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居环境:30年发展脉络与研究动向图谱

田深圳, 刘章力, 王国力, 杨 兵,徐 梁, 李雪铭,3

(1.辽宁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2.辽宁师范大学 人居环境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9;
3.辽宁师范大学 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9;
4.中国科学院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最主要的行为空间之一,是人类繁衍、生存、发展的重要场所,是人类文明进化和飞跃的源地.健康、和谐的人居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是社会发展和民生的基础.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扎实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解决乡村人居环境问题,把乡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和更加宜居;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人居环境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扎实推进城市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升城市品质和活力.国内的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在我国是一门新兴学科.国外学者道萨迪亚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次提出“人居环境科学”,并在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获得长足的发展.国内学者吴良镛先生于20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人居环境科学”概念[1],是我国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吴良镛先生对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基本框架理论、方法论等几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丰富了人居环境科学的理论成果,有力的促进和推动了我国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发展.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的城市化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我国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以及人口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错综复杂的城市问题亟待解决,不断频发的人居环境问题也日益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核心热点.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人口的持续增长,人地关系日趋紧张,人居环境科学作为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众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从研究数据上来看,由各级统计年鉴[2]、问卷调查数据[3]、气象站点数据[4]等传统人工统计数据向遥感监测数据[5-6]和网络大数据[7]转变,研究数据来源日趋多元、丰富.从研究方法上来看,由主成分分析[8-10]、熵权法[11]、数理统计[12]等向多方法集成[13]、大数据研究[14]等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人居环境的研究当中.从研究内容上来看,由住宅小区[15]、城市规划[16]、可持续发展[17]、农村人居环境[18]转向拟态人居环境[19]、生态宜居[20]、美丽乡村[21]、环境整治[22]、乡村振兴[23]等方向的探讨.

学界从研究方法、研究热点、研究内容等不同视角对我国人居环境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与探究,硕果累累.总体而言,基于长时间序列对中国人居环境发展脉络与研究进行梳理相对较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以1990—2020年30年时间序列的CNKI数据库为文献样本,运用CiteSpace科学图谱分析软件,对中国人居环境研究发展脉络、核心热点以及研究动向进行系统化探究,以期为人居环境科学融合发展、美好人居环境建设以及生态文明战略实现做出有益贡献.

1.1 研究数据

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可信度,准确把握人居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方向,以国内内容最权威、覆盖面最广的中国学术期刊出版总库(以下简称CNKI总库)为数据样本来源.登录中国知网,限定时间范围为1990—2020年,以“人居环境”为篇名对文献进行检索,通过精确检索匹配,共得到4 017条结果.同时为了确保足够的代表性,更好更精确的反应出我国人居环境领域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所得数据进行筛选、去重,最终得到3 888篇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21年1月10日.

1.2 研究方法

CiteSpace 是陈超美团队开发的一款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软件通过绘制关键词突现与共现、作者合作情况、发文机构分布的知识图谱,展示和分析该学科领域前沿的演进趋势以及热点动向.CiteSpace作为一款文献统计分析软件,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文献分析中存在的主观性、片面性问题,保证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目前,国内利用CiteSpace对人居环境科学发展历程进行研究的成果相对较少,选择CNKI数据库时间跨度为1990—2020年,时间切片为1年,运行时间为2021年1月18日,利用科学图谱软件CiteSpace的关键词共现功能,绘制出核心关键词、关键词凸现、发文机构及作者的共现图谱,利用CiteSpace的关键词共现功能以及Excel的统计分析功能,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所整理的国内人居环境研究文献进行深入分析,通过科学知识图谱的方式,揭示我国人居环境研究的历史脉络、演进规律和研究动向.

2.1 时间过程

利用Excel软件,绘制出1990—2020年中国人居环境研究领域发文数量分布图,观察、分析图1可知,国内人居环境研究领域发文量整体呈不断上升趋势,按时间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①初始萌芽阶段(1990—2000年),该时期,我国学术界对人居环境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相关研究成果较少,但是日益严峻的人地矛盾已经使学者们认识到了人居环境研究的重要性,它关系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并对其进行了积极的探讨.②稳步深化阶段(2001—2015年),这一阶段人居环境研究的发文量稳步增加.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相伴而生的城市病日益成为阻碍我国城市健康发展的顽疾.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满意度,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指导意见,有力推动了相关研究成果的增加.③爆发增长阶段(2015年以后),在这一阶段,国内学者对人居环境的研究,不但实现了量的突破,更实现了质的飞跃.研究主题更加丰富,乡村振兴、生态宜居、花园城市等研究热点被纳入到人居环境的研究范围之中.研究方法更加先进,不再局限于问卷调查、层次分析、数学建模等传统的研究方法,大数据分析、新的计量模型、数理统计等新兴研究方法被应用到人居环境领域的研究.研究区域多元化,在以城市人居环境为主导的研究洪流中,乡村、山地、沙区、流域等地理尺度的人居环境研究日益突出.

