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文词汇大纲和教材中的道德词汇研究

曾立英 王弘睿

道德观念指个人或集体在社会、伦理等领域对于是非、善恶、正邪的基本判断①贾磊磊:《和谐·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人民论坛》2013年第11期。。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环境污染、诚信缺失等问题越来越突出,道德观念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文化理解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中文教育作为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承担着帮助学习者了解并理解中华民族文化观念的重要功能,特别是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应是国际中文学习者深层次理解中国社会的重要内容,需在汉语教学中得到足够的重视。

目前,中华民族的诸多道德观念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比如现有的汉语文化教学研究多是对衣食住行、节日习俗、名胜古迹等表层文化因素的考察研究,缺少对民族的是非取向、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深层文化因素的分析研究。国际中文教育应由介绍表层文化过渡到深层文化交流,使学习者进一步理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交际规约等①张英:《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基点与视角》,《第十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10年,第500-505页。。

道德观念从存在形式上说,是抽象的、内隐的,蕴含于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交流活动中。在语言要素中,道德观念可通过词汇反映出来,比如“孝顺”“帮助”“诚信”等词,反映出中华民族孝顺父母、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等道德观念。词汇大纲和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参考文本,其中的词汇应具有规范性、典范性和全面性的特征,因此对词汇大纲和教材中道德词汇的考察有助于厘清当下国际中文教育中道德词汇的设置情况。

本研究从词汇级别入手,选取两个经典版本的词汇大纲和北大版《汉语教程》系列教材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语言学的方法,对大纲和教材中的道德词汇进行匹配和抽取,考察其道德词量、道德极性、道德强度、道德场景及行为类型的分类覆盖情况,并分析道德词汇在大纲等级中的分布、道德词所在句的道德极性变化情况等,力图从大纲和教材两部分对目前国际中文教育中的道德词汇规模、道德行为覆盖类型、道德强度特征和道德词汇学习路径等进行考察分析,并针对现有的问题提出讨论和建议。

(一)国际中文教育中道德观念相关研究

在目前关于道德观念研究的二语教学中,英语教学讨论的主要问题是英美文化和价值观的体现、中国文化和声音的缺失等②吴张侨:《中美汉语教材中价值观因素的对比分析》,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年。。目前国际中文教育研究主要聚焦于语言知识点与技能的教学与研究,仅有少量与道德观念相关的考察和评估研究。

在词汇和教材研究方面,王德春主张推广《汉语国俗词典》,讲解词汇背后的文化意涵。③王德春:《国俗语义学和〈汉语国俗词典〉》,《辞书研究》1991年第6期。常敬宇主张重视汉语词汇词义和中华文化的关系,重视汉语文化词汇的研究。④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亓华讨论了普林斯顿大学编写的教材中美国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渗透问题。⑤亓华:《美国意识形态对汉语教学的渗透及我们的对策——从普林斯顿大学编写的汉语教材说起》,《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耿直讨论了第二语言教学的意识形态属性,认为第二语言教材具备价值观宣传的功能,应加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材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研究,从而构建汉语教材的话语体系。⑥耿直:《第二语言教材中的意识形态宣传》,《第四届汉语国别化教材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5年,第9页。

在道德观念传播方面,吴瑛针对美国、日本、俄罗斯、泰国、黎巴嫩5个国家、16所孔子学院,共565名汉语学习者进行了调査,结果显示,受访者对中国道德观念中“礼”的认同度最高。⑦吴瑛:《孔子学院与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吴瑛:《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对5国16所孔子学院的调査》,《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关世杰、尚会鹏针对11个国家民众的调査发现,“仁”“恕”“和”得到11国受访者的普遍认同,⑧关世杰、尚会鹏:《建构中国海外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价值观》,《群言》2014年第7期。“和谐世界”的观念得到多数美国受访者的认可,说明不同文化的道德观念并不是完全对立的,道德观念的互相了解、理解具有可行性⑨王吉民:《试论由道德共性导入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但上述研究大多仅涉及少量的中国传统道德观念,覆盖的道德类型较少,没有对道德词汇进行系统研究,不完全适用于当下社会环境,因而国际中文教育中的道德观要素设计与分析仍待探索。

