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与对策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在实践中,我们化学教师的确已感受到新课程的潜在价值和教学效益。然而,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过程中却倍感困难重重,以下,将剖析这些困难,根据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一些对策,供同仁参考。

一、化学教师工作量增加,精力难以保证

化学新课程倡导“科学探究性”学习,在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化学教师不仅是参与者、设计者、更是组织者、指导者。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在课余时间必须翻阅大量的资料,投入大量的精力,这无疑大大增强了教师的工作量,使教师的精力无法得到保证。

二、学生整体素质偏低,班额人数过多

我校虽地处城区但学生多数来源于农村,学生的整体素质良莠不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在小学未扎实系统的接受自然常识课程的学习,在学习化学时大脑一片空白。

2.班级人数过多不利于管理。进行探究性实验时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化学探究,一名教师指导五十多名学生参与,其难度和效果可想而知。实验的安全性和实效性根本就无法得到保证。

3.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从未接受过新课程理念,现在突然在初三化学中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学生难以适应这一转变。表现在开放性教学中让学生讨论时出现了放的开、收不拢的现象,使课堂任务无法按时完成。

4.来自农村的学生往往性格内向不善于言辞表达,更不善于与人交流。来自城镇的学生动手能力差,说起理论头头是道,但在实际操作上手忙脚乱,谈不上实践性,更谈不上知识的升华。

三、管理设施不配套,实验器材不足

化学新课程强化了实验教学,尤其是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大大增强了学生实验的数量。但目前来说,由于等各方面的原因,学生实验的人数和器材的数量比例大大失调。尽管能够满足所有的演示和学生实验,但对于教师创设的一些探究性实验,由于班级多,实验室很难调配开。再加之实验设备少,导致每一组学生人数过多,不能达到人人动手的效果。

根据上述种种困难,实施化学新课程是极不容易的事情。因此,我们在实践中经过探索和思考,努力寻找解决上述种种困难的出路及对策:

一、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全面发展

面对学生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改进教学方法。首先,对于来自农村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他们,平时多提问并及时给予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合作共事及社会交往能力,并有意识的改进农村学生在这些方面的不足。其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辅导方法,在充分理解新课程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教师先通过复习氧气和氢气的制备原理、所需药品以及反应条件和装置类型,然后再给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药品及反应条件,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选择出制备所需的仪器及装置类型。课后布置作业时让学习比较轻松的学生总结出实验室制备气体应注意的问题、装置及步骤。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只要求掌握课堂上设计二氧化碳制备所涉及的内容。这样在实验难度设计、课堂提问、作业深度等方面都因层次而定,每一层次的教学内容和这一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从而使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需要都得到满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二、坚定立场,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实施新课程

1.教师应认真学习理论及先进经验,加强自身修养,在学习与教学中勤于思考、勤于总结,尽快扩大知识视野提高个人的能力素质以便更好指导学生。

2.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单兵作战模式,进行集体备课和教研。可结合教材内容给科任教师按章节分配研究课题。每周三集体备课时,由主备课教师拿出自己的方案,同科教师集体讨论,集思广益、相互启发,探讨出最佳方案,达到资源共享。

3.教师可将教材中的实验加以改进和创新,让每一位学生尽可能都动手实验。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可弥补器材的不足。例如:在氧气的性质一节中,做硫、磷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可将铁丝一端用锤子砸成小勺作为燃烧匙,既可节约药品,又能使污染性气体二氧化硫的生成量减少。

总之,化学新课程在实施过程,困惑颇多,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认真思考,善于总结,研究对策,就一定会使化学教学结出丰硕的成果。

(作者单位华阴市城关中学)

责任编辑杨博

推荐访问:新课程 对策 困惑 农村 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