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赛跑记

王海英 肖朝芳

持续时间:2021年10—12月

年龄段:大班

最近,饲养角里来了新伙伴——4只螃蟹。那是“水产大户”帅帅的爸爸带给孩子们的礼物,还带来了一只大盆、水泵、网兜。这一天,几个好伙伴过来围观,刚一蹲下,4只螃蟹就没命似的在盆里跑起来。“它们在逃跑,怕我们抓住它。”“那只大的跑得最快。”“不对,这只小的跑得快。”“肯定是公螃蟹跑得快。”“它们跑的方向不一样,好像在赛跑。”“可赛跑是要有跑道的。”……幼儿的谈话真实地反映出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既然孩子们都关注起“螃蟹赛跑”的话题,也激发起了他们的好奇心,教师该如何捕捉这种可能性进行一次由孩子们引领的课程之旅呢?

一、“螃蟹赛跑”初策划

螃蟹是否会赛跑呢?螃蟹赛跑如何组织呢?比赛中,螃蟹会不会受伤呢?如果真的开展“螃蟹赛跑”活动,对大班幼儿来说又有哪些教育价值呢?我们如何从教育目标出发给予幼儿专业的支持呢?

带着这样的思考,教师决定尊重孩子们的想法,和他们一起展开了讨论——螃蟹是否会赛跑呢?孩子们意见几乎一致:“螃蟹会爬,就像跑一样。”“螃蟹既然可以横着爬,就可以横着来赛跑。”那么,螃蟹赛跑该如何组织呢?对此,孩子们给出了很多答案:“我们可以给螃蟹编上号码,让一样大小的螃蟹一起比。”“让螃蟹妈妈一起比,再让螃蟹爸爸一起比。”“场地要围起来,不能让螃蟹跑丢了!”……

看来,孩子们对螃蟹赛跑这件事充满了热情,也在努力尝试结合自己的赛跑经验来组织螃蟹比赛。他们的讨论非常激烈,都表示迫不及待地想试一试。出于安全考虑,教师还是追问孩子们:“比赛中,螃蟹会不会受伤呢?我们到底选择比还是不比?”对于这个问题,孩子们产生了分歧,直到帅帅告诉大家“螃蟹的脚是能再生的”,大家的争辩才有了答案,幼儿的探究欲望更是被充分激发了出来。

在前期的讨论中,孩子们不仅建立了尊重生命的意识,更表达了对如何赛跑的不同看法,如用什么材料搭建跑道、搭多长、比赛时由谁先上场等。这些问题都可以支持大班幼儿获得科学、语言、社会交往等多方面、深层次经验,是帮助幼儿发展可能性、走向现实性的桥梁与纽带。为此,教师根据孩子的问题梳理了预设路径与关键经验(见表1)。

二、搭建跑道

为了迎合孩子们对“螃蟹赛跑”话题的关注,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助推幼儿思考:“有什么办法既能够保护好小螃蟹,又能看到精彩的赛跑呢?比赛的时候,你们决定先做哪一件事情呢?老师能帮助你们做些什么呢?”看到教师也加入进来,孩子们更加兴趣盎然,最终决定分成四组为每个螃蟹搭建跑道。

每个小组都绘制了各自的跑道设计图,并选择用数字或螃蟹图像来表示跑道起点。而后,他们有的选择管子,有的选择彩色软积木,有的选择木质积木,还有的选择砖头,在塑胶场地上忙活开了。

1.第一次搭建

第一组幼儿用彩色软积木搭建跑道,他们发现积木太轻了,螃蟹能够掀起积木,直接冲出跑道。第二组幼儿用PVC管搭建跑道,结果发现虽然螃蟹不容易钻出去,可是一旁的“观众”看不到螃蟹比赛的过程,更不知道螃蟹会不会躲进管道不出来。第三组幼儿用木质积木搭建跑道,发现搭的高度只有一块积木的厚度,太矮了,螃蟹直接翻越过去抢别的螃蟹的跑道了。第四组幼儿用砖头搭建跑道,但砖头有点重,竖着放容易倒,螃蟹很容易被砸到,太危险了。

【教师诊析】第一次搭建中,孩子们自主尝试,相互交流并讨论,碰撞出了许多火花。例如,搭建中什么样的材料最适宜,跑道围栏的长、宽、高都需要适合螃蟹,等等。

2.第二次搭建

这一次,孩子们大多选择了较硬一些的木质积木,有的孩子还用手比画着螃蟹的宽度;有的找来了尺子,测量不同厚度的积木需要用几块,从而确定高度;有的幼儿还根据螃蟹走过的路线长度来规划并设计跑道长度,调整歪了的跑道。

