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市不同稻鱼共作模式经济效益比较

谢云玲,冷升璨,帕三石,赵丽娟,尹 娇,左志彪,侯 跃,龙瑞平,杨从党

(1. 芒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芒市 678400;
2.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 650205)

稻鱼共生是以水稻种植为基础,通过稻田养殖鱼类,将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有机结合的农业模式[1]。中国稻田养鱼面积在不断扩大,2018 年和2019 年全国稻鱼种养面积分别达到202.8 万hm2、234.7 万hm2,其中2018 年稻鱼种养面积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6.71%,约占稻田综合种养面积的45%[2]。云南的稻田养鱼具有悠久的历史,德宏州是云南省主要的稻田养鱼耕作区之一,近年来稻田养鱼的面积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但由于生产上稻鱼种养模式复杂多样,其稻田产出与效益参差不齐。为进一步探索适宜芒市稻鱼共生的种养模式,实现种养收益最大化,文章比较了当地常用的几种稻鱼共作模式的经济效益,为芒市科学的稻田养鱼提供理论依据。

1.1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21 年5—10 月在芒市轩岗乡拉哏村进行,试验选取了当地常用的6 种种养模式进行比较,以只挖鱼沟不养鱼的稻田为对照(CK)(表1)。各种模式实行大区试验,一块田为1 个模式,不设重复,每块田所挖的鱼沟鱼塘占稻田面积的9%~10%。水稻品种选用优质稻德优11 号,所有处理机械栽插密度为15 万穴·hm-2,于5 月29 日移栽,10 月4 日收割。7 月1 日投放鱼苗,9 月15 日收获,投放鱼为鲤鱼。水稻全程不施肥料。

表1 不同模式鱼投放情况

1.2 数据统计与分析

使用软件Excel 2010 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2.1 不同稻鱼共作模式对鱼产量的影响

从表2 可以看出,所有投喂饵料模式鱼的增产率都呈现上升的趋势,增产在14.16%~41.33%,其中Y3 的增产率最高,达到41.33%;
而不投喂鱼饵模式鱼增产率较小,Y2 的增产率为4.44%,Y5 的增产率则为-5.66%。在投喂饵料的条件下,鱼苗投放量小的模式(Y3)比投放量多的模式(Y4)鱼的增产率高。

表2 不同模式对鱼产量的影响

2.2 不同稻鱼共作模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从表3 可以看出,所有稻鱼共作模式水稻的产量均高于CK,其中Y2 模式水稻产量最高,达到6491.10 kg·hm-2,比CK 增产29.15%;
Y1 模式产量最低,仅为5785.65 kg·hm-2,比CK 增产7.65%。稻鱼共作模式增产的原因主要是水稻生长季没有施肥,投放的部分饲料和鱼粪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营养物质。从产量构成因素看,稻鱼共作模式主要增加了水稻的有效穗和穗粒数,但结实率和千粒重有所降低。

2.3 不同稻鱼共作模式经济效益比较

从表4 可看出,稻鱼共作模式的经济效益均高于CK,其中Y2 模式的经济效益最高,达到18363.60 元·hm-2,比CK 增收93.34%,其次是Y4 模式,经济效益达到15663.00 元·hm-2,比CK 增收64.91%;
Y1 模式的经济效益最低,为11242.50 元·hm-2,比CK 增收18.37%。在鱼规格相同的条件下,投放量越大经济效益越高;
投放小规格鱼苗时,投放量600 kg·hm-2模式比投放量300 kg·hm-2模式的经济效益高。

表4 不同稻鱼共作模式经济效益比较

稻田养鱼的目标是实现鱼与水稻的最大共生效应。鱼的密度过高会导致水中氧气减少而抑制鱼的生长[3];
鱼粪、残饵等营养物质的富集会造成水稻徒长、倒伏与稻田污染[4]。鱼苗初始重量则与稻田水深、放养密度密切相关,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稻鱼系统总体效益的提升。陈坚[5]等研究表明,投放量为225 kg·hm-2初始投放鱼苗种重为50 g 时为最优放养组合,其水稻及稻田鱼产量相对较高。龙胜碧[6]等研究表明,随着投鱼量的增加,水稻分蘖、有效穗有增加的趋势,但成穗率有下降趋势,穗粒性状没有明显变化,成熟期略有延长,产量略有增加,但不明显,稻田生态养鱼放养数量在225~300 kg·hm-2较为适宜。本研究表明,鱼规格为225 g·尾-1的条件下,水稻产量随投放量的增加而增加,鱼的规格大于375 g·尾-1时,水稻产量随鱼的投放量的增加而降低,投放量为600 kg·hm-2,鱼的规格为225 g·尾-1时水稻产量和稻田综合经济效益最高。稻鱼共作模式中鱼粪、残饵等营养物质增加了稻田的肥力,同时鱼的活动搅动水体与土壤,增加了水体的溶解氧浓度,改善了土壤氧化还原状况,使得稻田氮的矿化作用加强,有助于提高稻田的土壤肥力,促进水稻养分吸收[7-9],所以稻鱼共作模式水稻的有效穗、穗粒数和产量均高于对照。

鱼的增产量跟鱼苗的大小和是否投喂饵料有着密切关系,投喂饵料模式鱼的增产率比不投饵料模式高,但是由于鱼饵增加了成本,整体经济效益却下降了。在不投饵料条件下,225 g·尾-1规格鱼苗会有小幅的增产,但565 g·尾-1规格鱼苗呈现减产趋势。因此,在稻鱼共作中适当的投放饵料有助于鱼的增产。饵料投喂量、投喂时间以及投喂何种饵料对鱼和水稻产量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芒市种植优质稻品种,栽插15 万穴·hm-2,全程不施肥的条件下,投放225 g·尾-1鱼苗600 kg·hm-2,或者投放565 g·尾-1鱼苗300 kg·hm-2,不投喂鱼食的种养模式,稻田的综合经济效益较好。

猜你喜欢 投放量增产率鱼苗 共享单车投放调度研究理论与创新(2020年15期)2020-10-096万余人 11月沪牌参拍人数较上月增长6万余人新能源汽车报(2020年44期)2020-01-07控流优选鱼苗检疫器发明与创新·中学生(2019年1期)2019-03-23有机肥在辣椒上的应用效果试验农业科技与装备(2017年5期)2017-08-16复合微生物肥料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分析安徽农学通报(2017年12期)2017-07-13水稻施用秸秆腐熟剂效果研究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9期)2017-05-21基于利益链合作模式的抗生素耐药性控制模型价值工程(2017年9期)2017-04-18年末银行间资金面持续偏紧,分析认为央行隐性加息银行家(2017年1期)2017-02-15“复合微生物肥料”在水稻上的肥效试验报告农民致富之友(2016年22期)2017-02-07高原地区青海湖裸鲤鱼苗运输注意事项河北渔业(2015年4期)2015-04-20

推荐访问:经济效益 模式 稻鱼共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