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见笑的演员_土耳其之刀剑笑

  说起土耳其,不能不提古代的突厥。突厥在南北朝时期是北方一个很大的国家,其疆域超过南北朝的总和。后来分为东突厥和西突厥,然后又先后被唐朝所灭。有一部分突厥人迁到中亚一带,现在的中亚诸国许多人是其后裔。
  从14世纪起,突厥人的一支奥斯曼帝国兴起,在14世纪至15世纪中不断扩张,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定为国都,延续1000多年的东罗马帝国从此灭亡。之后先后征服埃及、匈牙利等,建立了一个疆域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强大帝国。17世纪后开始衰落,侵占的领土又逐渐丧失,我们现在所见的土耳其兵器,一般均为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兵器。而到了19世纪以后,土耳其军队也像日本、中国一样进入近代化阶段,武器也开始西化,这后期的土耳其兵器一般不特别被收藏家所重视。
  土耳其的刀剑主要有舍施尔、基利、帕拉,这三种都是骑兵所用的弯刀;亚特坎是步兵所用的反刃弯刀。
  舍施尔
  舍施尔(shamsheer)是一种在中西亚地区应用非常普遍的兵器,多数均为乌兹钢打造。刀条均为圆弧形,护手为独立的十字形。不同国家地区所用的舍施尔主要可通过刀柄加以区分。
  波斯的刀柄为柄首呈90°直角向下弯曲,而且柄首不会太长;如果弯曲的不是直角,而是超过90°的钝角,则不是波斯而是阿拉伯的舍施尔;印度的塔瓦也有如舍施尔刀形的,柄却是笠形的标准印度刀柄,这种刀一般仍被叫做塔瓦而不叫舍施尔,也有人称之为“塔瓦-舍施尔”;土耳其的舍施尔柄首与前两者都不相同,它是在弯曲部分变细,然后又变大为一个球形,凡是见过这种柄首的弯刀,都可以认定为是土耳其兵器。而当时由于波斯制作刀条的技术最佳,其他各国的刀条多有从波斯定制的,波斯刀条花纹规则、华丽,很容易识别。因此任何国家地区的舍施尔都可以是波斯刀条,换句话说,刀条不作为判断舍施尔国家地区的标志。
  波斯和土耳其的舍施尔还可以从刀鞘上区分。由于舍施尔弧度非常大,刀鞘如果和刀身同宽,显然插不进去。波斯舍施尔的解决办法是把鞘做得更宽一些,而土耳其舍施尔的方式是从鞘的上方开口。
  基利
  基利(Kilich)的最大特点就是刀身距刀尖的三分之一处变为双刃剑形。这种特点使得它既适于劈砍,也适于刺杀。其他方面,刀柄、刀鞘均与土耳其舍施尔没有什么区别。
  类似于基利这样的刀形,其他的国家地区也有,一般是配以代表其他地区特色的刀柄,但并不被称为基利。
  基利所用的钢材多数为乌兹钢,用波斯刀条的很常见,也有白钢制造的。在基利刀身上常有镶金的铭文,其内容多为古兰经经文或歌颂某一人或纪念某一事件。在市场上,基利比舍施尔更为难得,这是由于数量较少的缘故。
  帕拉
  帕拉(pala)也是典型的土耳其的骑兵用兵器,与基利较相似,很多人容易把二者相混淆,区别在于:刀刃较短而比基利刀宽,刀背宽厚,刀刃较薄。
  同样是刃上半部近于剑形,但帕拉的外形比基利更为夸张,它的下部较基利宽而中部变窄,全刀重心也大幅前移。
  有的西方学者认为帕拉长刀是17世纪左右基利改良产物。此刀设计合理,非常锋利,杀伤力强,代表着伊斯兰兵器的大成。
  在市场上帕拉比基利更为罕见,品相好的尤其难得,价格更是超出其他类型的刀剑。
  亚特坎
  亚特坎(Yatagan)是土耳其人自己创造的长形弯刀,携带方式简便,通常插在腰带上,悬挂于身体两侧。
  亚特坎广泛用于土耳其本土及征服的领地上。这种刀具有以下特征:
  1.亚特坎无护手。
  2.刀身向刀刃的一面弯曲,且前宽后窄,这样的形状使它重心特别靠前,劈砍时力度大。
  3.刀柄有两种样式,常见的一种是粗径大首,柄首呈牛蹄形,柄头粗大。用两片骨柄铆附于柄中铁脊上,这一类为普通武士及兵士使用。柄部装饰简单,只在柄中铁脊上有鎏金棕叶卷纹,数量比较多。另一种银柄比较细小,柄头有一鹰嘴回勾,弧度较小,柄上镶有宝石、珊瑚等物,并有鎏金及浅浮雕刻划的缠枝花草纹、圣树纹。这一类多为土耳其军官军士所佩带。
  亚特坎刀鞘一般为皮鞘,用牛皮包木片金属细线缝合。较高级的压花厚银皮套鞘,制有较精美的图案。贵族、中高级军官使用的还有宝石镶嵌。
  亚特坎多为土耳其白钢制成,钢质细密,多为优质的锻打钢制成。也有土耳其焊接花纹钢,这种花纹与其他地区都不相同,通常可特称为“土耳其大马士革钢”,刀刃装饰常以金银镶嵌并打有制作地的戳记。铭文多是苏丹王法,少数是记叙某些事件,文字多为阿拉伯文。刃体上镶嵌的文字多记述了当时的主要事件,对研究历史有较大的作用。
  亚特坎相对来说较易购得,价格也适中,适合一般爱好者收藏。

推荐访问:土耳其 刀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