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相处的6个明智方案】 两代人之间的相处

  无论我们怎么准备,隔代育儿当中还是会不可避免地发生摩擦,这也不必抱怨或上纲上线,因为本来就是年龄差距很大的两代人,平时接触的人、接受的信息差异都很大,有冲突再所难免。但是,如何解决冲突却至关重要。
  两代人的共同目的:让家庭更美满
  有些家庭,冲突是幸福生活的小插曲,而有些家庭,冲突却是婚姻的杀手。
  小F是我的好友。生完孩子后,爸妈从老家过来帮她带孩子。因为小F老家是农村的,她老公说点什么,哪怕是一种善意的提醒,比如每次带孩子去公园玩儿回来要洗洗手之类的事,她父母都会认为是对农村人的歧视,上纲上线,又哭又闹。小F老公是在北京长大的独子,作为一名高级白领,有明确的自我边界,不喜欢别人干涉。以前他们二人世界时,都是各自照顾自己。小F的妈妈勤劳一辈子,看不惯女婿换下来的衣服不洗,他们上班去了,老人就给洗了。一进门,小F的妈妈看见女婿就骂:“自己换下来的衣服不洗,真懒,你妈妈怎么教育你的!”小F的老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委屈地嘟哝一句:“妈,谁让你动我的东西!”……这种貌似来自两个世界的人的争吵天天在小F家上演。小F总是站在父母“弱势群体”的一方,对他老公攻击,让她老公倍感孤独和无奈,最后婚姻破产。
  美满相处的6个其乐融融方案
  上文案例中小F因为隔代育儿而导致婚姻破产的悲剧,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隔代育儿稍有不慎,不仅影响宝宝的成长,还会影响家庭的和谐美满,甚至导致婚姻关系的破裂!那么,采取隔代育儿的家庭,家庭成员在相处时,需要注意哪些方案来保证家庭的其乐融融呢?
  方案1:建构“夫妻共同体”
  一个有远见的隔代育儿家庭中最重要的成员(公公婆婆的话最重要的成员是老公,岳父岳母的话最重要的成员是老婆)应该做些什么呢?莫过于建构“夫妻共同体”,并让之产生效益。这是第一个策略,也是最重要的策略。
  家庭人际关系中的“夫妻共同体”是以家庭稳定大局为主要出发点的,夫妻之间建立一种联盟,这种联盟不是以胜败为标准来衡量,更不是对老人的抵抗与对立,而是要维持家庭的融洽关系。这一共同体有分工,比如由谁与老人沟通意见最为合适?由谁向老人表示感谢赠送礼物最为恰当?……当然更多的是合作:如何共同养育孩子、孝敬老人、承担矛盾等等。
  例如:上例中关于照顾孩子的种种意见,完全可以由小F老公想到,再转述给小F,让小F给自己的爸妈提意见,这样,老人就少了一种对子女意见的敏感与排斥。小F的妈妈给女婿洗衣服后因责备而引起争吵的事,小F完全可以告诉妈妈:“自己看不惯的事情不必事必躬亲去管,如果管了,就不要居功自傲批评对方,每个人都有自己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不能把自己多年的习惯强加在别人身上。对于生活习惯,只有习惯不习惯,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标准,在一起生活的人,只能相互尊重彼此的习惯,不要试图改变他人。”退一步说,也许小F的爸妈一时不能接受这样的理念调整自己,小F完全可以和老公去解释并撒娇请求他的谅解:“爸妈的习惯已经五六十年了,一时难以改变,如果你不喜欢,就当是浮云好了,我知道你受委屈了,想想他们带孩子的辛苦,咱就忍了吧,就当是为了我,委屈一下……”虽然让老公承担了委屈,但是这一承担有了小F的爱和理解,他的心里就有一种稳定和踏实。宽容老人如果有了爱的支撑,自然就会十分轻松。
  方案2:确立好彼此的边界
  边界是人际关系的大问题,尤其是在朝夕相处的人之间,很多矛盾的产生就是因为引起矛盾的一方越了界。
