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思政育人的“新声”

陈家晶

摘    要:《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政治性”放在课程性质的首位,充分凸显了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首次明确提出“政治认同”等五大核心素养,分四学段一体化设定课程目标。新增“学业质量”板块,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进行整体刻画和描述。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研读、理解并把握其新变化,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好新理念,推进思政课育人方式的转型。

关键词:《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思政育人;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版课标”)是《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版课标”)的系统修订。研读、理解2022版课标,把握其新变化,进而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好新理念,推进思政课育人方式的转型,是义务教育阶段思政教师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下面,笔者重点围绕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学业质量三个条目的新变化,谈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践行2022版课标的理念。

一、“声入人心”,读出课程性质“政治味”

2011版课标提出的课程性质为“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而2022版课标提出的课程性质为“政治性、思想性、综合性、实践性”。以“政治性”替代“人文性”,并放在课程性质的首位,并不是对“人”的忽略不谈,恰恰反映了对“人”的关照,充分凸显了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及义务教育阶段思政课的根本目的是从政治上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因此,思政教师不能忽略“政治性”这一思政课的本质属性,要从三个维度把握“政治性”与人的联系,把思政课的“政治性”讲到学生心坎里,做到“声入人心”。例如,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走向共同富裕”一课的教学,可采用如下策略。

(一)因时而进,立政治性之高度

因时而进,“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逻辑。新时代,教师要与时俱进地帮助学生理解共同富裕的新形势。

“走向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是:2021年2月,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减贫目标。其奋斗目标是党的十九大确立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

教师要准确把握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深刻理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相区别的根本标志,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探索共同富裕道路的经验与启示,客观探析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阶段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的紧迫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意义。

(二)因事而化,挖政治性之深度

因事而化,在于破难点、化道理。政治认知是政治认同的逻辑起点[1],教师可在厘清教材编排的内在逻辑、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规律的基础上,架构教学逻辑。如笔者从标题入手提炼问题,依据学情建构认知逻辑路径。

1.问“富裕”

何谓富裕?学生往往会片面地认为,富裕仅仅是物质上的,共同富裕仅仅是物质成果上的共享。但在深化改革的今天,富裕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建设的成就上,也体现在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

2.问“共同”

何谓共同富裕?学生往往会产生共同富裕是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等平均主义式的错误理解。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当今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不仅有东西部地域的差距,也有同一地区内的城区差距、城乡差距等。因此,实现共同富裕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原则,但其实现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3.问“走向”

“走向”一词代表着趋势和发展:从发展的起点来说,我们要学会辩证地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从趋向的终点来看,共同富裕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就说明达成共同富裕,一方面需要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做大“蛋糕”,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共享发展成果、分好“蛋糕”。

化整为零地剖析问题,可达成对共同富裕的深入理解,即共同富裕是“全面富裕、逐步富裕、共建富裕”。

(三)因地制宜,拓政治性之广度

感知体验是政治认同的必经过程,要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共同富裕,教师就必须从学生的认知经验出发,挖掘素材、创设情境、建立联系,鼓励学生主动感知并获取丰富的内在体验。

笔者以“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为主线,选取浙江宁波、宁波横坎头村和四川凉山三个地方素材创设探究情境。

1.浙江宁波,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寧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能够充分说明,深化改革开放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宁波人讲宁波故事,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2.横坎头村,经济新常态的样板村

“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横坎头村是宁波市民经典“周边游”线路。在对“横坎头村平面图”的探究中,学生既能快速地对经济“新常态”产生沉浸式体验,又能直观地理解深化改革开放的全方位。

3.四川凉山,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

宁波从资金、产业、技术、人才、理念上对口帮扶协作四川凉山,充分体现了对共享发展成果理念的践行。

宁波与宁波横坎头村、浙江宁波与四川凉山,这一内一外两个案例的对比和联系,既紧密联系教材,又贴近学生生活,能扩展学生的认知和生活范围,为学生搭建起螺旋上升、不断拓展的成长空间。

二、“声生不息”,读出课程目标“生本味”

课程目标是对学生学习及发展结果的期待,是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活动设计、学业质量确立的基本方向和依据。2022版课标首次明确提出“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大核心素养,并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分四学段一体化设定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素养导向,有利于转变将获得知识和技能等同于学生发展的目标取向,能引领教学实践及教学评价从核心素养视角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育人价值有机统一

五大核心素养体现了思政课程在促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上的独特价值,各有侧重,各有指向,相互联系,相互促進,形成了有机统一的整体[2]。

在“走向共同富裕”一课中,笔者以层层递进的设问,引导学生加强“政治认同”,让他们认识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在真实情境的合作探究中,学生学会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客观分析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理性表达意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健全人格”。在角色体验中,学生明白了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是每个人追求共同富裕的立身之本和行为指引,增强了“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如此,学生课前调查关心改革,课中探究出谋划策,课后拓展结对帮扶,自觉为实现共同富裕添砖加瓦,提升了主人翁意识和担当精神,增强了参与能力,培育了“责任意识”。

(二)育人目标螺旋上升

五大核心素养不仅符合义务教育阶段的育人规律和学生发展特征,也体现了一体化的设计思路,保持了小学、初中、高中核心素养的有机衔接,体现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特点。如共同富裕中的“政治认同”,小学、初中、高中的要求是从“感受了解”到“理解分析”再到“评价应用”,形成了学段间有序衔接、层层递进的目标阶梯。

