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都是匹诺曹_我们都是匹诺曹

  在现有管理文献中,有95%来自美国,其余的大部分也是对美国文献的改写或提炼。从影响力和发行量方面讲,在该领域独占鳌头的是《哈佛商业评论》。就像这本杂志所形成的(经验主义)管理学派一样,《哈佛商业评论》是(当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发源地,这与管理实务不同。管理研究的是管理者的工作内容;管理理论则是一种针对管理者在大公司里做什么工作的观点,商学院、管理顾问和诸多商业及管理杂志研究的都是这种管理观。
  理性的形象和混乱的现实
  管理理论是为了谁?是针对谁的呢?肯定不是为了美国所有大约1300万家商业企业。引用一个证据,《明茨伯格论管理》中仅有一篇文章是直接针对“小型”公司的,谈的是在没有作业研究(运筹学)、规划部门和大型计算能力的情况下,高管们应该做什么的问题。
  看起来,管理理论针对的是《财富》世界500强,也可能是全球最大的2000多家公司。但是,依然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便是对这些大公司而言,管理理论是否与公司的管理实践相关。管理理论这个术语在我们脑海里呈现出的是控制、理性和系统的形象,而对管理者实际工作的研究则描绘了混乱的、未经计划的、充满了即兴色彩的行为和环境。
  在过去30年里,对各国、各行业管理者所做的有关其工作内容的报告在描绘公司管理生活的景象方面有着惊人的一致:每周工作55~60个小时;待办事项清单上的第一项总是完不成;管理者40%~60%的时间花在会议上(90%的会议是由他人召集的);15%的时间在打电话;平均每15~30分钟就要被打扰一次;每周要抽出半天时间来撰写所需的报告。
  各个层面上的管理生活都具有反射性——对电话、备忘录、人事问题、消防演习、预算会议和人事审查等做出回应,管理者的日常生活受控于他人。我曾经向数百位管理者问起他们在诸如规划、思考或分析之类的反思活动上花费了多少时间,他们一致回答说在5%~10%之间,但事后均承认撒了谎。
  管理者的日常生活受控于他人
  我们偶尔也发现,有些管理者连续24小时都不会受到会议或电话的打扰。他们是长远规划者,是那些在作业研究(OR)、电子数据处理(EDP)、财务或市场规划、市场调研等部门工作的人。管理理论其实是为了他们。《论管理》中的大部分论文研究的是来自普通员工的思想。这些论文的宗旨要么是通过分析性的策略来改善普通员工的利益,要么是告诫高管们要像普通员工那样去思考,去支持并参与员工活动,等等。
  在过去几十年里,员工的规模以及员工对商业管理、政府管理的影响都大大增加。1920年,非生产工人在制造业劳动力中的比重占19%,如今,不直接参与生产的工人占制造业劳动力的27%。大量的、越来越多的人在公司里并不从事那些明显的核心业务,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然而,更令人不安的是,大家普遍越来越关注属于普通员工这个领域的分析结果。普通员工致力于通过分析得出各种结果(比如模型、图标、比率、打印的文件),而不是对他们所代表的人或事负责。极其特殊的例外情况是,普通员工在生产、销售或为公司的产品提供服务等方面只是付出了象征性的在线时间。
  在幻境中进行的分析
  员工人生观是管理的本质,这是由我们那些比较优秀的商学院提出来的观点。销售和生产实际上已经被排除在课程之外,取而代之的是诸如消费者行为、市场调研、作业研究、财务分析、组织理论和会计理论之类的分析性课程。这些分析可以满足人们心智上的探索,但它们与现实工作和现实经营的困难等没有直接关系。
  管理理论25年来的发展已经造成了一种在幻境中进行分析的局面,在幻境分析中,抽象概念成了现实,人们和事物成了需要处理的密码或难题。按照管理理论的世界观,典型的管理任务是利用管理信息系统(MIS)的电子数据处理(EDP)来衡量投资收益率(ROI),因此,首席执行官可以拿物流资源计划(LRP)图表中所描绘的公司竞争战略的预测结果来取悦董事会。
  从传统上讲,普通员工过的是一种沮丧和任性的生活,他们试图影响到从生产部门或销售部门走出来的实权人物,他们不断做出让“后者”倾听的努力。成功的普通员工是大臣,是幕后操纵者,向老板提供帮助,通过具有正当性的管理者来行使权力。但是,随着管理的发展,实权人物越来越接受员工观点。
  管理理论25年的发展历史所带来的效果是明显的、令人不安的。1975年的一期《哈佛商业评论》指出,在过去几年里,在股东权益回报方面,资产超过1000万美元的公司已经被较小的公司所超越。美国企业的生产率正在被欧洲企业超越,而我们在对欧洲企业提供的各种技术援助方案中,所宣扬的都是管理理论形成前的生产和销售方法。
  管理理论25年的发展历史所带来的效果是明显的、令人不安的。
  管理理论所营造的员工驱动、官僚、竞争、公事公办的氛围已经而且会继续对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产生灾难性的影响。例如,贿赂丑闻就绝非偶然事件。管理把对有名有姓的员工和顾客的直接关注和对有实际内容的流程和产品的直接接触都抽象化了,因而必然导致这些结果。
  如果贿赂官员能增加销量且让年度报告增色,那么为什么不行贿官员呢?只要不至于遭到起诉,为什么不降低产品质量呢?只要能保证赢利,为什么还要提供更多的服务呢?如果你能保证数字的正确性,你会很快被提升到其他部门。一个年龄35岁且拥有名校MBA学位的经理人,他因为喜欢让顾客开心而想一直从事直接销售,他喜欢同事且希望他们都成功,他从来不会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你如果能找出这样的人,我就会告诉你他信教,是个“失败者”。
  要回归到适合自然而混乱的生活的理性
  管理理论的奇怪文化终将退出历史舞台。这种文化之所以得以流行,只是因为无论你设计出何种制度,真正的人类总会让其发挥作用。成千上万的管理者每天都要发挥出极大的善意和天生的能力来弄清管理理论和日常存在的混乱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在面对希望他们采用的最新方法时,他们感到愧疚,感到无法胜任,因此,对于管理理论,他们只是说说而已,实际中仍然是按照实际需要进行生产和销售的。
  抛弃管理理论就意味着放弃理性吗?这是过去25年里的经验教训吗?不!我们从来没有比现在更需要理性,但需要的是那种植根于所观察到的现象的理性。我们需要回归那种适合于自然而混乱的生活的理性,而不是那种专用于齐整划一的抽象的理性。尽管管理描绘出了线性,但事实上不存在直线,在管理上也不存在直线。

推荐访问:都是 理论 管理 匹诺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