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业、心理及就业视角的大学生培养模式研究

覃 源,薛 文,何冠洁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西安 710048)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新时代互联网平台的重要使用群体之一,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积极汲取文化信息,塑造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时间节点,时代元素深深融入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行为发展中,大学生的发展方向也呈现出了较强的时代感[1]。如何更高效地与心理、思想发生改变的当代大学生交流互动,建立更加契合大学生需要的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从新时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入手,探讨了在学业、心理和就业视角下的大学生培养模式。

1.1 对文化质量的理性甄别增加难度

网络快餐文化作为一种市场经济下发展而来的产物,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与商业的结合品,短平快的获取方式及与市场发展的高度契合性成为其主要特点[2]。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下人们获取新知识的途径增多,大学生作为新鲜事物的最快接受人群,以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为媒介,借助微博、微信、QQ等网络通讯技术,可以实现足不出户便可获取来源于网络的影视文化、音乐文化、阅读文化等,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新鲜特色、通俗易懂成为快餐文化的典型特征[3]。短平快的快餐文化可以带给大学生新鲜的视听盛宴,让其在有限的时间内,以多元化的方式接触最新的文化信息,对于远离父母求学的他们来说,是一种缓解精神压力、宣泄紧张情绪、满足审美娱乐的最佳途径。然而,良莠不齐的快餐文化也给大学生的理性甄别带来了新挑战,过度娱乐性的快餐文化属性,在为大学生枯燥生活减压的同时,一旦把控不当,极易产生依赖性。

1.2 心理承受力进入全新考验阶段

步入大学意味着要远离对父母和家庭的依赖,独自面对及处理从生活琐事到人际交往等诸多事情,环境变化对于部分自立能力较弱的大学生来说,将成为一个巨大考验[4]。大学生步入大学后,生活变得逐步多样化,高校社团和团体活动增多,同学来自五湖四海,从习惯到认知的差异性也逐渐增大,部分大学生会进入一个新的迷茫期,对自身定位存在一定偏差,对其心理承受力也带来全新考验。同时,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随着心理和身体成熟度的提高,对情感的追求也将逐步显现,情感问题也给部分大学生内心造成了一定的打击。因此,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如何以更好的心态和心理承受力来接受及经营好自己的大学生活,将成为大学生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1.3 缺乏专业培训,职业规划意识较薄弱

当前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步入大学前以学习为主,步入大学后容易陷入迷茫,不清楚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和意义,对未来就业岗位的了解也较为片面。大学生活虽然丰富多彩,但依旧停留在校园层面,短暂的暑期社会实践仍不足以让大学生充分接触和了解社会,相对温和的校园环境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危机意识不足[5]。在工作节奏不断加速的社会背景下,生活的成本和压力促使部分大学生以高薪水为就业的首选目标,而对于职业定位、职业价值、社会发展结合度等长远问题考虑较少,导致职业规划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6]。如何改善这一状况,成为高校大学生全面培养规划中亟需考量的重要问题。

2.1 学业指导视角

2.1.1 扎实开展新生入学教育

高度重视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活动,以组织召开新生及家长座谈会等多种形式,针对新生生活适应、学习方法、学业方向、专业理想等方面进行引导和教育,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同时使学生及家长认识本专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此外,注重培养新生的校纪校规意识,促使学生全面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筑牢大学生作为合格的社会建设者和服务者的基础。

2.1.2 落实本科生导师制度

结合各专业实际情况,为每班配备一名骨干教师担任本科生导师。针对本班学生实际状况,协助辅导员在完成班级日常事务的同时,给予学生在专业教育、学业规划、所学课程、学习方法、就业择业和职业生涯等方面的个性化指导,高度重视专业教育,为学生普及专业培养方案,帮助学生了解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等,为学生在学业上的进步提供动力,在专业指导和思想引领上积极发挥导师作用,与辅导员相互配合,协同工作,达到“有重叠、无死角”,引导学生在大学期间全面发展、成长成才。

2.1.3 建立辅导员+学生党员+一对一帮扶协同引导制度

以辅导员为纽带,积极同本科生导师、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保持沟通与联络,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建立党员联系宿舍制度,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作用,达到模范引领的同时,更好地帮助学生纠正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和行为上的偏差,解决部分学生思想认识和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在学业引导方面,建立高低年级交流互动机制,以“优秀学长领航”计划为低年级学生树立标杆和信心,以“一对一帮扶”计划解决学业困难学生的成绩提升问题。多管齐下,积极做好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2.1.4 举办学术论坛,开展“教授接待日”活动,帮助拓展学生视野

从学校层面,每学期面向全体学生举办各类学术报告,以讲座形式为学生分享专业发展历程、学术前沿以及最新进展等,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汲取的意愿。从学院层面,开展“教授接待日”活动,组织系所每位教授轮流按期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从学习到生活,给予学生积极与正向的引领,对于培养学生稳扎稳打学习专业知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2.1.5 加强学风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全校范围内制订和完善学生管理和学风建设方面的规章制度。强化实行“两早一晚”制度,提倡早操、早读和晚自习;
狠抓课堂出勤及学生宿舍管理,要求低年级学生每天组织集体自习,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夯实学业基础;
重视诚信教育,大力宣讲有关学风、考风的校规校纪,严格管理,坚决杜绝考试作弊现象。同时,学校每年都会开展“优良学风班”“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的评选,以点带面,促进全校各班级学习氛围的整体提升。某高校以上述方式进行学习指导后,近几年本科读研率始终保持在25%以上,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2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

