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建党一百周年感悟100字3篇

大学生建党一百周年感悟100字3篇

大学生建党一百周年感悟100字篇1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100年风雨。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将党的诞生纪念日定为7月1日,其后沿革至今。党的征程历历在目,“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寻味七一,忆苦思甜,在细微处体会温暖,创新守初心。

  在记忆中找寻“苦味”。习近平总书记说回望历史,我们才能懂得,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100年来,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历史道路,既无比波澜壮阔,又异常艰辛曲折,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逆境还是顺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以七一为契机,忆苦思甜,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把初心使命转化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不负韶华、只争朝夕”。

  在关怀中践行“暖味”。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控制疫情取得显著成效,七一期间,各级领导要带头深入基层一线走访慰问,组织走访慰问奋战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因公殉职或牺牲的党员家庭、因公致残党员、困难党员、党内表彰获得者、老党员、老同志、老先进等;在疫情斗争第一线的医务人员、基层干部、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新闻工作者等,了解慰问对象的思想动态和诉求,有针对性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把党的关怀和祝福送到心坎上,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确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暖味”。

  在坚守中探索“党味”。我们党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密切相关,在党的生日里,要创新主题党日活动形式,围绕突出政治学习和教育,突出党性锻炼,组织党员集中学习、过组织生活、进行民主议事和志愿服务等;组织党员同过政治生日、重温入党誓词、新党员入党宣誓等,教育引导党员牢记党员身份,强化党员意识,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增强宗旨意识。开展讲党课活动,坚持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注重身边人讲身边事,送党课进农村、社区、学校、“两新”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增强吸引力、感染力,让党味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坚守中越来越浓。

大学生建党一百周年感悟100字篇2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时强调,“要让14亿人民、9000多万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很好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一部波澜壮阔的党史、新中国史记录着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的艰苦奋斗和光辉历程,展示了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信念与忠诚、永远坚守的初心和使命。在新时代接续奋斗,就要以史铸魂,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汲取初心“永动能”。

  追根溯源守初心,从党史、新中国史中筑牢信仰基石。信仰,关乎一个政党、民族的精神归属和前途命运,是净化灵魂的甘露、催人奋进的动力。面对抗日烽烟、神州陆沉,面对内战阴云、存亡绝续,共产党人都以坚定的“信仰之光”照亮在烈火和热血中的永生之路,成就党饱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的征程。和平年代不需要拼刺刀、抛头颅,但依然需要追根溯源忆初心,投身改革图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厚植信仰根基,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以及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带着感情学史明智、带着责任读史自省,将纯净之心融入信仰、精神之钙注入灵魂。常“汲水”常“充电”,不断用政治理论的“淬火”,“筛一筛”思想上的“杂质”,“除一除”精神上的“灰尘”,铸起信仰的“万里长城”,引领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筑牢党性之魂。

  砥砺前行践初心,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汲取奋斗力量。面对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历史画卷,那些先烈事迹、那些革命背影宛若一串串闪光的印迹,照映出我们党和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的探索和奋斗历程。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发扬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的担当精神,为我们党积累了宝贵的精神遗产,绘就了绚烂夺目的精神图谱。新时代的“长征”同样是具有开创性、艰巨性、复杂性的事业,我们仍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仍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更加呼唤沉稳把舵、狠抓落实的实干家和涛头而立、在位有为的弄潮儿。党员干部要从党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赓续“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的优良作风,涵养“闯出生路”“杀出血路”的奋进之力,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扫雷清障、滚石上山,继续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拼搏创造扬初心,从党史、新中国史中续写伟大梦想。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服务史,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发展时期,无数共产党人为人民“大我”而不惜牺牲“小我”,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一条主线,就是要成为人民的“主心骨”和“遮风挡雨”的依靠。今天的中国,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员干部要把为民情怀深植于心、实践于行、止于至善,就必须“站好位”,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涵养“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公仆情怀,把“人民满意”作为各项工作的“标尺”,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时刻为困难群众着想,让百姓“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做实“一站式”服务,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将“人民至上”置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共同发力,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党史、新中国史是这一教科书中最璀璨的篇章。通过历史的演变去摸清时代的发展“脉搏”,把“根”寻明白,才能更好强化以史为鉴、走向未来的历史思维,立足新征程新使命,接好时代的“接力棒”,走好当代人的长征路。

