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民族艺术歌曲《孟姜女》的演唱特点

徐明月

作为我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的王志信,以独特的音乐思维方式对江苏民歌《孟姜女》进行了再创作,将流传已久的古代爱情故事再次搬上了舞台。作曲家将原曲中单一的结构段落改编,形成具有结构严谨、情感对比强烈的自由变奏型多段的曲式结构。他将传统的音乐元素巧妙运用到作品,又在传统中融入了西方的音乐元素,使作品更具感染力。①作曲家在这部民族艺术歌曲中,根据故事的情节、人物情绪,配以旋律的线性变化,丰满的和声张力,以及节拍及速度的变化来达到情感的表达。在歌曲《孟姜女》的创作中,作曲家借鉴西方传统歌曲中的通谱歌形式,将民歌单一乐段结构的主题进行了发展与创新,赋予了原曲更具戏剧化的艺术效果。可以说,在这首民族艺术歌曲的创作上,作曲家基于传统民族音乐元素,赋予了其现代艺术美学的特征,使民族性与时代性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一)作品的曲式结构

在民族艺术歌曲《孟姜女》的创作中,作曲家基于江苏民歌《孟姜女》“起承转合”四句体乐段的一部曲式结构,通过运用变奏的手法,构建为具有大型叙事曲体裁的自由变奏型四段体结构。整首作品是运用民歌主题以及“板腔体”的手法将其延展而成的,由引子、A、间奏1、A1、间奏2、B、间奏3、A2及尾声九个部分组成。从引子到A1变奏的27小节中,运用了D徵六声的民族调式调性(加变宫),其中A乐段是民歌主题的首次出现,旋律委婉哀怨,表现出孤守空房的一个妇女的形象。从间奏2到对比主题的B乐段中,乐曲转调进行到D羽六声的民族调式(加变宫)。这种主音不变、宫音变化的转调方式,在增加音乐色彩对比性的同时,也使得乐曲呈现出了“统一”的效果,并表现出女主人内心思念、忧郁的情绪。A2乐段作为全曲的最高潮,作曲家通过连续上行的旋律线条和密集伴奏织体的结合,表现出女主人公孟姜女无助、焦急与期盼的情绪。

(二)主题及其发展手法

民族艺术歌曲《孟姜女》是作曲家基于原民歌主题音调进行的装饰性变化,形成一个具有“起承转合”性质的新主题,四乐句落音分别A商、D徵、E羽和D徵,节拍为4/4拍。主题A(6-13小节)在旋律进行上主要运用了大二度和小三度的级进发展手法,呈现出细腻优美的艺术特性。在变奏A1(18-27小节)中,乐曲的旋律起伏变化较大,音乐的流动性与叙事性也逐渐增强,凄凉哀怨的色彩也更加的浓郁。在A2(58-59小节)中,音乐经过B乐段的对比发展,主题再次出现,与乐曲开始的情绪形成了呼应,哀怨、伤痛的情绪也更为突出,并且该主题配以连续十六分音符的伴奏形式,表现出主人公激动的情绪。

在这首民族艺术歌曲《孟姜女》中,作曲家通过调式调性及音色彩的对比变化,塑造出女主人公孟姜女这一音乐形象的两面性——“柔”与“刚”。在乐曲的前三个段落A、A1和B中,通过原民歌主题及其变奏,表现出孟姜女柔软细腻的人物性格,以及凄凉孤独、哀怨委婉的思夫心情;
在最后的A2乐段中,通过主题音调变化再现的手法,表现出生动鲜活、悲中有怒的形象。总而言之,作曲家通过自己独特的想象力与艺术构思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个痴情悲惨的古代女性形象。

在乐曲的四个主题乐段中,作曲家借助四季的变化,分别表现了孟姜女这一人物不同的心理特点和形象特质。在乐曲的A乐段中,歌词为“正月里来是新春……”,通过新春团圆佳节团圆的氛围突出表现了对夫君的思念之情;
在A1乐段中,歌词为“牛郎会织女……”,以此表现对夫君思念、期盼归来及深感无奈的情绪。在这个变奏主题中,起伏跳进的旋律曲调比A主题的情绪更加浓郁,音乐的情绪更加细腻,人物形象也更加丰满。旋律中切分和附点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完美地展现出孟姜女盼望重逢的激动心情。在B乐段中,秋季天气的转冷,女主人公表现出焦虑担忧的情绪;
在最后的A2乐段中,大跳的音程进行与板腔②的运用,强烈再现了女主人风雪中不顾天气严寒与路途艰险,毅然决然地寻找丈夫,也很好地渲染了担忧焦虑的情绪,以及在得知死讯后伤心欲绝的情绪。在整首民族艺术歌曲中,作曲家通过主题旋律的变奏、织体及节奏的变化,表现出女主人公思念、期盼、担忧、悲痛以及愤恨的情绪。

