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析

宋佳璐,向祎婷

(东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随着社会多元化思潮的变幻与发展,高校面临着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理想信念不坚定等诸多严峻的挑战。高校应因时而变、迎难克难,深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构建理想信念的内在逻辑,用伟大建党精神强大的影响力和向心力重塑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让伟大建党精神深植于大学生理想信念之中,因此多维度地探寻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作出精辟概括和总结,将其提炼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新时代高校强化思政引领、践行育人使命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实践精神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要义,分别从理论和信仰两个层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实践的根本准则和前进方向,即在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地位不动摇和高举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纵览古今,人类文明发展的浪潮中涌现出了众多思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唯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社会历史实践中绽放出最为耀眼的光芒,这是必然的历史和历史的必然相统一的结果。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能够永葆先进性和科学性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根基指导实践,正如恩格斯所言“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1]。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规律,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绝非亘古不变的绝对真理,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并实现了三次重大的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以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代表的重要理论成果。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人民群众正是在这些具有高度前瞻性和建设性的理论指导下,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明确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只有知真理才能信真理,而只有明晰现实理想才能促成理想实现。具体来说,“坚持真理”为当代大学生的实践提供科学标尺,掌握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要义就是拥有了改造世界的重要法宝,就是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前进方向。“坚守理想”为当代大学生的实践激活内驱动力,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道路就是守住了共产党人的革命初心,就是擘画了伟大实践的宏伟蓝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更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仰这一革命靶心,为实现共产主义而不断砥砺前行。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奋斗精神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道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重任,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回顾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萌发于中国人民抗争的血泪史,复兴于艰苦的奋斗史,筚路蓝缕、栉风沐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体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都紧紧围绕着一个历史主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中华儿女迎难而上、披荆斩棘,把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为回馈国家和人民最丰厚的献礼。习近平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的讲话中强调:“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2]初心和使命意识被深深地镌刻在共产党人的心里,流淌在共产党人血脉之中,是所有共产党人所认同的价值观念和毕生追求,成为激励所有共产党人接续前进的动力之源。习近平曾指出:“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3]”,在这种奋斗精神的指引下,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矢志不渝地投身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赋予了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的时代必要性,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既与时代的要求相顺应,又与大学生人生步调的迈进相契合。大学生一旦失去理想信念,就会在“此岸”到“彼岸”的航线中偏航,人生便会迷失方向,因而更需要用奋斗精神增添自己的青春底色,在脚踏实地、追寻理想的奋斗旅程中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最为崇高的政治品格,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最生动的诠释。鸦片战争后国家蒙羞、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之崛起而奔走呼号,因而踏上了救国救民的漫漫求索之路。民族危难之际,无数共产党人挺身而出,凭借着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力,不畏强权、敢于斗争、舍生取义,将自己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伟大不朽的革命事业,创造了空前绝后的历史奇迹。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现如今的强起来,中国之所以从一个积贫积弱的落后国家成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随着历史进程的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孕育出了一系列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事实证明“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绝不是陈旧的、过时的,而是在新的时代日益迸发出新的活力,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革命没有“完成时”,改革永远在路上,“我们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4],所以即使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仍然要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不怕牺牲”准确地标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胆量,“英勇斗争”生动地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意志,时刻启发着大学生在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进程中如何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需要用不怕牺牲的革命胆量和英勇斗争的革命意志,以“牺牲小我”的胆量投身到“建设大我”的革命中来,要以英勇无畏的意志与不良风气和行为斗争到底。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奉献精神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核,成为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紧紧连结在一起的精神纽带。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这一属性赋予了“党性”至高无上的意义。“党性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性,是阶级性的最高体现”[5],党性必然要求“对党忠诚”。而“对党忠诚”也是检验一个共产党员是否合格的最低标准,因为只有忠诚于党才会永不叛党,保证组织的纯洁性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纵观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为何从一个仅有58名党员构成的组织,发展、壮大成为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所特有的人民性特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工作作风和遵循的基本原则。它在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方面,表现为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在处理重大问题的抉择方面,表现为全局观念、大局意识。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凝聚起全国上下共同抗击病毒的强大力量,无数共产党员敢为人先、积极献身于疫情防控攻坚战的第一线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实际行动保卫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因此“对党忠诚”与“不负人民”是无法割裂的,二者共同统一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中。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实践同样也离不开“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奉献精神,它从方法论的角度阐释了广大学生何以践行和实现自己的理想信念,那便是要在心中增强对党的认同,在实践中贴近人民群众,并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正确指引下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伟大建党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百年党史、首次明确提出的全新概念,为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最本原的精神滋养,在新时代背景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伟大建党精神对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可以使大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初心和使命、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提升道德素质,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和精神引领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伟大建党精神对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具有价值引领作用

