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邱有林

初中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在实际教学应用过程中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征。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在学习时的实践性和主动性,以学生实际学习需求为教育出发点,灵活设计课堂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积极主动地探索语文课程的相关资料与学习活动,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探究性教学方法是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该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探究,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将其应用到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课程教学的方式和思路,更有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课程教学方法。本文首先论述了探究性教学的内涵及其教学作用,并围绕探究性教学方法,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旨在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探究性教学方法的内涵价值及其应用原则

(一)探究性教学方法的内涵价值

探究性教学方法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下的时代产物,将其应用于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更有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时的主动性意识,让学生参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学科知识进行有效的吸收和应用,改变学生以往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习惯。实践教学中的应用,通过组织探究性的实践学习活动,让学生对课程所学知识进行更为深入和细致的探究,突出学习主观意识,在实践与参与中带动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

探究性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新式的课程教学理念,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首先可以最大程度上迎合学生实际的学习兴趣。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探究性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式接受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在参与课程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主动发掘语文课程的学习乐趣,以此满足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其次,探究性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能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提供广阔的空间与平台。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大多是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按部就班地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然后机械地记忆相关学科知识,学习过程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实践参与的能力。在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围绕教师设定的教学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开展实践学习活动,打破了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单一说教式的授课瓶颈,更有助于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最后,探究性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初中语文作为一门实践性语言类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融合了听、说、读、写等方面教学元素,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探究性教学方法的提出和应用,能让学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针对这四项基本技能进行有效的培养和锻炼。在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锻炼学生听、说的能力。学生主动阅读并发现文章主旨和中心思想的过程则是锻炼学生读的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输出和应用,是对学生写的锻炼。这种综合性的实践学习活动能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出发,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学习过程中获得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探究性教学方法的应用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数情况下都占据着课堂教学的主导性地位,学生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究学习的意识。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中,首先要求教师能遵循主体性原则,即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相较于传统语文课程教学模式而言,探究式教学的方法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时的主动性参与,在教师主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双向互动课堂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2.自主性原则

自主性原则的本质就是学生在参与学习时能根据既定的课程学习目标,通过自主地思考和实践,主动汲取学科知识,在参与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和分析,转变传统被动式接受的学习模式,最终高效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基于这一实际教学需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要根据实际课程教学的需要,立足学生最近发展区,为学生设计层次性的导学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以往的学习经验去主动地思考和学习,在实践参与中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3.开放性原则

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不仅改变着课程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理念。基于现代化教育背景,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构建开放性的课堂学习环境,在讲授课程知识的过程中渗透课程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科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的学习平台。

二、探究性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有效课前预习,奠定探究教学的基础

在初中语文探究性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有效的课前预习是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而言,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必须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为新课内容的讲授和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初中语文学科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极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学生在预习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工具书的辅助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和了解,从而在课内学习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深度文章内涵,增强课内学习的有效性。因此,相對其他课程学习而言,语文教学工作的课前预习活动更能让学生自我管理和控制。在实际教学阶段,教师可以将学生课前预习的活动形式和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融合,将课前预习活动划分为扫清学习障碍和探究分析两大板块。在扫清学习障碍的环节可以围绕新课内容中的字词、写作背景等内容进行简单的预习,初步扫清课堂学习的障碍;而在探究分析的学习板块,则可以围绕文章的主题思想以及作者情感和写作手法等多重学习目标进行深入的探究预习,并将自己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标注以提高课内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预习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邓稼先》这篇课文时,本单元的所选文章,都是历史上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通过学习这些历史人物的经历和事迹,认识到他们所做出的贡献,进而感受他们崇高的品格是本单元课程内容教学的情感价值和教学目标所在。在完成初步预习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揣摩文章中的关键句段,理解其内在含义和表达的巧妙之处,通过细节的分析把握人物的特征,为课堂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课前预习基础。