  小H的婆婆第一次来到他们小家,就显现了一个家庭主妇的极大魅力。只要在家,百分之八十的时间在厨房,做饭、擦洗,把家里的角角落落擦得一尘不染,几十天如一日。这让小H十分压抑,虽然婆婆没说什么,但她感觉自己已然不是这个家的女主人了,进了厨房啥都找不到了,婆婆重新有了新的布局,那种被抢占了阵地的感觉让她很没有安全感。接着,更加恐怖的事情发生了,婆婆给他们收拾了卧室、书柜、衣柜,就连她的睡衣都重新叠过,小H书柜中的那些“宝贝”都被婆婆擦得一尘不染,小H自己十来年不曾翻阅的日记本也被重新摆到一目了然的位置……忍无可忍的小H觉得自己就是赤裸裸。多次和老公协商此事,想让老公告诉婆婆,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隐私。老公总因为抹不开面子始终未提。于是,每次小H的婆婆来之前,小H都自己检查一遍,把自己所谓的隐私打包放在他们的婚床床厢里,只有这样才能逃过婆婆的打扫。
  小H的婆婆就是典型的边界不清晰的人,如果小H不是忍让与逃避,家中也许就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此时,婚姻共同体中最为核心的人,小H的老公理应站出来解决这一矛盾,因为一味忍让与逃避并不能给小H安全感与婚姻中的主体感受,被抢占了阵地、剥夺了隐私的婚姻是十分脆弱的。
  当然,这里的“边界”不只是客观的、空间上的,更是指心理与情感上的。下面,我们从一个成功的案例中体会一下“边界”与婚姻。
  小I的爸爸是一位军官,妈妈是江南的知识分子,很多人当初并不看好他们的婚姻,但小I的爸妈却很幸福。这一切都缘自她爸爸对妈妈的保护——小I的妈妈第一次跟着爸爸回家就被她姑姑欺负,于是,在一家人坐下来吃饭的时候,小I的爸爸站起来说:“我宣布一个事儿,也许你们不看好我俩的婚姻,但是,我就是稀罕她,以后在坐的这些人,除了俺娘,谁都不能欺负她,否则别怪我六亲不认。”虽然小I的奶奶被赐予了极高的权力,但是,小I奶奶也清楚自己这个权力更多的是情面,不具备可操作性,因此与儿媳彼此尊重,婆媳相处几十年都没有红过脸。因为小I爸爸给她妈妈筑起来的一层层边界,好好地保护了她对于婚姻的安全与信任,所以,在往后的生活中即使苦一些,她妈妈又有什么怨言呢?本就是一家人嘛。
  方案3:没有必要完全透明
  在老家说起婆媳关系,有句顺口溜:“会来事儿的两头瞒,不会来事儿的两头传”。显而易见,指的就是处于隔代育儿家庭中最重要的成员的一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如果是婆婆辅助育儿,老公就没有必要把妻子说的每一句话都告诉亲妈,当然,也没有必要把婆婆的抱怨全盘告诉媳妇。很多时候,老人唠叨只是一种情绪宣泄的方式,自己本身未必多认真,可是如果被传扬开来,就有可能成为一场争吵的导火索。因此,在第三方不在场时的对话,如果说来无意,最好不要再传,只当自己是一块海绵,把妈妈或老婆的唠叨吸收掉就ok了。   方案4:分清尊重与尊敬
  中国是一个人情国度,但有时又容易把人情与道德摆的太高,强调一些违背人性的东西。比如:中国长辈习惯将孝敬与完全听话等同起来,而真正的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相互尊重在先,然后才是孝敬,孝敬是人性发展的一种自然,无需刻意强调与表现。
  小I每次和爸妈探讨育儿的问题,她妈妈总会归结为一句话:“我不教育你了,反过来你天天教育我!”在这句很不满的话中还有一句错误的理解:“教育即教训”,还有一句潜台词,“老人理当天天教训孩子”。明明是一种育儿方法的沟通,最后成了小I不知深浅地教训亲娘,这个帽子扣得太大,总让小I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其实,老人与小夫妻之间,甚至老人与孩子之间,在做人上应该是平等的,要相互尊重,不能因为年老就占有话语权,让孩子一家的生活以自己为主,小孩子成长要以听自己的话为豪,这都是错误的。我们要正视科学知识、正视儿童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婴幼儿的探索需要。
  方案5:不要事事追求完美
  生活本来就没有完美,人际关系更是如此。家庭成员间有些磕磕碰碰是常态,我们不必过于纠结和烦恼。