小学阶段:感受党的百年奋斗取得巨大成就(1~2年级);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家乡的发展,对祖国充满信心(3~4年级);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的正确道路,理解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5~6年级)。

初中阶段: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知道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高中阶段:归纳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成就,阐释共享的发展理念;了解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趋势,解析产业结构升级的意义与途径;辨析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评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列举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

(三)育人体系导向一致

2022版课标以培育核心素养为纲描述课程目标,依据课程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并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体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在“走向共同富裕”一课中,笔者设计项目化探究活动,关注学生真实发生的进步,不断以过程性评价加深学生的知行体验,体现了对这一导向的践行。

【案例】“走向共同富裕”项目化设计

主题:解析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先行基因。

问题一:共同富裕,宁波何以先行?

任务:(1)读宁波生产总值曲线图,分享这些年宁波的发展变化;(2)对比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柱状图和宁波各县(市、区)财政收入饼状图,发现制约因素。

设计意图:(1)直观感受宁波的改革发展成就;(2)了解宁波经济发展背后存在的问题,明确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

问题二:共同富裕,宁波如何先行?

链接:2021年宁波投入6.5亿元用于凉山东西部协作。

任务:(1)解读横坎头村核心区平面图,发现横坎头村实现乡村振兴的致富密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表述,以及对村委书记和村民的采访,寻找更多的致富密码;(2)对口帮扶协作:根据“链接”,结合宁波横坎头村脱贫致富的启示,帮助凉山人民用好帮扶资金;(3)课后拓展:就身边的发展问题,提出合理建议,撰写小论文。

设计意图:(1)理解乡村振兴离不开深化改革,也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人民的艰苦奋斗(人人共建);(2)明确共同富裕共享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发展成果,更是发展方式、理念上的成果;(3)深化学生对全面发展、共享发展的思考,并由内化的思考带来行动的实践。

学生在问题二的合作探究中有如下发现。

(1)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不是同时富裕,而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帮助和带动另一部分人共享发展的成果;(2)协作资金不能平均分配,共同富裕不是同等富裕,不是平均主义;(3)共享发展成果不仅是物质上的成果共享,更是发展方式、发展理念上的成果共享。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捕捉、欣赏、尊重学生有创意的、独特的表现,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到新情境和新问题的解决上,达成知行合一,充分体现基于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一致性。

三、“声临其境”,读出学业质量“真滋味”

2022版课标新增了“学业质量”板块,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进行了整体刻画和描述,旨在引导教师转变育人方式,树立科学的学业质量观。教师要根据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设置“真情境”,优化作业设计和试题命制,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考查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作业设计:回归真情境,达成真行动

2022版课标在第四学段的学业质量描述中提出“能够结合实例初步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具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如何阐释并体现这一责任感呢?在“走向共同富裕”一课中,笔者设置课后探究作业,把学生通过经验分享和数据解读得出的宁波发展问题作为素材,让学生共谋解决对策。这践行了“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理念,首尾呼应,形成了教学闭环。学生课后以主题分享、小论文等方式,把课堂上参与深化改革、共享发展成果的热情和能力转化为实践,达成了知行合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经由学校支教老师牵线,与凉山当地生活困难学生家庭结对,以小我之行动,促成对共同富裕的落实,真正体现了成长的发生。

(二)命题设置:创设真情境,考查真水平

指向素养立意的试题具有结构性、整体性、情境性等真实任务的特点,关注任务的价值导向和对思维水平的考查。在试题命制中,创设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任务,可让学生在读题、审题、解题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

【例题】2021年是宁波市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州行政中心驻地:西昌)建立对口帮扶协作关系的第一年。阅读材料一、二、三(均略),回答下列问题。

(1)西昌位于宁波的什么方向?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说说宁波为何要接过凉山转型“接力棒”?(3)根据材料三,归纳宁波对凉山协作帮扶的举措。

例题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维度创设问题,体现了知识的内在逻辑。学生需要从材料提供的图中读取信息,并将之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把握内在逻辑后再进行合理的分析、推理,并结合材料提出解决措施,其答题过程就是自省内化的过程。例题既注重对考点知识体系的考查,又注重对学科能力的运用,还体现了对“政治认同”“责任意识”的落实。

综上,一线教师一定要研读2022版课标,把握新方向,紧跟思政教育变革,助力我国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登上新台阶,为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参考文献:

[1]李海霞.基于素养培育的大概念教学——以政治认同为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1(11):33-37.

[2]石芳,韩震.打牢铸魂育人根基   落实核心素养培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J].教师教育学报,2022-04-27(网络首发).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课标学业 共同富裕:绘就美好生活蓝图今日中国·中文版(2022年3期)2022-03-23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莫愁·小作家(2021年12期)2021-12-16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时代邮刊·上半月(2021年11期)2021-11-18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绵薄之力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1年9期)2021-10-09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20年2期)2020-06-27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试题与研究·高考理综物理(2016年3期)2017-03-28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调研报告黑河教育(2017年2期)2017-03-07业精于勤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小学版(2016年46期)2017-03-06“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福建中学数学(2016年4期)2016-10-1935时代英语·高三(2014年5期)2014-08-26

推荐访问:新声 育人 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