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工科院校思政课统战理论教学现状研究

张艳丽,郭德能,许清卓

(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认识到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体系。统一战线是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是夺取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统一战线的本质就是围绕共同目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要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大学生群众基础,把青年大学生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汇聚磅薄力量。2020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明确指出要将统一战线知识纳入国民教育内容。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中统战理论知识教学效果,让青年大学生更好掌握统战知识理论,了解政党、民族、宗教、海内外同胞等关系,在大学生心中厚植爱国、爱党、民族团结的种子,有利于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党的感召力,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本课题组以某地方工科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为主要研究调查对象,制作《统战理论知识纳入高校思政课情况调查问卷》,先后通过微信、电子邮箱、QQ等方式发放调查问卷,共收回问卷873份,有效问卷873份,并与17位思政课教师和32位在校学生进行了访谈。对873份调查问卷的数据和访谈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初步掌握了该校思政课中统战理论教育的状况。

1.1 统战理论知识进高校思政课教材的状况

当前在普通高校本科生中开设有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这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有明确的统战理论知识。比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主要从历史角度论述“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发展脉络”,论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的历史原因和演变过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主要是在新民主义革命理论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两个部分中集中出现了统战理论知识[1]。“形势与政策”的内容每学期更新,有提及统战理论的内容,但呈现的篇幅少且位置不确定。

1.2 统战理论知识进高校思政课课堂的状况

1)统战理论知识普遍进入了高校思政课教学,但占课时较少。目前该校承担相关课程教学的一线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将统战理论知识纳入到了思政课教学,但是实际教学学时较少,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中总共不足2个课时。

2)高校思政课课堂中对统战理论知识的讲授未形成统战理论的专题,主要从历史角度的理论讲述为主,缺乏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统战新理论知识和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统一战线重要讲话内容,散见于相关章节,未形成系统性和章节性的总结。

3)思政课教师未能对统战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教学体系的转化。在与思政课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由于统战理论知识出现在两门课程中,在内容衔接上未作统筹安排,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过程中,不同课程的教师为避免内容重复,并不会将本门课程中的统战理论知识进行过多地研究和系统转化,基本选择将教材内容搬进教学课堂。

1.3 统战理论知识通过思政课教学“进头脑”的效果

1)大学生对统战理论知识有一定了解。超半数以上学生准确认识新时代统一战线是爱国统一战线,在思政课上接触到五个或以上统战理论知识的学生都在60%以上。

图1 题六回答数据

图2 题九回答数据

2)大学生对统战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有近六成的学生表示对统战理论知识很感兴趣,仅有2.29%的学生对统战理论知识不感兴趣。

图3 学习兴趣环状图

3)思政课中统战理论知识的教学基本满足大学生的需求。2.98%的学生不满足当前政课理论知识教学,97.02%学生基本满足、满足或完全满足其需求。

图4 教学效果环状图

2.1 教师对统战理论知识进行课堂教学的供给不足

统战理论在不断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那么,新时代统战理论教育也需要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发展。可是,当前的统战理论教学供给上表现出与之不相适应的不足。在师资力量方面,目前该校进行统战理论知识教学的思政专业教师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接受过系统专业的政治理论培养,但少有教师对统战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在思政课教学方面,在备课中尚未对统战理论的教学进行专题的探讨,导致教师对统战理论的教学研究和投入不够;
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大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极少采用师生互动、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统战理论知识讲授的教学设计较传统。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导致不同教师对统战理论知识重视程度不一、把控能力不齐,最终使得统战理论知识教学供给呈现出不平衡不充分的状态。

2.2 学生对统战理论知识进行深入学习的需求不足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学生对统战理论知识感兴趣,并且都或多或少在思政课中接触过统战理论知识,但是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会去专门学习统战知识,大部分都是通过课堂教学了解到统战知识,学习统战知识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在对学生的调查中显示,有约六成的学生认为不用再增加思政课中统战理论知识的学时了,这与学生对统战理论的高兴趣形成反差,也就是说大学生对统战理论知识的兴趣并未转化成其学习统战理论知识的需求和实际行动,学生对统战理论知识学习的需求不足。这与教师在课堂教学未能主动去激活学生这方面的需求息息相关。在调查问卷中,学生在回答“当前思政课统战理论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时选择最多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参与度低”,在谈到“对思政课中统战理论教学的意见”时,大部分学生表示希望在统战理论教学中增加趣味性和实践性,能结合具体案例讲。

2.3 教学实践中缺乏符合青年特点的统战理论知识

通过梳理高校思政课关于统战理论知识教学内容发现,五门思政课教材中包含的统战知识具有理论性、宏观性、概括性的特点。在高校思政课的统战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缺少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的统战理论知识,特别是缺少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的统战知识,也没有针对有自主创业和留学深造意向的大学生所需要的统战理论知识。在前期调查问卷中,少数民族学生明显表示出对统战理论知识的需求和高校思政课堂无法满足的之间的矛盾。当前,大学生中的自主创业群体逐年增长,他们不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也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而对有留学经历和留学意愿的大学生进行统战理论教育,则需要关注他们在思想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国际化差异。如何针对高校大学生群体的新情况、新特点,探索服务好高校大学生群体的统战理论新知识和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新机制,是当今高校思政课教学亟待解决的重点难题。