图1 1990—2020年中国人居环境研究期刊发文数量变化Fig.1 Change in the number of articles published in Chinese journal of human settlements research from 1990 to 2020

2.2 机构与作者

2.2.1 发文机构

利用 CiteSpace科学图谱软件,对所获得的3 888篇文献的发文机构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出发文机构分布图.为了更准确地了解不同的发文机构对人居环境领域研究的实际贡献,将第一作者的发文机构作为数据分析的来源.从CiteSpace数据分析的结果来看(见表1),关于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机构主要集中分布在各个高校,其次分布于各个科研院所.发文机构出现频次在20以上的机构有10个,其中,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发文量最多,共有48篇,其次是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等,这说明人居环境研究机构相对较集中,相关学者集中分布.清华大学以吴良镛院士为代表,开创了我国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先河;
辽宁师范大学李雪铭教授在城市人居环境研究方向进行了一系列实证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重庆大学在我国山地人居环境研究领域作出了有益探索;
衡阳师范学院顺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政策需要,富有创新地探索了以“和谐人居”为核心的城乡人居环境新模式.

表1 1990—2020年人居环境研究发文量排名前10的研究机构Table 1 From 1990 to 2020, the research institutions ranked top 10 in the number of published papers on human settlements

不同机构之间存在着许多连线,表明我国不同的人居环境研究机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合作关系,通过研究分析中国人居环境研究发文机构分布图(图2)可知,主要的合作机构网络有衡阳师范学院—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宁夏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苏州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但从总体来看,不同机构之间的相互合作并不紧密,合作网络较为稀疏,合作关系的形成主要依靠同门同校纽带主导,跨学科跨机构合作相对较少.

图2 1990—2020年中国人居环境研究发文机构网络共现图Fig.2 Network of human settlements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China from 1990 to 2020

2.2.2 发文作者

利用CiteSpace的作者分析功能,对人居环境科学领域的发文作者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1990—2020年中国人居环境研究领域的作者网络共现图.图中节点的大小表示作者的出现频次,不同作者之间的连线代表不同发文作者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线条越粗代表合作关系越密切.以第一作者为准,按照作者的发文量进行排名,得出发文量排名前10的作者.发文量最多的前三位作者分别为吴良镛、李雪铭、赵万民,分别达到31、29、17篇,其次是李伯华、张文忠、毛其智、王竹、曾菊新、窦银娣、刘沛林,对我国人居环境科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见表2).

表2 1990—2020年中国人居环境研究发文量前10名作者Table 2 China’s top 18 authors on human settlements from 1990 to 2020

从作者之间相互合作的角度来分析,各个研究团队的内部合作较为紧密,不同研究团队之间的相互合作较少,缺乏有效的协作与交流.人居环境科学研究总体上形成了“整体分散与部分集中相结合”的合作格局,表现为以核心作者为中心,以地域、学缘为纽带,向外辐射的合作趋势.人居环境科学研究形成了几个代表性的研究团队,主要有吴良镛(清华大学),李雪铭、杨俊、田深圳(辽宁师范大学),刘沛林、曾菊新、李伯华(衡阳师范学院),赵万民(重庆大学),张文忠团队(中科院地理所),刘峰贵团队(青海师范大学)等团队(见图3).

图3 1990—2020年中国人居环境研究领域作者共现图Fig.3 The author co-authored the map of the research field of human settlements in China from 1990 to 2020

在这些核心作者群中,吴良镛是开创人居环境学科的带头人,李雪铭、杨俊、田深圳团队在城市人居环境方面的研究颇有建树,刘沛林、李伯华团队在乡村人居环境研究领域中作出了突出贡献,赵万民团队主要从事山地人居环境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张文忠团队为宜居城市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探索.从中可以看出,人居环境研究的核心群体正朝着各自不同方向不断深入探索,研究方向呈现多元化态势,为人居环境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多样化视角.

