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浅析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建合适的情境导入课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而有趣的教学情境,可进一步激发思维,有效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了解知识的产生与发展、把握数学思想、更好地体验数学情感,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关键词】情境创设;有效课堂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导入课堂,让学生“触境生情”,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激发思维,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下面谈谈自己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导入方面的做法.

一、参与游戏导入课堂,激活认知

从现实背景出发,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符合其认知特点的教具和环境,导入新知,这是新教材编写意图之一.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让学生在参与游戏中导入课堂,轻松完成教学目标要求,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这节课可以从摸彩球游戏导入课堂,在纸箱中放入除颜色外都相同的3个红球、3个白球,让学生分工合作,一部分学生上台摸球,一部分学生统计结果,探究原因,接着改变纸箱中彩球的比例让学生再摸,再探究,学生边摸球边展开讨论,课堂上轻松完成了教学目标要求.

又如,“幂的乘方”这一课的教学,可这样创设情境:首先拿一个魔方展示,让学生上台玩一玩.然后提问:你知道魔方谁发明的吗?魔方有哪些样式?世界玩魔方大赛最快几秒呢?接着向学生介绍匈牙利建筑师如何发明魔方以及世界魔方大赛的近况.

问题一:魔方是一个小正方体,设组成魔方的每一个小立方块棱长为1,如何求魔方体积?(33,接着介绍底数、指数、幂、读法等)

问题二:以这个小魔方为最小单位构造一个大魔方,如何求大魔方的体积?(32)3,在这里把32看成底数,就是乘方的乘方,自然就导入课题.

问题三:如果把魔方的棱长看成a,那么,以这个魔方为基本单元做一个大魔方,其体积又可以怎么表示呢?

从魔方入手,通过游戏自然导入本节课内容,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很快就掌握本节课内容,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体验生活导入课堂,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善于从生活中提取素材,发现、体验数学.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研究和灵活使用教材,无论教学内容还是呈现形式,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深刻领会数学内涵.

比如,学习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图形的平移”第二课时,通过“鱼”的图案在坐标系左、右(上、下)移动,探究其坐标变化特点.为让本课的学习更接地气,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导入.

以所在学校为原点建立一个坐标系,根据百度地图把当地各村庄、景点纳入坐标系中,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很快掌握“点”的移动引发坐标的变化规律,接着探究简单图形(如三个村庄连成三角形)变换与坐标变化,这就自然导入“变化的鱼”,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

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也要接地气,要善于从生活中找素材.如,学习正负数时,要让学生明确相反意义的量,可以举家庭收入与支出,名次前进与后退,经营状况的盈利与亏损等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导入新课.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课前让学生在家里用木条钉一个平行四边形,看到底哪名学生做的正确,理由是什么?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这种做法直观形象,效果明显.又如,在学习坐标系时,可以结合中国地图建立一个坐标系,提问:福建在中国什么地方?我们学校在福建什么地方?你如何介绍你家乡?学校召开家长会时,怎么向家长介绍你的座位?学生自然激情高涨,兴趣盎然.

所以,要善于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数学课堂,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鼓励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应该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

三、讲述故事导入课堂,探索新知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一代代数学家勤奋努力,留下许多数学佳话和趣味数学故事.数学教学要充分利用这些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古今中外特别是近现代数学家的奋斗故事,让学生接受德育教育,激发灵感,探索新知.

如,在学习“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时,从故事引入,法国人梅勒一盘赌局引起几位大数学家帕斯卡、费马等参与解决,最终使概率成为一门科学.60枚金币该如何分配呢?让学生帮法国赌徒梅勒解决困扰,学好了概率知识就懂得分配了,学生有迫切学好“概率”的想法.

又如,“有理数的乘方”这一课的教学,直接提出几个问题:你知道国际象棋谁发明的吗?谁能讲讲发明者的故事?国际象棋有多少格子?按照发明者的要求,第四、第五格该放多少粒麦子?第64格该放多少粒麦子?国王有足够的麦子给象棋发明者吗?如何列出算式?通过这一有趣的故事导入课堂,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了.

通过讲述有趣的数学故事,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又渗透德育教育.因此,教师要挖掘课程文化资源,选择一些贴近教材内容的数学史资料及实际问题资料适当地穿插在教学中,让学生获得鼓励,课堂气氛轻松、愉悦.

四、联系学科导入课堂,感悟美学

数学不是枯燥乏味的,它也是一種美的学科,闪烁着美的光辉.数学课堂导入应充分利用各学科间的联系,感受数学之美,促进知识结构的形成.

如函数图像和几何图形,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在导入新课时,先借助幻灯片展示各种函数图像和几何图形,感受对称美和结构美,为探究图像的性质作铺垫.在学习“轴对称”一课时,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作开场白,让学生从对仗中理解对称的含义;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两句诗理解“锐角三角函数”中的仰角、俯角的意义;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感受大漠美景,想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在学习平行线时,向学生介绍英国诗人马佛尔写的《爱的定义》,用几何中的平行线之类的数学概念来表达爱意.又如,清华数学教师以高中数学知识写浪漫情书,有数学教师以初中数学知识编写了数学情歌,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需要适时引用导入课堂.

五、设置悬念导入课堂,激发思维

悬念设置,激发情趣,是教师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前,根据教材内容设置合适的问题,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促进知识技能的提升.

例如,学习“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这一课时,先出示这样的问题:一只蚂蚁在正方体左下方,在它上方对角有食物,蚂蚁应该怎么走,才能最快吃到食物?学生分组热烈讨论,发表不同的看法,最终得出结论,想要最短路径就要把立体图形展成平面图形.在学习“幂的乘方”时也可以出示几个底数较大的乘方,比较大小,看到学生惊讶和不解,这时就把注意力吸引过来,教师顺势导入新课.

悬念的设置应逐层深入,把握学生思维走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消除数学课堂的枯燥和乏味.

六、动手实践导入课堂,引导探究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提高了.而有趣的学习活动会使学生情绪高涨,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教师若能结合教材实际设计实践操作情境,在活跃的气氛中激发情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就会达到较好的课堂导入效果.

例如,“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这一课,学生带上测量工具到操场测量旗杆的高度.大部分学生能利用太阳光找“参照物”:有的用身高测影长;有的以小树测其影长…几人一组协同配合,亲自做一做,明白了数学原理.通过学生实践、体验,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完成了教学目标,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应积极创设情境导入课堂,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在积极探究中理解知识的由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夯实基础!

推荐访问:浅析 导入 初中数学 课堂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