整个搭建过程近一小时,孩子们相互合作,不断交流并修正。很快,四组跑道就呈现在我们眼前。可以看出,孩子们这次搭建的跑道高度、宽度都差不多,长度却不一样。他们找来尺子进行了测量:第一组跑道长约1.3米,第二组长约1.9米,第三组长约2.1米,第四组长约2.6米。第四组幼儿非常得意,他们觉得自己的作品最长、最突出。可是,究竟多長的跑道才最适合呢?

【教师诊析】第二次搭建中,孩子们能够调整策略,运用目测、测量、比较等方式展开尝试,创生属于自己的经验。

3.第三次搭建

孩子们的争论相持不下,大家决定回去向爸爸妈妈求助。第二天,大家带来了关于“螃蟹赛跑”的许多图片和资料。在分享过程中,大家看到海洋馆的螃蟹赛道是透明的、光滑的,长度2~4米。于是,孩子们决定找一个更光滑的垫板放在跑道上。他们找来了泥工板、硬卡纸、纸箱、蜡光纸等,经过一系列裁剪和粘贴,他们第三次搭建的跑道新鲜出炉,长度约2米。

【教师诊析】在这次搭建中,孩子们获得了更多关于螃蟹赛跑的知识,将赛道栅栏硬质积木调整为软质纸板,同时结合螃蟹横着爬的需要适当放宽了跑道。孩子们更坚定了螃蟹赛跑的信心。

三、赛前准备工作

有了之前的螃蟹热身环节,比赛正式开始了!可是,一系列问题又接踵而至:怎么比?怎样认出每一只参赛选手?谁和谁比?按照体重分组还是性别分组?……

1.给螃蟹运动员做标记

孩子们在美工区尝试给螃蟹运动员做标记。他们先打开丙烯颜料,觉得丙烯的味道太重了,会呛着小螃蟹;然后选择了即时贴,可发现即时贴很容易脱落。于是,各小组陆续选择了用油性马克笔为螃蟹做上不同颜色的标记,分别是红色(母、个头小)、紫色(母、个头大)、蓝色(公、个头小)、黑色(公、个头大)。

【教师诊析】在此过程中,孩子们认识到了不同纸张、笔、胶等在水中的特性,获得了更多的感知经验。

2.谁和谁比

准备完毕后,各小组都暗暗为自己的螃蟹加油,有的孩子还偷偷给螃蟹多喂了一些饲料,可是螃蟹并“不领情”。谁和谁比呢?比几次才能决出冠军呢?有什么办法能够排出比赛的顺序呢?对此,孩子们各抒己见。

孩子们自发展开了设计,四个小组都列出了自己的想法。第一组认为:比一局,四只螃蟹一起比。第二组认为:比三局,红色记号的螃蟹和紫色记号的比,蓝色记号的螃蟹和黑色记号的比,最后各队胜出的螃蟹再比一次。第三组认为:比三局,红色记号的螃蟹先和紫色记号的比,赢得比赛的螃蟹再和蓝色记号的比,胜出的螃蟹再和黑色记号的比。第四组认为:比三局,两只大螃蟹先比,两只小螃蟹再比,最后各队胜出的进行决赛。

孩子们讨论着规则,互不相让。其中,第一组的决定遭到了大多数孩子的反对,理由是“螃蟹不一样大,公母也不一样,结果不公平”;第二、三、四组给出的建议虽然比较麻烦,但略显“公平”。

【教师诊析】在此过程中,教师没有左右孩子们的选择,而是关注到孩子们已经意识到比赛需要公平,还需要遵守规则。幼儿讨论的过程正是其经验不断成长的过程。

四、正式比赛开始

午后,孩子们决定正式开始比赛。在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情况下,孩子们选择每种方法都试一试。他们相互分工,有的担任裁判员,有的担任啦啦队,有的担任记分员,帅帅爸爸还应邀当上了运动会的保健医生。

第一场比赛:四只螃蟹一起比。结果,紫螃蟹中途“休息了一下”。看来不一定是个头大的螃蟹能赢呢!

