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女性特色教育在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征文

  [摘要]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发挥女性特色教育的独特作用,科学理解女性特色教育,培养女大学生的“四自”精神和主体意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摒弃传统性别角色束缚,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正确认识社会,科学对待人生环境;把握现代女性的价值追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女性特色 教育 女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作用
  [作者简介]周天枢(1968- ),女,河南信阳人,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性别理论。(广东 广州 511450)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女校特色教育存在价值及发展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DIA100298)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2-0058-02
  一、问题的提出
  女大学生是当代社会富有朝气的青年群体,其价值取向和思想道德水平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女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2010年达900万人,超过49%,部分高校出现女大学生超过男生的现象。同时,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传统和现代的双重挤压,给高校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严峻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品德教育。当代女大学生思想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她们思想活跃、个性张扬,充满活力。但受不良因素影响,其思想状况不容乐观,“男主外、女主内”“男强女弱”等传统性别角色和观念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女大学生的成长。如有些女生认同传统性别角色定位,理想和信仰淡化,学业、事业目标模糊,成才意识不强;有些女生把建立小家庭作为个人的最高理想,把做贤妻良母视为人生的全部追求;有些女生对社会上的性别歧视缺乏正确的认识,服从陈旧的传统观念,缺乏拼搏奋斗精神;有些女生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思想严重,追求奢侈生活,甚至在不具备经济条件的情况下,为追求物质享受而不惜出卖人格、肉体等。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部分女大学生理想信念淡化,道德底线缺失,加强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迫在眉睫。
  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固然是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多方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但同时也暴露出当前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滞后。笔者所在的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是一所专门培养女性人才的高职院校,在校学生5000余人均为女生,得益于女校的体制因素,在对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尝试将女性特色教育与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结合女性成长成才的特点和规律,通过梳理传统性别观念对女大学生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引导,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社会性别意识和男女平等观念等内容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地增强了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我院个案,本文拟重点从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梳理和分析女性特色教育在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二、对女性特色教育的理解
  在我国漫长的父权制社会及其文化背景下,传统的女性教育以“三从四德”为基本内容。相对于男性在科举制中金榜题名的人生追求而言,女性的价值体现在对家庭的奉献和对男性的依附上。教育的直接后果就是压抑了女性的个性发展,强化了女性的从属地位。女性成为传宗接代和家庭服务的工具,才智得不到开发,能力得不到培养。进入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改革开放和教育的民主化、普及化,女性教育进入崭新的发展时期。对女性特色教育内涵的探讨成为社会热议的问题。较多观点认为,女性特色教育就是“淑女”教育,是教育女性掌握美容、礼仪与家政技巧,学会雕琢女性魅力,懂得修炼女性的优雅气质,塑造完美的女性形象。这种观点忽视了女性特色教育的本质内容,即帮助女性克服传统性别观念的束缚,摒弃性别刻板印象,树立性别平等意识,培养“四自”精神和主体意识,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科学认识两性差异,发掘女性潜力。
  我院坚持科学把握女性特色教育的内涵,通过开设女性特色课程讲座、培养教师的性别意识等途径,将女性教育与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注重培养女生独立、自信的精神品质,克服束缚女生发展的各种障碍,引导女生以健全的人格、鲜明的个性和全新的精神面貌寻求更高层次的人生追求,在切实提高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女性特色教育在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1.引领女大学生培养“四自”精神和主体意识,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受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女大学生的人生观中往往蕴涵着其对性别角色的理解,表现为许多女大学生对自我价值认知不足,将人生寄希望于找一个可以依靠的伴侣,把嫁个好丈夫、建立小家庭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对人生发展缺乏积极进取的态度,勤奋拼搏意识欠缺,自立自强信念薄弱。传统性别偏见成为当代女大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巨大阻力。
