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通西域的明代外交家傅安


  傅安(?-1429年),明代外交家,字志道,父傅严,母端氏,元末生于祥符(今河南开封),祖籍太康县。他于明初以吏起家,始任南京后军都督府吏,后历任四夷館通事、舍人、鸿胪寺序班,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以才智擢升为兵科给事中。四夷馆是明朝中央政府专事翻译边疆少数民族和邻国语言文字的机构,鸿胪寺是负责外交礼仪的部门,傅安在这两个部门工作多年,很可能通晓外族语言文字,这和以后朝廷派他出使中亚、西域有很大的关系。
  明朝初年,西域有个刚刚崛起的帖木儿帝国,该帝国由蒙古贵族帖木儿建立。当时,帖木儿忙于西征,无暇东顾,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他曾多次派使者向明朝称臣纳贡,表示通好。但随着他的势力逐渐壮大,对外扩张节节胜利后,帖木儿开始野心勃勃,骄横起来。他表面上虽然仍不断派使者前来朝拜进贡,以此麻痹朱元璋,实际上是到内地刺探军情,为军事扩张做准备。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明太祖朱元璋“欲远通西域”,决定派傅安等出使帖木儿帝国。于是,傅安等人携带玺书、金币,率领1500多人的庞大外交使团,踏上了艰难的万里征程。
  永乐二年(1404年),大学士曾綮在《西游胜览》序中记述了傅安一行出使的路线:由甘肃酒泉出玉门关,行走800里后进入流沙地带(今新疆东部的哈顺沙漠),西北跋涉2000余里至哈迷哩(今哈密市);再向西行穿越瀚海(今哈密盆地的南湖戈壁),经行1300余里至火州(今吐鲁番市)之地;复西行到亦刺8里(今伊宁市附近)。比照陈诚出使的路线,傅安使团也应该是翻越天山那拉提达坂进入伊犁河谷的。他发现从伊犁再往西行,伊犁河等河流都是向西流的;又西行3000里始至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的第二大城市)。涉流沙、过空碛、翻雪山,傅安一行历时近一年最终来到了当时帖木儿帝国的首都撒马尔罕。
  傅安使团是中外史籍记录的明朝到达中亚的第一个外交使团。他们到达时,恰逢帖木儿西征胜利,占领了钦察汗国的都城。于是,帖木儿“骄倨不顺命”,反而威逼傅安等人投降。傅安表现了高度的民族气节,对帖木儿说:“吾天朝使臣,可以从汝反邪?”帖木儿见傅安不服,欲夸其国土辽阔广大,以此来诱迫傅安等人屈服,他命人导引傅安等人在其国巡行六年之久。由于傅安始终不为所动,帖木儿恼羞成怒,扣留了他们。
  永乐三年(1405年),69岁的帖木儿病死在东征大明王朝的途中,远征中国成为泡影。帖木儿死后,其后裔争夺王位,割据称雄,国势日渐衰微。永乐五年(1407年)六月,帖木儿的孙子哈里派遣使者虎歹达等人,护送被扣留长达13年之久的傅安回国,以示重新与明朝通贡交好。明代陈继儒在《见闻录》中记述:“初安之使西域也,方壮龄,比归,须眉尽白,同行御史姚臣、太监刘惟俱物故,官军千五百人,而生还者十有七人而已。”
  第二年,傅安再次奉旨出使帖木儿帝国,并颁赐其他诸国。史料记载:永乐七年(1409年),撒马尔罕、哈烈、火州诸国随安等入朝,贡西马550匹。后,明成祖再派傅安护送多国使臣们回国。再之后,傅安又三次奉命出使西域的东察合台汗国。
  宣德四年(1429年),傅安病逝于家中。这位经历了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等五位皇帝的功勋外交家,终于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傅安六次出使西域,奔波往来于西域古道的沙海绿洲之中,对加强明朝与西域的联系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促进丝绸之路的畅通、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推荐访问:西域 外交家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