(二)当代中国社会道德观念体系与词典资源

国务院2019年颁布的《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10]《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日报》2019年10月28日,第1版。(以下简称《新纲要》)是当代中国社会道德规范的纲领性文件。《新纲要》提出“要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作为着力点。推动践行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推动践行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正、热情服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推动践行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推动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

《新纲要》中划分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覆盖了道德活动的主要领域,可以作为国际中文学习者了解中国社会道德观念的四个重要维度。《新纲要》中覆盖的道德行为类型符合我国的文化背景,体现了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统一。爱国、诚信、勤劳等道德观念古已有之,自强、敬业、奉献等则体现出当下社会环境对道德的要求。因此,本文选取该纲要来考察国际中文教育中的道德观念。

中文道德词典①王弘睿、刘畅、于东:《面向人工智能伦理计算的中文道德词典构建方法研究》,《中文信息学报》2021年第10期。是目前中文领域唯一的道德词典资源,并已在人民网语料上验证了其对真实道德行为的有效覆盖性。该词典基于结果主义伦理学和《新纲要》对道德相关词进行了多维度的标注,提供了包括道德极性、道德场景、道德行为类型、道德强度、事件类型5个方面的细粒度分类,共包含25 012个词,分类示例如表1所示。

表1 中文道德词典细粒度分类示例

从分析的系统性考虑,中文道德词典提供的道德词库和特征标签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词汇大纲和教材中收录的道德词,并为词汇分析的整体性、丰富性和语义分布的合理性提供依据。因此,本研究选用中文道德词典作为道德词汇分析的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内容是汉语教学中词汇大纲和教材道德词汇的呈现、分布和使用情况。所选用的《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②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以下简称“HSK大纲”)和《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③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HSK一级~六级》,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以下简称“新HSK大纲”)作为词汇教学的纲领,所覆盖的词汇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和代表性,是教材编写与教师授课的重要依据。《汉语教程》系列教材④邓懿等编:《汉语初级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杜荣等编著:《汉语中级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姚殿芳等编著:《汉语高级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由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组织编写,该教材分为《汉语初级教程》(四册)、《汉语中级教程》(二册)和《汉语高级教程》(二册),是一套系统、完整的综合性教材,总词数共95771个,课文内容丰富,话题多样。《汉语初级教程》的第四册是汉字教材,第一册前15课是语音知识,第16~30课课文较短。为使不同等级的数据均衡便于对比,本研究将《汉语初级教程》的第一、二册合并标记为初级1、第三册标记为初级2以进行初级等级的教材研究。

本研究运用计算语言学的方法,使用Python作为语料处理的脚本语言。首先对两个影响较深远的词汇大纲、《汉语教程》系列教材进行去除换行符、分句分词、词性标注、写入CSV文件等预处理工作,通过Pandas模块将大纲、教材的处理结果与中文道德词典进行匹配,抽取出大纲和教材中与道德词典重合的词并匹配词典的多维度标签,经过人工核查,分别得到词汇大纲和教材中的道德词汇。接着,对大纲和教材中的道德词抽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抽取教材中包含道德词的句子,并对道德词汇在句中的道德极性和句子整体的道德极性进行标注,从而对道德词在句中的极性变化与否进行对比分析。

(一)大纲中道德词汇分布及对比

HSK大纲收词8822个,其中道德词汇490个,占全部词汇的5.6%。新HSK大纲收词5000个,其中道德词汇258个,占全部词汇的5.2%。可见在整体占比方面,两个词汇大纲中的道德词汇词量均偏少,所占比例较低。

两种词汇大纲中覆盖的道德词汇在各等级的分布如图1、图2所示。图1的HSK大纲中,丁级词汇占比高达61%。图2的新HSK大纲中,6级的道德词汇占比高达88%,1、2级没有道德词汇。可见词汇大纲中道德词汇的设置未能体现循序渐进的特点,不利于逐级学习,大纲编写未能体现合理的道德词汇设置和学习路径规划。

