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出版社待遇好吗 [出版社内部信息资源共享的意义、实现途径及需注意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439-01  出版行业作为现代信息产业的组成部分,在对信息的利用与管理方面甚至比一般的行业有更高的要求。在出版单位的内部尤其是业务部门之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是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竞争的需要。出版社内部信息资源共享的好坏体现了企业微观经营管理的水平,是出版业转变增长方式,促进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
  一、出版社内部信息资源共享的意义
  1、减少重复劳动,降低信息成本
  出版社内部的人事、财务、编务、印制、仓储等部门往往会因为一些业务上的需求而需要对方的一些数据。如果没有出版社内部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出版社各部门之间不能够获得对方的数据,只能各个部门自己去采集、录入这些信息。一旦出版社内部建立了一个信息资源共享的机制,那么许多信息由某一部门单次采集、录入,其他部门就可以分享,调用。
  2、优化业务流程,提高运营效率
  良好的业务流程是出版社高效运行的前提,在理顺业务流程的过程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减少流程中的企业资源的损耗,减少不合理、无必要的工作程序。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能够规避导致“内耗”的流程,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3、强化信息沟通,促进编发协同
  出版社内部各个部门都需要进行信息的交互沟通,然而编辑部门与发行部门的沟通与交流无疑是这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编发矛盾也是困扰出版界多年的“顽疾”。其实编辑部门与发行部门互相问的不理解很大程度来自于彼此信息的封闭与不透明。信息资源共享是解决编发矛盾的有效途径,是编发协同的桥梁与纽带。
  4、整合信息资源,实现科学决策
  企业的实力不仅仅取决于其所拥有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还取决于企业是否能够科学合理的对所拥有的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配置,进而实现科学的决策。信息资源共享是整合信息资源,有效开发和配置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出版社内部科学合理共享信息资源的程度越高,其所创造出的价值也就越大。
  二、出版社内部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途径
  其实出版社内部进行信息资源共享的想法从来就有,其重要性也取得了共识,在工作中也不乏具体的实践。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通过新技术手段已经完全可以实现全方位的、实时的、常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根据目前我国出版社的不同情况,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主要有以下三种实现途径。
  1、依托整体的企业资源计划(ERP),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实施ERP的出版社的信息资源共享是作为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模块中的一个子模块来实现的。选择这种路径的优点是信息资源共享全面、高效、彻底,信息共享的兼容性好,系统运行平稳;缺点是花费巨大、建设周期长。采用这种路径需要出版社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2、将现有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如果出版社已有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比较完备,那么适当的增加一些信息查询与维护窗口,根据用户的不同属性有针对性的扩充这些用户的浏览权限,并根据需要适当的增加信息共享功能程序就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这是一种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利用已有的技术条件,投入最少,经济性最高的办法,目前绝大多数出版社都是采用这种路径。
  3、开发独立的企业信息资源共享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如果出版社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模块不能兼容,模块与模块间无法进行数据交换,加之出版社的出书品种数、产销规模又不需要、不值得兴师动众的上马ERP项目,那么完全可以不去追求大而全,只需要开发独立的信息资源共享软件就可以实现本社所需要的核心信息共享功能。这种路径尤其适合专业的、特色的出版社使用。
  三、出版社内部进行信息资源共享需注意的问题
  光搭建了信息资源共享的信息系统,只是向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迈进了一步,出版社在实现内部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处理好独立与协同、共享与安全、建设与利用三种关系。
  1、独立与协同的关系
  出版社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组织结构,这是一种由上至下的层级结构,部门之间相互独立,甚至是互相制衡,对信息资源的共享形成了天然的制约,出版社的部门之间在整体利益一致的同时,部门的利益之争也是客观存在的。编辑部门不愿意与其他部门共享自己的作者信息,选题信息,发行部门不愿意与其他部门共享自己的经销商信息,用户信息。每个部门都有本部门信息共享后,自身独特优势资源丧失的担忧。
  只有每个部门共享出本部门的信息,各部门才能从其他部门获得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促进本部门的发展,进而提高本部门的价值。必须建立一个面向共享的企业文化氛围,加强企业的内部联系。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企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强企业内部联系的重要要素。利用企业文化可以打破企业中阻碍信息资源共享与内部联系的等级制度,形成部门利益与出版社利益和谐统一的局面。
  2、共享与安全的关系
  知识经济环境下,信息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信息的泄露对于出版社损害是巨大。信息资源共享后,信息的接触对象更多了,与外界的接触面更广了,信息泄露、窃取的可能性陡增,信息安全工作比过去更复杂、更艰巨。
  就外部安全而言,主要是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技术安全措施,防止竞争对手或黑客突破技术安全壁垒,窃取信息。同时培养员工牢固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增强保密技能。
  就内部安全而言,就是要建立科学、严谨、规范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出版社内部的信息资源共享不是无原则、无条件、肆意的共享。一则有些岗位知道了某些信息,非但对其工作没有实际的帮助价值,甚至有时还会对工作起到负面的作用;二则一旦有员工离职,将大量全面、系统的信息泄露出去,后果不堪设想的。因此科学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规定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员工,享受与其工作需要相对应的信息资源共享权限,如因特殊原因,需要获得某种信息,则可按照规定的程序,提交申请,办理必要的手续后获得。
  3、建设与获取的关系
  建设与获取不是互相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关系。只有在建设与获取达到相对平衡状态时,信息资源的共享才可以良性运转。
  信息独享的同时,获取别人的信息,看似有利于个人,其实不然,这种行为不利于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企业没有发展,个人的发展从何谈起。一味的获取别人的信息而不分享自己的信息,导致信息的分享者前期付出的时间和心血等成本没有回报,加上稀缺信息资源转移给他人而共享,改变了企业内稀缺信息的供求关系,为信息分享者的职业生涯带来风险,形成经济学上的“节约悖论”,最终导致出版社内部没有信息来源。
  处理好建设与获取关系,还是要建立健康的面向共享的出版社企业文化,让员工在心理真正的体会到只有充分的建设才能够好的获取。
  此外,还要对员工的信息资源建设工作进行有效的评估与考核,并对优秀的信息资源共享者提供精神上、物质上的合理激励,对不重视信息建设工作的员工进行批评与教育,最终在出版社形成人人都是信息资源建设者的局面,促进企业信息资源共享的可持续发展。

推荐访问:信息资源 需注意 途径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