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医大师裘沛然的养生观

■傅昭仪

自古儒医不分家,中国医学史上有诸多医学大家既是名医,也是饱学之士。而在现代中医界,说到儒医,就不能不提到国医大师裘沛然先生。在漫长的治学和行医生涯中,裘沛然先生融孔孟之道与岐黄医术于一炉,以其渊博的学识和精湛的医术,在中医的术、理、道等方面均取得极高的建树。

裘沛然是浙江慈溪人,幼时曾就读于国学专修馆,当时在国学馆任教的是江南著名学者施叔范先生。老师督学甚严,要求他熟诵经史百家、唐宋词章。他曾在自序中写道:“明窗万卷,午夜一灯。晓窗千字,习以为常。”业师的品格风范和教育启迪,让年幼的裘沛然初窥国学门径,并虚心好学,手不释卷,循序渐进。

裘沛然的叔父裘汝根是广西名医罗哲初的弟子,所以在念书之余他也跟着叔叔学习针灸。除了经常侍诊左右,对针灸要籍、中医经典,他都择要背诵,渐渐粗通医理。

原本,裘沛然早年的志向是文学,他钟情国学,兴趣广泛,常常在祖屋的书斋里废寝忘食,沉浸在上下五千年的黄卷中不能自拔。随着年岁的增长,裘沛然对鲁迅、茅盾、巴金等五四新文学代表作家的作品也爱不释手,对自然科学尤其是化学也饶有兴趣。然而裘沛然的青年时代正值军阀割据,世事纷乱,人们或复古、或崇洋,各走极端,均与他志向不合。1930 年,裘沛然迈出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步,他只身来到上海,报考上海中医学院,成为孟河名医丁济万的得意门生,把他经世致用的人生理想寄托于医学之途。4 年后,开始了他悬壶济世的中医生涯。

1958 年,裘沛然进入上海中医学院担任教学工作。在教学上,他重视启发式讲课,将形象教学和现场教学熔于一炉,还创造性地制订了“三基”训练项目,对中医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行医、授课之余,他又主持编写了《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卷、《大百科全书》传统医学卷、《中医历代各家学说》《壶天散墨》《新编中国针灸学》等30 余种著作,推动了中医学术的发展。

在从事医学研究的同时,裘沛然仍旧埋头国学典籍,思考不辍。2008 年,他将济世医人的理想写入皇皇巨著《人学散墨》,国学大师南怀瑾看了之后,致函赞扬其人品医德“绝伦超群”。2010 年5 月3 日,裘沛然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97 岁。

历来医家兼晓儒学的不少,然而像裘沛然这样对儒学进行深入研究与长期思考,特别还撰有儒学专著者颇为少见。他曾言道:“医学是小道,文化是大道,大道通,小道易通。”对“做人”与“健康”之间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使他的视野超越了医学范围,而向史学、哲学领域延伸。

裘沛然对养生学说深有研究,但他在生活上却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不会打球、游泳,连太极拳、健身操等都懒于练习,对于气功静坐、禅定也没有什么雅兴,食补药补亦未作浅尝。他所提倡的养生要义,是在继承历代养生家的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并总结自己的实践体验后提出来的。

养生莫贪生 裘沛然曾作一首诗:“养生奥旨莫贪生,生死夷然意自平。千古伟人尽黄土,死生小事不须惊。”他认为养生在于顺应自然,心定神闲,处变不惊,超脱生死,要懂得“来于尘土,归于尘土”的道理。他将这种生死观归纳为“中节”,就是注意不要使七情过度伤神,神伤则致百病。在临床中,裘沛然就观察到不少危重患者,若能坦然自若,心平气和,反而能提高抗病力,获得奇迹般的治疗效果。而越是忧惧生死的患者,知晓病情后则精神崩溃,气血耗散,病况恶化,大多都预后不良。所以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死,坦然淡定从容地面对生活,乐天知命,顺其自然。