图1 HSK大纲道德词汇等级图

图2 新HSK大纲道德词汇等级图

本文根据中文道德词典中的道德极性标签,将道德极性分为正向道德和负向道德两类。正向道德指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事件行为,即被认为是应该做、需要做、提倡做的好行为,例如“捐款”等。反之,负向道德则是指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事件行为,例如“偷窃”等。经过匹配和核对,HSK大纲包含248个正向道德词,242个负向道德词;新HSK大纲包含127个正向道德词,131个负向道德词,道德极性分布较为平均。词汇大纲中正、负向道德词汇在道德场景中的分布及对比如图3、图4所示。从两图中可以看出,由于总量差异,新HSK大纲中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类场景的道德词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图3正向道德中个人品德类词量最多,图4负向道德中社会公德类词量最多,两图中家庭美德类词量最少。可见词汇大纲最为强调的是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类道德场景,两图中家庭美德作为“私德”,所涉及的道德行为相对单一,因此词量较少。

图3 词汇大纲正向道德词分布图

图4 词汇大纲负向道德词分布图

按照《新纲要》对道德行为类型的细分,发现两个版本的词汇大纲大多覆盖了各类道德场景和道德行为类型,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但各道德行为类型中的道德词量较少,少量道德行为类型的道德极性有缺失,且覆盖道德行为的词种有限,因而造成词汇大纲中道德词汇的丰富性较低,未能全面覆盖中华民族丰富的道德观念。

表2 词汇大纲道德行为类型分布及对比

对两个词汇大纲进行对比分析,发现HSK大纲所独有的道德词有242个,主要集中在丁级。新HSK大纲所独有的道德词有38个,全部集中于6级。与HSK大纲相比,新HSK大纲在道德行为类型词汇上,缺少“尊老”类道德词;在词种上,新HSK大纲缺少“勤劳”“善良”等具有代表性的道德词。总的来说,新HSK大纲所覆盖的道德行为类型的词汇比HSK大纲的少。

(二)大纲中的道德词汇强度

Jones提出了道德强度的概念以及衡量道德强度的重要标准——结果严重度(magnitude of consequences)。①Jones T.M.,“Ethical Decision Making by Individuals in Organizations:An Issue-contingent Model,”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vol.16,no.2,1991,pp.366-395.结果严重度指不符合道德行为规范而导致损害结果的程度,例如,“致人死亡”比“致人受伤”的结果严重度更高。中文道德词典选取结果严重度作为道德强度的衡量指标,采取多人标注的方法,根据常识对道德词汇可能发生的严重结果进行程度推断。每个词的道德强度由三个人分别进行标注,强度值最低为1,最高为3,并由第4个人进行核查,取平均值作为该词词汇认知的道德强度。

词汇大纲中各级词的道德强度分布如图5、图6所示,气泡越大表示该类频次越高。可以看出,词汇大纲中涉及的道德词强度集中在[1,2]区间内,分布最多的是强度为1的词,主要集中在丁级中。经核查确认,HSK大纲中强度大于等于2的词有58个,而新HSK大纲中只有23个。新HSK大纲中未见强度为3的词,强度大于2的词也较少。新HSK大纲与HSK大纲相比,高强度道德词①高强度道德词指道德强度值大于2的道德词。少,缺少HSK大纲中涵盖的“和平”(2.67)“英雄”(2.33)“烈士”(2.33)“汉奸”(3)等高强度道德词。

图5 HSK大纲等级道德强度分布图

图6 新HSK大纲等级道德强度分布图

词汇大纲中各道德场景词的道德强度分布如图7、图8所示。可以看出,大纲中选取的职业道德类词汇的道德强度跨度最大,家庭美德类道德强度分布区间窄,且平均强度最小。另外,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类有高强度离散值,考察发现是“和平”(2.67)“汉奸”(3)“卖国”(3)等词。

