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德:孤独的外来者】 赫德学校

  我很看重这本《孤独的外来者》。我用了三年的时间,看了大概一千五百万字资料写的这样一本书。据我知道大部分人对赫德不太了解,其实赫德在中国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人。解放以前,上海的常德路就叫赫德路。北京也有一条赫德路。解放以后都改名了。赫德是清朝末年中国的海关总税务司,海关当然是代表国家非常重要的主权。中国海关怎么会让一个英国人来做总税务司?总税务司就是海关总署署长。理所当然就认为我们是丧权辱国,这个人是一个帝国主义分子。很简单地把赫德从中国的历史上就抹掉了,我们过去读书上历史课根本就不谈这个人。
  我接触这个人也是非常偶然,偶然发现了一套书《中国海关密档》,一共有九本,五百万字。全上海唯一找到一套是在上海图书馆。《中国海关密档》是什么东西呢?其实就是赫德这个人在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四十多年中间和一个朋友叫金登干的通信,金登干是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的主任。赫德是学文学的,他在中国非常孤独。经常写信而且写得非常长,非常具体。像找个人聊聊天一样,他会讲得很具体,比如今天是除夕外面在放鞭炮。清朝末年的很多事情记录得非常详尽。我发现这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但是没有人看,中华书局就印一千五百本,上海图书馆就一套,我看这书发现很多地方都黏住了,很多地方没有裁开。看了以后觉得特别有意思。发现赫德这个人是这么重要的一个人,重要到什么程度,我们大家学历史都学过,清朝晚期有一个中法战争。中法战争结束时候会谈,我们只知道中法谈判是李鸿章签约的,后来发现整个谈判完全是赫德在谈判。赫德派了朋友金登干到巴黎跟法国总理谈判,每天赫德电报指示该怎么谈。过去完全不知道,没有一本历史书说过这个事情。所以这个人在中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我想向大家介绍介绍这个人。然后,想讲一讲文学和历史的关系。中国传统中向来是文史一家。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最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最伟大的文学著作。司马迁写历史主要通过人来写历史,主要写帝王将相。历史当然是帝王将相的历史了,老百姓,一个普通农民无法进入历史。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学历史,整个历史就在讲怎么改朝换代。其实历史远远比这个复杂得多,很多历史就因为一件很偶然的事情,从而改变了历史。或者说其实因为人性的复杂性改变了历史。学历史我觉得更有意思的是通过历史来看人,看人性,看人和人所组成的这个社会的复杂性。通过这个来了解人了解社会了解历史。
  我先把赫德这个人物给大家讲一下。赫德是一个北爱尔兰人,1835年出生,家里很平常。他父亲开过一个小酒厂,但是这个小酒厂倒闭了。倒闭以后就开一个小店,卖卖酒,就这么一个家庭。1853年他十八岁时大学毕业,那个时候是英国最鼎盛时期。当时正好美国发现金矿,大批爱尔兰人到美国去淘金。也有人劝赫德到美国去,但是他没有去。他没有决定要做什么,从赫德日记看,那段时间赫德比较颓废,逛逛妓院什么的。他十九岁时英国外交部到北爱尔兰招外交人员。我把背景再说一下,赫德的故事是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鸦片战争是什么战争?当时中国和英国的贸易,中国是顺差,英国是逆差。