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作品分析


  摘 要:柴可夫斯基可谓是人类音乐发展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音乐家,在他璀璨的一生中留给我们许多宝贵的音乐作品,在众多作品之中,我偏爱一部作品——《如歌的行板》。在这部作品中,我能切身的体会到现实生活中无法感受到的人间悲喜,使我不由心生赞叹。于是,想借助此文通过对作者生平简介、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分析三个方面的介绍来表达敬意。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 如歌的行板 曲式结构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杰出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他被誉为“俄罗斯音乐大师”和“旋律大师”。他的创作体裁广泛,数量繁多,以极具美感的旋律写作手法闻名于世。代表作品有:三部舞剧,《睡美人》、《天鹅湖》、《胡桃夹子》;四部协奏曲,以《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六部交响曲其中有《第五交响曲》和《第六交响曲》等;十部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等;以及《1812序曲》、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意大利随想曲》和钢琴套曲《四季》等等。他的创作中大量汲取了俄罗斯民间音乐元素,与俄罗斯本民族音乐文化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他的作品被誉为“俄罗斯之魂”。
  创作背景:1869年,29岁的柴科夫斯基住在乌克兰首府基辅附近卡蒙卡他妹妹的庄园里.有一天,他在创作歌剧《女水神》的管弦乐总谱时,听到了窗外粉刷墙壁的泥水匠哼唱的一支民歌,于是柴科夫斯基便被这优美而又淳朴的歌声吸引住。后来他找到了唱歌的水泥匠,将这首动人的民歌记录了下来,并配上和声,收进了他在这一年中编成的《俄罗斯民歌五十首》(一本改编为钢琴二重奏的民歌集)。两年以后,他在创作《D大调弦乐四重奏》时,又用这首民歌做了第二乐章的主题,这个乐章就叫《如歌的行板》。
  曲式结构:
  一、呈示部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在呈示部的A段中,拍号为2/4拍,调性为降B大调。主旋律由第一小提琴声部奏出,四个声部都要求加弱音器演奏。旋律开始在主音B音上,在旋律进行到第三小节时拍号转换为3/4拍,但只持续了一个小节便又回归到2/4拍。在旋律的进行中,上行多以跳进为主,下行级进居多。在节奏的选择上,跳进与八分音符节奏型结合,级行与四分音符节奏型结合,再搭配上交错的拍子,这样的安排使得旋律在进行中能够持续平稳的发展。B段的织体结构与A段相似,旋律起音位置提高了大二度,小提琴主旋律声部开始与中提琴声部进行呼应,丰富了旋律声部的层次。连接部分中,节奏型在之前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交替进行的基础上,加入了较为密集的六十四分音符,起到了装饰旋律的作用。大提琴声部以二度下行级进的方式进行,伴随旋律音的增高而增强又随着旋律音的下沉而变弱,力度在mf到P之间。 随后完全再现A乐段,和声的旋律音结束在属音上。這部分的主题旋律舒缓动人富有歌唱性,像是在诉说,又像在是叹息,另一方面又给人温暖和力量。
  二、展开部为单二部曲式
  乐曲在经过5小节的连接后乐曲进入展开部,连接音f音以切分节奏由第二小提琴声部奏出,力度进行为pp-mf-pp,极具表现力。展开部主题旋律转调为降D大调,连接音f音是前调降B大调的属音,也是后调降D大调的中音,降D音又是降B大调的三音。这样的安排为展开部的调性转变做了铺垫。展开部由两个平行乐段构成,主旋律仍由第一小提琴声部担任,旋律声部在经过两小节的迂回后,伴随着三连音型的级进上行,分别奏出主和弦的三个音,使旋律始终保持着连贯的进行。大提琴声部以主音向上五度跳进伴随半音下行的方式进行拨奏,与第二小提琴声部和中提琴声部构成柱式和弦。这样纵横交错的和声进行,强调了主功能和声。展开部两个乐段中主旋律共进行了两次,在演奏力度上进行了p-mf的转变,在第二乐段后半段调性转为降D大调的关系小调降b小调,使旋律在调性上形成了呼应。此乐段的最后延续了展开部的织体结构进行了扩充,给人意犹未尽的听觉享受。
  三、再现部为单二部曲式
  分别变化再现了呈示部和展开部中的两个主题,第一主题再现是以第一小提琴声部用提高八度的方式演奏,这样的安排提升了乐曲发展的情绪,让整个音乐的气氛被渲染到最高的形式,随后再将主旋律过渡给大提琴声部演奏,演奏力度渐渐由f过渡为PP,乐段由开放性结构转变为收拢性结构。第二主题再现时调性发生变化,由原来的降D大调变为主调降B大调,旋律音位置向下调整了三度,旋律音都是从两个调的中音位置开始,为了声部上的统一,旋律声部要求只在G弦上演奏,其余声部以PP的力度进行拨奏,此处的旋律织体以三连音型向上交替进行的形式延伸了再现部结尾处主和弦的功能进行,升华了主旋律。
  四、尾声的旋律素材取自呈示部
  间段性的出现了第一主题旋律的变形,呼应了乐曲的开头,但又不是完全模仿,在全曲即将结束的部分,四个声部逐渐缩减为一个声部,并以连续上行的八分音符将旋律音渐行渐远的推动至属功能和弦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ppp的渐弱处理,最后全曲完全终止在主和弦上做自由延长,给人留下无限思考。
  以上就是我对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曲式结构的介绍。通过对这一作品的研究,一是为了提升自己现有的音乐作品分析能力,使个人对音乐鉴赏的能力增强;二则是为了学习与传承经典,让美的艺术作品能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位朋友。最后,由衷地祝愿艺术的园地里绽放五彩的鲜花,愿每一位奔走在艺术道路的人们幸福、安康。
  参考文献:
  [1]毛宇宽.俄罗斯音乐之魂——柴科夫斯 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雪冬.《柴可夫斯基人生之路》.世界文化.2005.(10).
  [3]高为杰,陈丹布.曲式分析基础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4]卢广瑞.音乐欣赏[M].北京:清华大学 出版社,2007.
  [4]王娟.《从器乐作品中探究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风格》.飞 天.2012.(16).
  作者简介:张斌(1979—),男,籍贯:河北 毕业院校:中国广播电视大学,专业:小提琴,单位:兰州交响乐团,职称:中级职称。

推荐访问:柴可夫斯基 行板 如歌 作品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