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和温暖静静地流淌|温暖在心间流淌

  阅读导引  乔叶的文字清新隽永,如同她的人,细腻独特,富有哲理和智慧,对生命和人生的意义有着深沉的思辨和探索,她让爱和温暖静静地流淌在她的作品中。她,安静,温和,内心却蕴藏着博大的雄心和追求。她——乔叶,其散文作品频频被《散文选刊》《读者》《青年文摘》等刊物转载,仅转载量就达二百余篇。乔叶也被多家媒体评为“十佳青春美文作家”,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作家简介
  乔叶,河南修武县人,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她曾获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郁达夫小说奖、人民文学奖、河南省文学奖。代表作有《最慢的是活着》《打火机》《我承认我最怕天黑》《守口如瓶》《孤独的纸灯笼》等。
  链接中考
  《坐在最后一排》被选用为2006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卷阅读材料;《父亲的眼神》被选用为2006年浙江嘉兴市中考卷阅读材料;《另一种珍爱》被选用为2011年江苏常州市中考卷阅读材料;《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被选用为2012年安徽省中考卷阅读材料。
  爱·童年时光
  最美的书包
  每当看到现在的孩子们背着那印满各式各样卡通画的精致书包去上学时,我就会想起属于我的第一个书包。
  那是个花格子书包,妈妈做的。
  7岁那年,整天跟在哥哥的书包后面当小尾巴的我,终于也拥有了上学的资格。在学校里,我各科成绩都遥遥领先,真可谓是春风得意,很是风光。可是有一样事却老是让我耿耿于怀,觉得自己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我没有书包。
  那时候,我们乡下孩子最常背的就是花格子书包。所谓的花格子书包就是用平常裁衣服剩余的碎花布拼成一个个大小相等的花格,然后再把这些花方格缝在一起的书包。当时在我眼里,这大约是世界上最美的书包了。
  但是我却连一只书包都没有——更谈不上说什么花格子书包了。于是,每逢上下学的时候,只要一看到有书包的同学们在一起议论他们的书包上的哪块花布是多么多么的好看,我都会躲得远远的。我在心里一遍遍地叫喊着我要花格子书包!我应该有那样一个书包!
  新学期即将来临的时候,我终于向妈妈开了口。
  “家里没有碎花布。”妈妈平静地说。
  “我要。”我固执地坚持着,却不敢看妈妈的脸。家里的窘境我是知道的,成年不做件新衣服,连往旧衣服上打补丁的布,妈妈都要翻箱倒柜地找上半天,哪里还会有碎花布给我做书包呢?
  然而我不能没有书包。面对我倔犟的沉默,妈妈没有再说话。
  从那以后,我发现从来就不喜欢串门的妈妈开始串门了。对天生寡言少语的她来说,和人谈天说地是件多么吃力的事情!有好几次,在一边玩耍的我都发现妈妈的脸被别人的话锋刺得通红通红。
  然而,她却依然全力以赴地行动着——因为,每每从一户人家里走出来,她的手里都能够得到几块色泽分明的碎花布。
  不知道串了多少家的门,不知道有过多少次艰难的开口,妈妈终于攒够了做书包的花布。
  开学的前夜,妈妈把书包做好了。美丽的图案,细密的针脚——这真是一只可爱的书包!我还惊喜地发现,书包里面居然还有一个夹层。这可是我们村所有的书包里独一无二的新设计啊!
  我兴奋地把书包看了又看。忽然间一抬头,看见了妈妈的脸。她的眼神十分安适。“好好学习。”她依旧平静地说。
  躺在床上,我的泪水忍不住淌了一脸,愧疚和不安开始一点一点地吞噬我的喜悦和满足。我不是一个傻孩子,我知道这只书包对妈妈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一块块鲜艳的花方格是她一缕缕被撕裂的矜持和尊严,这一道道匀净的针脚是她那颗绵延万里却从不言爱的心啊。
  第二天上学的时候,我郑重地背上了这只书包。书包里装的东西很少,我却觉得它沉甸甸的。后来,这只沉甸甸的书包一直陪伴我读完了小学和初中,直到它不能再用,我也依然完好无缺地保存着它——直到现在。因为我知道:这只书包必定是世界上最珍贵最美好的书包。
  (选自《中外期刊文萃》2012年6月)
  阅读品悟
  在人生的行囊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珍藏着些什么,你珍藏着别人的微笑,我珍藏着你的纯真,而文章的作者则珍藏着一只“世界上最珍贵最美好的书包”。这是一只见证艰苦岁月、缝入了深深母爱、伴随作者成长的书包。当回首走过的岁月,你会发现,你人生的行囊里也珍藏着一只这样的书包,还珍藏着太多的如烟往事,太多的刻骨铭心的人或事,而这些,仍将伴随你一路同行,走向明天和未来……
  阅读训练
  1.内容概括——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2.细节分析——“我终于向妈妈开了口”的“终于”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妈妈终于攒够了做书包的花布”的“终于”表现了什么?