我们原来一直以为英国很强大,一定是英国顺差中国逆差。可是不是,中国顺差,中国出口的茶叶、丝绸这些都是英国大量需要的。当然英国工业很发达。它的洋布按照我们想像生产力比我们发达,水平高,我们竞争不过它。但不是,中国社会自给自足。中国可以不需要外国的东西,而英国人用了中国的茶,它就少不了,他们喜欢中国的茶,中国的瓷器,中国的丝绸。那么英国怎么办?最后它想了一个很恶劣的方法,就是用鸦片来维持外贸平衡。后来就爆发了鸦片战争。从这个角度来讲,鸦片战争我们是一个正义的战争。但是回过头来,当时面临的问题和现在中国面临的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当然英国那个时候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当时是英国想搞全球化,中国不想搞全球化。英国用枪炮逼着中国要全球化。现在中国是自觉自愿要全球化,我们加入WTO等等。鸦片战争的历史很值得研究,对现在很有参照的意义。当时因为鸦片战争中国失败了,中国只好允许赔款,开放五口通商。然后英国就进入了中国,英国需要外交人员。所以就去英国本土招外交人员,当然不是每个英国人都愿意来。对英国人来讲,中国是一个那么遥远那么落后的地方。赫德到中国来,先到香港,再到上海,再到宁波,做英国驻宁波领事馆的见习翻译。他在那里学中文,然后兼任领事馆官员。到宁波是1854年年底,在宁波呆了几年。1856年,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就是英法联军占领了广州。这个时候特别需要翻译,就把赫德调到广州去,他就成为英法联军司令的翻译,他的权力就非常大。过了两年又有一个机会,海关需要人,他就进入了中国海关。
  然后我跟大家讲一讲中国海关怎么会有一个英国人来做总税务司,这个过程是怎么演变过来的。中国过去海关不开放,五口通商,上海开埠是鸦片战争以后,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只有一个海关,设在广州。海关是一个皇帝的小金库,收来的钱主要上交给内务府,给皇帝用。那个时候对外贸易很少,广州海关基本上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海关。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不断打败仗,不断要赔款,赔款数额非常惊人。但是中国没有钱,老是打仗,把钱都用完了。哪里来钱赔英国人呢?唯一的来源就是五口通商后海关的关税。但是第一,中国关税收不到,因为过去中国没有海关,不会管。第二,大家也可以理解,清朝末年腐败非常厉害。外国商人贿赂贿赂货就进来了。中国政府就跟英国大使讲,你要我还钱可以,你管管你的商人,商人都不交税,都偷税走私。你们如果把你们商人管好了,我们就还钱。可是英国也管不住商人,商人照样偷税。最后只能英国法国的领事馆和上海道台一起组成一个小组来管海关。中英贸易量最大,所以这个小组是英国人为主,就变成英国人来管海关。其实,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清朝政府不像我们所想像的那么无能。清朝这些官还是有一点本事,不是一点本事没有。最后海关组成是怎么样的呢?第一,海关总税务司是由英国人来做,底下所有的高级职员全部是外国人,这个外国人的比例按照贸易的份额。比如说,英国贸易占百分之五十那么官员中英国人占百分之五十,美国贸易占百分之十五那么官员中美国人占百分之十五,德国贸易占百分之十那么官员中德国人占百分之十。大致按照比例分配,所有海关高级官员都是外国人。在赫德当总税务司的时候,他曾经提出,是不是应该安排点中国的高级职员。清朝政府一口否定,不可以。因为觉得这个时候条件不成熟,中国人进去就把海关的规矩给破坏掉了。有几点非常清楚,第一,这个海关总税务司是一定由英国人来做,但并不一定是赫德做,赫德之前第一任的海关总税务司叫李泰国。