图7 HSK大纲道德场景强度分布图

图8 新HSK大纲道德场景强度分布图

(一)教材中道德词汇分布及对比

北大版《汉语教程》中,《初级教程》共包含道德词44个,涉及词频55次;《中级教程》共包含道德词128个,涉及词频189次;《高级教程》共包含道德词257个,涉及词频528次。总体来看,此套教材中道德词词量少,所占比例低。

《汉语教程》中道德词等级和极性分布如图9所示。初级所涉及的多是正向道德行为,随着等级的提升逐步增加负向道德行为,直到高级,正负向道德词词量才趋于一致。整体来看,正向道德词频有465次,而负向道德词频仅307次,道德极性分布不均,说明此套教材更重视正向道德行为的介绍和展示。

图9 《汉语教程》道德词的道德极性分布图

《汉语教程》道德词的场景分布等级如图10所示,随着教材等级的提升,社会公德类的词量剧增,其次为个人品德类,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类词汇较少。与词汇大纲相比,教材中涉及的道德行为类型比较少,未能全面覆盖《新纲要》的22种道德类型,缺少爱护公物、保护环境、诚信经营和热情服务等道德行为类型。

图10 《汉语教程》道德词的道德场景分布图

《汉语教程》中正向、负向道德词的词频词云如图11所示,字体大小与词频数量多少成正比。观察发现,正向道德词中“感谢”“帮助”“努力”等词出现较多,负向道德词中“骂”“坏”“偷”等词出现较多。

图11 《汉语教程》中道德词词频词云图

《汉语教程》中词频前五的道德词汇及出现篇目如表3所示,其中,出现篇目最多的正向道德词为“帮助”,在13篇课文中均有出现,出现篇目最多的负向道德词为“坏”,在14篇课文中均有出现。

表3 《汉语教程》中词频前五的道德词及出现篇目

(二)教材中道德词汇的强度

《汉语教程》中初级、中级和高级道德词强度分布如图12所示,各等级正向道德词强度主要集中于[1,1.33]区间,仅有部分高强度词离散。另外,需说明的是,初级教程1仅包含1次正向道德,道德强度2.667,负向道德为0次,因频次过少,和图例不易匹配,故不在图中显示。负向道德词中,初级教程道德词强度均集中于[1,1.33]区间,中级教程道德词主要集中在[1.33,1.67]区间,高级教程道德词分布区间较大,集中分布在[1,1.67]区间。

图12 《汉语教程》道德词各等级强度分布图

《汉语教程》中道德词各道德场景强度分布如图13所示,社会公德类负向道德词强度区间最大,分布在[1,2]区间,个人品德类有强度为3的高强度道德词离散,其他三类均缺少强度为3的词,家庭美德类缺少强度大于2的道德词。

图13 《汉语教程》道德词道德场景强度分布图

继续核查《汉语教程》中的高强度道德词并考察其在教材中的呈现等级,发现强度值为3的只有两个词,分别是正向道德的“五四运动”和负向道德的“汉奸”,均出现在高级教程中,出现频率都仅为1次。正向道德强度值为2.67的词频最高的词是“和平”,共出现7次(初级1次、中级1次、高级5次),强度值为2.33的词频最高的词是“英雄”,共出现14次(中级1次、高级13次)。而负向道德词则缺少强度值大于2的词,可见高强度词主要出现在高级教程,初级、中级教程略有涉及。

(三)教材中道德词汇与大纲的匹配考量

将《汉语教程》中道德词与词汇大纲进行匹配分析,发现教材覆盖HSK大纲道德词汇154个,涉及词频586次;覆盖新HSK大纲道德词汇84个,涉及词频274次。《汉语教程》中道德词与两个词汇大纲等级对应情况如图14所示。

图14 《汉语教程》中道德词汇在词汇大纲的等级考量

从图14可以看出,由初级到高级,《汉语教程》所涉及的道德词汇逐级增多。HSK大纲中,从中级2开始,乙级词汇数量逐渐增多,到了高级教程有近一半为乙级词。新HSK大纲中,6级词汇逐级增多,其他等级词汇频次变化不大。

