法下地时,她拄着树枝挖野菜补贴家用;恶化的健康使她连野菜都不能挖时,她就在家里擦扫;病得无法站立时,她躺在床上仍旧为家人拆缝衣服。直到针线都拿不住了,她才停下来。凭着要和家人在一起这唯一的生活希望,家珍顽强地和病魇进行着斗争。
  儿子友庆的意外夭折给了家珍沉重的打击,但她想着还有丈夫福贵,还有女儿凤霞,凭着这苦难中的一根稻草,她的病情竟奇迹般有了好转。
  尽管家珍未能陪福贵走到生命的尽头,但有这样一位柔韧的女人的相伴,无疑给了福贵抵抗多重灾难打击的勇气和力量。
  家珍的顽强坚韧,来自于对生活的眷恋、对家人的爱。爱是她苦难生命中最动人的光亮,给了她固守生命的信心和力量。
  《活着》这部备受推崇的作品,其魅力应该不仅是人物形象对苦难生活的逆来顺受,也不会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的麻木与茫然。除了对生命的珍惜外,主人公凭着希望,凭着爱,凭着阴霾密布的生命夜空中丝丝光亮而顽强活着的韧性,应该是更激荡人心的巨大魅力。
  谁说福贵和家珍是对苦难生活的逆来顺受?在死亡带给他们的绝望重压下,能活着,这本身就是一种抗争,这本身就是一种胜利。谁说生命抗争的尽头是一片虚妄与虚无?这因了爱、因了希望,与苦难抗争的坚韧就是可以滋养众生的丰收硕果,就是最珍贵的宝藏。
  在余华的另一部杰作——《许三观卖血记》中,男女主人公的顽强与坚韧同样令人震撼和难忘。
  与《活着》这部作品中福贵激荡的人生苦难不同,男主人公许三观的人生苦难是平静的连阴雨,看似没有生死考验,却让人在促狭的生存逆境下难以呼吸,易于失去活着的勇气。许三观的一生,是在苦难挤兑中多次卖血以求生存的艰难一生。在中国人的意识中,血就是命,卖血就是卖命。然而,为了生活,为了对家人的爱,通过卖血这种极端的方式,许三观在坎坷的人生之路上顽强地活着。   许三观卖血,一次是因为养子一乐闯祸,许家遭遇抄家,为了换回全家人赖以糊口的家当;一次是因饥荒年代,为了带孩子吃一顿面条;一次是为了将上山下乡的二乐调回城市; 另有四次是为了给身患重病的一乐筹集医疗费。这多次的卖血,许三观都是为了改善家人的生活,为了让家人活得更好。
  在一次次的卖血中,许三观带领家人跨过了人生的一道道难关,以卖血这种向死而生的极端形式,携着对家人的爱与希望,许三观悲惨却顽强地活着。他的活着,让人们看到了生活的艰难,更让人看到了艰难下坚韧顽强、不言放弃的生命光芒。
  除了靠卖血支撑家人活着的许三观,许三观的妻子许玉兰这个形象同样是顽强的、令人敬佩并值得人学习的榜样。
  和许三观一样,徐玉兰的一生也是多灾多难的。虽然她每次都以哭来诉苦,但过后都能坚强地面对,一次次挺了过来。她婚前失身,生下一乐,遭众人非议;一乐打架闯祸,全家一无所有;“文化大革命”时,她被剃了阴阳头,拉上街头游行;再后来,一乐病重,奄奄一息……
  苦难重重,但许玉兰却顽强地活了下来。她对生命的固守,源于对生命的热爱,更源于温情、源于关爱、源于可能出现的转机和希望。
  一个人来到世间,也许命运从一开始就不公平。这时,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向命运低头,听天由命;另一种是坦然接受它,然后与它抗争到底。选择第二种,命运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掌握自己的命运要从关注当下做起:学会关注自己的生命过程,关注当下的生活。
  福贵夫妇也好,许三观夫妇也罢,在20世纪某段时期的特殊年代,他们注定会有非同一般的多灾多难,然而,他们没有背弃生命,为了爱,为了不同意义的希望,他们顽强地活了下来。
  生活在任何时代的任何人,都难免遭遇困境与磨难,每当这时,就想想福贵、想想家珍、想想许三观、想想许玉兰吧。你的苦难,有他们的沉重么?你的生命中,爱与希望的人生亮色,难道不比这些人物的多么?那么,既然有爱,有希望,你又有什么理由不固守生命,你又有什么理由不顽强奋争呢?
  守住希望守住爱,守住生命中哪怕仅仅是星星点点的光亮,不放弃、不茫然、不麻木,去奋争、去突围,胜利的光芒最终会照耀到自己的身上。
  这种乐观、豁达、坚韧,应该是余华作品中顽强生命形象给动辄轻生的现代人更重要的启迪吧!
  [参考文献]
  [1] 余华.活着[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8.
  [2] 王杰.活着的艰难,艰难的活着——解读余华的小说《活着》[J].青年文学家, 2009(12).
  [3] 柳一斌.另类女强人——《许三观卖血记》 《活着》之女主人公形象分析[J].语文学刊,2009(05).
  [4] 乔军豫.用“活着”对抗死亡——论余华的小说《活着》展示的生命信念[J].昌吉学院学报, 2010(02).
  [5] 张琰.以生拒死 以死求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的生存哲学[J].东疆学刊,2003(04).
  [作者简介]
  刘素花(1977— ),女,河北保定人,硕士,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语教学。

推荐访问:生命 亮色 固守 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