2.2.1 构建校、院和系(专业)学生心理辅导的组织体系

学校层面设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负责全校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的规划、年度计划和信息收集工作,配置心理咨询教师定期接受学生咨询,着重针对大学生常见的新生适应问题、学习心理问题、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情绪问题、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大学生常见认知偏差等问题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学院层面设立心理健康发展辅导站,负责预防学生心理危机,起到普及心理知识、促进学生心理成长的重要作用。本科生导师可通过召开班会或个别谈话的形式,随时把握学生心理状态,并给予针对性的专业指导、就业辅导以及必要的心理疏导,或将有关情况反馈至院校两级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部门。

班级层面配备心理委员一名,侧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并及时将问题反映给辅导员和本科生导师,最终通过校院两级心理健康咨询部门予以解决,形成完善的“预防—汇报—解决”机制。在建立了上述心理健康保护机制后,某高校的受益比例大大增加,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1 某高校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后的情况Tab.1 Situation of a college student after learning guidance

表2 某高校学生心理辅导渠道受益情况Tab.2 Benefits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hannels for students in a college

2.2.2 组织丰富多样的学生心理教育活动

每年针对性地开展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的活动,通过征文活动、主题报告会、大型团体活动等形式向大学生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保健知识,帮助大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掌握必要的心理调适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在活动前,校、院、系应通过学校官网、微信平台、QQ群以及线下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对相关活动进行广泛宣传,吸引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各项活动。

2.2.3 全方位全时期覆盖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高度重视每一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入学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筛选,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对一些可能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定期心理辅导。加强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引导,对个别学生遇到的就业困难和心理问题逐一帮助解决。

2.3 就业指导视角

2.3.1 促进学生就业模式全员化

针对各学院专业的差异性,由院长对就业工作负总责,在每年招聘会上针对本专业的特点,广开思路,从源头抓起,重视各个环节,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保障,专业教师在日常对外学术交流中亦可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学院坚持每两周与系所主任实行就业情况沟通制度,确保系所领导能够实时了解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督促相关专业教师关心学生就业,发动全院教职工,号召全体教师依托业务往来积极联系用人单位,努力扩大就业信息源,深化学生的就业工作。

2.3.2 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精细化

做好就业工作重心下移、就业指导提前的计划准备,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前提下,对毕业生就业过程实施信息化和全程化指导。入学时,本科生导师强调“以就业促学风”,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积极考取各类证书,锻炼各方面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导师和辅导员对大三学生实行专业引导,做好就业思想引导和就业准备工作。针对面临就业的大四学生,实行精细化、全员化就业指导,通过就业动员、形势政策分析、与就业学生一对一谈话等形式,及时了解就业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对于就业不顺利的学生,由辅导员针对性通知招聘信息至学生本人,及时了解学生的就业动态和心态变化,及时予以分析和辅导。具体的职业规划方式与受益人数如表3所示。

表3 某高校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方式Tab.3 Career planning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of students in a college

在多方努力和帮助下,某高校毕业生的升学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准,如表4所示。

表4 某高校专业学生一次就业率Tab.4 Employment rate of major students in a college

2.3.3 拓展学生就业渠道

一方面,校、院、系积极利用研究生支教团、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等就业政策,通过对自主创业、教师资格考试、公务员考试等培训项目的宣传,引导和鼓励学生多方式、多途径就业。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友资源,积极联系各方企业;
积极发挥学校就业网站、学院网站、QQ群、微信公众号等云平台的作用[5],及时宣传相关就业信息,及时组织、协调各类专场招聘会,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

2.3.4 全力做好考研学生的服务保障工作

导师及辅导员要通过就业摸底谈话确定考研群体,并为其解读考研政策、提供近年来考研成功学生的姓名和学校名录;
定期举办考研交流会,讲解交流考研经验与备考复习方法;
针对考研失利的学生群体,以辅导员谈话、导师推荐就业单位等形式,帮助其顺利就业。

2.3.5 对少数民族学生、建档立卡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给予特殊关注

将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列入重点帮扶计划中[6],毕业班辅导员要定期在高校就业信息网站上搜集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招聘信息,并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意愿有针对性地联系其参加企业招聘会,尽力为经济困难学生解决找工作的路费。同时,在学校和学院两个层面上,通过分批次发放各类补助、求职补贴等,帮助建档立卡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求职过程中的经济问题,帮扶教师向学生介绍相关单位,根据学生特点,重点推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到相关单位。

表5 某高校专业毕业生近三年就业情况Tab.5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major graduates in a college in recent three years

实践证明,经过职业规划专业指导后,某高校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职业自主选择能力,对自己的目标更加清晰,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就业竞争力。某高校专业毕业生近三年就业情况如表5所示。

高等院校是为社会建设和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场所。优秀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要保证身心健康,这样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在发展的浪潮中勇作先锋。在当前就业发展情况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时,高校应根据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模式,探究科学的大学生培养方式,使其为社会的发展建设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辅导员心理健康心理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少先队活动(2022年4期)2022-06-06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心理健康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疯狂英语·新读写(2021年7期)2021-10-13心理小测试阅读(快乐英语高年级)(2020年3期)2020-07-16心理感受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6期)2019-05-28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年1期)2018-05-10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东方教育(2017年14期)2017-09-25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文学教育下半月(2016年7期)2016-08-15

推荐访问:视角 学业 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