对《汉语教程》与HSK大纲等级对应的道德词汇进行具体考察,保留每个类别中词频大于等于3的道德词①由于各类别频次分布不均,如该类总词数小于3则全部列出。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随着教材等级的提升,教材的道德词汇词量逐渐扩大,但不论是初级还是高级,所讨论的道德类型大都是文明礼貌和遵纪守法类行为,如何根据不同的难度等级设计丰富的道德行为仍待探讨。

表4 《汉语教程》中道德词汇逐级分析示例

表4中的中级复现率即初级词汇在中级中的复现情况,高级复现率即初级和中级词汇在高级中的复现情况。从表4可以看出,各等级词汇复现率差异较大,甲级道德词在高级教程的复现率达到100%,如甲级词“帮助”等在不同等级教材中均重复出现,而丁级道德词在高级教程的复现率只有19%。

《汉语教程》中有部分不在HSK大纲中的道德词汇,即超纲词,共161个,涉及词频217次,词频前三的道德词如表5所示。经考察,超纲词主要在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两类,高级教程增加最多。这些词对原有大纲进行了补充扩展,使《汉语教程》中的道德行为类型更加丰富。

表5 《汉语教程》中超纲词词频前三的道德词汇

(四)教材中道德词汇的极性运用

句子的语义环境相对完整,能够增加道德词汇的生动性,有助于学习者对道德概念的了解和理解。使用道德词作为定位,从《汉语教程》的分句结果中抽取出包含道德词的句子,经核查得到1051句。本文从两个维度对句子中的道德概念进行了标注:一是道德词在句中呈现的极性,二是句子整体的极性情况。我们先考察道德词在句中呈现的极性情况,发现道德词在句中呈现的极性与道德词认知的极性基本一致,例如:

(1)周朴园:公司的人说你总是在跳舞场里鬼混,尤其是这两三个月,喝酒,赌钱,整夜地不回家。(高级教程·《雷雨(第一幕)》)

例(1)的“鬼混”“赌钱”两个词语的词汇认知极性是负向道德,在句中运用的极性仍是负向道德,与词汇认知极性一致。《汉语教程》道德词汇呈现极性与词汇认知极性一致为正向的有606句,一致为负向的有358句。另有87句中的道德词由于使用语境、词语多义、修饰对象等原因,发生了极性的变化,例如:

(2)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高级教程·《荷花淀》)

例(2)的“宽厚”一词常用来形容人的品格,意为“宽容厚道”,而在此句中“宽厚”修饰的对象是“荷叶”这种物体,词的色彩意义为中性,因此“宽厚”一词运用于句子时,发生了极性的变化。道德词所在句子整体的道德极性情况则较为复杂,部分是因为句中的否定描述,例如:

(3)他不哗众取宠,他不用连自己都不懂的“洋玩意儿”去欺骗、吓唬年轻的中国学生。(高级教程·《悼念朱光潜先生》)

例(3)的道德词“欺骗”,本身属于负向极性,但因为该词前面有否定描述,致使整句呈现出正向极性。还有一些道德词所在句因涉及多个事件和对象,语境复杂,句子整体没有明显道德倾向性,因此归类为中性,如:

(4)就这样,祝英台多次向梁山伯暗示自己是个女孩子,但是诚实的梁山伯一点也不明白她的意思。(中级教程·《梁山伯与祝英台》)

例(4)中虽然有正向道德词“诚实”,但整体句子没有明显道德倾向性,因此归为中性。最终我们完成道德词所在句子的极性标注,共得到正向道德句562句,负向道德句260句,中性句229句,结果如表6所示。其中正向道德中与词汇认知极性一致的比例高达81%,负向道德中也有56%的一致情况,体现出词汇蕴含道德知识的稳定性。