澄心无欲求 裘沛然提出了一个著名养生理论——“全神”,就是指努力使自己的精神完美无缺,要运用各种修心养性的方法,使自己的心态保持至善至美、恬淡宁静,也就是要“澄心息虑”。“澄心”要求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摒除邪恶和贪欲之心,不慕求名利,不损人利己,要有纯净无为的精神。“息虑”并不是说人不要思虑,而是要精神纯真专一,潜心做事。为人民多做好事,自然心安神怡,形劳而不倦。让心神保持“心静如镜”的状态,让“神”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人气血和畅,五脏安宁,精神内守。对于这一观点,裘沛然也有一首诗可以代表:“从来得失有乘除,穷达区区莫问渠。终是助人为乐好,世情看淡即天书。”

在生活中,裘沛然也遵循着自己的人生观。他一生致力于做学问,不问其他,在90 岁高龄还编辑出版了《裘沛然选集》,将自己所提倡的一系列养生、防病治病的中医学专业知识整理出版。改革开放初期,像中国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裘沛然一家人住房条件很差,面积狭小,煤卫公用。但在学校调整职工住房条件之时,他却说:“我的学生某某已经32 岁了,等着房子结婚呢,你们先解决他的住房困难,然后再考虑我的住房问题。”当年的人回忆说,在那个物质生活条件极为匮乏的年代,人人都是申诉自己的住房如何简陋,如何困难,希望改善成什么样子,而裘老是唯一一个先替别人说话的人。

诗文遣性情 裘沛然嗜读成癖,家中藏书数以万计,是出了名的“万卷户”。然而他常说:“万卷书易得,但觉得读书越多,越觉知识贫乏,人生苦短,学问无穷。”他强调做一名合格的中医,除奠定扎实的中医学基础外,还要有中国文化和有关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方能在实践和思维中融会贯通。晚年的裘沛然虽已是耄耄之年,仍未释卷停诊。他耳聪目明,头脑清醒,行动自如,身体虽然消瘦却很少生病。工作闲暇,裘沛然喜欢吟诗写词、与人对弈,古体诗造诣尤深,内容凝练,文采飞扬,被上海中医学院第一任院长程门雪赞为“一时诗句动星辰”。他的《剑风楼诗钞》颇得文艺界的好评,《上海盟讯》报发表专文,盛赞其“文笔优美,在中医界堪称一绝”。

饮食七分宜 裘沛然从年轻时起就很清瘦,他推崇孙思邈“饥中饱,饱中饥”的原则,吃饭都吃七分饱,即便吃大餐,他也能自觉做到每道菜只吃一筷。节食也符合孙思邈养生讲求“啬”的观点,人的精神气血有限,必须处处注意摄养爱护,要尽量减少对它的消耗。他还专门为提倡节食写下养生诗:“饥餐渴饮七分宜,海雾龙腥未足奇。益寿金丹非药石,休教病急乱投医。”

旅游亦养生 裘沛然认为旅游也是养生的重要手段。裘沛然从年轻时就喜欢旅游,壮年游泰山,迟暮登庐山。旅游时饱览的湖光山色也给他带来无穷的创作灵感。1978 年春,裘老游黄山时为黄山的奇景所感,赋两首诗,收录进他的《剑风楼诗钞》:“影落清溪照眼明,云峰古木自浑成。老翁跋涉过千里,来听黄山瀑布声。”“云端谁把两峰安,奇景多从雾里看。天意为防浩气尽,故开磅礴倚高寒。”裘沛然将旅游、作诗和养生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养于乐,寓乐于养,也是中医养生动静结合的最好实践。

猜你喜欢 国学 “垂”改成“掉”,好不好?作文周刊·小学二年级版(2022年12期)2022-03-19一起做个彩色的梦作文周刊·小学二年级版(2022年8期)2022-03-07我身边的“国学”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0年6期)2020-12-16家快乐作文(1.2年级)(2019年5期)2019-09-10国学小达人中国漫画(2017年9期)2018-01-25国学小达人中国漫画(2017年10期)2018-01-25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中国漫画(2016年3期)2016-06-20国学文化鉴赏教育(2014年32期)2015-03-25趣味国学学苑创造·C版(2014年11期)2014-10-23众说“国学”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14年11期)2014-10-21

推荐访问:儒医 养生 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