李泰国这个人非常刚愎自用,根本看不起中国人,他回国休假的时候中国政府委托他到英国为中国买军舰。买了军舰还要开过来,要招募军舰上的人员。李泰国在英国买了军舰招了一批人,等于组成一个舰队。他找了一个司令,然后规定这个司令要绝对服从他李泰国。李泰国探亲回来,带了一支军队回来。这个还了得!中国的海军等于李泰国是海军司令了。中国皇帝马上决定将李泰国解聘。不要你负责海关了。所以海关总税务司是英国人做,但是哪个英国人做是皇帝说了算,他是中国皇帝雇佣的一个人。这点我觉得皇帝还是很高明啊,雇佣一个外国人来做我们的部长。他还是得听中国政府话的,不听的话可以免掉他。后来李泰国回到英国穷得不得了,只好问赫德借钱。有李泰国的前车之鉴,所以赫德是绝对不敢得罪慈禧太后的。赫德到最后变成英国贵族了,封爵了。他的地位哪里来的?因为他是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如果他得罪中国皇帝,他当不成总税务司,他在英国就一钱不值。这点他非常明白。所以海关的主权是在中国人手里,不是在英国人手里。这个是第一条。第二条,赫德只有收税权。钱收好以后,这个钱的保管权使用权都是中国的。他没有权力去支配。当然,赫德的待遇非常优厚,他很有钱。赫德手下那些高级职员工资也非常高。可以说是高薪养廉。但是他每年要跟皇帝去争取这个钱,给海关多少经费,他只能支配皇帝给海关的钱,其他所有钱都是没有权力支配的。只有到什么时候发生变化呢?历史是非常具有讽刺意义的。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前海关收的税都是存在汇丰银行,但是钱的保管权在中国,是清政府存在汇丰银行的。到了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了,海关的钱的保管权也变成英国人了。反帝的革命成功了怎么反而是主权丧失了呢?因为辛亥革命胜利以后马上军阀混战,所有人都想要这笔钱。所有人都想讨好这个总税务司,都争相表态,说只要你支持我,我就把钱让你管。最后,辛亥革命以后倒是给外国人管了。1901年,清朝皇帝快要下台的时候其实清朝政府已经准备要收回海关,为什么刚才讲清朝政府不是那么无能?清朝政府一步一步非常有章法。清政府办了一个税务学校,学校一成立,赫德马上写信给他朋友讲,中国迟早是要收回海关的,他们第一步已经开始了。首先要培养人,没有人怎么收回,只有自己培养人了才能收回,所以中国人第一步办学,请外国人来教。清朝还是有政治头脑的,这么大一个国家不是一帮糊涂人一帮饭桶来掌握政权。
  回过头来讲赫德。赫德的运气还是比较好,他在1861年的时候有一个机会,海关派他到北京汇报一个事情。正好这个时候出了李泰国事件,清朝政府对于李泰国很不满意,想要换一个人。找谁?正好赫德去,那个时候赫德非常年轻,1861年才二十六岁。因为正好碰到这个时候,所以清朝对于赫德很重视。当时有一个恭亲王,恭亲王曾经是清朝除了皇帝之外权力最大的一个人,是皇帝的弟弟。恭亲王至少相当于总理的角色。他就找赫德去谈,接见赫德后发现他不错。在恭亲王的资料里面,在赫德书信里面都反映出恭亲王和赫德谈了几次以后两个人就变成很好的朋友。最后到什么程度呢?恭亲王研究赫德穿的西装,说西装还不错,功能比较齐全,两个人变成朋友了。一年以后赫德就取代了李泰国,先是成为中国海关代理总税务司,后来就变成总税务司。从1864年赫德当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一直当到1911年赫德去世,实际上是担任到1908年赫德离开中国,四十多年,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事情。一个政府聘用一个外国人当部长,一个部长担任了四十八年,到现在还是没有过。而且这不是一般的部长。当时海关总税务司的权力远远大于现在的海关总署,中国主要的财务来源是海关。当时也没有海事部门,港口,港务局,这些全部由海关代理。中国最早的邮局是赫德办的,中国邮政总局是由海关代管,赫德在中国从近代走向现代的过程中间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当然中间也有矛盾,和李鸿章也有矛盾,比较复杂。