大学生建党一百周年感悟100字篇3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唱红歌”活动,群众以此表达心中对党和国家的炽热情怀。《大中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红歌。“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每当励志激昂的旋律一响起,总会点燃我们的心头之热、凝聚我们的脚下之力,激励我们奋发进取、自强不息。情感的共鸣投射在身体力行上,这是感“同”,也是身“同”,发自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将十四亿中华儿女紧紧地串联在一起,这种“同”是团结向上的力量,是伟大梦想的璀璨,是刚毅强韧的脊梁,是中华儿女携手奋斗的“种子”,是中华民族何以强的答案。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我们的“同”是潮水之力,是团结向上的民族力量。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紧紧地团结在一起,肩之所倚、臂之所挽是力量,目之所及、心之所触是温暖,手之所指、步之所向是未来,连在一起的肩膀就是巍巍“群雄山”,聚在一处的心就是拳拳“爱国心”,共绘的宏伟蓝图就是泱泱“中国梦”,而这正是汇聚民族力量的源流,孕育中国精神的纽带。孔子云:“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我们同祖、同根、同源,如石榴籽一般合抱成团。我们的“同”不仅仅是血脉之同,也是精神之同,这是一种民族力量的“大同”。我们的“大同”是同仇敌忾的“同”,是同气连枝的“同”,是同舟共济的“同”。在抗战时期,这是同御外侮的民族气节;在今天,这是惩黑除恶的浩然正气,这是共抗疫情的手足相牵,我们以共同的情怀、同行的力量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强国“惊叹号”,这些“惊叹号”一如民族力量,早已根植在我们的心中,这是民族自豪感,这是民族自信心。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我们的“同”是星河之光,是共同绘就的强国宏略。十四亿中华儿女力扛民族复兴大任,与祖国发展同命运、共成长,奋力“追光”奔跑,勇于“逆风”而行,我们或许渺小、平凡,但我们的“同”是星河之光,聚在一起就是一团火,为国家的发展事业熊熊燃烧,迸发出耀眼而璀璨的光芒。我们胸怀“修齐治平”的崇高理想和人生追求,在各自的岗位上实践着、成长着。我们当中,有奔走在基层一线的工作者,有边远乡村支教的人民教师,有入田埂、跨泥地的“土专家”,有扎根边陲的防卫士兵,有夜以继日为航天事业不懈努力的科研人员……我们不懈努力着,把生命活得敞亮、把梦想磨得透亮,如逐梦而行的滔滔江河,如锲而不舍的填海精卫,精益求精雕琢梦想、矢志不渝捧起星光。我们都是不以山海为远的“逐梦人”,我们都是甘当人民公仆的“点灯人”,我们都是永当时代先锋的“奋斗者”,熊熊火光点亮了新时代的星河灿烂,照亮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强国宏略。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我们的“同”是长风之劲,是攻坚克难的强韧脊梁。庚子年是刻骨铭心的一年。这一年,我们一同见证了来势汹汹的疫情,也在各条战线的联防联控中,“疫”同成长。一个人的攻坚克难,是“精神硬骨”的坚定信念,这是“一股气”,叫做“骨气”;一群人的攻坚克难,是“精神脊梁”的顶天立地,是“一股劲”,叫做“韧劲”。回望2020这一年,从一个个“我”的自强不息到一群群“我们”的坚忍不拔,天地英雄气,四海侠者情,成就了中国的“了不起”。我们或是穿着白大褂的“解放军”,或是穿着绿军装的“护堤人”,又或是穿着红马甲的“送餐员”,疫情之下,我们有了多重身份,有了不同“色彩”,但是我们都有着共同的信念——与病毒作斗争,我们都有着共同的坚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我们是人民群众的“守护人”。正是因为这样的信念和坚守,无论是百折、千难还是万险,我们都有“敢”的魄力和“勇”的姿态,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走出的每一个脚步都是向前的脚步,留下的每个脚印都是有力的脚印。这是我们的“同”,竭尽全力、坚忍不拔。

  漫漫千年,泱泱华夏,时光几变迁,然精神永不朽。当我们再次唱响“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这首歌时,同样的心潮澎湃。我们是兄弟姐妹、手足同胞,我们守护着共同的家园,守望着共同的梦想,我们的“同”是从根系到枝叶的,输送着精神的养分,也展示着华夏的巍峨。这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冲奔于危难之际,印刻于时代华章,这种精神是历史岸头的铁板铜琶,弹奏出奋进的铮音,贯穿于中华儿女齐心向前的脚步中。

推荐访问:建党 感悟 周年 大学生建党100周年征文1000字 大学生建党一百周年的征文 建党一百周年的感悟100字 建党100周年学生心得 大学生关于建党一百周年的 小学生建党100周年感想 建党一百周年的感想1000字 大学生建党100周年演讲稿 建党100周年感想1000字 建党100周年感想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