民族艺术歌曲《孟姜女》作为一首具有较高难度的女高音作品,其独特的艺术形态与丰满的人物形象,需要演唱者很好地运用演唱技巧来进行塑造与表达。因此,对这首作品在演唱技法上的分析,也成了歌曲艺术魅力呈现的前提与关键。

(一)演唱气息的控制

气息是歌曲演唱的基础,只有良好的气息支撑才能确保人物形象和音乐风格的完美呈现。在《孟姜女》这首歌曲作品中,由于人物形象具有不同的情绪特征,所以就需要演唱者依据乐谱速度、力度来对气息进行控制。例如在A1乐段的第二乐句中,弱起“那是”二字的演唱就需要运用腰部的力量,在演唱前进行快速的换气,并保持乐句的连贯性及其平稳地过渡。在乐曲八度跳进的音程中,演唱者要通过后腰气息的支持,在咬住字头后进行深吸气,保持上颚处于一个积极的打开的状态。其中,在“是”“新”“盈”“城”等带有倚音的字的演唱上,要运用弱声演唱,合理地运用哼鸣的位置。在A2乐段“大雪纷飞……”这一乐句中,时值长达十六拍,为更好地表现出乐句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演唱者可以在“雪”字上进行换气,以此确保八拍长音的“飞”字在演唱时能够有充足的气息进行保持。

(二)演唱的咬字与发音

咬字归韵与发音的准确与否,也将直接影响歌曲作品演唱的韵味。在歌曲《孟姜女》的第一部分A中,是一个兼具抒情性和陈述性的段落,作曲家标注为“稍慢、委婉、哀怨地”的情绪术语。因此,演唱时咬字要平缓自如,渲染出祥和幸福的节日氛围,从而表现出自我的独孤。其中在第10小节的“妻”字上,要保持住“i”的发音;
在12-13小节中“孟姜女的丈夫去造长城”的“造”字上,要以饱满的气息进行演唱,“城”字上则要以情带声。在第二部的A1乐段中,作曲家标注为“稍流动”的情绪术语,咬字与发音要连贯流畅,突出乐曲的力度,并运用哭腔突出深情和恳切的神情。其中,在乐曲第20小节的“女”字上,要保持住“ü”的发音。在第三部B乐段中的“情”字上,演唱者咬字发音时要轻柔一些,避免过重的咬字导致声音的僵硬。在之后“再把心口一丝热”这一乐句的演唱中,咬字时则要坚定有力。在最后一个部分的A2乐段中,要注意字头、字腹、字尾之间的快速转换,例如在“雪、飞、疾、衣、过、里”等字要突出强调字头,并在咬字后进行准确快速的字尾归韵;
在最后“声声血泪……漫青山”的乐句中,要一板一眼清晰地突出每一个字,以此表现出悲愤、痛苦的情绪。

(三)演唱的润腔技巧

润腔作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中一种独特的装饰性演唱技巧,在声乐演唱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波音、滑音、颤音、直音等装饰性润腔在歌曲《孟姜女》演唱中的运用,表现出孟姜女不同的人物形象;
哭腔、甩腔、花腔等的音色润腔技巧,则突出地表现出女主人公哀怨、悲愤及痛苦的情绪。本文中将着重从对前倚音润腔技巧、顿腔润腔技巧和速度及力度润腔技巧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前倚音润腔技巧

在A乐段的第7小节中,“是”“新”二字中运用了前倚音,使得乐曲的主题比原民歌更加地婉转曲折,并且这种十六分音符的前倚音技法给人一种延绵哀怨的感觉,也很好地表现女主人公孟姜女柔美的人物气质。在第9和13小节中“盈”“城”字中的前倚音,是一个相同的大二度下行的形式,也突出了女主人公无奈的思绪。在第二部分A1乐段第21小节的“河”字上,是一个上行的小三度的前倚音形式,增加了乐曲的流动性,表现出夜里银河的璀璨夺目。在第三部分B乐段40小节“针是情啊”这一乐节中,旋律是一个连续二度级进式的下行,其中“情”字的上二度前倚音,将相思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看到,在整首民族艺术歌曲中运用了20次的前倚音,因此演唱者在演唱中要充分地运用前倚音的装饰性润腔技巧,以此丰富乐曲的旋律、情感色彩和语气修饰,增强乐曲韵味,使歌唱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贴近生活。与此同时,在前倚音润腔技巧的处理中,演唱者也要做到“字正”,避免出现“倒字”现象的发生。例如,在A乐段第一乐句第7小节的“来”字处理上,虽然作品中没有对该音进行标注,但是为更好地突出字正的效果,演唱者可以在“bb1”音的前面加入一个上行二度的前倚音“a1”。因此,在这首民族艺术歌曲《孟姜女》的演唱中,要合理准确地运用好前倚音润腔技巧,以此表现和突出女主人公多种不同的人物性格及歌曲的韵味。