  赫德十九岁到中国,到宁波。一个年轻人背井离乡,跑到这么一个小地方,很苦闷,这个时候他认识了一个中国女人。这个中国女人是一个比较神秘的人物。现在留下来的记载她叫阿姚,大概姓姚吧。这个女人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呢?赫德他在晚年的时候,当时中国海关他手下有一个税务司是一个美国人叫马丁。我们现在知道外国有很多汉学家,外国有很多专门研究中国的人。第一个汉学家就是这个马丁,海关的一个税务司,是一个美国人。马丁曾经写过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是很厚的四本。马丁曾经和赫德提出来说,他想写一本《赫德传》,他知道赫德每天写日记,希望看看赫德的日记。赫德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因为马丁要看他的日记,他自己再看一遍,然后他把所有有关这个中国女人的日记全部销毁,所以赫德日记中有两年多是空缺的。美国哈佛大学的费正清教授觉得非常非常可惜,因为赫德日记是研究中国近代史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赫德因为涉及到这个女人,毕竟不是正式的婚姻关系,并且那时候赫德地位很高了,他就觉得曾经有一个中国女人这个事情不太光彩,就把关于这个女人的所有资料全部销毁掉。但是没有销毁得特别干净,留有点蛛丝马迹。我在他现在遗留下的书信、日记里面还是发现一些那个女人的情况。赫德跟这个阿姚一共生活了有六七年。生了三个小孩。在宁波,他有一段时候是非常苦闷,觉得孤独。曾经拚命想看《圣经》来排解,但是排解不了。第二年夏天有一个英国商人,这个商人是做鸦片走私的,非常有钱。家住在宁波,就请赫德夏天去他家过。到他家没几天,他的日记就中断了,没有了。可能就给他介绍了那个中国女人。赫德的中文程度好到什么程度,好到可以看《红楼梦》。赫德中文水平的提高和中国女人大概是有关系的,共同生活了那么多年。到广州以后他想甩掉阿姚,他在日记里面就讲,派谁去给阿姚多少钱,想把阿姚甩掉,让这个女人回去。最后没有甩掉,为什么没有甩掉?因为阿姚怀孕了,女儿生出来了。这后面是我的猜想,肯定这个女儿的出生赫德还是喜欢的,然后和这个女人有很稳定的一段。后来所有人包括费正清都认为赫德这辈子和女人的关系中间最幸福的时间是和这个中国人在一起的时光。在赫德的第三个小孩出生以后,关于这个女人的消息就中断了。他就回英国探亲去了,把三个小孩带回英国。带回英国不是以小孩父亲的名义,是以收养的名义。委托给一个英国家庭来抚养,赫德还算是有良心的人,小孩到成年的费用都由赫德来承担。但是他很矛盾,怕这个事情影响他的名声。当他三个小孩成年的时候他分别把他们送到离中国最远的英国殖民地加拿大。后来据说他们回来找过赫德,但是正史记载中没有。赫德对中国很有感情。他最好的时光,青春时代都是在中国度过的。当他成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有了相当地位以后。他觉得需要有一个正式的能够带入社交界的夫人,就回英国找老婆去了,找到一个牙科医生的女儿,跟他到中国来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但是这个英国夫人受不了常年在中国的生活。其实赫德在中国生活很好,在我书里面也摘要了赫德书信的内容,赫德所有的东西全部是从英国运来的,包括调料,胡椒粉,衣服也是英国裁缝做的,鞋子尺寸不对了再退回英国修。家具全部是英国来的。中国给他的待遇很高。