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插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_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课本的插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妙趣横生,富于感情色彩,对激发学生兴趣,调节课堂气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插图是课文的“第二语言”,能使理性问题感性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古化教育家荀子指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教材为学生的“闻之”提供了前提,插图则为学生“见之”提供了保障。视觉感官是人们直接认知事物获取知识的首要途径。语文教材中插图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了色彩鲜明生动活泼的画面,直观形象,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充分利用插图功能,图文结合,不仅能形象地再现课文内容,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认知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说活能力和写作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因此,教师正确地利用插图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插图与课文有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恰当地应用插图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有力手段,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呢?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凭借插图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得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如教学《鱼游到纸上》,我先让学生带着下列问题看插图: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周围的人都在干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思维可以判断:这是一位青年正专注地边观察金鱼边作画。继而又问:这是位什么样的青年?他画的鱼怎样?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人围观?这便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再因势利导提出:我们现在一起来认真学习这篇课文,就可以找出答案了。
  二、凭借插图分析重点句
  课文的重点句,往往体现课文主要内容或中心,有的也是课文的难点,利用插图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如《跳水》中有两句话:“只要孩子一失足,直接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这两句话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孩子处境的危险,引导学生看图,使图文结合起来,这个较复杂,意思较难理解的句子,便可得到解决了。
  三、凭借插图提高说话能力
  新教材课文中的插图,特别是低年级课文插图,色彩鲜明,可感性强,是训练学生说话,叙述的好材料。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加深对物状、景状形象的认识,用自己的语言把插图的内容有序地表达出来,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如《丑小鸭》第二、三、五、七自然段,让学生借助插图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周围景物怎样?有些什么人?他们脸上表情怎样?动作怎样?他们在说什么?让学生展开充分想象,说说丑小鸭的来历、遭遇和变化。这样凭借插图,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学生有了说话的凭借,叙述起来言之有物,又能充分发展学生个性,有效地锻炼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既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凭借插图明理导行
  课文中,很多插图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和浓烈的感情色彩,是进行爱国主义、道德品质教育的好素材。对烘托教学情境,升华学生情感具有重要的作用。《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插图描绘了邱少云为了保护我军潜伏部队不被敌人发现,在烈火烧身的生死关头,毅然纹丝不动,最后壮烈牺牲的感人情景。“一团烈火把他整个身子包住了,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焚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插图再现了邱少云被烈火焚烧的残酷的一幕,使学生如身临其境,透过邱少云脸部,手指的观察,真实细到地感受到邱少云被烈火焚烧的痛苦场面,体会到了这位伟大的战士为了革命的胜利,所忍受的巨大痛苦,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心灵产生强烈的震撼,使情感得到大力弘扬,使国情教育得以深化,进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凭借插图悟境激情
  语文教材中表现祖国山光水色、奇风异景、壮丽山河的篇幅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如:《长城》《桂林山水》《观潮》《趵突泉》等都配有精美插图。教学时可以利用文中插图,由形象感知进入对抽象语言文字的理解。把图与文有机的融为一体,去感悟绚丽多姿的山河奇观。学生在这种情景交融、图文并茂的精神状态中,接受课文语言形象的感觉和熏陶,达到教师讲解不可替代的效果。
  最后,我还认为现在由于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我们要更多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文中插图,还要广泛地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图片,让学生通过更多富有立体感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祖国山河瑰丽,如教学《黄河象》《琥珀》《颐和园》《五彩池》等课文,通过相关的图片结合文字描绘,学生们更能体会作者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增强了美的感受。
  总之,我们还要重视插图教学,充分挖掘插图的教育意义,发挥最大的作用。

推荐访问:插图 用好 效果 提高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