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顿公学,忌谈“贵族”的贵族教育] 英国伊顿公学入学条件

  伊顿公学是一所全寄宿制男子中学,它之所以为名校,是因为每年从这里毕业的学生,有70%会进入世界名校,其中有1/3会进入牛津和剑桥。除此之外,它还为英国培养了包括卡梅伦在内的19位首相和36位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英国最高荣誉的英勇奖章)获得者,以及各个行业的佼佼者。
  曾经有人说过,“如果说教育是一种投资,你投资到伊顿,就是投资到了整个英国――以至整个英语世界的核心。”
  被人如此看重的伊顿公学是由亨利六世创建的,这个被处决的国王不会想到,自己当年的一道政令竟为这个国家留下了一所举世瞩目的中学,它甚至成了“英式教育”的代名词。
  全世界的精英都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够进入伊顿公学,因为它很好地解答了一个困扰过无数家长的问题――如何让成功者的后代继续成功。
  
  独立与个性高于一切
  
  关于伊顿公学的十个关键词中,独立与个性被排在前两位。
  能够考入伊顿的学生,在学校是佼佼者,在家里是父母宠爱的“小皇帝”。他们从未离开过父母,也很少有集体生活的经验。伊顿公学培养学生独立性的第一个措施,就是尽早把学生从父母的“怀抱”里拉出来。凡是被录取的学生,在入学后的第一个到第三个周末,校方是严禁父母前来探望的。为了防止孩子们想家,校方会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填满他们的时间,这些活动既长知识又长见识,关键是还不单调。很多学生在一天的行程结束之后,还没来得及想家,就累得呼呼大睡了。
  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集体生活,伊顿采取的另一个措施就是把孩子尽可能地安排给合适的舍监。因为舍监相当于学生在伊顿的衣食父母,而所谓的“合适”,主要来自学校和家长的磨合。舍监会分别与学生和家长见面,喝茶,谈话,详细了解对方的情况。之后,家长和舍监会各自列出自己想要的老师和学生,学校仔细研究这两份名单后,会从中找出最佳组合,最大程度地满足家长和老师的要求。
  每位舍监会监管五六位学生,除了督促他们的学习,还要观察他们的情绪,与他们聊天,周末带他们去看电影,晚上请他们到家里做客,吃饭等,让学生在离开父母之后,还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进入伊顿的第一年,学生的重点并不是学习知识,而是学习生活。在这里,他们要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从怎样布置自己的房间,到如何选择与自己性格相投的朋友,再到如何向别人展示自己的长处,所有一切都由自己决定。课堂上,老师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时做到别出心裁,语出惊人。在伊顿,并不欢迎“听话”的学生,因为这个字眼对学生意味着奇耻大辱,是平庸乏味的代名词。
  重视独立和个性的培养,让伊顿学生素有“小大人”之称。他们年纪很小,却很独立,也很自信,很多伊顿学生也喜欢把自己身上成功的品质归功于伊顿公学。
  
  教学质量的保证――分班制
  
  伊顿的教学质量有目共睹。在每年260名左右的毕业生中,考入牛津、剑桥的有70人上下,这在英国是数一数二的。
  提到伊顿公学的升学秘诀,不得不提分班制。众所周知,进入伊顿公学的都是尖子生,但是每个学生的天分、侧重、爱好,有很大不同。学校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入学成绩,在不同的科目下,按照学生的水平划出多达14个等级。每个等级设计对应不同的教学方法,老师要仔细研究学生在每个科目上的强弱,然后决定学生在某个科目上该编入哪个班。
  入了“第一班”的学生,通常在这个科目上具有超强的天分和能力,老师对这些学生基本上放手不管,重点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分入“低班”的学生,因为在这个科目上天赋和能力相对较弱,老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慢,要细,还要一对一地进行个别辅导。及时加以鼓励,这样学生不会因为被划入“低班”而自暴自弃。
  当然,在伊顿不会有任何一个学生所有的学科都被划入“低班”,否则他根本进不了伊顿。他们经常是在这一科目上被划入“低班”,但在其它科目上却被划入“一班”,期间的差异,恰好反映了自身的优势,从而产生向自己看齐的动力。且分班制不是一成不变的。除“一班”外,每班在每次考试中的前几名,都会升入更高班,随着班级的提升,教育方式也渐渐放松,直到学生完全掌握自我教育的能力。
  分班制的好处是全面分析每个学生的不同侧面,掌握各个侧面的长处与短处,有的放矢地加以帮助和辅导。同时,分班制不是减弱而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的科目较弱,一定有科目是强项,这让学生一开始就会明白每个人各有千秋的道理。而每次“提升”班级,对学生来说都是“更上一层楼”的鼓励。正是在这种鼓励下,很多入学时进入某科“低班”的学生,毕业考试时却能考出“A+”的好成绩。
  
