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研究现状

李 青 李静芝※ 黄璐诗 蔡 舒 曾晓丽

人口老龄化不仅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1]显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我国总人口的18.70%,总体来看,我国老龄化仍然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在未富先老的背景下,这将会给我国的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2],也让尚未完善的养老服务面临严峻挑战。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越来越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如何建立全面、规范的养老服务体系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题。目前大多数家庭都是“421家庭”[3],面对独子养老沉重负担的困境之下,政府提倡发展社区居家养老。它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基础,让老年人在原有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中生活,给老年人提供专业化服务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的一种养老方式[4]。目前,社区居家养老在城市社区中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5],这早已成了国内外广泛的共识。与农村相比,城市社区中老年群体的社会关系网络更加脆弱,因为城市社区成员异质性大,不易建立稳固的社区互动模式,也不利于适应他们的社会需求。因此,城市社区老年群体是社会政策支持的重点对象[6]。城市社区居家养老不仅解决了传统家庭养老能力不足的问题,也避免了机构养老造成家庭亲情淡漠、社会环境适应障碍等难题,是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统一体。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对城市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日常生活服务、医疗护理服务和精神慰藉服务三个方面需求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影响社区居家养老需求的个人和社会因素,为我国更好地开展社区养老服务、解决养老问题和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需求是人们所有行为的动机和起点,也是一种原动力,它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中,如果要提供有效的养老服务就必须先了解老年人目前的需求状况。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也在逐步上升。在对唐山市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需状况研究中[7],需要日常生活照料的老年人占44.3%,而需要医疗保健服务的老年人占比高达81.8%,34.8%的老年人需要精神慰藉服务,可见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更高。

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服务分类,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类别。大部分学者对老年人的需求分析建立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上,将其分为生存、情感、自我实现的需求等。如在崔树义等[8]的研究中,将服务需求分为日常生活照护服务、医疗健康服务和精神文化服务。在邓莉莉等[9]的研究中,将服务需求分为日间照料、医疗保健、文化教育和精神生活四类。在孙霞等[10]服务需求研究中则将服务需求分为医疗健康、日常生活、精神娱乐、学习或工作服务。也有部分学者是按照魅力质量理论及Kano模型将需求服务分为必备需求项目、一维需求项目和魅力需求项目、无关项目和逆向项目[11,12]。本文也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养老需求服务分为以下三个方面来介绍需求的现状并分析影响需求的原因。

1.1 日常生活服务需求现状 每个社区提供的日常生活服务类型不全相同,不同特质老年人所需要的日常生活服务类型也会不尽相同。主要的服务类型包括家政服务、老年助餐、家庭维修、代购物品等[13]。根据蔡山彤等[13]对成都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调查中发现,家庭维修服务需求占65.3%,家政服务、老年助餐、代购物品的需求仅分别占23.6%、13.4%、9.9%。有的地区则分的更加详细,以便更好地给老年人提供生活的帮助。如成华威对长春市社区的调查中表示,在生活服务需求方面,希望社区为居家老年人设立老年餐桌服务的人数占比最大,为24%[14]。

年龄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老年人身体状况的衡量。老年人年龄越大,身体老化程度越大,照顾自己的能力下降,越需要依赖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因此需要生活护理服务的老年人数比例就越高,并且高龄的老年人更倾向于专业的护理照顾。在北京市社区调查中发现,年龄增加1岁,需要热线服务、日常购物帮助和老年人餐桌服务的人数分别是不需要这3种服务人数的1.30倍、1.02倍和1.04倍[15]。从婚姻状况来看,丧偶或无配偶的老年人比有配偶的老年人在生活服务需求更多[16]。因为配偶在家庭中承担主要照顾者的责任,对于无配偶的老年人来说,在生活上更需要其他人的帮助。从经济状况来看,经济条件越好的老年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更高,对生活照顾服务的需求更大[17]。但也有文章表示[18],低收入老年人对日常生活护理的需求更大。从家庭照顾者人数来看,照顾的人数越多,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就会获得照顾者更多的帮助,对生活照料服务就没有表现那么出强烈的需求。总体来说,年龄、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照顾者人数是主要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服务需求的因素。