他的英国夫人不习惯,当然可以理解,就像我们现在到外国一个很落后的地方,长年累月十几二十年不回来是难。所以他的英国夫人在中国断断续续住过好多年,但是大部分时间在英国,后来基本上就不来了。赫德后来基本上一个人在中国。赫德是一个非常聪明,从现在来看他的观念都是非常现代的一个人。跟大家举一个例子,赫德的小孩,他的大儿子是在中国长到上学的年龄就回到英国去了。他觉得要去受教育。那个时候中国没有国际学校。小孩就送回英国读书,到牛津大学。进入大学以后,他找了女朋友。赫德夫人坚决反对。他儿子一定要,非要不可。赫德就写了封信回去,赫德就说,这是一个人的权力。没有任何人可把人性的权力剥夺,“人性大于社会”,所以他是支持儿子的。非常巧,就在这个时候英国女王宣布授予赫德勋爵,他变成贵族了,赫德做梦也想当贵族。因为他是平民出身,他当贵族是一下跳龙门,不得了。在英国一个平民能够做贵族是非常不容易。当他知道这个消息后马上反对这个婚事。他就觉得我贵族的儿子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和一个平民的老百姓结婚呢?他就改变态度了。赫德很有本事,他首先叫人家寄一本英国的婚姻法给他,他就研究婚姻法。你想赫德是能够帮助一个国家和另外一个国家谈判并且取得胜利的一个人,这个事情就小菜一碟。他研究完以后就想出来一个办法。当时英国婚姻法规定年满二十一岁之前,如果父亲不在身边,父亲有权委托一个监护人,未满二十一岁的人行为必须通过监护人的同意才可以。他就委托法律顾问做他的监护人。监护人就很干脆不但不能结婚,见面也不准见,见面就违法。这下儿子觉得麻烦了,就说牛津不读了,大学不读了,要到中国找老爸。赫德就说,来吧。赫德觉得你来一定有办法改变你。儿子到北京以后,赫德觉得非常奇怪,儿子根本不谈女朋友的事情,整天就在北京玩。因为从小在北京长大,等于现在故地重游一样。最后赫德忍不住了,问儿子为什么不谈这事情呢?儿子说,我不是还没有成年嘛,这件事情成年以后再谈吧。赫德和金登干写信说,好比打牌,大王全在他手里,这个牌没法打。但是,不要看这个儿子好像无所谓,可以想像一个年轻人在热恋的时候不准和女朋友见面,长达两年的时间,他内心受到的煎熬不是一般的,所以他儿子最后得了心脏病,身体和情绪一直很不好,赫德后来非常后悔。最后他儿子死在赫德之前,一辈子无所事事,没有成就。所以一个做出那么多成就的伟大的人,他的家庭搞得一塌糊涂。前面中国老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没有了,然后三个小孩最后也不正式认他们。英国夫人等于不是夫人一样,根本不住在一起,来也不来。赫德最后就一个人。
  赫德在中国的事业是做得非常非常成功,把中国海关办得非常有效率,他把世界上最最先进国家的海关办到中国来。他可以说是中国外交部的高级顾问,中国遇到所有外事,对外关系问题,都来找赫德。慈禧太后非常信任赫德,赫德也确实对中国是忠心耿耿。当中国和法国发生矛盾,他毫无疑问站在中国这一边。他只有在一个情况下,唯独中国和英国发生矛盾之后,非常痛苦。他谁也得罪不了,从感情上他谁也不想得罪,从实际上谁也不敢得罪。得罪中国政府,他当不了海关最高领导人,得罪英国政府,他是英国人。感情上,中国是他第二故乡,但英国毕竟是他的祖国,所以这件事情他非常矛盾。有一段时间他的日记和书信里是痛苦得不得了。中国政府还叫他做顾问和英国谈判,这个事情他没有办法做。最后他就下定决心,当中英发生无法调和矛盾的时候他也站在中国这边。当他作了这个决定以后,才安定下来。当然有一个前提,因为他知道英国也不能放弃中国。所以他哪怕站在中国这边,也不怕得罪英国。英国也需要这么一个人,在中间起一个润滑剂调和的作用。赫德这个人对中国还是很不错的。比方说,中法谈判人家谈都谈不好,跟俄国谈也谈不好。只有赫德去谈,为什么呢?赫德没有包袱。你想,中国和俄国谈判,那个时候谈判是很难的。你坚持原则谈不成,中国是弱国,弱国无外交。弱国跟人家很强硬谈怎么谈呢?你很软弱,中国有一大批所谓爱国主义者,当年就有很多批评李鸿章的一帮人,大部分是一批秀才,空谈啊。