  伊顿等级――优越者的形式
  
  伊顿实行等级制度,严格的着装是伊顿的校规,从校长到老师再到学生,都有不同的着装。伊顿的学生至今仍穿着19世纪的“绅士服装”――燕尾服配上雪白的衬衣,黑色领带,黑色长裤和黑皮鞋。
  每一年每一级,学校都会选出3到4个最佳的学生充当学生的代表。在伊顿的第五年,学校会选出他们之中的20位“明星”,组成一个叫做“第六年级精选”的组织。这20位“明星”不光有荣誉,还拥有权力。
  相对于“第六年级精选”,伊顿真正顶级的荣誉是被选入“伊顿学会”,这些学生有权参与校长和教务长关于奖学金的讨论。
  进入“伊顿学会”并不要求每个人都是奖学金获得者,但入选“第六年级精选”则必须是。伊顿的奖学金分为“国王奖学金”和“欧彼德奖学金”。对于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学校最公开的奖励就是在普通学生穿的燕尾服之上,加一件黑色的披风。特别是“国王奖学金获得者”,除了披风,还有高人一等的待遇:他们不再与普通学生住在“大众化”的宿舍楼,而是搬进老学院庭院中的“老校舍”;他们有自己专用的餐厅,他们的菜谱都是从数百年前继承下来的。
  当然,在伊顿也有调皮的学生。一般而言,只要学生的调皮捣蛋不伤害他人,老师还是相当宽容的。一旦有学生超出这个范围,等待着他们的就是校方不到万不得已不出手的三张王牌,一旦出手,就会让学生毕生难忘。
  不做作业或晚交作业,或者上课捣乱的,会被列入“黄表”,必须连着三天到五天早上七点半起床,到校长办公室签名报到。违纪相对严重的,会被舍监列入“黑名单”,必须到校长办公室检讨自己的过失,挨上一顿批评。最严厉的惩罚当属“白票”,必须连续每天每节课后请老师签名,同时,还要向舍监汇报当天作业完成的情况。虽然伊顿公学废除了体罚,但连续五天的“折磨”也非一般人能够承受。
  伊顿公学所代表的英式教育传统,以出奇的严格著称。学生虽然衣食无忧,但作息极为严格,课程安排也非常紧张。文化课之外,他们还必须参加包括马球、赛艇、击剑、柔道在内的30多种贵族运动,还要接受严格的音乐教育。
  几近“残酷”的管理和教学方式经常连老师都大呼吃不消,更何况是十几岁的孩子。一位四年级的学生曾经向《时代周刊》说,伊顿公学太过强调优秀,那些没有特殊天分和骄人成绩的学生很容易把自己定位成“被淘汰的失败者”。五年的学习生活虽然丰富多彩,也太过辛苦,精神方面的压力更大。因此,有些毕业生公开声称伊顿公学是监狱。
  英国前财政部首席大臣乔纳森・艾特肯当年被指控作伪证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几十年前在伊顿呆过,什么苦没吃过!”哈里王子毕业时,曾高举双拳大呼:“棒极了!”可见在这里能挺过来的确很不容易。
  即使这样,为了大幅度减小“无能二世祖”的机率,伊顿公学还是大多数富贵家庭的首选。且伊顿有很多社团和俱乐部,男孩要通过竞选才能得到要职,所以从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施展魅力、拉选票、处事圆滑”。伊顿公学刻意培养的钻石级人际关系,也吸引着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家长。
  (摘自《翻阅日历》)

推荐访问:贵族 公学 伊顿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