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人才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内容结构及时代价值

吴艳丽

人才是指具有丰富的知识学识、高尚的道德素养,以自身的创造性劳动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的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的地位与作用,基于对人才是推动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地位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对人才的培养、人才体制机制的完善等作出重要指示,形成了有关人才的重要论述。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有关人才的重要论述,有利于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人才事业发展进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任何思想理论的生成都有其思想源泉和文化土壤,这是思想理论形成发展的前提条件。习近平有关人才的重要论述也不例外,马克思恩格斯有关人才的思想是其形成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有关人才的思想是其直接思想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才思想是其生成的文化基因。

(一)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才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现实的人对人才作出了重要的阐述,在他们的科学论著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才思想,这些人才理论为习近平有关人才重要论述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高命题,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习近平有关人才重要论述的生成提供了思想指导。

其一,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同时又提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2]这表明,马克思恩格斯主张为培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人创造条件,同时也要促进每个人能够自由地发展和发挥自己的全部才能。

其二,在实践与教育中培养人。“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3]马克思恩格斯注重通过实践与教育培养人才的思想,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现实的途径。

其三,注重人的需要。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4]“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5]马克思认为,正是因为人的需要的存在才有力地证明了人的本质力量,因此重视人的需要的满足以此来激发人的积极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有关人才的思想同样成为习近平有关人才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

(二)直接思想来源: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关于人才的思想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人才建设。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就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这些人才思想是习近平有关人才重要论述的直接思想来源。

毛泽东非常重视人才的作用,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了一整套有关人才思想的理论体系。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提出了“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6]的著名论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又进一步指出:“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庞大的技术队伍和理论队伍,社会主义是不能建成的。”[7]毛泽东指明了人才对于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与创新有关人才的思想,“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8]邓小平以对知识以及人才的尊重激励广大知识分子以极大的热情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江泽民指出:“做好人才工作,首先要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9]从而第一次确切地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重要论断。胡锦涛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10]强调了人才发展的战略地位。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继承了党的历代领导人有关人才的重要思想,同时又结合时代特征与实践发展丰富发展了人才思想,对人才工作作出了重要论述。

(三)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才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尊重人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11]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才思想,为习近平有关人才重要论述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创造出令世人瞩目的灿烂文化,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中国古代对人才的重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通过重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从作用、培养、选拔、使用、激励等方面形成了对人才独到而深刻的思想,其中的精华对习近平有关人才的重要论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古今一也”有关人才作用的思想;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的人才培养思想;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有关人才选拔的思想;
“尚贤使能,而等位不遗”有关人才使用的方法;
“循名实而定是非,应参验而审言辞”有关人才激励的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有关人才的思想跨越历史长河、绵延至今,影响深远,对当下我们人才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对人才形成了一系列的重要论述。这些有关人才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其内容主要围绕价值定位、界定标准、人才培养、结构优化展开。

(一)价值定位:凸显人才的战略性地位

对人才战略地位的认识与肯定是习近平关于人才重要论述的逻辑起点。“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12]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挥人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以及提高国际竞争力方面的积极作用。

其一,人才为国家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1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14]将人才作为推动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得人才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贫困地区最缺的是人才,“运用科技手段构建精准扶贫新模式,为贫困地区培育科技产业、培养科技人才,科技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5]因此,要实现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必须强调人才战略性资源的地位。

其二,人才是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16]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表面上看是硬实力如经济、军事实力的比拼,但本质上主导各国竞争力量强弱的因素是软实力如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力,其中人才在提高国力中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人才竞争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标志。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世界各个国家都将争夺人才作为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战略选择,纷纷出台新的创新战略以提升自身人才、专利等战略性创新资源的优势。面对世界人才竞争白热化的严峻挑战,我国对于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全球视野培育人才,主张“要加强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突破人才瓶颈,做好人才储备,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有力人才支撑”,[17]建设全球人才高地,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世界各国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我国要想走在世界前列,就要将人才工作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充分发挥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潜在力量与后发优势。

(二)界定标准:德才兼备、具有创新精神的高质量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对优秀人才作出界定,“我们必须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18]我们要培育的人才是立志于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具有卓越知识才能和高尚道德素质、卓越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只有培育这样德才兼备、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夯实人才事业发展的基础,挖掘人才队伍中潜在的优势力量,彰显人才发展的战略地位。

其一,坚持育人育才相统一。“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1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的重要性,为人才培育提供了根本遵循。为了塑造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应该做到:

一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习的作用,不仅指出学习的内容“有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实践知识的学习”,[20]而且还指出学习的方法“需要沉下心来,贵在持之以恒,重在学懂弄通,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求甚解”,[21]有利于人才队伍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本领。

二是抓紧抓好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人才队伍的总体素质是人才建设的重要内容,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人才建设的质量。为了建造一支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22]

三是培育人才爱国情怀。知识没有国界,但掌握知识的人才有国界,热爱祖国是对优秀人才的根本要求。“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23]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人才培养的建设质量,进而发挥人才对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智力支撑作用。

其二,以人才创新驱动创新成果的转换。“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24]人才是推动创新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力量,创新驱动发展应以人才为本。为了提高我国的创新水平,必须培育人才的创新能力,通过创新事业为人才提供创新平台,在创新活动中释放人才活力、在创新实践中让人才施展才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极大调动和充分尊重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精神,激励他们争当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使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成为自觉行动”。[25]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国家创新体系的完善,打破制约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整合创新资源进而提高利用效率,加快创新成果共享的步伐。要求不断培育人才的创新思维、释放人才的创新潜能、增强人才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创新成果的转换,增加创新投入的产出效益。

