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兴衰走项城|项城106国道改建走高寺

  标题中的“项城”。既是地名又是人名,地名即河南省项城县(今项城市),人名即项城人民袁世凯,地亦因人名,人称袁项城。   作为读书只为稻粱谋的散淡杂人,我对近代史及袁世凯素无研究。今年早些时候,我曾在凯迪上发过一题为《谁是中国现代史上作用最大人物?》的帖文,针对hongying d先生认为是袁世凯、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我则认为,把袁世凯列入份量似乎不足,把邓小平漏掉历史似乎不全,我倾向应该是这四大家: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我认为,二十世纪的中国产生了一个十分怪异的历史现象,上列的四个人物,几乎是大致平分了二十世纪的中国史,各自影响了中国四分之一的历史进程。
  此文在坛中击起轩然小波。一天点击过二万,跟帖过四百,随即被销定。
  给我以很大震动和感动的是,不少网友以史实理据推举,认为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作用最大第一人,是他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进程。
  对于袁世凯的功过是非。近百年特别是六十年的成文的中国近代史教科书,几乎是一边倒地盖棺定论为“窃国大盗、复辟先锋、卖国奸贼、独裁枭雄”等等,用一句话来概括,袁世凯就是20世纪中国“最卑鄙的告密者、最落后的政客、最凶残的独裁者和最反动的军阀头子”。而现在,竟然有众多网友不以定论为然,竟然以袁世凯为开创中华共和第一人!?
  是耶?非耶?我无言以对。
  正是黄淮海平原麦收时节,我走访了河南项城袁寨袁府。
  离郑州,经周口,走项城,展眼看去,千里大平原一片黄澄。
  就是眼前这一望无涯的大平原,既无腾蛟的龙潭,又无起凤的名山,甚至连一个山包、一个土丘都没有。然而,就在如此单调、如此平板的黄土下,却埋葬着华夏民族五千年的兴衰、五千年的苦难、五千年的文明:这里有人文始祖伏羲结网猎渔,这里有华夏女神女娲化育万物,这里更有炎帝神农尝百草、艺五谷、教民稼穑而开创农耕文化先河。这里是道家鼻祖老子的故里――《道德经》五千言,流传千古,经纬华夏……特别是,当地接待陪同我的朋友不无骄傲地说:中华最早的皇帝伏羲氏产生在我们这里,中华最后的皇帝袁世凯也产生在我们这里。
  汽车辗轧着晾晒在公路上的一滩滩刚收割下的麦粒,来到了这产生中国最后一位皇帝的袁寨袁府大门前。
  这里是袁世凯的诞生地。位于今项城市东南17公里处的王明口乡袁寨村,是典型的晚清地主庄园式建筑。袁世凯少小离家后,曾七次回袁寨老家或省亲或奔丧。1950年以后,袁府作为政府粮库使用,经“大跃进”、“文革”损坏,当年豪宅几多毁灭,几多凋零,现在保存下来的有西轴完整的三阶院落、中轴前院客厅和中院堂楼,即袁世凯出生的地方。
  袁府于1986年公布颁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以来,项城市政府多方集资甚至包括“动员”中小学教师“自愿”捐款。投入6500万巨资,重修袁世凯故居,将其开发为旅游风景区。为此引来了不少的非议、不小的风波。
  然而,这引发非议风波的光复之举,仍唤不回袁府的昔日风华:护城河干枯污浊,寨墙炮楼早已荡然无存。府门前的民居杂乱无序,府门内的草地荒草丛生,旁边是收割机滚动的六月炎热的麦地,府门前地坝晾晒着刚收割的麦粒,府门里却是无奈的落寞与冷清,甚至卖资料纪念品的摊铺也紧锁柜门……真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只留下“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入得袁府门,依然是各种名人故居的布局套路,即:祖先沿革,生平履迹,文书图片,家什衣物……由于时间仓促,加上又没有介绍资料。大多没留下深刻印象,再加上项城先生平生行迹多为文史界人熟悉,我就按下不表了。
  现在该回到题目上来了――共和兴衰走项城。
  共和兴衰,兴也项城,衰也项城。
  先说共和“兴也项城”。
  在项城袁府中,主办者竭力向参观者展示的是,袁世凯是合法的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这里有镌刻的石碑题写“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袁世凯”,这里有放大的历史照片表示经国会正式选举后授予的“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委任书,展示着袁世凯作为中国共和体制缔造者的历史事实。
  历史事实是如几十年教科书所说袁世凯为“窃国大盗”,还是如上所说是“开创共和”的开国功臣?