  小J妈妈过来帮他们带儿子不久,小J就出差了,留下媳妇和亲妈。这下可真热闹了。忙碌中的小J总是接到家里的电话,不是媳妇哭诉亲妈的不对,就是亲妈哭诉媳妇的不对,以至于后来见到是家里的电话,小J都有些胆颤了,不知道又该千里迢迢地哄哪一个。万般无奈的小J把qq签名改成了“婆媳关系是世界难题”!这句话让媳妇看到了。媳妇一下子陷入了沉思,觉得自己有些过分了,把老公常常置于两难的境地,于是反思和婆婆的相处。她总结发现,自己与婆婆的争执更多地在育儿方法上。接下来,她改变了策略,不再跟婆婆提意见了,而是一下班就自己带孩子。孩子受教育本身就是不完美的,把不完美的那部分留给婆婆,自己给孩子一些完美也就可以了,不能事事较真,这样也给老人腾出时间休息。小J的妈妈看儿媳突然安静了很多,也审视她带孩子的一些方式。为了避免再起争执,婆媳渐渐以观察模仿的方式达成了育儿的一致。出差回来的小J十分惊讶,问老婆为什么家里没有火药味儿了?老婆一笑:“巧媳妇帮你解决世界难题!”
  从小J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到,只要彼此都洒脱一些,也许生活就是另一番景象。现在隔代育儿的问题太多,主要还是因为二代独生子女时代的来临,让人们对教育与成功过度关注。每对年轻的父母都热情澎湃,信誓旦旦地让孩子成才,把每一个生活细节变换成教育,而历经沧桑的老人却对此比较达观。如果年轻的父母也能正视育儿生活本身就是不完美的事实,也许矛盾就会少一些。
  方案6: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
  毋庸置疑,隔代育儿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因为中国是一个血亲社会,但是外国人对隔代育儿、幼儿教育的态度十分值得我们学习。
  好友小K本科毕业后去美国留学,用了八年的时间读了硕士又读了博士,结婚之后,她却心安理得当了全职太太。她说:“我是学教育的,更明白妈妈在孩子成长的最初几年有多重要,我心甘情愿陪孩子,这与我八年的学习不冲突,也不是一种牺牲,陪伴自己的孩子何尝不是教育?何尝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教育课题?”对此,我们当然认同,但是我们还是对他们的家庭收入、她老公对此的看法以及她日后的工作心存疑虑。她进一步解释,在美国,纳税是以家庭总收入为基础的,她去上班,家庭总收入增高,纳税就高;如果她在家,家庭收入少,纳税就少。这样一对比,家庭的损失不严重甚至谈不上损失。
  美国是鼓励妈妈陪伴孩子成长的,她的老公和公婆也都希望她在家陪孩子,尤其是她的公公婆婆,多次给她强调妈妈陪伴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当然也强调老人应该有自己的生活。谈到日后的工作打算,小K觉得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只要适合自己的专业与兴趣,做什么都一样。
  隔代育儿在外国没有这么盛行,除了外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较高,使很多妈妈有时间有条件自己带孩子,更为重要的是外国人的理念,他们认为父母陪孩子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义务。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孩子能在婴儿时期与妈妈建立紧密的依恋关系,等到幼儿时期就能顺利地把家庭关系过渡成“等边三角形”。这对于孩子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也将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们还是要提醒各位爸爸妈妈:如果你有时间,一定要好好陪陪孩子!

推荐访问:明智 相处 两代人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