2.3 期刊与学科

2.3.1 发文期刊

为了更好地了解人居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主流期刊分布情况,分析不同期刊对该领域学术研究的影响力和重要程度,对所选的3 888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CiteSpace软件分析结果可知,人居环境研究发文期刊分布较为集中,不同期刊发文量差距较大.按照期刊的发文数量进行排名,得到人居环境科学研究发文量排名前5的期刊依次为《城市规划》《中国园林》《经济地理》《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城市发展研究》,其次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城市问题》《地理研究》《城市规划学刊》《地理科学》等(见表3).

表3 1990—2020年人居环境主要期刊刊文量分布Table 3 From 1990 to 2020, the publication volume of major periodicals on human settlements will be distributed

从研究的领域来看,在人居环境研究领域当中,规划学、景观学和建筑学相关期刊居于主导地位,为人居环境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刊文量名列前茅,这与人居环境科学的起源密切相关.从期刊的影响因子角度分析来看,《地理学报》《地理科学进展》《地理科学》《地理研究》《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等核心期刊拥有较高的影响因子,虽然发文总量并不占据绝对优势,但是却代表着人居环境研究的最新研究方向和前沿热点.研究内容涉及人居环境评价与优化、可持续发展、生态景观规划、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指数模型、气候适宜性评价等众多领域,研究方法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为主,涵盖从宏观、中观到微观等不同层面的研究尺度.

2.3.2 学科领域

从相关研究的学科分类来看,目前国内与人居环境研究相关性较高的学科有建筑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等.其次,与自然地理学、测绘学、农业经济、社会学与统计学等学科领域也有较为密切的联系.由建筑学、城市规划学起步,后来逐渐向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领域渗透,最近新城市科学、信息学等学科也开始介入人居环境领域的研究(见图4).

图4 国内人居环境相关文献学科分布图Fig.4 Subject distribution map of domestic literatures related to human settlements

综上所述可知,人居环境科学拥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涉及建筑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农业经济、社会学与统计学、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等多个学科,综合了多个学科的特点.同时,顺应学科融合的态势对人居环境进行综合研究,有力地促进我国人居环境领域的多元化和集成化.

2.4 核心热点

关键词是一篇论文的核心观点,是论文主题的高度概括,它出现的频率和关联程度可以揭示某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内在联系,反映当时的历史和社会环境因素.为了考察人居环境的研究热点,对1990—2020年国内人居环境研究相关文献主要关键词进行统计,利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绘制出国内人居环境研究相关文献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和关键词突现图.通过分析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和关键词突现图,有利于更好的揭示人居环境研究领域的发展演变脉络(见图5).

图5 1990—2020年国内人居环境研究相关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Fig.5 Keywords co-occurrence network map of domestic literatures on human settlements research from 1990 to 2020

由图5、图6可知,2006年之前,城市一直是国内人居环境领域的研究重点,研究主题包括城市人居环境、住宅小区、城市、人居环境设计、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城市化、城镇人居环境等.经过改革开放之后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供水不足、住房紧张等城市病也随之而来,如何缓解人地矛盾,实现对城市的科学规划与管理,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2006年之后,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兴起,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逐渐成为学者们的研究重点,研究视角从城市扩展到了农村,农村人居环境、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新农村、村庄规划、农村等关键词成为这一时期的研究热点.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概念,强调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是接下来的重要工作内容.人居环境研究也向着更加微观的方向发展,生态宜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生活垃圾治理等日渐受到学者的重视.2017年党的十九大会议报告指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村庄干净整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关于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研究成为2017—2020年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

图6 1990—2020年国内人居环境研究领域关键词突现图Fig.6 Key words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human settlements in China in from 1990 to 2020

基于1990—2020年的数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人居环境研究的时间过程、机构与作者、期刊与学科以及核心热点进行研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同时随着社会实践的演进、地理要素与现象的变化以及人居环境开放性、动态性发展,亟需学者从研究主题、技术与方法、数据来源等方面对其研究动向进行探讨.

3.1 数据

传统人居环境研究的数据获取主要依赖实地考察、问卷发放、官方统计年鉴等,但传统的数据获取方式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效率低下.遥感、网络大数据、计算机等现代科技的发展进步,为数据的获取提供了新的可能.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手段被应用到人居环境研究的数据获取之中,数据获取方式得到了革命性进步(表4).

