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钢琴家演奏的斯特拉文斯基】 俄罗斯钢琴家斯特拉文斯基

  1938年,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与他的儿子索利玛,曾携手录制过莫扎特为双钢琴而写的《C小调赋格》(KV426)。这是斯特拉文斯基生前为数不多的演奏有声史料。然而,当我兴致勃勃地听完这个极其稀贵的录音后,不由为其对莫扎特作品天马行空般的“个性化妙想”所倾倒。演奏中的速率被改变,乐句的线条也被制定了新的规律,更注重彰显修饰的成分,如在颤音上的处理,像是踩着魔鬼的步点,带有诙谐的讽刺意味。
  如果把莫扎特的《C小调赋格》比喻成一块上了发条的机械手表,那么在斯特拉文斯基不缺逻辑设计感的“工艺制作”下,那些最细微的零件被雕琢到了极致。他给予了作品充分的想象,那些精致的“小零件”正在以不同的轨迹运转,并合于一体,相比于赋格中的主线条,却更闪光茫。斯特拉文斯基对于莫扎特作品的“改造”,无疑是摧毁性的,但很显然揭示了他在音乐审美上独具一格的风范,也无法遏止这位音乐天才对于先锋创作思想的道路。在其一生中,不乏“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音乐作品,《春之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他始终固执坚持行使了忠于自我的一切。
  如今,斯特拉文斯基的诸多音乐作品都成为了乐界之魁宝。相对于芭蕾舞剧和交响乐,他一生创作过的钢琴作品却并不多,被频繁演奏的就是改编自芭蕾舞剧的《彼得鲁什卡》。此曲被誉为最难弹的钢琴文献之一,早年为该曲作出贡献的钢琴家有弗拉基米尔·霍洛维兹。
  1932年,霍洛维兹为作品中的《俄罗斯舞曲》录音,这是迄今为止能够发现较早的演奏录音版本。那时的霍洛维兹年轻气盛,此曲弹来是全不费功夫,尽现潇洒有余。他的演奏成为了模范与榜样,后来的钢琴家都以霍洛维兹的版本作为参考,从中取经。因为作品技巧艰难,被它所吸引去挑战的钢琴家络绎不绝,但真正的经典版本却并不多见。吉利尔斯、魏森伯格、波利尼等钢琴家的录音版本目前都被视为经典,追随他们的“跟风者”也逐渐增加。虽然我坚持认为做“跟风者”还不如各抒己见更为明智,只可惜现如今“高明”的钢琴家越来越少,而纯靠敲击键盘来完成《彼得鲁什卡》的庸者则居多。不过,当我看了俄罗斯钢琴家格里高利·索科洛夫1992年的现场录像后,大感其与众不同,毫不犹豫地断定这是多年难遇的经典版本。
  从《彼得鲁什卡》中可以折射出索科洛夫壮丽的音乐观、出类拔萃的技巧、动人心弦的音色以及俄罗斯钢琴学派独有的触键。就拿最耳熟能详的《俄罗斯舞曲》为例,开头那些“吓死人”的大和弦,绝大多数钢琴家都会猛然求快,有时因为手腕变得僵硬,音色也随之过硬,甚至很难听!相反,开头看似“沉重”的几小节,索科洛夫弹得略带轻盈,且不失张力。如此的处理灵感,或许是受到交响乐版的启发,因为的确考虑到了管弦乐的律动性。实际上,极少有人真正考虑到《彼得鲁什卡》在钢琴上重叠式交响性的存在,斯特拉文斯基在把《彼得鲁什卡》移植到钢琴上的同时,脑海里依然是一份交响乐总谱。而索科洛夫大胆强化了这一点,那些歇斯底里的动机、癫狂循环的和弦乃至节奏、休止才是他真正重视表达的内容,乐句的线条则并非是最为关键的环节,甚至是可以弱化的。这与开头所提的斯特拉文斯基演奏莫扎特的赋格在理念上近乎相似,更何况《彼得鲁什卡》原本就是作曲家本人之造,演奏莫扎特时的所思、所想不知被放大了多少倍,而索科洛夫就是那个精准的“放大镜”。
  除了索科洛夫,另一位必须提及的是已故女钢琴家玛利亚·尤金娜。尤金娜一生穷困潦倒,但直到终老,还是传奇不断,斯大林临死前还放着她演奏的莫扎特协奏曲。记得在1962年,斯特拉文斯基重返苏联时,举办过一个很高规格的招待会,所有人都以礼服相待,只有尤金娜一意孤行,依然是一生不变的黑衣服,还外加了一双她晚年爱穿的运动鞋。她表示到:“要让斯特拉文斯基瞧瞧苏联的先锋派是如何生活的。”尤金娜始终把自己定义成演奏派中的“先锋者”,无论是演奏巴赫、舒伯特、李斯特还是斯特拉文斯基,她都发挥了她内心最炙热的个性,某些时候完全是依靠天性和本能,甚至是没有因果关系的,但却又隐藏了神奇的逻辑力量。这种“矛盾性”的存在,使得尤金娜的演奏令人琢磨不透,也增大了其演奏的魅力。
  尤金娜生前录制了斯特拉文斯基最重要的几首钢琴作品,包括了协奏曲。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创作于1924年的钢琴奏鸣曲,这首作品是斯特拉文斯基主张新古典主义“回归巴赫”的典型,第二乐章因为某些形式上的相似,让我联想到巴赫《F小调第五号键盘乐协奏曲》的慢乐章,普罗科菲耶夫戏称之为“写错了音符的巴赫”。但是,我认为这种所谓的“回归”,其实是改头换面的“新界”。尤金娜演奏这一乐章,比普通的版本慢了将近两分钟,犹然重视音乐中的“循环性”。她利用了缓慢的节奏作为主导,故意延长了颤音的时值,暗示这才是乐章的灵魂。速度被放慢后,自然就放大了很多细节,尤金娜成功地揭破了层层的和声构架,循序渐进把内在的能力全部释放出来,推向一个罕见的高潮,最后又回归于斯特拉文斯基。据史料记载,在1962年斯特拉文斯基八十大寿的庆典音乐会上,尤金娜参与了演出,并演奏了这首奏鸣曲。
  尤金娜与索科洛夫虽然处于俄罗斯钢琴学派两个不同的时期,在演奏上的想法也各有不同,对于作品的洞察力皆非一样,但是,有想法的演奏自然堪比无脑的“纯技巧化”。在现在这个“有名得利”的环境下,年轻人宁愿将《彼得鲁什卡》作为钢琴比赛的筹码死命地狂练,也不愿意多看一眼斯特拉文斯基的其他钢琴作品,像尤金娜、索科洛夫这样别无他求,只求艺术高度的钢琴家越来越少了!

推荐访问:钢琴家 斯特 演奏 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