  在女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中,要增加女性“四自”精神和主体意识内容,为女大学生解开人生道路上的许多迷茫和困惑,为其人生发展提供精神支持。“四自”精神指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是女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能够引导女大学生把握自己的角色,在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拓展自我、成就自我的基础上实现人生价值,可以使女大学生认识到自卑、自弱、自弃终会被社会所淘汰,只有靠真才实学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进而培养女大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坚强意志,帮助女大学生建立自尊自信和自主发展的精神动力,提高对命运的把握能力。如果说“四自”精神是女大学生安身立命的一面旗帜,女性主体意识则是她们直面人生和社会的内在动力模式。女性主体意识是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在激烈的竞争中,当代女大学生只有直面困难和阻力,才能激发斗志、锐意进取。
  将“四自”精神和主体意识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从性别的视角解读女性的人生追求和人生态度,激发女大学生追求独立自主,奋发图强,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内在动机,既是时代对当代女大学生的期望,也是女大学生主体性的内在要求。   2.帮助女大学生摒弃传统性别角色的束缚,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在传统教育的熏陶下,相当一部分女生受传统性别观念影响深厚,认同传统的性别角色定位,认为男性应当独立、勇敢、果断,富有竞争性和开拓性,有事业心和野心,有远大的人生目标,不断追求事业成功;而女性则应当温柔、细心、美丽,女性的重心不在事业而是家庭,组建幸福温馨的家和照顾好家人是女性最大的人生目标。上述观念在潜移默化中腐蚀着女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消解她们对远大人生目标的追求。一些女生进入大学后,不是积极追求学业进步,而是把精力花费在穿着打扮上;有些女生担心自己太强而没有“女人味”,把人生希望寄托在另一半的身上,成为“毕婚族”“急嫁族”。她们无心向学,事业目标模糊,成才意识不强,缺少成就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
  女性特色教育可以帮助女生科学认识两性差异,了解女性成才的潜能和优势,教育女生认识男女角色分工的差异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由社会文化因素造就的,是男女两性在社会文化的建构下所形成的性别特征和差异,正如西方女性主义思想家西蒙·波伏娃指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塑造的”,认识性别刻板印象是影响两性潜能和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将上述理论与人生观教育相结合,可以使女大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性别角色观念,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认知,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理解传统的性别观念和性别不平等是女性发展的主要障碍,扭曲了女性的价值,制约了女性能力、个性的发展。要帮助女生克服传统的性别角色定位,摒弃性别刻板印象,勇敢冲破传统束缚,引导女生摆脱旧的文化习俗带来的自卑和依赖意识,认识自身潜能,确立远大的人生追求,树立为国家、社会、人民服务的精神。
  3.引导女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科学对待女性人生发展面临的现实社会环境。受漫长封建社会的影响,男尊女卑的传统性别观念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性别不平等现象在许多领域仍然存在。社会对女性的角色定位和价值认识影响着女性的地位及参与社会的程度。一些女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存在某种程度的偏差,对现实社会中种种性别不平等或性别歧视的现象感到不解和气愤,也有些女生对社会上的性别歧视缺乏正确的认识,随着竞争日益激烈,性别不平等状况在一些领域不断加剧,需要对女大学生进行理论引导。
  结合女性特色教育,可以引导女大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分析和批判现实中的性别不平等现象,有利于引导女大学生从性别视角观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认识社会中两性不平等的根源,了解女性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中的巨大作用,提高对社会的认知程度;让女性懂得在现实社会的两性博弈中扬长避短,学会应对压力和挑战,在社会环境中脱颖而出,把个人的发展与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联系在一起。
  4.把握现代女性的价值追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转型期,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女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导致女大学生的价值观更加务实、趋利,出现了多元化、兼容性、矛盾性、务实性等特点。面对多重价值标准,女大学生对一些核心价值观产生了疑惑、茫然,甚至扭曲。如一些女生强调自身利益和发展,只讲自我价值、不讲社会价值,只讲索取、不讲贡献,对国家和社会的奉献精神缺失;一些女生沉迷于对物质的追逐,崇尚享受,追求奢侈,把“拜物”当做思想和行为准则,把追求个人物质享受作为人生目的,丧失了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标准和行为能力。
  结合女性特色教育内容,可以引导女生正确对待物质追求,教育女生不能丧失作为主体性的人的精神追求,认清现代女性的价值追求,引导女生独立、理性地选择价值目标,克服物质虚荣心,摆脱贪图物质享受心理。特别是要帮助女生剖析过于追求物质的主观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使其深刻理解在传统性别观念的束缚下,女性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潜能受到极大束缚,失去了原本可能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引导女生充分认识并尊重自己作为主体的价值,将精神追求作为高层次的人生境界,勇于追求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当今社会,女性正处在由传统单一角色向多重角色的转换过程中,女性特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意义不仅在于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女大学生的生活和人生道路提供全方位的指导,提升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彰显了高等教育以人为本、尊重女性的人文理念和情怀。
  [参考文献]
  [1]曹爱娥.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女大学生德育的帕累托改进[J].鸡西大学学报,2011(1).
  [2]魏国英.女性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4]邵振丽.困惑与出路:关于女大学生成才发展的若干思考[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1).

推荐访问:浅析 女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