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韵依依 天苍苍,山青青,水清请

  前阵子耳朵里时常很诡异地萦绕着一种声音,确切地说是歌声,很多孩子的合唱,音调起伏,百转千回,就像它的歌词:“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   是70后的话就大多知道,这是早年很有名的一部电影《知音》中的插曲。说的是遭袁世凯软禁的蔡锷在北京勾栏里的一段情感传奇:小凤仙的“儿女私情”掩护了蔡将军的“反帝大业”。影片走的是美人助英雄,革命加风月的路线,风头正健的李谷一更是将主题曲演绎得如泣如诉。
  说“诡异”,是因为它留给我的印记太独特了。那时小学三年级,两节课后是二十分钟的大课间,当时感冒了,去外面打针。打完后就一瘸一拐地往学校跑。赶着赶着还是迟到了,记得在空旷的校园里,突然听到了数个教室里传出了那流转起伏的童声:“一声声如泣如诉,如悲啼,叹的是,人生难得一知音,千古知音最难觅……”
  那就是我小学时代的音乐课。
  很多年过去了,最近想起这段往事,是因为辛亥百年的纪念。倒不是看多了对蔡将军和朱筱凤女士往事的重新演绎,而是缘于电视剧《辛亥革命》中孙中山聘蔡元培为教育总长时的一段对话。孙问将以何种理念教育国民,蔡答曰“美育”。彷佛一下被“雷”到,从那个瞬间起,“高山流水韵依依”就开始在耳边回响。
  不想逞事后之勇,说那不是“美育”。不过现在想想的确很滑稽,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站在操场上,稚嫩的童声合唱,却突然间让他凉意掠过,人生易老,哀从心生……如果说这也是“美育”的话,我只能说,像我一样的千千万万个孩子,早年就让自己白纸一样的心灵,这样任意地、粗陋地、不合时宜地接触了“美”。因为除了歌唱过英雄美人的爱情,一年级时我们一起“妹妹找哥泪花流”,四年级时我们放声“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的故事把你传说”……总之,老师们似乎也不太满意总是“让我们荡起双桨”,于是,最新的流行歌曲,就成了最新的“美育内容”。
  不愿苛求过去,只是忽然间知道,原来早在一百年前,就已有人提出系统的美育思想,并将美与超越、尊严和幸福相联系,且视为是对人的“专己心”的良药。又是三十年过去了,不知道今天的孩子们在怎么面对“高山流水”?
  宏大的事情不说也罢,我只是知道,当在博物馆、美术馆里,立在那些我们的同类所创造出来的“美”面前时,我觉得自己就像个白痴,而内心里,又是那么渴望能够理解它们。

推荐访问:高山流水 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