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现代平面设计中的气韵美】 中国画的气韵美

  摘要“气韵美”运用在现代设计中更体现出作品的外在生命力与内在精神。而这些我们在国外的作品中却难以看到,它充分说明了崇尚西方现代风格,忽视自身民族传统,作品将没有任何自身风格与民族特色。“气韵美”展现出的设计作品的意境、精神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内涵,新民族图形的创造不仅为“中国设计”寻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也为国际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关键词:设计水墨 气韵生动 本土文化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一 “设计水墨”释义
  “设计水墨”是指“从现代设计学的角度运用水墨画的材料和语言对水墨画的形式进行重新诠释,直接正视设计艺术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真正实现传统与现代、高雅与大众艺术的交融”。
  “设计水墨”的主要特征
  1 打破了传统水墨以程式化系统来构筑画面。程式化的形成导致了笔墨的独立构成,使之无法涉足现代构成形式,不允许任何人对既成的程式化进行太多的个性“变形”。而“设计水墨”侧重形的空间构成与情感的对应关系,不像程式化那样,一旦背熟可以反复使用,甚至享用终生。它不在乎具象或抽象,只注重“构成”中的情感含量及个性特征,因此,它在画面中不会反复使用。
  2 强调水墨文化内涵的表达及画面的表现力,弱化水墨的玩赏性。艺术性与社会性、理论性与实践性脱节是现代水墨画的最大危机,艺术的精神本质和文化内涵被一些所谓表面的“流行趋势”所替代,艺术所承载的文化功能下降。而“设计水墨”不仅表达了东方的精神内涵,更超越了专业的局限而追踪水墨与社会的联系,大大增强了水墨的社会功能。
  如2004年第四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以推动传统水墨画走进当代、走向世界为宗旨,组织中国和世界几十个国家的艺术家,以创作的方式来共同探求水墨画在当代的发展空间,并赋予这一传统艺术以新的观念,丰富其精神内含,拓展其表现形式。展览共分5个单元:“设计水墨”、“笔墨在当代”、“韩国现代水墨”、“水墨空间”和“水墨都市”。其中,董小明和王序策划的“设计水墨”这一概念在国内第一次出现,“设计水墨”单元将设计元素大胆引入水墨双年展,邀请了安尚秀、格力・艾米、袁运甫等9位国际著名设计家,从现代设计学的角度,运用水墨画的材料和语言对水墨画的形式进行重新诠释,通过这种互补融合的实验,形成一种边缘效应,拓展了水墨画发展的视野。
  二 气韵美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气韵生动”作为一个美学命题,最早出现在南朝画家谢赫的《古画品录》一书中。“气韵生动”作为画之六法的第一法,影响重大。“气韵生动”并非孤立存在,“生动”是对“气韵”的一种形容,关键在“气韵”二字。韵之生命在于气,“气韵生动”,画则活矣。韵生于气,韵靠气而发,气有韵就生动,无韵就不生动,生动则活泼。生,生发,灵动,充满活力,不呆、不板、不死、不腻。生生不已,生命力才旺盛,情感才丰富。形有情而生意生境,而感人动人。动则灵,动则画才活。“气韵生动”就设计而言,应体现内在作品的生命、精神,生才动,动才生,生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设计水墨”的气韵美较之传统水墨的气韵美,更彰显出“大水墨”、“大气韵”美的内涵。
  1 “气”灵动之美
  中国艺术作品较注重对作品神韵的内心感受,西方艺术作品则注重人性生理的感官刺激,不同的精神文化影响着中西方设计的审美方式,尤其是在“气”的运用上,提供了一个关键的点。老子对“道”、“气”、“象”的观点一开始就有论述,同时也对水墨艺术“气”的追求奠定了基础。气是可以感悟的,又是难以言表的;气是模糊抽象的,又似乎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完全依赖自身的心领神会,细细“品尝”,从而大大增添了水墨艺术的神秘性。