真的让他去打仗打不来的。最后清朝就派这些人去打仗,全部打输掉。现在对李鸿章,我觉得说他是卖国贼没有道理,叫李鸿章怎么办?他怎么谈判?谈不成。清朝官员去谈判真的很难。曾经有一个中国驻俄国大使去谈判,谈回来皇帝宣判他杀头。后来囚禁,就是无期徒刑。所以没有办法谈,谈的人心里想,谈不好会不会杀头啊。只有赫德没有这个顾虑,他知道中国不会杀他头,中国离不开他,所以和英国谈判,他完全站在中国立场上。中国可以坚持到哪一步,哪些是可以坚持的,哪些是不可以坚持的就放弃。谈判以后中国非常满意,全世界都说这个谈得好。所以中法谈判结束的时候,英国政府宣布任命赫德为驻中国公使,但是赫德也有很厉害的私心,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他曾经决定要接受做中国公使,然后提出由他弟弟接替总税务司。这个提议英国政府反对,中国政府也反对。这还了得,海关变成你家里的了。你做英国驻中国公使,你弟弟做中国最有权力的总税务司。中英都怕。最后他在两者取其一的时候,还是拒绝了公使。可见,海关总税务司的重要性。因为在这个位子上,他可以影响中国的政策,也可以影响英国的政策,还可以做很多事情,事实也证明他做了很多事情。他为中国的历史做了非常大的事情。对赫德这个人,我非常钦佩。比如义和团搞起来的时候,开始清朝政府想利用义和团来抑制一下帝国主义的势力,最后完全失控,义和团见洋人就杀。正式的洋人外交官义和团倒是杀不到,英国公使有海军陆战队保护,最终义和团也没有打进去。赫德是首当其冲,他是外国人,又是中国的官。没有外国军队保护,所以在第一时间赫德的家就被义和团烧掉。赫德半夜里从家里逃出来,什么东西都没带,穿着内衣内裤逃到英国公使馆。
  赫德是个工作狂,平时是忙得不得了。在1898年以前,中国海关是没有副总税务司的,他没有副手。到戊戌变法前夕,这段很奇怪,我觉得是一个谜。戊戌变法前赫德在北戴河买了幢别墅,然后第一次任命了副总税务司,就讲我要准备去休假。他从来没有在中国休过假,但是这次要在中国休假。有一天,他离开北京到北戴河去。这一天就是戊戌变法开始那天,百日维新开始那天。一百天之后,赫德回到北京。一到北京的那天,是光绪皇帝被抓起来的那天。正好重合,整个百日维新期间赫德不在北京。这个巧合实在太巧,但是又没有理由,他怎么知道光绪皇帝要搞改革?因为赫德政治态度肯定是站在光绪一边的,光绪的老师曾经去拜访过赫德,可能赫德提前知道这个消息。那慈禧太后要把光绪抓起来这个消息赫德怎么会知道?不要小看这个一百天,这一百天对于中国非常重要,不是指百日维新,当然百日维新对中国很重要。赫德如果这百天在北京的话,很难避免卷入维新运动,因为他的整个观点就是要改革。也因为这段时间他不在,就避免卷入百日维新,也保留了慈禧太后对他的信任,才能够在百日维新之后继续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起到作用。在八国联军进入中国以后起了决定性作用。然后回过来讲,他逃到英国公使馆没事情干,就开始写作,他本身就是学文学的。一共写了五篇文章,然后发电报到英国去发表。这几篇文章主题是什么?是为义和团辩护。这个是非常了不得的事情。大家想,那个年代义和团被全世界认为是暴民,如果我是一个外国人也会接受这样的说法。因为义和团不讲任何规矩,他们进攻所有大使馆。那个时候世界已经进入现代了,你再打仗也只能将交战国大使驱逐出境,不能去杀人家大使。义和团不管,管你什么大使不大使。外国人认为义和团是暴民,所以一个文明人赫德怎么会为义和团来辩护?你想他在国际上会受到什么样的压力。再想想赫德自己,他是差点被义和团杀掉的人,他要为义和团辩护,完全要把个人利害放在一边。政治家是从非常高的一个视野来看问题,他讲,我在中国那么多年,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温顺的,对于外国人非常友好的民族。他说,你们英国人自己想想,会不会允许中国的佛教、中国的和尚到英国来传教?女皇会批准吗?但是中国皇帝允许英国传教士来中国传教,还保护传教士。哪一个国家做得到?中国做到了。他说,西方人对于中国人不尊重,任何一个民族的忍耐都是有限度的。义和团是不讲规矩,但是它是被西方人逼出来的。
