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楚秋:明确定位,,侨务工作才能“HOLD”住


打开文本图片集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定位问题,只有主动寻求做配角,侨务工作才能‘HOLD’住”。与常州侨办主任蔡楚秋聊常州的侨务工作,他总是“潮语”不断。他有二十多年从事外经贸工作的履历,但对于侨务工作而言,他坦诚自己只能算“初哥”。然而,在他的带领下,2011年常州市侨办的工作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国侨办主任李海峰专门听取常州海归创新创业情况的汇报,对常州侨办发挥侨务资源优势,在吸引海归、服务海归方面的积极工作给予肯定;

国侨办副主任任启亮专程来常州考察指导海归团队创业工作;

国侨办《侨情》内参刊发了常州侨务引智引资的做法;

江苏省侨办钱兴荣主任等领导多次来常州考察,调研侨务工作的“常州经验”;

常州市的主管领导更是多次对侨办工作给予批示肯定……

担任侨办主任一年多来,蔡楚秋已迅速进入角色,他说:“要说‘常州经验’,其实就是地方侨务工作如何自身定位的问题”。

积极当好配角

“围绕中心工作跟有关部门去做1+1叠加,如何发挥侨的优势,为人才引进出谋划策、牵线搭桥这个就是我们要做的工作。”蔡楚秋这样说。

上任以来,“主动参与、主动做配角”成了他的口头禅。围绕常州的龙城英才计划,他带领侨办分管领导到组织、人社、科技、商务部门主动拜访,把侨务工作的计划、想法跟他们交流,“你不找人家玩,人家怎么带你玩。”这也成为他在大会小会上常常念的“经”。

上行下效,侨务部门这种放低姿态、不争功抢先,主动配合积极参与的工作态度带来了丰硕成果:2011年,常州侨办共邀请到15个团组700多人(次)来常州考察访问,其中科技交流602人(次),同比增长300%以上;聘请了9名海外侨务顾问;引荐了19名领军型海归人才在常创新创业;常州智能农业机械研究院张博团队入选国侨办重点华侨华人创业团队。

“本”是为侨服务

执掌常州侨办工作虽然才2年,蔡楚秋对于“侨”的工作却有其深刻的认识:“我们的‘本’是服务归侨侨眷,我们工作的优势也是归侨侨眷。”

在一次偶然的工作座谈中,蔡楚秋发现,由海归博士张博及其团队创办的常州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项目研发、技术转化、市场拓展愿望强烈。“咱们常州武进的农业是很齐全的,我就把他们带到武进,介绍给武进农林部门,他们现在已经有了一些项目在对接和合作。”蔡楚秋说,“我还积极帮他们与江苏农科院联系,去了之后一拍即合,现在已经有3个项目在合作。而且现在他们还有资格申请省级高新技术资金,他们对此也是非常高兴。”

在向记者介绍时,蔡楚秋也有些小小得意,最初座谈只是想了解海归创业是否有困难需要侨办帮忙,而这种“帮忙”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这种“保姆式”的服务也让常州侨办在其引资引智过程中获得诸多加分。

未来5年

2012年是常州实施“510”行动计划的起步之年,也是侨务引智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之年,更是侨务工作的绩效提升之年。谈及未来5年的规划,蔡楚秋显得成竹在胸:“在‘十二五’期间,首先是要围绕经济工作的重心来做好引智和引资。同时也希望能更多开展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事情。”

蔡楚秋思路开阔,想法层出不穷,“我喜欢没事找点事做做”蔡楚秋开玩笑的如此评价自己,“做事是有成就感的。”所以,他还为常州侨务谋划新的发展模式:借由2013第八届中国花博会在常州举办的契机,发挥侨的特色,策划邀请广大海外侨胞回家“看花博、游龙城、感知常州”,广泛开展交流。花博会是一个国际性展会,常州侨办计划积极利用侨的优势,帮助其向南非、美国、泰国等国家招商招展。

同时,利用常州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的契机,准备在常州的历史文化街区筹建华侨博物馆,反映常州籍“四有人物”生平展、海外创业史展、艺术和成就展等,并逐步将其打造成具有常州文化底蕴的侨务示范窗口,提升海外华侨华人对常州的归属感。

此外,还计划选择2-3家有影响、有实力的海外华文媒体开设《眺望龙城》专栏;邀请海外华文媒体组团到常州考察采风,扩大常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我希望,未来的五年,常州之‘侨’,能让越来越多的四海之侨,踏‘桥’而来,常州能成为他们的创业乐土。”蔡楚秋谈及未来,信心满满。(作者系中新社江苏分社记者)

(责编 田 慧)

推荐访问:侨务 定位 工作 蔡楚秋 h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