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与研究

罗萍萍

(海安市实验小学 江苏南通 22660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翻转课堂、生本课堂等各种教学理念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也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这些教学理念的核心,都是改变教师主导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有效的提问设计,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对于学生之后的学习十分关键。

对于小学生来说,提高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极为重要。小学生还处于习惯养成的阶段,形象思维较强,逻辑思维较弱,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很容易形成学习障碍,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在提问的环节应该更加灵活,增强问题的趣味性,不仅要启发学生的思考,还要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讲授“时、分、秒”这节内容时,可以结合一些谜语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可以在正式授课前向学生提问:“我给大家出一个谜语,大家来猜一下。溜溜圆,光闪闪,两根针,会动弹,一根长,一根短,嘀嗒嘀嗒转圈圈。”学生对于猜谜很容易产生比较强的兴趣,课堂专注力会显著提升。通过谜语,学生逐步了解了钟面的基本特征,对于不同指针长度的差异也有了初步认识。教师之后可以再次设置新的谜语,加入更多知识点,比如“弟弟长,哥哥短,两人赛跑大家看,弟弟跑了十二圈,哥哥一圈才跑完”。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对于小时和分钟之间的关系,也会有初步的掌握。这样的提问形式,趣味性很强,容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还能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

除了利用谜语的形式增强课堂提问的趣味性,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提问环节更加生动有趣。比如,“时、分、秒”这节内容,在学生已经对知识点有了一定掌握之后,可以播放龟兔赛跑的动画视频,在视频中加入钟面的动态元素:兔子和乌龟同时出发,钟面指针开始运动。考虑到低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可以选取一个整点。兔子飞快地跑到树下,这时分针移动两个大格,时针微微移动一点;
然后兔子在树下睡觉,时针移动了一个大格,同时分针移动一圈;
等兔子醒来后,发现乌龟已经到达了终点。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观看视频后,能告诉老师兔子是在几点几分开始睡觉的吗?乌龟又是几点几分到达终点的?”这种趣味性很强的提问,使学生思考得更加认真,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学习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教师除了对全体学生进行统一提问之外,还要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贯彻分层教学理念,让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提高。由于数学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学生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教师在课堂互动中,要因材施教,分层设问,避免对学困生提出难度过高的问题,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学优生来说,要适当加大问题的深度,拓展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衡量学生数学水平的时候,不仅要关注以往的学习成绩,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潜力和性格特点。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如果只是因为贪玩或者不认真而成绩不佳,教师可以适当加大问题的难度,激发这些学生的好胜心。

例如,在讲授“扇形统计图”这节内容时,对于学困生,可以让他们回顾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观察一下和扇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如果学困生回答正确,教师应该积极进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对于学优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对扇形统计图进行具体分析,或者引导他们收集数据,制作扇形统计图。总之,问题侧重点要有所区别,重点锻炼其分析能力。

很多教师认为低段学生由于学习内容比较简单,学习成绩相差很小,很难进行分层,因此往往采取统一提问的形式。其实,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能力,在低年级这个阶段已经显露出来,教师应该充分重视提问环节的差异性。例如,在讲授“认识图形”这一节内容时,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辨认实物,让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图形形成感性认识。对于那些掌握较慢的学生,教师在提问中应该以单一物体为主,同时结合生活场景让学生加深记忆。对于掌握较快的学生,教师可以同时展示不同形状的多个物体,让学生分别识别不同的图形。

教师想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把握良好的时机非常重要。科学合理的提问时机,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还能够增强教学效果,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课堂提问并非越多越好,选取合适的时机抛出问题,把握好教学的节奏,对于最后的教学效果十分关键。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深入研究知识内容,对教学过程进行精细设计,恰当设问,真正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动力。

例如,在课程导入环节,教师应该进行提问,并且问题要带有启发性,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目标。小学生活泼好动,经过课间的嬉戏打闹,在课程开始时往往处于兴奋之中。这时候教师提出比较有趣的问题,能够让学生更加专注、更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在授课中,讲解到重点和难点时,应该通过科学合理的问题,让学生集中精神,关注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在课程结束之前,教师应该通过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加深学生的记忆。比如在讲授“圆柱与圆锥”这节内容时,在课程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想一下,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圆形能够组成什么物体?”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和新知识点通过问题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讲解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时,结合多媒体技术或教具,呈现物体侧面展开的过程,用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如何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课堂提问是加强师生互动、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已经成为教学工作的重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增强问题的趣味性,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不同提问,同时把握良好的提问时机,不断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统计图谜语趣味性 帮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创新产品工业设计(2022年5期)2022-06-11让“统计图图表”背后的数学文化熠熠生辉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1年12期)2021-03-23以画之名小资CHIC!ELEGANCE(2019年10期)2019-04-30趣味几何小资CHIC!ELEGANCE(2017年27期)2017-10-11识字谜语小雪花·成长指南(2016年11期)2016-12-07谜语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小学版(2016年5期)2016-06-21谜语两则红蜻蜓(2015年10期)2016-01-26谜语两则红蜻蜓(2015年9期)2016-01-26如何选择统计图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14年6期)2014-09-18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14年6期)2014-09-18

推荐访问:小学数学 提问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