  当时德国威廉皇帝曾经提出八个国家瓜分中国。赫德就讲,你们如果按照威廉的提议瓜分中国。我可以告诉你们,第一,你们瓜分不了。中国这个五千年文明的文化古国你们瓜分不了。第二,如果你们走这步,一百年以后你们将后悔不及。因为赫德在世界上的地位,全世界公认是最了解中国的西方人,最后八个国家决定采纳赫德的意见,找中国人谈判。开始还找不到中国人,赫德出来找到亲王,把李鸿章一起找来谈判。如果没有赫德,如果赫德失去了慈禧太后的信任。赫德就无法从中调停这些事情。那么1901年以后中国会发生什么,历史就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了。赫德这个人物对中国非常重要。他到1908年身体不好回英国。最后非常巧,他死的时候是1911年9月,他死了不到一个月大清帝国灭亡――赫德和清朝一起结束。
  好,我把赫德这个人简单说了点。回过头来,对这段历史,一个历史学家和一个作家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我在写书的时候写了大量赫德的琐事,今天没有讲。赫德这个人非常有趣,他喜欢音乐。说到音乐,中国第一个交响乐团――海关交响乐团是赫德建立的。赫德非常喜欢音乐,每天早晨拉小提琴。他还有一个爱好,收藏古琴,意大利的古小提琴。他会把他所收藏的古琴拍成照片,分析两把古琴有什么差别、优劣,然后把古琴的照片文字寄回英国,请英国研究小提琴的人来探讨。这个人是一个非常有情趣的人。我里面大量写赫德吃什么穿什么跟孩子怎么样等等。我想要把一个真实的赫德呈现出来。没有任何虚构,大部分东西是赫德自己写的东西,我引号引出来。你如果看了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就再介绍这个事情是怎么回事。我的文字完全是来解释一个背景。如果作为一个历史学家来写赫德,可能他关心的就是赫德怎么来管海关,赫德怎么谈判,赫德怎么来成立邮政,赫德怎么来成立同人馆。我当然也关心这些,但是我同时还关心赫德这个人,一个外国人背井离乡来到中国,他的几十年,他的情感、内心。王元化曾经跟我说过一句话,他说,不了解晚清历史的知识分子不是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这句话我当时听了心里一惊,我想正好,可以通过这个机会补一下课。我觉得通过一个具体的人,晚清就具体化了。他不是一个书面的东西,这个时候的人是怎么生活的,吃什么,娱乐是什么,这种东西就可以非常具体,历史应该包括这些东西。一个大饼,一碗阳春面50年代是多少钱,60年代是多少钱。社会是具体的,人在那个时候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物价水平怎么样,人的生活习惯怎么样。我们的历史把这些东西全部去掉了,那么我们的历史就变成空洞的东西。历史观是一个具体历史观,当进入具体以后才能从历史上吸取很多教训。历史是研究人,为什么说历史是研究人?历史是人的历史,不同的人,人性的很多弱点会改变历史。回过头来,我们经常说,以史为鉴。我们怎么以史为鉴?历史上很多重大事件是因为人性的弱点而造成历史的倒退,那么我们现在怎么克服人性的弱点,我们怎么做人?所以我觉得历史和文学一定是要联系起来的。如果能够更多从这样一个角度研究历史,我想我们能够从历史中间获得更多的财富。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注:此文为作者于2008年10月在徐汇区图书
   馆的演讲稿,本刊有所删节。

推荐访问:外来者 孤独 赫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