  3.句子理解——第十六段中,为什么作者说“这一块块鲜艳的花方格是她一缕缕被撕裂的矜持和尊严”?
  4.探究拓展——在你成长的旅程中,一定经历过许多类似文中作者的难忘感受吧。不妨说给大家听听。
  爱·心灵世界
  天使的声音
  当我第一次教女儿使用“谢谢”这个词的时候,她好奇地问我:“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这是一种礼节。”“什么是礼节?”“礼节就是各种惯用形式。”我用字典上的解释来敷衍她,然后很快岔开了话题。“大人们的事情,我老是想不明白。”女儿叹了口气,没有再问下去。不过,从那以后,她还是很乖地在各种场合说着“谢谢”。
  一天下午,过马路的时候,她突然问:“是不是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都应该说声‘谢谢’?”“那当然!”穿过斑马线,她拉住我的手,让我在路边站住,问道:“那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谢谢警察叔叔为我们指挥交通?”“是的。”“可是,他每天指挥这么多人,为什么却没有一个人去谢他呢?”“因为没有人认为有这个必要”,我真想这么说,然而想了想,还是笑道,“因为他要工作,要是每个人都跑去谢他,他还怎么工作呢?”“可是,好多天好多天,我都没有看见一个人去谢他呀!”女儿郑重地说。“妈妈,我想谢谢他。”“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去谢他。”我小心地斟酌词语,“要是这么说,我们要感谢的人就太多了。纺织工人为我们织衣料,我们应当感谢;老师教我们知识,我们也应当感谢;医生为我们看病,我们也要感谢。这一辈子要谢的人,谢都谢不完了。”我又好笑,又担心,又充满了不耐烦,可是我又能怎么对她讲,告诉她“这是个功利世界,你谁都没有必要去感谢”。我不能。   “妈妈,其实我一直想谢谢您。”女儿突然说。望着她小小的面容,我突然意识到了自己对“谢谢”这个词的理解和使用得一向是多么呆板和可笑。多少年了,我已经不懂得“感谢”的核心意义了。我所谓的感谢不过是一个单纯的社交词语。它是一蓬覆盖在实惠和利益上的轻飘的茅草,微风一吹,就会全裸出冰冷的钢筋骨架。
  谢谢,为什么要感谢?你为我做了什么呢?你给我多少好处?你能帮我什么忙?你为了我,还是为了你自己?紧张而繁华的生活渐渐让我们淡漠了一切,怀疑一切,利用一切,也玷污了一切。我们不知感恩,没有激情,机械地随波逐流。我们常常感叹找不到真实的东西,却不明白是我们心中的噪音,掩盖了耳边天使的歌声。
  “妈妈,我可以向他说声谢谢吗?”女儿又问,“可以,不过要等他换过岗。”我认真地答应她,她高兴地点了点头。
  我们站在路边的柳树下等了半个小时,那位警察终于下岗了,我领着女儿走到他的面前。“什么事?”他问。“我要谢谢你,你指挥交通太辛苦了。”女儿说。警察愣愣地看着我们,许久,他“噢”了一声,笑道:“你看,你看,这有什么,这有什么,天天这样的,天天这样的。”
  我们默默地走在街上,我忍不住对女儿说:“妈妈也想谢谢你。”“为什么?”“不为什么,不为什么也可以谢的。”我说。
  是的,不为什么也可以感谢的。或者说为了爱,为了感觉,为了彼此存在的需要,为了一些简单而朴素的事情,甚至仅仅为了活着本身,我们就可以有无数感谢的理由。而我之所以感谢女儿,也许仅仅是因为她的话语,像是出自天使的声音。
  (选自《阳光阅读》2012年5月)
  阅读品悟
  感谢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心态。这来自内心深处毫无功利的真诚的声音:“谢谢”,这不仅仅是个礼节性词语,不仅仅出于功利的需要,它是出于对生活、对他人的感恩或感激,是出于内心真诚的爱。一个对生活不知感谢的人,一定是生活在怨恨、不满或者冷漠中的,天长日久,心中就形成了一片爱的沙漠。而懂得感谢的人,心中时时盈满鲜活的泉水,一直有快乐温暖相随。
  阅读训练
  1.标题含义——如何理解“天使的声音”?
  2.内容概括——选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3.心理描写——当女儿说“谢谢”时,警察愣愣地看着我们。请发挥想象,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写警察当时的心理活动。
  4.句子理解——“它是一蓬覆盖在实惠和利益上的轻飘的茅草,微风一吹,就会全裸出冰冷的钢筋骨架。”一句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
  5.主旨把握——“多少年了,我已经不懂得‘感谢’的核心意义了。”结合选文,说说“感谢的核心意义”是什么?

推荐访问:流淌 温暖 静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