(三)人才培养:自主培养与引进国外人才相结合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26]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的培育,主张人才的自主培养与合理引进国外人才相结合,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27]党和人民事业要不断发展,就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有用人才。因此,要求积极开发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推动“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的形成。

其一,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在人才自主培养中的重要性,主张“要把教育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28]教育事业是人才事业的基础,必须立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必须着眼于国家的战略目标与战略任务,使目标导向研究和自由探索相互衔接、优势互补,形成教研相长、协同育人新模式,加强科教融合、校企联合,为增强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更多杰出人才作出贡献。

其二,引进世界各地的英才。“需要引进海外人才,‘筑巢引凤纳贤良’,争取人才‘请’进来。”[29]人才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不仅需要国内人才的“育”,还需要国外人才的“引”。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才发展的全球视野,为国外人才的引进工作提供了指导方针。“强化效益意识和柔性引才理念”,“以项目为载体加快引进紧缺人才、高端人才”,“吸引‘候鸟型人才’兼职搞创新”,“构筑集聚全球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通过构建更为完善开放的人才引进机制提升人才服务水平,从而实现“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只要是优秀人才,都可以为我所用”。[30]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人才的引进要以需求为导向,必须符合我国发展的实际,避免“贪大、贪高、贪洋”的现象出现。

(四)结构优化:推动人才结构的供给改革

人才结构是否合理关乎人才能否真正发挥优势。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我国人才结构面临的问题作出揭示,“我们在科技队伍上也面对着严峻挑战,就是创新型科技人才结构性不足矛盾突出,世界级科技大师缺乏,领军人才、尖子人才不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同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31]为了更好地发挥我国人才因结构不合理而掩盖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规律在人才结构中的指导作用、国家发展需求对构建人才结构的导向作用。

解决当下我国面临的人才结构性矛盾,需要从人才成长规律以及国家发展需求两个方面入手。“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解决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构建完备的人才梯次结构,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32]

其一,按照人才成长规律,发挥各层次人才的作用。人才层次的渐进规律表明,“人才层次有一个渐进规律,从人才源发展转化为准人才,从准人才发展为潜人才,潜人才发展为显人才,从显人才发展为高级显人才,领军人才”。[33]我国拥有十几亿人口所蕴藏的智慧资源,这是我国国家发展强有力的底气,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将十几亿人口全部培养成顶尖人才也是不现实的;
要想充分发挥我国人口的人才优势,需要“强化资源整合力度,盘活用好存量资源,优化配置增量资源”,[34]使各层次的人才得到合理利用,从而提高人才利用的整体效能。

其二,根据国家发展需求调整人才结构。“战略人才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要把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来抓。”[35]人才结构要以国家和人民事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综合国力为重点,不断为国家发展输送高水平战略人才。

习近平有关人才的重要论述为人才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释放了人才活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智慧力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为人才事业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想获得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需要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原则,是人才事业发展的政治保证。

其一,为我国人才事业的发展谋篇布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建成人才强国确立为我国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之一,为我国人才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制定了战略部署,提供了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其二,为人才事业创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对待人才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36]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理念,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优越的人才保障,不断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释放人才活力,有利于“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37]

其三,强化党对人才的政治引领。“要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做好各类人才教育培训、国情研修等工作,增强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实现增人数和得人心有机统一。”[38]加强党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激发“广大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创造活力”,[39]从而凝聚各方面优秀人才“共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凝心聚力”。[40]

(二)健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为释放人才活力创造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世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41]因此,为了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人才体制机制的改革措施,为人才松绑。

完善体制机制是人才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我国人才体制和力量仍显薄弱的现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一茬接一茬茁壮成长。”[42]

人才体制机制的完善有利于为人才的进一步发展铺路搭桥。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指挥棒的作用,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为人才潜心钻研、提高创新能力、增加创新贡献提供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
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坚持竞争激励和崇尚合作相结合”,[43]让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得到合理回报,增加创新人才的成就感、获得感,释放各类人才创新活力;
创新人才流动机制,“打破户籍、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促进城乡、区域、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之间人才协调发展”。[44]改革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有序流动,为人才创造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改革院士制度,突出学术导向,为人才成长注入新的正能量……以人文关怀完善与创新人才体制机制,为人才发展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制度环境,激发了人才积极性、释放了人才活力,有利于加快形成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三)推动人才大国转向人才强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赋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已经拥有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不断优化、作用日益突出的人才队伍,我国人才工作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45]“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个重大判断既表明按下了人才强国时期到来的快进键,又揭示了人才对于党和国家事业作用的新地位。

我国人才事业发展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人才的重要论述成为推动人才工作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对人才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新论述、新部署、新要求,为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举措,推动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人才大国转向人才强国的进程。另一方面,人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新时代是造就人才的时代,也是发挥人才价值的时代;
新时代人才的价值彰显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

“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46]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发挥人才的优势力量。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倡广大人才应“传承老一代科学家爱国奉献、淡泊名利的优良品质,把科学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47]“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大国转向人才强国的过程中,广大人才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不竭的智慧力量。

猜你喜欢 总书记人才发展 人才云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支部建设(2019年36期)2019-11-19忘不了的人才之策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留住人才要走心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人才争夺战”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习总书记“下团组”当代陕西(2018年6期)2018-05-22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领导决策信息(2017年16期)2017-06-21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推荐访问:渊源 论述 理论