第二场比赛:分公母比。这一次,孩子们不断为赢的螃蟹欢呼,大家一致认为蓝色公蟹最厉害,觉得它是“螃蟹之王”。

第三场比赛:分大小比。这一次还是蓝色螃蟹赢了。孩子又把掌声送给了蓝色螃蟹,认领蓝色螃蟹的那一组孩子更得意了。

第四场比赛:第二场和第三场比赛的胜者比。在这次的比赛中,孩子们建议不能让蓝色螃蟹先比,因為它太厉害了,支持蓝色螃蟹的小组成员立马反对。其他组还提出了“螃蟹累了,中场休息”,“保健医生”也提议休息一会儿再比。果然,蓝色螃蟹在赛道里到处爬,方向都找不准了。

这次的比赛结果出乎孩子们的意料,他们在欢呼和叹息之余不断分享着自己的看法:“看来赢的不一定都赢。”“公螃蟹不一定都厉害。”“小螃蟹也能赢。”“说不定明天比赛的结果又不一样了呢!”“比赛永远有成功和失败,我们不能怕失败。”“明天如果比的话,四只螃蟹一起会又快又好。”……

【教师诊析】经过四轮比赛的尝试,孩子们还意犹未尽。在比赛中,他们预测、争辩、分享比赛结果和对成败得失的感悟。

随着比赛的落幕,孩子们还意犹未尽,教师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螃蟹比赛的故事进行表征和表演,创编了体育游戏,还与爸爸妈妈进行分享,回顾历程,梳理经验,为后续更多元的探究与学习提供了无限可能。

可能性是一种不确定性,蕴含着无限契机,也意味着儿童在游戏中学习与发展的无限潜能。“螃蟹赛跑”案例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的无穷潜能。“能不能赛跑”“搭建什么样的跑道”“怎样赛跑”“赛跑中又有哪些新发现”……这一系列问题在孩子们的不断探究中从“可能”变为“现实”,孩子们也增长了观察、比较、测量、空间、合作与交往、动手与创造等多方面经验,“螺旋式”课程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师幼互动中。

专家点评:

《螃蟹赛跑记》是基于饲养角这个生活资源生发的课程故事,源于儿童好奇心,生动有趣,真实自然。幼儿在自主探究、自信表达、勇于挑战、乐于分享的过程中,在与自然和生活的对话中丰富经验、获得成长。

1.真问题带来真收获

探索中允许孩子失败。第一次尝试为螃蟹搭建跑道时,孩子们自发分成四组,用四种不同的材料搭建——方法都不合适。但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碰撞出了更多的思维火花。幼儿在自主学习探索过程中,失败不可避免,教师能够创设环境,保障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以及丰富的工具和材料来满足不断尝试的需要。

实施中重过程轻结果。在赛前准备争论谁和谁比这个环节,幼儿由于“公平”的问题始终没法统一意见。孩子口中的“公平”其实是比赛规则意识的萌发,大家统一淘汰了认为最不公平的一种比法,保留了麻烦却相对公平的另外三种比法。结果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能清晰地看到幼儿富有个性化的成长经历。当比赛并没有出现幼儿期待的结果时,孩子并没有失望,反而对失败产生了不一样的体验和感悟。教师能够关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学习与游戏状态,关注幼儿的成长与表现。

2.巧支持带来快成长

引领儿童整合延续经验。每一个行为背后,教师都关注到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整体性,对幼儿已有经验充分了解,对幼儿真正发展的空间和可能性有初步预判。在案例故事的前期讨论环节,教师根据孩子的问题梳理了预设路径和关键经验,为下一步孩子自主探索提供了实现路径。

观察解读支持幼儿行为。教师在课程活动中边关注边思考幼儿探究态度、探究能力、投入状态、情绪情感、合作协商等多方面的发展情况,从而反思自己在游戏中提供的材料是否合适,能否支持幼儿的深度探究等,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认知、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发展的能力。

——江苏省特级教师         张    斌

猜你喜欢 记号积木螃蟹 堆积木发明与创新·小学生(2022年4期)2022-03-29记号幼儿智力世界(2020年11期)2020-12-15脏记号故事作文·低年级(2018年7期)2018-07-19刻舟求剑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17年11期)2017-12-06螃蟹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2017年1期)2017-04-01螃蟹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2017年3期)2017-04-01我是螃蟹学苑创造·A版(2017年2期)2017-01-19有趣的积木小朋友·快乐手工(2016年6期)2016-05-14玩积木幼儿智力世界(2015年3期)2015-06-16

推荐访问:赛跑 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