(二)构建学习情境,优化探究学习导入过程

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创建课堂学习的情境是探究性教学活动的重要导入环节。在实践教学应用过程中,通过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为学生构建真实的课内学习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实践学习的积极性。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各种新奇、未知的学习内容都存在着浓厚的探究学习心理,教师可以以此为教育抓手,创设多样化的课内学习情境,从学生实际学习认知特点出发,找寻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兴趣融合的切入点,让学生在主动学习情感的驱动下,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探究学习活动,搭建学生和学习内容之间的沟通桥梁。在实践教学应用中,构建学习情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从文章内容的外在形象角度构建情境,也可以从内在情感角度营造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巍峨壮丽的世界著名桥梁,从桥体构造到建桥背景等多个角度出发渗透课外资源,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以此为媒介顺势导入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这种情境化的探究阅读氛围中主动地参与阅读学习活动,提高课内学习的效率。又如,在《背影》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则可以从内在情感的角度出发构建学习情境,在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导学阶段,为学生提出“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一明确的学习主题,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围绕这一学习问题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进而通过角色扮演以及深度阅读的方式去认真体会文章中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在于作者情感共鸣的学习氛围中提升探究学习的质量,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人物思想情感的把握。

(三)小组合作探究,凸显学生主体学习地位

在探究性教学方法的应用实践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是落实探究性教学的重要途径。对语文课程教学而言,日常教学工作的价值并不局限于传授知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在参与探究学习的合作中成长。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就是以组内成员相互协作的途径为教育载体,通过明确的分工、合作、交流等多种途径围绕教师既定的学习任务开展有效的课内学习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转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授课方式,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得到了充分的突出和尊重,更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在日常实践应用过程中,小组成员的人数一般设定在5~6个同学为宜,在进行学生分组时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基本原则进行设计,便于同组学习成员相互促进取长补短,便于组间学习过程相互竞争。例如,在学习《范进中举》时,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理解起来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指导学生以小組合作学习的方式先进行探究性学习,然后在课内通过分角色表演的方式对文中胡屠户、范进等角色进行扮演,增加课堂学习趣味性的同时,促使学生深入体会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态度的变化、对范进称呼、外貌描述的变化等,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实践和理解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文章核心内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四)巧妙课堂设问,提升探究学习活动有效性

在教师开展探究性教学方法的实践应用过程中,除了要强调突出学生主体性学习地位之外,还要关注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导向性作用,确保探究学习活动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堂设问作为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的必备环节,对学生学习过程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教师要借助巧妙地课堂设问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资源,提高探究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在实践应用过程中,教师课堂设问应关注两个问题,一是提出的问题要契合中学生实际学习认知需求,避免问题难度过易或过难而影响学生探究学习的质量;二是设计的探究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争议性特点,让学生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探讨,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促进学生学习创造力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在学习《伟大的悲剧》这篇课文时,可以提出如下探究学习问题:精读课文结合自己的理解,斯科特探险队的悲剧为什么说是伟大的?茨威格为什么不给胜利者阿蒙森做传,却选择了为失败者斯科特记录下这悲壮的一幕?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是什么?等等,让学生围绕这些探究性的学习问题积极地思考,提高课内探究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再如,在学习《变色龙》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文章内容以“梯度提问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奥楚蔑洛夫的性格怎样?”“奥楚蔑洛夫善变的特征有哪些?”“善变的奥楚蔑洛夫一直没有变的是什么?为什么没有变?”“导致奥楚蔑洛夫一变再变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塑造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善变的人物形象呢?其意图是什么?”这样通过从易到难的方式进行问题设计,可以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分析,同时不同难度的问题还可以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基础一般的学生也能在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而对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在分析更有深度、难度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从而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达到高效教学效果。

三、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打破传统语文教学“满堂灌”的教学弊端,更加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在实践教学应用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深入理解探究教学方式的内涵,依据实践应用基本原则科学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从课前预习、课内学习多个角度出发,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带动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同步发展。

(邱瑞玲)

猜你喜欢 探究性教学方法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学校教育研究(2021年21期)2021-05-24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21期)2021-04-14《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智富时代(2019年7期)2019-08-16《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智富时代(2019年7期)2019-08-16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应然诉求阅读(教学研究)(2019年5期)2019-07-19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6期)2019-05-28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0期)2019-05-28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新高考·高一数学(2017年5期)2018-03-04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探究性学习福建中学数学(2017年1期)2017-04-21如何开展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学习中学理科·综合版(2008年2期)2008-04-19

推荐访问: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 探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