2、顿腔润腔技巧

在这首歌曲的演唱中,也要依据乐曲的节奏进行,对其中的字词进行顿腔润腔技巧的演唱处理。乐曲段落中“户”“空”“花”等的十六分音符与休止符的配合,不仅使音乐有了呼吸的气口,也极大地增强了乐曲的表现张力,突出了哽咽和悲伤的思绪之情。因此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要合理准确地运用好顿腔的演唱技巧,通过腹部的气息,在十六分音符处通过关闭喉、咽及声口,表现出音乐弹性的特质,做到声断气不断和字断意连的效果。例如,在第三部分B乐段的“菊花煮酒空相望”中,“菊花”二字原本为一个专有的名词,但是为了更好表现出花落的情景,演唱时要运用顿腔的技巧处理为断开的效果,从而突出孟姜女的幽怨、哀愁。

3、速度及力度润腔技巧

在一首声乐作品的演唱中,乐曲的速度及力度的掌握与控制,将直接地影响到乐曲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在民族艺术歌曲《孟姜女》中,较大部分的地方运用了速度润腔。例如,在乐曲的前三个部分均为舒展的慢板,所以演唱时整体要以诉说的语调呈现出委婉哀怨和苦闷的情绪。在最后一个部分的A2乐段中,速度变化为快板,音乐的情绪激烈且达到高点,与志强平和的状态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尾声部分则是自由的、慢一倍的速度,其中“哭倒长城……”的旋律呈现出一个上行的线条,并在第二次重复的“白骨漫青山”这一乐句中以渐慢(rit.)的速度进行标注,所以要坚定有力地演唱出来。在力度润腔方面,也要处理好乐句在强弱上的对比与变化。例如,在第二部分A1乐段“逢”字的处理上,旋律是一个下行的带有大二度的倚音形式,演唱的力度要以渐弱形式的变化,表现出对于重逢的期盼与无奈的之情。

总而言之,《孟姜女》作为一首戏剧性与故事性极强的民族艺术歌曲,在演唱中要依据美声的发声方法,将传统戏曲的腔板体和民歌演唱技巧融入到人物形象塑造和艺术表现中,以此展现出人物的“刚柔并济”的特性。在作品的整体把握上,则要根据人物性格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情感,例如前段部分的演唱处理上要表现出相思、柔弱与无助;
后段部分的演唱处理上,则要表现出悲痛、坚韧及愤恨。

民族艺术歌曲《孟姜女》是作曲家基于我国传统民歌进行的改编创作,是中国民族声乐在新时代的传承、革新与发展。在这部声乐作品中,王志信通过运用自由四段体的曲式结构,描绘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变幻、人物不同的形象与心境,展现出女子相思、悲痛以及愤恨的情绪。可以说,作曲家在创作中不仅完美地保留了原民歌主题的旋律音调和艺术特征,而且也通过现代作曲技法的运用,完美地契合了当代人的音乐审美意趣。■

注释:

① 邱晶晶.论王志信声乐作品的艺术特色[J].大舞台,2015,(01):151.

② 板腔体也被称为“板式变化体”,它是中国传统戏曲与曲艺音乐集合的一种体式结构。

猜你喜欢 孟姜女乐段艺术歌曲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锦绣·上旬刊(2022年2期)2022-05-16孟姜女哭长城?金桥(2020年10期)2020-11-26缩写《孟姜女哭长城》作文评点报·小学五、六年级(2020年29期)2020-07-23孟姜女不姓孟而姓姜祝您健康·文摘版(2020年5期)2020-05-13艺术歌曲演唱的技巧探究音乐生活(2019年11期)2019-12-10视唱练耳与钢琴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17期)2018-09-17二胡曲《新婚别》演奏浅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7年10期)2017-10-16对我国艺术歌曲演唱技巧的研究教育界·下旬(2014年4期)2014-06-30中国艺术歌曲的近代发展及其风格特色探索飞天(2011年24期)2011-08-15孟姜女姓孟吗?小天使·三年级语文人教版(2010年7期)2010-09-03

推荐访问:民族 演唱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