首先,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伟大建党精神之所以伟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牢牢贯彻住了爱国主义的主线。无论何时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总是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的,若没有“大我”的前提条件,“小我”则会失去其生存土壤,如断梗飘萍般浮于历史的洪流中。在伟大建党精神的鼓舞下,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争做时代的“弄潮儿”,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伟大建党精神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同时激发爱国、爱党的巨大热情,并将其化为报国之愿、强国之志,进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

其次,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坚定学生的初心和使命。“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员对国家和人民矢志不渝的承诺,更是践行初心和使命的最高宣言。新时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要求广大学生初心不改、使命不变,只有始终不忘来时路,他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明辨方向、引航领舵,继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伟大建党精神中的初心和使命意识,启示当代大学生要恪守初心、勇担责任,坚决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不断激励自己为奋力助推祖国事业的长足发展贡献出无限的青春力量。

再次,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底气。中华文化绵延不绝5000余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构筑起了历代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之“根”与“魂”,成为滋养中华儿女精神家园的不竭之源。中国的革命实践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的过程,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实现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日益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伟大建党精神从中华文明中萃取其时代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凝练,它能增强当代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坚定其对于本国文化生命力的信心,将其塑造成为有底气、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最后,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伟大建党精神中“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奉献精神要求全体共产党人明大德、守功德、严私德,牢牢坚守住道德底线这一准绳,面对现实利益的重重考验时仍保持忠诚和坚定不移的政治底色,明确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养大德方能成大业,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使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自觉运用伟大建党精神武装头脑、严于律己、不触碰道德红线,从而培育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作风,让人生价值在不断提高个人道德素养中得到进一步升华。

(二)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彰显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

首先,伟大建党精神是大学生精神之“钙”的“补钙剂”。理想信念犹如精神之“钙”,是所有共产党人毕生的共同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就指出:“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6]理想信念是支撑起一个国家和民族奋进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的缺失必定会导致思想腐化、道德堕落。大学生群体作为国家栋梁的后备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和时代走向,只有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国家才会有前途,民族才会有希望。以伟大建党精神赋能理想信念培育,有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定力,强本固基,让大学生在紧跟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指引的基础上,在工作与学习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地将社会主义道路贯彻到底。

其次,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事业长足发展的“定心丸”。自建党以来,伟大建党精神便不是一成不变的具象概括,而是随着时代的脉搏愈发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集中体现在国家新一代对于伟大建党精神的继承和弘扬上。因此要求大学生在新时代的号召下,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觉悟、强化大局意识,积极扎根于基层,尽心尽职服务广大人民群众,让青春之花绽放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也是保持政治永不褪色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在具体实践中要恪守原则、敢于斗争、无私奉献,同时要练就过硬本领,以更好的姿态时刻准备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验,不负人民和青春,为党的建设与事业持续发展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最后,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南针”。青年一代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与关键,而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蓬勃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讲话中呼吁广大中国青年,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7]。伟大建党精神中所蕴含的实践精神、奋斗精神、革命精神、奉献精神构筑起了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历史合力”,在这股坚不可摧的合力下,大学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有机结合起来,立足现实世界,树立远大志向,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一)加强课堂教学,夯实理论基础

理论知识是一切教育工作展开的必要前提。只有不断夯实理论基础、提高理论素养,才能推动其他教育环节的顺利展开。传统的高校理论教育通常以思政课教学为主要依托,并辅以相关的思想引导功能。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区别于其他教育手段的主要原因是其具有高效性、理论性、抽象性的特点。高校要想发挥好思政课“教书育人”的功能,必须对教学系统中“备—讲—听”流程各个环节进行逐一完善和优化,以达到伟大建党精神的供给侧和学生一方的需求侧动态平衡的状态。一是教师备课时要将伟大建党精神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机结合起来。“将历史叙述和理论阐释进行有效结合”[8],不能一味地平铺直叙历史事例而忽视基本原理,而要引经据典,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说明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运用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实践来证明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在提高教学内容层次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对于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二是教师讲课的内容要与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程度相匹配。教师不仅要摒弃传统“填鸭式教学”等错误的教学方式,还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任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灵活多变地开展思政课授课工作,从而实现伟大建党精神从教材层面到教学层面的成功转化,最终升华至学生的信仰层面和精神层面。三是教师要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这是完成教学流程最后一环的关键。教师既要发挥好主导性作用,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积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思政课教师要反复打磨语言、增强表述,运用当代大学生喜欢听、听得懂的话语体系,深入浅出地阐述中国共产党人为坚定理想信念而奋斗的光辉征程。