1.2 医疗护理服务需求现状 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高于对日常生活服务的需求,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低于他们年轻时,或多或少患有一些疾病,特别是慢性病。在朱佩芳等[19]对上海市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查中表示,有88.89%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这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导致他们更需要医疗保健服务,这与李进芳的研究结果一致[20]。医疗护理服务可分为陪同就医、家庭病房、急救服务与应急呼叫、定期健康检查、日间托老和夜间照料等。杨颖等[21]学者表示受调查者中以医疗保健服务为首要需求的占比最高,占48.15%。南京市社区调查中也表示此类型的服务需求最高,占52.0%[22]。肖朋等[23]对社区医疗服务需求分析中表示,心理咨询、远程健康监测、家庭病床、监测血压血糖、巡诊五项服务的需求程度最高,都占55%以上。

老年人是所有人群中慢性病的高发人群。由于复发率高、发病率高等特点,老年人需要终身服药和长期监测[23],所以有无慢性病成为影响医疗服务需求的主要因素,这在朱佩芳等[19]对上海市社区的调查中也得到了证实。从年龄来看,低龄的老年人更加注重常规医疗服务,例如健康体检和健康讲座,他们认为这些有利于健康养生;
而高龄老年人更倾向于专业的医疗照顾,并且有文献表明高龄老年人对上门看病服务的需求(50%)明显高于其他服务[8]。大部分文献指出[20~24],从文化程度来看,文化可以反映一个人对医疗护理的认知和需求度,高文化的老年人更注重自身身体的健康和养生保健,文化程度高的(本科及以上)比文化程度低(小学及以下)的老年人更需要医疗护理服务。从婚姻状况来看,无配偶的老年人比有配偶的老年人更加需要医疗护理服务,因为缺少照顾者的看护,加上年龄和身体状况的因素,老年人容易患慢性病需要长期定期的体检,独自在家容易导致意外的发生,更需要有人去发现和陪同去医院看病或夜间照护。总体来说,年龄、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等对医疗护理服务需求是有影响的,这与邓莉莉等[9]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我们也可以发现,每个地区老年人所需要的医疗护理服务项目的具体内容是不一样的,这可能与经济水平和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

1.3 心理护理及精神慰藉服务需求现状 我国空巢老年人的数量越来越庞大,这些空巢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一般偏低,且或多或少存在消极心理状态,如抑郁、焦虑、紧张等[25],此外老年人在退休之后也会有缓解孤独感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需求[26],以至老年人对心理和精神服务需求越来越高。吐尔地·卡尤木等[27]对辽宁省某社区调查表示,选择聊天解闷、文化娱乐、自我实现、户外运动和心理疏导的老年人分别占85%、66%、42%、39%和26%。从这可以看出老年人更喜欢实际的活动,对于专业性的心理疏导需求相对较少。张丽等[28]对泰州市社区养老服务需求调查中发现,老年人对精神服务有较高的需求,有64%的老年人希望社区创建老年活动室,有13.6%的老年人希望通过改善养老环境来满足其精神需求。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越来越重视精神心理方面的需求,这种需求与老年人的个性、个人素养和兴趣爱好有很大的关系。在性别方面,男性和女性老年人对心理护理及精神慰藉服务需求是存在显著差异的,女性老年人更倾向于聊天解闷服务,而男性老年人更喜欢旅游方面的服务[13]。大部分文献指出[29~32],在个性特征中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的老年人更需要心理护理和精神慰藉服务。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会产生恐惧和不适应退休生活而产生的不满足感和空虚感,容易诱发老年人抑郁和暴躁的异常心理,需要相应的心理辅导来舒缓情绪。经济条件越好的老年人,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外对精神文化类的需求会更高。在家庭结构上,婚姻状况、子女数量、生活方式对精神慰藉服务的需求有显著影响。居家方式也是影响此类服务的重要因素,老年人因丧偶、子女在外地等原因无人陪伴,生活会比较孤独,更希望有人陪伴自己解闷聊天,所以在精神上的服务需求会比较大[30]。与疾病状态相比,处于健康状态的老年人更追求精神的满足[31]。不同婚姻状态下的需求也不同,婚姻状态好的夫妻会在生活中给予彼此照顾和慰藉,无配偶的老年人比有配偶的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务有更高的需求[32]。目前来看,老年人对精神类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社区要在鼓励家属给予老年人照顾关注之外,也要鼓励老年人多参加集体活动丰富生活,在精神上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