高校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未来将奋斗在国家各行各业各领域,他们对党的统战理论的认识将直接决定未来党的统一战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大学生思政课作为统战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帮助学生建立科学、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统战工作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3.1 增强思政课教师统战理论知识的教学能力

首先,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与时俱进,走在统战理论学习宣传的最前线。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统战理论知识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课教师作为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统战理论知识的关键因素,也是提升思政课统战理论教学效果的基础条件,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应积极关注并了解党的统战理论的创新发展,把握高校统战工作的原则和要求,结合本地本校统战工作的实际情况,从社会热点入手,从涉及学生切身利益事例入手,以青年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把统战理论的新成果、新发展和新动态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转变高校统战工作与思政课联系有限、结合不紧的思想,树立将统战理论溶于课堂、溶于对学生的教学与管理之中的新观念,树立“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理念[3],促进课堂产生和谐氛围,增强课堂凝聚力,从而加强大学生对统战理念的学习。

其次,高校思政课教师应集思广益,优化统战理论的教学设计。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过程,而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能进一步提升统战理论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课堂学习效果,也将直接决定着学生对统战理论理解的质量和深度。建议以学科或者教研组为分组依据,将承担一线教学任务的思政课教师集中起来,根据教材和大纲、选择合适教法,设立统战理论知识的教学目标,共同完成备课任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树立经常反思教学效果的思想,集体备课的效果要通过思政课中统战理论教学实践这个环节来检验,及时总结和反思并进一步深化到下一次集体备课环节,认真归纳、集中整理,形成整改措施,才能做到对统战理论教学效果的整体提升。

最后,高校思政课教师应统筹规划,形成统战理论知识教学协同优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团队之间一体设计统战理论教学,做好统战理论教学内容上的衔接、教学案例的运用、知识点的梳理等工作,展现教学改革的优势。适当调整统战理论在平时测试和期末考试中的分值,提升学生的重视程度。还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进行统战专题教育,增加民族、宗教以及新的社会阶层、出国留学人员等方面的统战理论与政策内容,集中讲授党的统战知识,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统一战线重要讲话,使高校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统战理论,增强统战意识,懂得统战工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3.2 丰富教学形式激活学生统战理论知识学习需求

学习需求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必要条件,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需求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根本动力。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激活学生对统战理论学习的需求,高校思政课是专业交叉性很强的课程,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知识广泛性的要求很高,特别是在思政课统战理论教学中任务重和课时少的条件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互联网平台搜集最前沿的统战理论和社会热点资讯,将其转化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的教学内容,用微视频、故事分享、案例解读、学术沙龙、“微课堂”等丰富的教学形式激活其统战理论学习的需求。当代大学生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的思想是极其活跃的,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网络热点,熟悉互联网平台。在前期调查问卷中,少数民族学生明显表示出对统战理论知识的需求和高校思政课堂无法满足的之间的矛盾。网络教学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益补充[3],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合理采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让部分想更加深入了解统战理论知识的学生更加高效的利用互联网学习知识,以不断激活学生统战理论知识学习需求,让线上线下教学相得益彰,发挥弥补课堂教学的作用。

3.3 完善思政课教师统战理论知识的科学研究体系

系统全面的统战理论知识,是正确开展思政课中统战理论教学实践的现实基础,针对青年群体的新情况、新特点,应该不断深化统战理论科研工作,并与思政课教学形成良好的双向互动机制,提升统战理论知识在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时代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对新形势下的统战工作作出一系列决策和部署,推动统战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充分说明党中央对新时期统战工作的重视。高校思政课承担“立德树人”的重任,高校思政课教师要重视统战理论知识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深化对统战理论知识作用的认识,要善于运用思政课理论知识和工作方法,将统战理论知识更好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这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党委统战部对思政课教师的领导和支持,需要健全完善对研究统战理论知识的思政课教师的激励机制[4],如设置统战理论专项课题,进一步汇聚统战理论人才,并且形成具有特色的统战理论研究,稳步提升统战理论研究水平及影响力,又将统战理论研究成果反哺于思政课教育教学体系,在思政课中又进一步深化研究成果,提高学生对统战理论知识的认知程度和提升教学效果。统战理论研究和思政课中的统战理论实践教学相辅相成,就能不断开辟新路径,取得新突破,取得新改善,使统战理论知识教学在思政课中得以更好的开展。

新时代,在高校思政课中讲好统战理论责任重大。在大统战工作格局下,要更好地提升统战理论知识教学效果和拓展高校思政课中统战理论教学的实践路径,还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不懈地实践和探索,以切实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使他们受益终生。

猜你喜欢 思政课思政理论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大学·课外阅读(2022年3期)2022-04-25“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科教创新与实践(2022年4期)2022-04-21坚持理论创新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神秘的混沌理论新世纪智能(数学备考)(2021年9期)2021-11-24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湘潮(上半月)(2021年4期)2021-07-20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年13期)2021-01-14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4期)2020-12-14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推荐访问:统战 工科 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