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较真”对象:乡村景象】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

  片段一  麦子成熟了,金色的麦浪一望无边,好一派丰收的景象。饱满的麦粒紧紧地连成一串,密密实实,像一串串珠子,又像一个个胖娃娃。麦穗在微风的吹拂下,向前来收割的人们频频点头,好像在说:“快来呀!农民伯伯快来呀,我的腰都弯了。”
  失真点:田园景色=丰收景象
  只要一写乡村景色,大家多半都会写丰收的田野。难道大家都是在秋天去的乡村,而不管东南西北,田地里的作物都只有麦子和稻子吗?
  片段二
  乡下的夏天,有的孩子在家吹电扇、开空调,有的孩子在河里游泳。农民伯伯顶着烈日在田间干活,虽然汗珠不停地滚落,但是当他们看到茁壮成长的庄稼时,脸上还是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失真点:农民生活=辛勤劳作
  只要一写到农民伯伯,就少不了“汗滴禾下土”式的劳动画面,但画面中却缺少生动的细节(比如农民伯伯的装备、打扮、到底干的什么活儿、具体的工作方式等),有时甚至还有矛盾之处(比如在稻田里捉知了),显然只是一种脱离实际的想象。
  片段三
  太阳快下山了,炊烟从小平房上冒了出来。听,这是什么声音?是动人的山歌!劳动了一天的人们,背着锄具、唱着山歌回家了。在夕阳的映照下,他们的脸红了,额上的汗珠也红了……
  失真点:描写乡村=赞美抒情
  不少同学在写乡村的时候,都会把它和城市生活对立起来,用抒情式的风格赞美它的田园风情。这样的语言看上去很美,却仅仅是“好词佳句”的堆砌;这样的“乡村”看上去如诗如画,却像出自同一个模板似的千篇一律。
  真实的“乡村景象”是什么样
  乡村景象
  王砚渤
  乡村,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虽然并不“现代化”,却有一种朴实、独特的风格。
  来到户外,你看到的只有一望无际的绿色。说是绿色,却又绿得不尽相同。如果四处转转,或俯下身子,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好多的绿:玉米的绿和果树是不一样的,大豆的绿和油菜也有区别……它们有深有浅,有的大块大块地展开,有的星星点点地点缀,看起来非常立体。
  老乡的家里通常会养几条狗,路过一户人家时,如果铁门开着,你一定会看见狗儿们在互相嬉戏、玩耍。要是知道你是客人,它们多半会扑进你的怀里,热烈欢迎你的到来。
  快到饭点的时候,大家纷纷回家做饭。在村里做饭可不像在城里,一点火就着,得用些干柴或玉米杆生火,然后坐在板凳上摇鼓风机,还得时不时加点柴火。你看着可能觉得有趣,可要是天天都这样做饭,能把你累得精疲力竭。虽然做起来挺费劲,但乡下的柴火饭还真是挺好吃的。不信你也去尝尝吧!
  天津市河西区水晶小学五(2)班
  较真点一:田园景色立体丰富
  大家都爱写“一望无际的绿色”,但这绿色是不是像刷墙的油漆一样,一大片全都一模一样呢?王砚渤同学用自己的观察告诉我们,虽然都属于绿色家族,衣作物们也“绿得不尽相同”:有的绿得深,有的绿得浅;有的一大片,有的星星点点…一这样的描写,是不是很有“3D”效果呢?
  体验提示:下次你有机会去乡
  村的时候,别忘了观察一下不同的农作物在颜色和分布上都有什么不同哦。
  较真点二:农人生活有乐有苦乡村固然有纯朴悠闲的一面,例如小狗迎客、饭香菜鲜,也有让城里人觉得不方便的一面,例如烧火做饭。生火用干柴或玉米杆,还得摇鼓风机……这些细节就像证据,证据越多,文中的乡村生活就越真实可信。
  体验提示:你觉得乡村的饭好吃吗?乡村的交通方便吗?乡村生活的哪些方面让你觉得不方便,哪些方面已经和城市生活没有分别了呢?表弟找了两个小菜篮,我俩直奔河码头抓呆子鱼。小表弟一下就发现了浅水边的两条呆子鱼,他轻手轻脚地把小竹篮安插到鱼的后边,又折了一根树枝在前面“骚扰”小鱼。鱼儿果真上当了,不偏不倚退进了小竹篮。小表弟猛地一拎,收获了一条鱼。我学着他的模样,也捉住了一条,然后欢喜地去告诉外婆。外婆说,这鱼本不叫这个名儿,就因为它反应迟钝,容易上当,所以农村人爱叫它“呆子鱼”。(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小学杨宇辰《乡下生活乐事多》)
  我随着奶奶来到了鸡棚。咦,怎么没见鸡的影子呢?对了,乡下人养鸡是放养而不是圈养,听说放养的鸡更有营养,更好吃。只见奶奶在地上撒了一把米,学母鸡“咯咯咯”地叫着。不一会儿,一群鸡围了过来。正在它们啄米的时候,奶奶迅速出击,左手抓了一只,右手也抓了一只,并将它们关进了笼子里。我望着笼子里的鸡,心想:“你们真可怜,等会儿就要成为我的口中之食了。”(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第十小学柯云峰《乡下见闻》)
  蜂窝煤炉在城里是少有的稀奇玩意儿,到了乡下它就遍地开花。想要生起火也不是一把柴一把火就能行的,还得靠技术。炭是不可缺少的,用它垫了底,就得加枯的藤叶子。一时间,烟冒出来了,让我脸上两个弯弯的“月牙儿”出了水——那是熏出的泪啊!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向阳小学李雪霁《情系老家》)

推荐访问:较真 本期 景象 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