居家养老作为社会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现不仅能够解决我国严峻的养老问题,同时还能为年轻人增加就业机会,节省政府的支出,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各地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各城市自身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

2.1 个人方面 在供给方面,尽管服务类型种类繁多,但是服务方式固定,实际的利用率低,可能与老年人对日常服务的知晓度、满意度和经济情况等有关。胡升星等[33]对北京朝阳区医疗服务需求调查中发现,只有26.8%的老年人至少了解其中一项服务,这表明大多数老年人不了解社区养老服务。张雪筠[34]通过调查15个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情况,发现仅有8.1%的老年人对服务持满意态度。在孟浩婷等[35]研究表示,由于老年人的传统观念过强,人们购买服务的意识相对薄弱,虽然想要上门服务但大多都不接受收取服务费。就养老设施来看,大部分社区都配有活动室,但活动空间小,室外器械也比较陈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36]。近年来,老年人对服务的需求有所提高,也要求服务内容的多样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在医疗服务方面,虽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般都设有助医服务,但是实际得到服务的效果却并不理想,原因是它只能提供一些医疗保健的服务,一旦遇上紧急情况不能及时处理。所以,为老年人提供便利、低成本、高效的医疗服务成了老年人最迫切的需要。虽然我们已经了解了心理护理和精神慰藉需求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社会力量参与不足,光靠服务人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老年人的家庭关注和支持,这样可以提升服务的素质和提高老年人的接受能力。

2.2 社会方面 影响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原因除了供给方面的不足之外,更主要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求错位、需求结构的改变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差距甚远,这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凸显的根本原因[37]。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供需不匹配与养老设施供给不足存在矛盾,但在一些发达地区城市,前者往往是限制老年人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关键[38]。丛春霞等[39]对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供需调查发现我国养老服务项目供需严重失衡,例如对日常护理和精神舒适的需求率分别为63.9%和69.9%,但实际供给率分别为4.1%和6.9%。在利用率如此低的情况下,如何在扩大服务对象范围的基础上提供老年群体满意的养老服务,是提升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关键。由于政府对居民养老服务需求的了解不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了解知之甚少,导致我国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难以得到显著性提升。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养老服务需求结构和消费观念向发展型转变,不再是以往的生存型,老年人更加注重高质量的生活,也从以往的被动护理转向积极寻求社会参与[40]。影响城市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因素除了个人因素,还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如养老体制、政府扶持力度、服务人员质量、宣传力度和地区差异等。

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我国是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虽然服务供应还处于摸索阶段,对比之前的阶段也有了一定进步,但很难实现服务质量的显著提高。为了解决当前我国日益凸显的养老问题和养老压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是重要途径之一。针对当前我国社区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各层次的需求现状,找出了影响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因素,相应地提出建议来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提高老年人养老生活质量。我们必须从了解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入手,尝试多种方式,积累经验,在基本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前提下,根据各城市的特点,着力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有望在各个城市构建适合自己城市社区特点的居家养老服务。

猜你喜欢 居家养老医疗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4期)2022-10-08《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2期)2022-08-11养老生活环球时报(2022-05-19)2022-05-19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21年10期)2021-03-16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自我保健(2020年10期)2021-01-15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时代邮刊(2020年8期)2020-06-22staycation居家假期英语文摘(2019年2期)2019-03-30养老更无忧了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微生高的往事小学生时代·综合版(2017年6期)2017-07-05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华人时刊(2017年19期)2017-02-03

推荐访问:老年人 养老 居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