  设计师靳埭强在第四届双年展上的作品《只缘心在此山中》,以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传统水墨。作品综合运用了水墨、书法、设计的元素,运用传统水墨画的笔与墨,以七联组成一幅云雾缭绕之气的水墨山水画,每幅画又独自成为一体,组成“只缘心在此山中”的绘画作品意境。作品似山非山,似画非画,体现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之情,展现出心中“大象无形”之美,更体现了“云深不知处”的气韵流动之美,这种美耐人寻味,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今天许多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中,都能看到设计师在设计中对气的追求。2008年北京申奥的标志,图案好似一个正在打太极拳的人形,五环与人形相结合,毛笔书法中将人物的形态注入水墨气的流动,标志更具生动性、灵动性。靳埭强先生的设计不但富有民族特色,更在国际舞台上展示着特有的中国风情。在为元朗荣华食品系列的包装设计中,标志采用了月亮与饼共有的圆形,重叠的牡丹花的图案位于当中,图案在表现上运用了中国传统工笔画中的退晕方法,渐变的色彩过渡形成,即富有传统的民族特色,又不失现代感。包装在造型上气脉相连,巧妙的将中国的传统韵味融入其中。系列包装让消费者在流动的视线中感悟到“气”的运动,感悟到空灵之美。这种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种美在西方的设计中寻觅不到。靳埭强先生告诉我们三点经验:1、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2、创新――承先启后,破旧立新;3、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在1999年第三届波兰国际电脑艺术双年奖上,深圳著名的平面设计师张达利、汤涤设计的海报作品《人与自然、土、木、水、气系列》赢得了全场一等奖。作品以人的不同器官与自然事物的巧妙融合构成画面,我们从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感受到气的贯通与流动,这种气表达出了保护环境的连续性和持久性。作品巧妙地借用了本土文化元素,表达的却是一个全球性的主题――环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2 “韵”生命之舞
  “韵”的文化内涵是一种生命的舞动形式。诗有诗韵、舞有舞韵、画有画韵。“韵”在舞蹈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美学家宗白华称之为“最高度的韵律,节奏、秩序、理性,同时是最高度的生命、旋动,力、热情,它不仅是一切艺术表现的究竟状态,而且是宇宙创化过程的象征”。“设计水墨”讲“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讲“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讲“神韵天然”,形成一派,这些正是“韵”的运用,使画有了生的意味、动的形式。“韵”的美体现了刚柔相济而重柔,动静相和而重静,虚实相调而重虚的传统内涵。它像音乐的符号在线条上自由的飞舞又不失和谐,暗示着生命之流动,生命之延续,是生命的欢舞。
  现代设计中的“韵”,不仅表现出画面的韵律之美,也体现出设计者的内在修养及品行。靳埭强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融入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强调这种相融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在对中国文化深刻理解上的融合。“自在”花纹纸,是靳埭强为日本纸坊创作的具有中国文化的纸张,作品主题为“坐也自在”、“行也自在”、“吃也自在”、“睡也自在”系列海报,海报运用了大自然与生活中的视觉元素,结合书法文字,在随心随意的构图中探寻心韵的境界。海报渊源于佛家“大自在”的哲学,在纸纹上运用了手造纸毛边、宣纸竹纹变化,结合书法的神韵之美,构成了山水自然的意象,表现出了中国人追求无忧无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是内心韵味的一种体现。台湾印象海报展邀请参展作品《汉字》系列中饱含浓情的“山”、“水”、“风”、“云”,磅礴大气让人心仪,使人深感山之“伟岸博大”、风之“骤动无影”、云之“飘逸非凡”、水之“灵动幽远”,以及其中天地万物潜藏的天人合一的阴阳脉动,可谓将水墨的舞动发挥得尽善尽美。而作者表现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一韵外之意,正是设计者与观者内心的共鸣。《九九归一》的海报作品也同样以情韵为切入点来感染世人;来自澳门市花的一片莲瓣,如舟如渡,落在似“99”似“回”二字组成的涟漪;一幅落叶归根,花开花落,生生不息的景象,展现了两岸人民的“回”与“归”的热切心情。
  3 “生动”白之含蓄
  如何理解 “生动”,钱锺书先生对气韵生动的解释为:“气韵,生动是也。”说明了是以“生动”解释“气韵”的。如何让气韵更为生动?“生动”因白而产生,因白更含蓄。白因欣赏者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意象幻觉,可谓“无画处皆成妙境”,更促进了生动之“动”的形成。如齐白石画虾,画面留下大量的空白。空白即是水,只画虾,不画水,给人以想象的空间。画面中恰恰因大量的空白而体现出虾的“动”之美,气韵的流动之美。