(二)重视实践活动,践行使命担当

理论与实践是具有高度耦合性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新发现会反哺理论,进一步丰富发展理论知识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高校要重视实践活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的正向作用,不断激活第二课堂育人铸魂的功能,全方位地培育时代英才。因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应只拘泥于理论层面,将理论作为咬文嚼字的全部发力点,而应将实践作为理论的着眼点;
当然也不能把理论“束之高阁”,使其漂浮于半空中,而是要落实到一个个生动、具体的实践上,在实践中探索和感悟共产党人的优秀传统,用实际行动书写伟大建党精神的美好诗篇。知其理,然后能行,大学生在打牢理论基础的同时要将其外化为具体实践,并与伟大建党精神相融合,做到知行合一方能突显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价值。首先,社会实践是检验当今青年是否具有建设社会主义本领的重要标准,青年人只有历经社会的千锤百炼,才能锻造出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刚毅品格。高校可以围绕伟大建党精神的主题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研活动、创新创业活动、“三下乡”活动、大学生支教团、青年志愿服务等,以此带领广大青年学生从象牙塔的桎梏中脱离出来,使其积极投身到社会基层工作中去,在奉献青春的过程之中增进其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同感,树立增长才干、服务社会的崇高使命意识。此外,高校要大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带头引领作用,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系列文化活动,例如学习伟大建党精神的主题团课和班会、有关伟大建党精神的征文大赛和演讲比赛等活动,潜移默化地浸润校园文化氛围,掀起一股学习伟大建党精神的热潮,让学生从理论自觉转变为行动自觉,主动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并为之奋斗终身。

(三)树立红色典范,培育理想信念

榜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直观、最生动、最鲜活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生命有限,很多英雄模范人物崇高精神的形成过程也是有限的,但形成了一种宝贵精神财富,是一个永恒的定格。”[9]榜样的示范作用超越了传统抽象的说教形式,大学生从榜样身上可以汲取到丰厚的思想养料,榜样精神也能为当代大学生提供巨大的精神指引,因此教师要坚持典型引路,走进榜样并用榜样的感人事迹带动广大学生开展崇尚榜样、倡导榜样、学习榜样的进步活动,真正使得榜样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方面,要大力开发并宣传红色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红色遗址、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让学生在追忆革命先贤创业守业之艰难中切实领会伟大建党精神丰富的历史内涵,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其实现从“大我”向“无我”质的转变,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国家前途命运相连,从而为国家建设、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另一方面,要以培育时代新人为主要目标。教师可以邀请全国模范标兵和专家学者参与举办红色故事分享会、专题系列讲座等活动,坚定大学生面对错综复杂的人生道路依然不忘初心、奋勇前进的信念,紧扣时代主题,续写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新篇章;
同时利用校文化宣传栏讲好红色故事,双向协同发力才能更好地赓续红色基因;
重点挖掘大学生身边极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榜样及其鲜活事例,鼓励学生向榜样看齐,胸怀理想信念,积蓄奋进力量,在党的召唤下紧握时代“接力棒”,早日成为新时代“赶考路”上的时代先锋和民族脊梁。

(四)发挥舆论功能,增强价值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0]而在如今国内外各种思潮迭起、不良意识形态频繁向大学生群体渗透的环境下,教师要将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培育对象,并对其思想品德发展进行积极和正向的引导,使其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前提准备。在现如今的融媒体时代,各种新兴媒体大行其道,舆论环境也在随之悄然发生变化。因此教师要借助大众传媒的“东风”,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且富含正能量的信息资讯到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中,充分利用舆论的引导功能,真正做到“育人于无形”;
要有计划性地进行资源的统筹规划,整合校内、社会、网络舆论场的关键信息,从而保持“三场”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态势,与此同时要对最新舆情作出及时、理性、合理的判断,同步完善相关配套设施,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生态环境。首先,教师需要依托校园信息传播公众平台,例如校报、校园广播、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报道和解读。在这一过程中,既要注重发挥传统媒体的效用,又要深入挖掘新媒体的媒介特色,实现二者功能上的互补与配合,打造思想高度领域引领学生、深度领域启发学生的优质内容,进一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实质。其次,教师需要不断拓宽舆论传播渠道,例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举办建党100周年微电影大赛、微视频大赛等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在思想碰撞和情景演绎中深化大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识,并产生一部部优秀作品,从而筑牢大学生爱党爱国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认同。

猜你喜欢 建党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医药与保健(2022年2期)2022-10-23《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回族文学(2022年2期)2022-04-15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建党百年颂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建党百年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21年7期)2021-10-13庆祝建党百年(五阙)水上消防(2021年3期)2021-08-21中国共产党100岁啦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1年8期)2021-08-17

推荐访问:建党 探析 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