  对此,近期网上有一篇题为《私心也办好事,走向共和袁世凯功不可没》的帖文,其结论日:
  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封建帝王专政,走向民主共和,袁世凯参与其中,袁的介入是推动历史前进,还是阻碍历史前进。笔者查阅很多史料,认为走向共和,袁世凯功不可没;袁世凯如不决定放弃清廷,心不想共和,以他的北洋军实力、及清廷新军,加上袁世凯的手段,由各国列强支持,攻下武昌,平定独立的各省都军府,拿下南京孙中山的临时政府,是没有问题的(袁一个多月平定孙中山的二次革命就是最好的证明),这样中国何日结束帝王专政,不可而知,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人清楚知道没有袁世凯的力量,清廷当时是不可能逊位,心甘情愿地将民国大总统的位置让给袁世凯,使中国从封建帝王专政的社会进入民主共和,袁世凯功不可没,这种变革是“非暴力的”、“不流血的”,是人性化的,因此有些史学家,把袁世凯视为走向共和第一人,是实事求是的。
  近百年来,无论国民党人还是用阶级斗争武装头脑的共产党人、还是清廷遗老遗少都异口同声咒骂袁世凯,这种咒骂含有情绪的、有阶级观念的、不公正的,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在讲人性、讲科学、讲和谐开明的今天,再不事实求是地评价袁世凯,中国的学术界、史学界还有威信吗?笔者认为中国走向共和,袁项城功不可没。
  告别帝制,走向共和,这在中国是开天辟地,这在亚洲也是春雷第一声。十年砍柴先生有篇文章说道:
  九十六年前,我们这个古老帝国决定告别帝制,挂出共和招牌时,亚洲的邻居们还在干什么?横跨亚欧大陆的俄罗斯还是沙皇统治一群农奴的国家:日本是天皇统治下的军国;韩国是它的殖民地;东南亚被英、法、荷等国瓜分;西亚的穆斯林们还停留在政教合一的中世纪;印度的几亿人尚是英国女王在远东的忠实臣民。而我们,我们已经宣称是一个共和国了。
  然而,共和“衰也项城”。
  就在项城袁府中,主办者也没回避这位共和大总统的洪宪皇帝史迹:这里有仿制登基的皇袍,这里有仿制皇位的龙椅,令人可悲?可叹?
  这位顺应共和而登总统之位的前帝制大臣,亲创共和而不知共和,身为民国总统而不知何为民主。当民国陷入到各种困境之时,譬如外交与边疆的危机、地方的不服从、民众的冷漠等等,袁世凯便把这些问题的根源归结为:中国不能没有皇帝。既然民主共和、三权分立搞不通,就只能乞灵于老祖宗,要搞一个政府、一权专制、一家天下了,就只能继续往帝制的道路上走了。结果在“太子”袁克定、谋士杨度等的蛊惑下,推行洪宪帝制,登基做皇帝,一失足成千古恨,洪宪帝制是铁的事实,至今无法翻案也无案可翻。
  旅美历史学家唐德刚在《袁氏当国》一书中说,“袁公之不幸,是他原无做皇帝之实。却背了个做皇帝之名。‘皇帝’在近代中国政治转型史中,被认为是‘万恶之源’。一个政客,一旦背上做‘皇帝’之恶名,他就会变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而遗臭万年了。”
  洪宪帝制失败了,然而共和也因此并从此衰落了!
  “袁世凯的悲剧证明,重返专制搞独裁、搞家天下,到最后终究是一场空;而袁世凯的失败,事实上也是给后来者提供了一个警示牌,尽管后来某些独裁者的权力实际上已经远远超过了袁世凯甚至超过了以往的皇帝,但没有人再敢提“称帝”二字。”
  出得袁府,途经项城,高速公路上一队队收割机完成了一方作业后,又往下一方奔去,奔向新的历史途程。
  回首夕阳下的袁府,油然想起了这篇文章的标题。真是共和兴衰,兴也项城,衰也项城。
  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袁世凯临终留有遗书一联,置于案上,最令后人争议不已:
  “为日本去一大敌,看中国再造共和。”
  看来,他确实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称帝的错误,所以要“看中国再造共和”。一失足成千古恨,就在这一句“看中国再造共和”里体现无遗,读来令人唏嘘不已!
  看中国再造共和!

推荐访问:项城 共和 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