  含蓄不拘泥于单纯的形式,含蓄能达到一种境界,即意境。著名设计师韩湛宁在评价靳埭强的作品时说:“老子以清静为天下正,提出‘致虚极,守静笃’原则;道家亦有‘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之论。要求克服杂念,排除外界干扰,保持清静平和状态,惟此,才能悟道,产生出超常的智慧,使心灵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白色通常是靳先生海报的底色,不但充满了诗意,而且凸显了主题,充盈着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在靳埭强1993台北设计讲座海报中大片的布白中便是如此。以形态来说,大量的布白为海洋,石与纸之间为海峡;以意来说,布白为空间、为意念,石与纸间为交流、为沟通;以布白凸现主题,给观者产生一种沉静空灵感。再如靳埭强为悼念日本设计大师田中一光所做的海报作品《悼念田中一光》。田中曾用自己独创的字体――田中明朝体(即为中国的宋体),设计出具有现代感的作品,靳埭强便借用此元素,把它们融合到海报中,“一”字作为代表田中一光,把“一”倒过来,表示已离我们远去,泪水表示了深深的悼念之情。其中的“布白”不是无目的的虚空,更不是不知所措的空白,而是将深深的思念、哀悼、缅怀……之情全部融入到了“布白”之中。没有任何语言便“生动”地表达出了作者的情谊。另一幅靳埭强的海报《我爱大地之母》,画面中“红点”即似太阳,又似母亲的乳头,“布白”处代表了大地无限的广阔空间。作品以含蓄美体现出了空间“生动”的美感。可以看出,用白体现平面设计中“气韵”的生动,将给人以画外广阔的想象空间,传达出更深层次的内涵。这正是“此处无声胜有声”、“虚空中传出动荡,神明里透出幽深”,即使“笔墨”未到,亦有灵气空中行的艺术境界。
  三 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气韵美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表现了本土文化的重新组合与生成,另一方面表现了对文化艺术的震撼,对民族文化、本土文化的解构。它不仅可以体现出设计作品的意境美,更将作品构成了一曲视觉流动的乐章;生动活泼、承应贯气,富有感染力,充满诗情意境。这种美势必将本土民族文化进行到底。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曾对我们津津乐道的上海浦东建筑群,仅仅给了一个“像美国纽约的曼哈顿”的评价,这对我们究竟意味着赞美还是批评?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浦东的设计没有让小布什找到一点中国的感觉。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闯入,中国多年的设计弯路告诉我们,忽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崇尚西方现代风格,设计将不具任何特色。中国文化发展的规律具有鲜明的特征;相互吸收、借鉴是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的途径,封闭、自守只能走向消亡;但吸收、借鉴并不等于移植、失去自我,它必须遵循本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规律,并与民族的文化审美心理相适应。在设计中需要在对传统图形充分理解和认真选择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万不可照搬照抄。靳埭强曾说:“尽管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但我一直在朝这方面努力,我始终认为,中国符号语言传统深厚,要打破传统将之灵活运用,得要有勇气和远见。”对传统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发挥,使其富有时代特色,这样的设计才更具中国特色。
  
   参考文献:
   [1] 李泽厚:《美学三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2] 靳埭强:《眼缘心弦》,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3] 张强:《中国绘画美学》,河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4]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作者简介:李东娜,女,1977―,吉林松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工作单位:长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推荐访问:气韵 平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