表6 句子道德极性标注结果

本研究以道德词汇为切入点,选取两个经典版本的词汇大纲和北大版《汉语教程》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语言学的方法,使用中文道德词典对大纲和教材词汇进行匹配和提取,并按照《新纲要》对提取的道德词汇进行考察和分析,较为完整地调查了词汇大纲和教材中道德词汇的覆盖和分布情况,从而对当下国际中文教育中道德词汇设置情况有一个切实的评估分析。考察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在词量和所占比例方面,大纲和教材中道德词量少,所占词汇比重低。(2)道德极性方面,大纲中道德词极性分布较均匀,而教材中道德词极性分布不均,正向道德词居多,高出负向道德词34%。(3)道德场景和行为类型方面,大纲基本覆盖了各类道德场景和道德行为类型,但教材所覆盖的道德行为不够全面,收词未能突出中华民族道德观念的特色和要求,如缺少尊老、勤俭持家和奉献等几类道德观念,也缺少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重要问题的讨论,如男女平等、环境保护等问题。(4)道德强度方面,大纲和教材中道德词主要集中在低强度区间,高强度词不仅词量少,出现频率也极低。(5)等级设置方面,大纲中道德词等级分布过于集中在高级词,未能合理进行道德词学习路径规划;教材中随着等级的提升,覆盖的道德词汇丰富度有所提升。(6)从道德词在句中呈现的极性来看,道德词在句中运用的极性与道德词认知的极性基本一致,句子整体的道德极性情况虽较为复杂,但也有超过半数的结果与词汇认知极性一致,体现出道德词汇特征的稳定性。

鉴于此,为帮助二语学习者理解中华民族道德观念,本研究对国际中文教育中道德词汇体系设计提出以下对策:(1)完善道德词汇体系设计,较为全面、系统地设置词汇大纲、教材中的道德词汇。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教学的起点在于个性,终点则在于德性”。①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文集4·教育学卷二》,李其龙、郭官义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77页。国际中文教育应该发挥育人作用,重视国际中文教育中道德观念内容的设计,重视是非观念、道德原则等深层文化因素对学生语言学习的影响,将这些深层文化因素落实到词汇大纲研制、教材编写以及教学的各环节当中,讲解词汇背后隐藏的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和是非取向。道德词汇的设置应体现民族性和国际性的统一,既要全面覆盖中华民族各类道德行为,将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道德观念有机结合,突出中华文化特色,又要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和平、环境保护等重要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从而帮助国际中文学习者全面、客观、真实、立体地了解中国道德观念。(2)规划道德词汇学习路径,循序渐进地进行中国道德观念的讲解。词汇大纲及教材的编写应合理规划道德词的学习路径:文明礼貌、违法犯罪类道德行为作为社会生活的基础,可以考虑从初级阶段开始安排学习;部分涉及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道德观念词汇,可以在中级阶段进行讨论交流;作为高级水平的学生,应该深入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重要问题,如环境保护、和平安全、资源节约、气候变化等。根据学习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地安排不同难度的道德词汇的学习与运用。(3)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做好中国道德观念传播工作。道德词汇的设置应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政策、服务中国文化传播理念,在考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道德共性的同时,也要根据不同区域和国别进行有针对性的道德观念传播研究。教育部印发的《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现阶段国际中文教育发展要为不同国家接纳中国文化提供支持。不同国家都有着自己的道德规则和独特观念,这就要求我们对不同区域和国别的道德观念进行了解和观察,做好中国道德观念的传播,通过自身优秀民族观念的传播争取国际话语权,为促进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友好交流与往来打下良好的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道德观念极性道德行为 儿童道德行为发生的时间逻辑及其教育遵循中国德育(2020年5期)2020-05-13跟踪导练(四)时代英语·高一(2019年5期)2019-09-03分析PT、CT极性反接对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的影响电子制作(2017年23期)2017-02-02论中西方神话创作的异同性及成因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年12期)2016-12-24试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公民教育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6年12期)2016-12-23对体验性德育的几点思考甘肃教育(2015年23期)2016-01-16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中小学德育(2015年10期)2015-10-21远和近高中生·青春励志(2014年8期)2014-09-21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判断的探究数理化学习·高一二版(2009年2期)2009-03-30有机物的溶解性规律数理化学习·高一二版(2009年1期)2009-03-19

推荐访问:词汇 中文 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