表4 人居环境研究数据获取的手段及内容Table 4 The means and content of data acquisition in human settlements research

3.1.1 遥感监测数据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发射了包括中巴地球资源一号卫星(CBERS-1)、清华一号微型卫星(HT-1)、遥感卫星一号等众多遥感卫星,越来越多的遥感数据被应用到人居环境的研究之中.利用遥感卫星,可以获取植被指数数据、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地形数据、城市发展衍化数据、交通线数据等数据.卫星遥感监测数据具有更新速度快、周期短、成本低的优势,极大的提高了数据获取的效率,已经在多个研究方向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并日趋成熟.国内学者封志明选取地球卫星遥感数据作为评价指标,对人居环境质量进行科学评价,以期更好地指导人居环境规划与建设[24].遥感监测数据为人居环境研究提供了海量的数据信息,在促进人居环境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1.2 网络大数据

传统数据往往依靠人工实地调查加以获取,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网络大数据为人居环境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目前,网络大数据主要包括新媒体数据[25]、百度指数[26]、电商平台数据、导航数据、网络数据采集[27]、人口健康数据[28]等.何江团队利用基于百度指数的新型城镇化网络关注热度演化历程,对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演进脉络、热点前沿和未来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29].网络大数据在人口健康监测、人口流动、智慧城市研究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也存在着高噪声、高维等缺点需要我们克服.网络大数据在人居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为人居环境科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数据来源,拓展了数据的种类和覆盖范围,为人居环境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信息获取手段[30],成为人居环境研究有力的数据支撑.

3.1.3 实地小数据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进步,掀起了人居环境研究领域的“大数据”热潮[31],使得地理大数据在人居环境的研究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人居环境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但同时,大数据也存在着数据体量大、价值密度低、数据处理繁杂等先天缺陷.在注重大数据研究的同时,也应该给予小数据同样的重视[32].小数据是一种更加真实的个性化数据,在微观尺度的研究上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如甄峰团队以南京市八个典型社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研,分析城市环境对老年人日常生活和健康的影响[33].小数据可以真实反映某一微观尺度的发展情况,从而由点及面,对宏观尺度的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是人居环境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大小数据二者相辅相成,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可以有效规避两者的缺点与不足,是未来人居环境研究方法的重点变革方向.

3.2 方法

伴随着人居环境研究数据的多元化、研究区域的精细化,相应的研究方法也要不断地改进和优化,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传统的研究方法已日益不能满足研究需要,同时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大数据的迅速发展,新兴的研究方法已经逐渐被应用到人居环境领域的研究之中.

3.2.1 多方法集成

人居环境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随着研究数据的日趋多样以及研究内容的不断深入,单一的研究方法已日益不能满足人居环境研究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被引入地理学的研究当中,多方法集成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学科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各系统综合值评价和模糊数学相结合的方法[34-35],对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以期更好的协调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近几年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近些年来,新的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也被不断的应用到人居环境的研究当中,丰富了人居环境的研究方法.多方法集成可以有效的弥补单一研究方法的缺陷与不足,已经成为了近些年来的主流发展趋势之一.

3.2.2 大数据研究方法

人居环境研究离不开数据与方法的相互支撑,随着网络大数据在人居环境研究当中的广泛应用,有关大数据的研究方法也得到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孙鸿鹄、甄峰等学者以多源网络大数据为支持,对人们的活动规律进行分析,对城市内部便利性特征进行考究,为推动新型城镇化转型进行了有益探索[36-37].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地理大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克服传统数据样本容量小、覆盖面有限的先天不足,得到更具意义的研究成果,对人居环境研究具有重大的影响.

3.2.3 “宏观分析+微观验证”研究方法

近些年来,为更加科学地探析人居环境演变的时空地理问题,“宏观分析+微观验证”相结合的方式成为重要的研究范式(见图7).综合运用网络大数据和新型计量模型与方法,并结合问卷调查和普查数据,从生态宜居的角度入手,对人居环境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38-39],提出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可持续发展方案,成为调动居民参与人居环境优化、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人民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宏观分析+微观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人居环境的发展动向,使研究结果更具参考价值.

图7 人居环境研究方法的演变Fig.7 Evolution of research methods for human settlements

3.3 研究方向

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人居环境的研究视角也不断发展和深化,研究方向日趋多元化.当前,人居环境的研究方向正在从对概念定义、可持续发展、宜居性评价、城市规划、生态环境转向对拟态人居环境、环境整治、美丽乡村、生态宜居等方向的探讨与研究(见表5).

