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先育德【育人,德为重】

  “德乃国家之基也”,人格教育是教育领域的根本问题、首要问题,是教育的核心。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以规范行为习惯的培养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标,将“培养学生的品德”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来抓。
  一、用爱心帮助学生树立高目标
  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尊重、平等基础上的信任和帮助。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问题”,所以我力求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他们、帮助他们,在集体大目标的影响带动下,树立切实可行的“个体目标”。这样,人人都能从不同阶段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成就感。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我往往就站在他们的身后给予鼓励和支持。
  一、二年级时,我像母亲一样带领孩子们熟悉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节奏,手把手地教,一字一句地叮咛。
  三、四年级时,我站在朋友的立场给予忠告,午餐闲聊时宽松和谐的氛围最适合倾听少男少女的心声,可适时加以正面引导。
  五年级时,学习任务逐渐加重,给梦想展翅高飞的“鸟儿们”带来了不小的心理负担。我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鼓励他们发扬中国人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追求精神,更重要的是肯定他们已经取得的成绩。
  五年来的同舟共济,使我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条坚固的情感纽带,我们一起奋斗、一起欢笑、一起面对挫折,班集体的凝聚力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加强!
  二、抓住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循环
  常规教育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小学阶段,学生自我监督能力还不高,易反复,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老师的要求。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习惯是在一系列的模仿、无数次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中培养起来的,因此,不仅要对学生严格要求,而且教师也要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暗示学生。
  例如:教室门口不太干净,我就拿起墩布拖一拖,口头提醒值日生工作要到位;保洁区有脏物,我常常自觉去捡,言传身教之中教育了每一个学生。天长日久,这种严格要求就会变成学生自我教育的需要。在中年级阶段则应抓“落实”,进一步巩固成果。到了高年级,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已经养成,同时对良好班风的形成也是一个促进。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小社会,建立良好的班风和班纪,其最直接的体现便是班级的纪律和卫生。纪律严明,班级行动就会迅速而有效率;卫生良好,学生的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就会明显加强。无形中,班级形成了一个向心力,使每一个学生自觉不自觉地维护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同时,这又带动了班集体积极向上、共同进步的奋斗目标。
  三、教会学生如何去做人
  学生是思想感情丰富的个体,强硬的命令或枯燥的说教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教育目的和效果。教师要学会倾听、探访学生的心声,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一个微笑、一句赞美、一个眼神都可能让学生更易感受到来自外界和内心的压力。另外,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又使一部分学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爱耍脾气,这些都需要我们教师多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辅导。高年级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加之已经意识到性别的差异,最容易发生“事故”。例如座位的纠纷、言语不和的升级、和任课老师吵嘴等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冷静的处理。我常把这些事情放到班级里,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把问题真正讲透,孰是孰非一目了然。在对人对事的分析中,全班同学也受到了一次生动形象的现实教育。
  我对学生的教育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同时,我除了平时多巡视观察、课下多谈心、课后多跟任课老师沟通外,还十分注意寻找造成学生行为反常的原因,而不是简单地进行一大通批评了事。
  四、经常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孩子生性爱动,生动活泼的活动最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此,我们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组织了一系列的班会活动,在班级的各项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爱国主义情感,锻炼他们的各种能力。而且,每次活动之后的总结,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他们明白了给予也是一种幸福和快乐,明白了父母的辛劳,明白了雷锋精神的实质不仅仅是简单的帮助他人,而且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真诚的理解、一种和谐的相处,是人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思想道德修养。班级的互助风气有了,对同学之间的摩擦和小矛盾也有了一种宽容谅解的态度。
  然而,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也带来了更加激烈的竞争。有竞争就会有失败,如何面对失败、战胜自我也是我从事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我称之为“挫折教育”。我常把“挫折教育”这个词挂在嘴边,时间长了学生对挫折的理解也加深了。
  总之,德育需要一种宽松、宽容的环境,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要过分求全责备。在学生形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善于发现新问题、新现象,并结合时代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班主任也要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将实践经验和知识理论结合起来,以德为本,注重他们的品格教育。

推荐访问:育人 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