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歌曲【“红色经典”改编翻拍中的新英雄主义叙事】

  摘 要:新世纪头十年一批“红色经典”作品被改编翻拍成电视连续剧,翻拍剧不约而同地呈现出一种平凡化、人性化、世俗化的新英雄主义叙事倾向。“红色经典”已经通过电视剧翻拍的方式转化为了新英雄主义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新英雄主义; 平凡化; 人性化; 世俗化
  产生于上个世纪50至70年代“红色经典”作品是无产阶级政治觉悟、生活态度与献身精神高度统一的革命英雄主义价值观指导下的产物。鉴于“红色经典”在一代人心中无可取代的影响力,敏锐的电视人在新世纪头十年里改编翻拍了一大批“红色经典”作品:《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青春之歌》、《红日》、《保卫延安》……当然,在半个多世纪后对“红色经典”的再度聚焦不可能是照抄原版,“红色经典”在走向小荧屏的过程中势必发生叙事转型。
  一、英雄人物平凡化
  英雄主义是一种具有集体意识的精神价值观,它以社会群体中具有崇高、不屈和进取品格的人为榜样,旨在弘扬某一时期这一社会群体所追寻的最能代表整体利益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革命历史回顾和政治思想改造的浪潮把革命英雄推到了文艺创作的中心,而今“红色经典”改编翻拍的重点自然是对革命英雄人物形象的再塑造。
  在原版“红色经典”作品中,几乎所有“红色英雄”都是剑眉星目、健壮挺拔、刚正威严,即使女英雄也呈现出一种阳刚之气。对这类形象特质的着重表现使得“红色英雄”一出场就显示出非凡性,人们可以通过他们的外部形象直接解读出他们身上那些超越常人的优秀品质和高尚品格。然而,按这种思路塑造的“红色英雄”脱离了普通大众,往往会陷入了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尴尬境地。
  鉴于原版作品在英雄形象塑造上的缺陷,“红色经典”翻拍剧对英雄人物的外部形象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造,原本高高在上的英雄人物被赋予了更为贴近历史现实与生活现实的凡人外形。一方面,农民出身的英雄被改造得越来越“老土”,比如《地雷战传奇》中的赵虎,在剧中完全是一副土得掉渣的痞子模样——头上戴着土帽,脖子围着破布,腿上卷着裤脚,全身衣物胡乱挂在身上左摇右摆。另一方面,知识分子出身的英雄则被改造得越来越“精致”,比如电视剧《51号兵站》中的梁宏,相貌清俊,着装得体,谈吐优雅,总是一副少爷派头,不像原版梁宏还不时以粗布短衫出场。翻拍剧颠覆了原版“红色经典”僵硬的人物表现方式,给人以全新的审美感受。虽然“老土”和“精致”在取向上截然相反,但它们都是为了更符合各自所要表现的英雄人物的角色定位,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尽可能还英雄人物以真实面貌。
  二、英雄人物人性化
  政治对文艺的干扰使得“红色经典”作品几乎都被框定在固有的革命英雄成长模式下,即革命者在经历政治、群众、斗争的三重考验后才能成长为革命英雄,而实现这种成长的代价则是对个人情感的压抑,因此,长期被掩埋在党性、政治性和集体性之下的“红色英雄”大都变成了性格单一、线条简单的扁平人物,缺乏鲜活感,立体感与层次感。于是乎,敏感而大胆的电视人开始深入英雄人物的内心对其进行人性化的重塑。
  纵观“红色经典”翻拍剧,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电视编导们在各个层面为英雄人物人性化重塑所做的努力。首先,“红色经典”作品原本虚弱的情感脉络在翻拍剧中被描绘得越来越清晰,甚至变为表现英雄人物真性情不可或缺的一方面。电视编导们为了增加感情戏常常不遗余力地在原有人物之间挖掘爱情因素,更有甚者专门另起炉灶为英雄人物配备一个爱人,于是便有了电视剧《双枪李向阳》里李向阳的红颜知己穆兰老师和电视剧《保卫延安》里周大勇的爱慕对象谢护士。其次,英雄人物的言行在剧中得到了解放,打人、骂娘、喝酒、赌气等小毛病频频出现在英雄人物身上。《铁道游击队》中刘洪、王强“二上微山岛”,《地雷战传奇》中赵虎为师傅报仇雪恨等曾被斥为个人英雄主义而遭到否定的言行却成了表现英雄血性与豪气的依据。另外,“红色经典”原本单纯的人物关系在翻拍剧中被改得错综复杂,英雄人物总是不断因为与地主、伪军、翻译官、帮派分子、国民党将领等“灰色人物”的特殊关系而在一些重大抉择上经历痛苦挣扎。应该说,电视编导们为英雄人物人性化重塑所做的努力是多维度的,而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把英雄人物置入各种复杂的矛盾里,在矛盾冲突中实现英雄人物的人性回归。
  三、英雄人物世俗化
  随着主流意识形态对文学制约的减弱,各种社会思潮频繁冲击着当今的文艺创作。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的激荡使得世俗思想在文艺作品中大行其道。“红色经典”翻拍剧对英雄人物的塑造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世俗化的倾向。
  翻拍剧中英雄人物的世俗化首先体现在对权利归属的争执上。几乎所有的“红色经典”翻拍剧都加强了对政治干部与军事干部的冲突,正职与副职的矛盾的表现。电视剧《地雷战传奇》中招虎村民兵对解扁担当团长而赵虎当副团长一事很不满,领导权问题使得赵虎与解扁担的矛盾一再激化并最终导致解扁担的叛变。可见,翻拍剧中的英雄人物不再无条件地服从组织,他们会在谁正谁副、谁大谁小、谁听谁等问题上斤斤计较。其次,市场经济发展使得消费的合法性得到确立,随之而来的就是人们对物欲的追求,翻拍剧中的英雄人物也不能免俗。电视剧《铁道游击队》的游击队员们合办炭厂做掩护,这个厂为他们提供了物质保障,于是乎,当政委宣布要公开进行武装斗争时队员们纷纷表示不舍:“现在丢了炭厂那不太可惜了吗。”“离开了炭厂还能有麦子煎饼么。”“咱们炭厂的买卖不是挺好的吗,干嘛非得拉出去。”第三,翻拍剧英雄人物的世俗化还体现在情欲的坦露上。原版“红色英雄”的正常情欲都被彻底抹杀,而如今男女身体接触却成了翻拍剧必不可少的“调味”。在《地雷战传奇》里赵虎给相好慧妮做的“床”反复出现,第一次是赵虎将床藏在帘后不让解扁担看;第二次是赵虎和慧妮一起坐在床上展望未来;第三次是慧妮儿被逼婚后来到赵虎家中献身,赵虎虽有克制,但也忍不住紧紧抱住了慧妮的身体,这张床作为赵虎私秘欲望的隐喻在剧中得到了大胆突出。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英雄人物平凡化、人性化、世俗化并不等于英雄人物的丑化,一味把“红色英雄”往庸俗道路上推并非改编翻拍“红色经典”的本意,如何把握改编的尺度或许是“红色经典”翻拍剧继续探索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任志明.“红色经典”影视改编与传播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9.
  [2]苏婧.论“新英雄主义”在当前电视剧中的崛起与实践[D].上海:上海戏剧学院,2007.
  [3] 彭文祥.“红色经典”改编剧的改编原则与审美价值取向分析[J].当代电影,2004(6): 76-79.
  作者简介:余琳洁,(1987- )女,浙江杭州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推荐访问:翻拍 英雄主义 叙事 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