表5 人居环境研究动向的演进Table 5 The evolution of the research trend of human settlements

3.3.1 拟态人居环境

新媒体、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信息技术和传媒手段的发展,赋予了人居环境新的内涵,人居环境研究内容不再局限于空间规划、生态环境、居民满意度等传统现实人居环境的研究,同时也涉足到新信息技术所构建的拟态人居环境.拟态人居环境突破了传统人居环境研究注重客观现象描述的限制,把人居环境的研究对象从客观现象拓展到人的主观世界.国内学者李雪铭、杨俊、田深圳利用百度指数的开源接口,建立城市拟态人居环境数据库,并利用其对城市现实人居环境和拟态人居环境进行对比,以更好地揭示城市人居环境发展演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拟态人居环境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人居环境所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寻找出切实有效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3.3.2 美丽乡村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阐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和基本内涵;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会议明确“美丽中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发展路径;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活动,并将其确立为党的长期执政理念加以贯彻落实.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美丽乡村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学者的关注与重视,研究视角逐渐从城市转向农村.国内学者针对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从环境治理、地方文化、空间结构等多角度出发,为美丽乡村的建设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对策,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感[40-42].

3.3.3 人居环境行为

城市化进程推动人类物质文明向前发展,但伴随着局部的社会矛盾,如:大众对健康人居环境的日益关注、乡村人居环境持续恶化等,由此引发的人居环境行为的变化,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学者们提出了以健康为导向的人居环境概念,并建立健康人居环境的评价要素、基本属性与假设模型,充实了人居环境行为和需求的研究理论,为健康城市建设提供参考.农村人居活动是人居环境研究的重要内容,李伯华依据人居活动的空间变迁现象,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演化机制进行探讨,分析其演变的过程与原因并建立分析框架,从实际出发,提出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策略[43].

4.1 结 论

借助CiteSpace科学知识图谱软件和Excel软件,从发文数量、主要发文机构与作者、代表期刊与学科领域、研究热点演变等多个研究视角切入,对1990—2020年国内人居环境研究的演进历程进行分析,为人居环境研究综述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进一步总结梳理了国内人居环境的发展历史和研究脉络.并从研究数据、研究方法、研究动向三个角度,对国内人居环境的研究趋势进行探究,揭示了人居环境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上研究表明:①我国人居环境研究的发文量总体上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按时间历程大体分为初始萌芽、稳步深化与爆发增长三个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具有各个时期鲜明的时代特点;
②研究机构方面,位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各个高校和科研院所构成了人居环境研究的中坚力量,各个机构之间合作状况较差,缺乏有效紧密的合作,机构研究独立性较强,合作网络较为稀疏,合作关系的形成主要依靠同门同校纽带主导,跨学科跨机构合作相对较少;
③人居环境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代表性研究团队,但是总体上来看学者之间的合作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尚未形成紧密的合作网络.总体上形成了“整体分散,部分集中”的合作格局,表现为以核心作者集为中心,以地域、学缘为纽带,向外辐射的合作趋势.④人居环境研究日益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主要涉及建筑科学、经济学、环境科学、农业经济、社会学与统计学、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等多个学科,发文期刊中地理学期刊所占比例不断提高,《地理学报》《地理科学》《地理研究》等核心期刊拥有较高的影响因子,代表着人居环境研究的最新研究方向和前沿热点;
⑤关键词方面,生态宜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生活垃圾治理等日渐成为近几年人居环境研究的热点领域.

4.2 讨 论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和人地关系的逐渐演变,我国人居环境研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未来我们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研究趋势:①数据获取方式日趋多元化,遥感监测数据、网络大数据、实地小数据的应用,使研究结果更加科学、准确;
②研究方法日益完善和丰富,多方法集成、大数据研究等新的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到人居环境的研究当中;
③拟态人居环境、美丽乡村、人居环境行为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需要学者们进行深入拓展,为人居环境科学融合发展以及人民对美好人居环境的需要提供科学指导.

猜你喜欢 人居环境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2年3期)2022-05-23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房地产导刊(2021年12期)2021-12-31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中老年保健(2021年12期)2021-08-24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辽金历史与考古(2021年0期)2021-07-29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1期)2021-06-09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河北书画研究(2020年1期)2021-01-18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中国生殖健康(2020年6期)2020-02-01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19年4期)2019-05-21漫观环境特别文摘(2016年8期)2016-05-04

推荐访问:图谱 脉络 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